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江山代有人才出,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但是在男色這塊上,哪怕是過去了一千七百多年,潘安依然穩坐美男榜的第一把交椅,無人撼動,哪怕是同時代的衛玠、高長恭,哪怕是當代選秀節目頻出,美男遍地。
作為獨領風騷的千古第一美男,潘安最為人稱道的,自然是他的美貌。據史料記載,潘安身材修長,眉目如畫,臉型輪廓分明,膚色白皙,一臉的膠原蛋白。氣質三分陽剛,七分儒雅,寬袍長袖,飄逸絕倫,玉樹臨風,燦若雲錦。《晉書》記載,「嶽美姿儀,辭藻絕麗,尤善為哀誄之文。少時常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逐滿車而歸。」擲果盈車這個成語,就是對潘安容貌最好的肯定。
彼時少年風流,意氣風發,挾彈而出,洛陽道上繁花似錦,雲蒸霞蔚,卻在少年出來的一剎那失去所有芳華,身穿錦緞的少女少婦甚至是耄耋老嫗的目光都忍不住集中在那個仿佛將世間光芒都攬盡了的少年身上,「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失語片刻後,是飛蛾撲火般的瘋狂靠近,惹得少年驚慌失措,白玉般的臉龐上染上兩團紅雲。少年正是潘安,首次出門的他怎麼也沒想到大街上的大姑娘小媳婦甚至是耄耋老嫗如此瘋狂,慌亂間想要鑽出人群逃跑,卻被眾人手牽手團團圍住,問他姓氏名誰、家庭住址……恨不得把他祖上八代都給問出來,潘安再無剛出來時的意態瀟灑,千辛萬苦地突出重圍,慌不擇路地逃跑了,徒留身後無數思慕不舍的目光。陌上少年人如玉,誰家公子世無雙,潘安甫一出場,就成了洛陽城無數女子的春閨夢裡人。
潘安要是徒有其表也就算了,他卻還是個才子、痴情種,簡直把女性喜歡的特質佔全了。潘安自幼聰慧,被稱為神童,尤善寫賦,一首《藉田賦》名揚天下,確也因此受到妒恨,被發配到河陽當縣令,結果潘安就在河陽動員全縣老少種桃樹,硬生生把河陽發展成了旅遊小鎮,而吸引眾人的,是比萬畝桃花還要灼目的「桃花縣令」潘安。要不怎麼說人家人氣高呢,連種樹都挑顏值高,有詩情畫意的。
潘安十九歲為未婚妻楊蓉姬寫下《內顧詩》,裡面傾訴了他的山盟海誓,縱使下到八歲,上到八十的女子都為他瘋狂,他卻對楊蓉姬忠貞不渝,哪怕耽於仕途二人相隔千裡,這對未婚夫婦卻都一直等著對方。直到二十九歲,大齡剩男潘安才如願娶到了楊蓉姬,在此之後,真正做到了一生一世一雙人。並且在楊蓉姬病逝後,潘安為其寫下《悼亡詩》,餘生都在對妻子的思念中渡過,他也是歷史記載裡第一個寫文章紀念亡妻的文人。看看逼卓文君寫下《怨郎詩》的司馬相如,再看看潘安,都是擅長寫賦的帥哥,差別不是一般的大。潘安就這樣靠著他比洛陽牡丹還要耀眼的樣貌、令人敬佩的文採、百年難遇的痴情,驚豔了歲月,活成了一個時代的標誌,他人不在江湖,江湖卻從沒少過他的傳說。潘安不僅是他的名,也是一個形容詞,一個形容樣貌的褒義詞。
其實若要論相貌,古代四大美男中冰肌玉骨、長相陰柔的衛玠和貌若好女的蘭陵王高長恭更加符合魏晉人的審美,名氣也都不比潘安小,也都給城市的交通造成過困擾,但是他倆投胎投晚了,珠玉在前,潘安已經成為了白月光,活人要想贏過一個只存在於史書、詩句和並不怎麼寫實的畫卷裡的人物談何容易。至於生的最早的宋玉,很不湊巧,他也輸在了時間上,春秋戰國可沒有魏晉那麼瘋狂,男性為了追求美不僅塗脂抹粉還服用養顏丸,所以宋玉就算再美也不能因此成為全民偶像,加之連個肖像畫都沒有,世人就更無從比較了。更不幸的是這三位還都活得不怎麼長,所以時也命也,輸在了投胎上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魏晉,有傳承千年的風骨,有超凡脫俗的審美,有開放包容的思想,也有有衣袂飄飄的美男,那是一個全民造星,也是一個全民追星的時代,也只有這樣的時代,才能成就潘安、衛玠的美名,才能讓世人解放自我,敢於追求不落俗套的美。潘安,是特定時代特定時期造就的明星,同時代的人比不過,後來的人沒得比,他的成名之路,無從複製,也無法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