原來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背後,藏著這樣一段秘不可宣的愛情故事

2021-02-18 蒲蒲蘭繪本館

灰姑娘式的故事

卻不是童話結局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畫作解讀

揚·弗美爾(荷蘭)

(Jan Vermeer 1632-1675)

創作於1665年

44.5cmX39cm

畫布 油畫

現收藏於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荷蘭黃金時代畫壇巨匠弗美爾(也譯為維米爾)的代表作。

這一幅小小的油畫,比八開紙大不了多少,油彩都已幹得開裂。但就是這樣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畫,卻使得許多文人墨客、遊人看客在畫前欲走不能。 

這是一種怎樣的魔力? 

少女側身回首的一剎那,那柔和的衣服線條、耳環的明暗變化,那欲言又止、似笑還嗔的眼神,那富含深意、捉摸不透的微笑……

這幅畫問世三百多年來,衍生出太多猜測和幻想,唯《蒙娜麗莎的微笑》可與之媲美。

全黑的背景中,少女卻仿佛發著光。畫中女子的真實身份,亦如蒙娜麗莎一樣,是一個千古之謎。

弗美爾作品《老鴇》的局部,被認為是弗美爾自畫像,1656年

同很多藝術大師的命運相似,弗美爾生前鬱郁不得志,他的畫在當時並不被認可,生活窮困潦倒,離世時才43歲,傳世之作也就三四十幅。

直到十九世紀中期,弗美爾才被藝術評論家們重新「發現」,從此名聲日隆,給了他應有的地位。

這幅畫問世三百多年來,世人都為畫中女子驚嘆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線條、耳環的明暗變化,尤其是女子側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還嗔的回眸,唯《蒙娜麗莎》的微笑可與之媲美。

一天,美國女作家崔西·雪佛蘭看到《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時,瞬間就被打動了。於是她決定根據這部神秘的畫作,杜撰了少女葛麗葉與畫家維米爾之間似有若無的愛情故事。


奇蹟的是,導演彼得·韋伯看過這本根據名畫改編的書後,又立刻將其改編為感人至深的愛情電影,並大獲好評。

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上映後便風靡全球,

通過電影,導演彼得·韋伯

讓我們領略到了世界名畫背後的故事,

電影中飾演少女葛麗葉的斯嘉麗·詹森,

更是把少女的姿態還原到了極致,

尤其是那對象牙白的珍珠耳環。

17世紀中期荷蘭的Delft,

是一個風光旖旎、

卻經濟凋敝的水城小鎮。

當地居民生活十分艱苦,

遭受著宗教清規戒律的壓迫,

小心翼翼地生活。

連畫家也過著表面奢侈,

卻負債纍纍的生活。

少女葛麗葉是出生於

一個貧寒家庭的美麗姑娘,

由於父親失明而家道中落、

食不果腹,葛麗葉的母親

只好讓她背上簡單的行李,

到富人家幫傭。

於是,葛麗葉來到了畫家維米爾的家。

從此以後,

葛麗葉便開始了

無止境的僕人生活,

洗衣、買肉、擦窗戶……

哪裡有髒活累活,

哪裡就有她的身影。

後來直到她遇到了一個人,

她的生活才開始有了色彩。

那便是這家的男主人:維米爾。

維米爾一家在繁華的外表下,

隱藏著生活深處危險的湧流,

懷孕的妻子嫉妒多疑,

對藝術毫無理解,

主管家權的嶽母苛刻嚴厲。

一天,葛麗葉在擦畫室的桌子時,

發現了一幅畫家的畫,

一位優雅的女士看著窗外,

黃色的微光映襯下,

身上仿佛帶著金色的光環。

維米爾《戴珍珠項鍊的女人》1662-1664年

電影中出現的《戴珍珠項鍊的女人》

黃色的綢緞將她的豐腴身材顯露無疑,

顏色和畫面精準得更是無可挑別。

當葛麗葉被眼前的畫作所驚呆的時候,

丈母娘闖了進來,說:

「你不是第一個在他的畫前失態的人。」

葛麗葉第一次發現了

這個奇妙的繪畫藝術世界,

畫家筆下的世界,

喚醒了她潛在的藝術天分,

她被維米爾的藝術才華所吸引,

並能理解他對藝術的想法。

一次偶然的機會,

維米爾發現了葛麗葉,

無論是她對暗箱的好奇,

或對於繪畫藝術的嚮往之情,

還是發現清洗玻璃會改變光線,

這個令他充滿驚喜的女孩兒,

讓他一次次地體會到了心動的感覺。

自此以後,

葛麗葉也和其他女僕,

一下子就劃清了界限。

她的工作不再是

洗衣做飯那些雜活,

她開始為維米爾調各種顏料。

維米爾教葛麗葉怎麼研磨顏料,看著葛麗葉笨笨的樣子,他笑了,握著葛麗葉的手開始研磨。

葛麗葉並沒有立馬掙扎,而是在磨了兩下之後才選擇掙脫。

純潔沉靜的葛麗葉恰如一股清風,讓畫家的如死水的世界蕩漾起陣陣漣漪。

漸漸地,他們之間的關係

變得不再像主僕之間那麼純粹,

葛麗葉也從地下室

搬到了充滿陽光的閣樓上,

她的生活正在一點點發生著變化。

然而好景並不長,

維米爾的妻子,

還是漸漸的發現了某些端倪。

於是她故意陷害葛麗葉,

借著梳子丟了的理由,

想要把葛麗葉趕出家門去。

但維米爾為了解救葛麗葉,

他發瘋似地去尋找那隻丟失的梳子,

當他找到梳子的那一刻,

他妻子的心已經涼了。

這些瘋狂的舉動,

已經充分體現出來他們之間那份不可描述的情感。

在他們的世界裡,這份感情是純潔無比的。

或許是維米爾不忍心看到這樣美好的葛麗葉受到玷汙,也想把葛麗葉的美畫出來,所以他說服她,希望她能成為自己畫中的主角,葛麗葉答應了。

他讓葛麗葉去換頭巾的時候,偷窺到了葛麗葉的頭髮。葛麗葉捲曲濃密而光澤亮麗的頭髮,僅僅被維米爾一個人見到過,甚至連自己的情人(屠夫的兒子)也沒看過。

少女的皮膚在藍色的

布料映襯下更加白皙動人,

他為她戴上珍珠耳環。

在只有兩個人的房間裡,

光線從左側打過來。

維米爾右手拿著針,

左手食指摩挲著她的唇瓣,

被刺破的疼痛,

讓她忍不住輕呼出聲。

維米爾最終為她戴上了耳環。

經過長期的創作,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終於完成。

但他們之間的愛,最終還是

因為畫家與女僕的身份懸殊,

走向了分離的悲劇。

遍體鱗傷的葛麗葉,

帶著無限遺憾與回憶,

嫁給了她應有的人生,

成為了屠夫的妻子,

完成了從少女到女人的轉變。

而這份秘不可宣的愛情,

也被永遠埋藏在這幅傳世之作中,

把傷痕與那一瞬的眼波流轉間的愛,

變成了藝術品永久珍藏。

這是一個灰姑娘式的故事,

最終時代給它判定了

一個異於童話故事的結局,

這也是電影表達出來的

現實主義的內涵,

揭露和批判了那個時代,

對人性慾望的壓制、

與不可逾越的等級制度。

而其中純摯隱蔽的愛情,

少女的純潔心靈,

和美好氣質令人難以遺忘。

或許,

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中,

葛麗葉不僅是女主角,

更是畫家心中的女神形象,

神聖而不可侵犯。

L I N K 

幼兒藝術啟蒙如何起步?從繪本裡的"世界名畫"開始!

據說,看過這張名畫的孩子都愛上畫畫!?

一本充滿藝術感和詩意的書,在閱讀中鍛鍊寶寶的語言能力!

擔心孩子沒有藝術細胞?畫家私藏音樂繪本書單來了!

別人家孩子!2歲隨手亂畫 11歲被稱「藝術家」

- END -

蒲蒲蘭,給孩子的童年留下最美的記憶。最新繪本、育兒經驗、國際視野。行業資訊盡在蒲蒲蘭繪本館微信號。id:pupulan2013

註: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戴珍珠耳環?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背後的故事
    奶酪發現與《蒙娜麗莎》齊名的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實在是太唯美了。畫面裡的少女清純甜美,那眼睛像珍珠一樣閃亮著光芒。在約翰內斯·維米爾的畫作裡,我們能感受到少女和珍珠是一樣美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也因為背後創作的故事是空白的,一部同名電影填補這一名畫背後故事的空缺。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和它背後一段永遠塵封的秘密
    1999 年,美國作家特蕾西·雪佛蘭 (Tracy Chevalier) 出版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部小說的靈感直接來源於維米爾 (Vermeer) 的一幅同名畫作。小說以 17 世紀的荷蘭代爾夫特為背景,雪佛蘭圍繞維米爾、畫中的少女和畫作本身講述了一個虛構故事。
  • 錯覺的魅惑:荷蘭國寶級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揭秘
    利用視錯覺創作的街頭3D立體畫十七世紀荷蘭代爾夫特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的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譽為「北方的蒙娜麗莎一直以來,少女左耳佩戴的「珍珠耳環」被認為是作品的點睛之筆,熠熠生輝的珍珠與純真無邪的眼神相呼應,為作品增添了無限的神韻和想像。
  • 每日英語:名畫背後的愛情故事
    ●英語對白選自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名畫·愛情·少女 是該電影的標籤●如果明知道結局,少女還會不會戴上耳環?The finest in Delft.●《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17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65年創作完成的一幅油畫,是約翰內斯·維米爾的代表作之一,現收藏於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男主人與女僕的愛情,永遠沒有盡頭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副享譽全球的世界名畫,人們對它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畫中的少女優雅、氣質出眾,回眸裡儘是恬靜與溫柔。那一顆珍珠耳環的設置更是恰到好處,為畫作添上了份特別的元素。而這部電影則向我們展示了作者根據《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一幅畫,對於其背景的猜測而寫就的這一幅畫背後的故事。電影給人最深的感覺是安靜——平靜卻不平淡,是以柔和的色調光影將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沒有波瀾起伏的過度渲染,是於無聲的平靜中給人心緒的波動,最終記得葛麗葉被陽光映著的清澈的淡色瞳孔。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比蒙娜麗莎更神秘的女子
    我們希望通過對世界名畫的鑑賞,能豐富孩子的審美體驗,讓孩子在感悟美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美、熱愛生活。 今天介紹的畫作,是弗美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來,認識一下《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請點擊全屏觀看記者 | 白樺 湯曄攝像 | 雷昊畫作解讀揚·弗美爾(荷蘭)(Jan Vermeer 1632-1675)創作於1665年44.5cmX39cm畫布
  • 【推薦】【劇情 / 愛情 / 傳記】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2003)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2003)導演: 彼得·韋柏 編劇: 奧莉薇亞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戴口罩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戴口罩 來源:銀川晚報     2020年04月30日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古典唯美愛情,頌揚藝術的巔峰
    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一部具有史詩意義的作品,它是根據那幅著名的名畫故事改編而成,將作家崔西雪佛蘭的同名小說精彩的用電影的形式呈現在熒幕之上。這部電影呈現出了那個母系社會夢想與現實的阻隔。導演用極具先鋒式的審美洞察力,將這個優雅的故事呈現出了極致的美感。
  • 藝術影片放映計劃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第一期我們分享了《草間彌生的生活》,第二期我們將帶來世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故事。屆時恭候諸位!該片改編自作家崔西·雪佛蘭的同名小說,講述了17世紀荷蘭肖像畫家維米爾以家中的一名女傭為模特,創作出世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故事。
  • 談談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與其影視配樂
    談談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與其影視配樂文/長洲一騷人一部好的電影的配樂是如此迷人,一部好的電影音樂就是電影的呼吸,它控制著觀眾的呼吸與種種情緒甚至電影以外的想像力精通此道的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做到了,這樣的效果在作曲家的很多作品裡都有體現,除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1&2》同樣讓人印象深刻。我們要說的正是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為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配樂。那些夢幻迷離的音樂,把我們帶到了夢裡的17世紀繁華的荷蘭,更讓我們得以一窺大畫家楊-維梅爾的隱秘生活。
  • 無關情色,也無關愛情《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一部拍得很漂亮的電影。美術、服裝考究,用光和攝影也十分精緻。為了講述17世紀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的故事,影片將每一幀的畫面都拍得有油畫般的質感。影片以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為引,講述了維米爾與女僕葛麗葉之間的一段故事。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戴」口罩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戴」口罩 (1/4) "← →"翻頁 當地時間4月23日,據英國天空新聞網報導,英國塗鴉藝術家班克西2014年曾在家鄉布理斯託爾一幢建築外牆上,模仿17世紀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創作了塗鴉畫《穿耳膜的少女》。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以電影之名講述偉大畫家維米爾
    但是一但繪畫與音樂,電影,民間故事,文學等相結合或許效果會大不相同。有這樣一幅畫,畫面畫了一位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中少女美麗,和諧;畫面柔和精確,令人難以忘懷。畫這幅畫的畫家楊.維米爾.凡.德爾弗特生活在17世紀的荷蘭,屬於荷蘭的黃金時代,不管是經濟還是文化都得到空前的發展。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愛過你這件事,是我最幸運的事!
    「曾經有一幅名畫,擺在你的面前,你沒有珍惜;當你失去之後,才追悔莫及。」回想起這句話,似乎過於應景。就像看完《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之後,最大的感觸無疑就是那句經典的:我愛你,與你無關!這是一幅被譽為「北方的蒙娜麗莎」的世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而同名小說以及影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創作靈感正源於此。2.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耳垂上那顆飽滿的珍珠,明暗變化,柔光流轉,是少女情慾的冠冕。柔和的衣服線條,黃色的頭巾,是夜色中綻放的花朵。藍色的顏料,是少女內心幽深隱秘的湖水。不期而遇的相對,生死度外的牽掛《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大師,與梵·高,倫勃朗稱「荷蘭三大家」的維米爾的代表作,與達·文西《蒙娜麗莎》齊名。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油畫質感的電影畫面,是給眼睛的饕餮盛宴
    電影由英國女作家特蕾西·雪佛蘭的長篇小說改編,小說作家是以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的代表畫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為人物原型,以17世紀的荷蘭社會為背景,再現了當時西歐社會形態以及各個階層人物的生活樣貌。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愛而不得,其實最難受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是他(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65年創作完成的一幅油畫。是約翰內斯·維米爾的代表作之一。現收藏於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葛麗特很有藝術天分,並懂得欣賞畫作,長得漂亮,有氣質,皮膚白皙貌美。在一次買肉的過程中認識了屠夫的兒子彼得,彼得對葛麗特很是喜歡,一來二去,兩人慢慢就開始熟悉起來。
  • 上海福利院老人神還原世界名畫,你見過73歲「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嗎?
    上海福利院老人神還原世界名畫,你見過73歲「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嗎? 2020-09-27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73歲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你的回眸一笑,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頗具文藝氣息的影片,該片名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本片於2003年9月7日上映,由彼得韋伯執導,獲得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該畫與達文西《蒙娜麗莎》齊名,世人都為畫中的女子驚嘆不已:柔和的衣服線條,耳環的明暗變化,尤其是女子側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還嗔的回眸…畫中女子的真實身份,亦如《蒙拉麗莎》一樣,成為一個千古遺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