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這個名字讓所有男人嫉妒,讓所有女人花痴,古人以」貌似潘安」來形容一位男人英俊的容貌。潘安生於(247年-300年)中國西晉時期,跨越1700年潘安已經成為中國美男子的代言人,形成了一個特有的審美文化符號。
潘安到底有多美?
潘安作為男性之美的符號,中國四大美男(潘安、蘭陵王、宋玉、衛玠)之首,那麼潘安究竟到底有多美?
據史料記載,潘安身材修長(野史稱一米八五),眉目如畫,臉型輪廓分明,膚色白皙,氣質三分陽剛,七分儒雅,寬袍長袖,飄逸絕倫,玉樹臨風,燦若雲錦。
《世說新語》記載: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意思是說少年潘安只要走到大街上就會被婦女們圍起來仔細端詳,因為他長得實在太驚豔奪目了,潘安被看得害羞想要逃走,婦女們就手拉著手圍住他看個夠。不僅僅是婦女,就連老太太也被潘安絕好的容貌給迷住了。劉孝標在《語林》中寫道: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每次潘安出行,街上的老太太都會向潘安的車上扔鮮花水果,等到潘安回家時車上已經是滿載的水果鮮花了。
不僅面容俊美,而且滿腹經綸
如果你以為潘安只是一個長得好看的小白臉的話那就錯了,潘安出身儒學世家。少年時,隨父宦遊河南、山東、河北,青年時期就讀洛陽太學,二十餘歲入仕,創作了《籍田賦》,後歷任京官,因作賦頌揚晉武帝躬耕藉田顯露才華被當權者左遷河陽縣令(今焦作孟州和洛陽吉利區), 因長相俊美也被當地老百姓稱為「花縣令」、「花樣美男」。
《悼亡詩》,這首詩是潘安在結髮妻子楊氏早逝後懷著悲痛欲絕的心情寫就的,情誼真切,纏綿悱惻,訴不盡的恩愛纏綿,道不盡的相思愁腸。這首《悼亡詩》成為中國文學史悼亡題材的開先河之作,連後世的大文豪蘇軾都模仿,成為中國古代文壇的一大奇觀。
縱使才貌雙全,卻下場悽慘被夷三族
公元296年,潘安回到京城做官,因遭當時文人的排擠又被貶到了外地做縣令,但是潘安在地方做的是兢兢業業,政績斐然被太傅楊駿引入門下做了太傅主簿。不久太傅楊駿被害夷三族,潘安作為幕僚也在被誅之列。幸虧當時潘安好友為他說話,這才免了滅頂之災。然而命運始終沒有放過潘安。
八王之亂後,趙王司馬倫奪權成功,遂抓捕潘安,並滅了他的三族。一個好端端,文才俱佳的美男子,由於「性輕躁,趨世利」而捲入一場奪權陰謀中;不但自己丟了性命,還連累三族被誅,稱為政治鬥爭當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