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陳奕迅連開了兩次線上演唱會,時間分別在早上6點和下午5點。
這兩個時間的設置別出心裁,正好是在日出和日落時段,「日出日落便是一天,無論今天怎樣困難,明天太陽還會升起,希望大家有信心、有勇氣,相互扶持共度難關。」這是陳奕迅本場演唱會舉辦的初衷。
音樂永遠有撫慰人心的能力,特殊時期,「線上演唱會」被孵化了出來,時間重合空間錯位,給歌迷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聽體驗。
線上正當時
因為疫情,許多歌手將演唱會搬到了線上。
唱歌的地方不再局限於舞臺,陳奕迅選在了維多利亞港;五月天在空無一人的體育場;劉若英在電影小劇場;蕭煌奇在布置考究的餐桌邊;黃麗玲在戶外天台;久未露面的孫燕姿,直接在家中開唱。
場景看似隨意卻透著別樣詩意,隔著屏幕,衝淡了「相聚」的熱烈氛圍,但特別的「舞臺」場景設計與多視角呈現讓觀眾體會到了線下沒有的感受。
在陳奕迅的這場演唱會中,觀眾可以看到,從晨光熹微到逐漸明亮的天空,背後維港的天際線,甚至來回的路人,Eason逐漸明晰又逐漸模糊的身影,全部都自然地捕捉在鏡頭裡。
五月天線上演唱會上,每個座位上用一根螢光棒,代替一位聽眾,組成了奇妙的燈光應援場景,那種空曠與震撼,當阿信唱到「忽然好想你,你會在哪裡」時,那聲呼喚,面對空無一人同時又面對千萬人,所帶給歌迷內心的悸動,不會比身臨其境少半分。
線上的魅力不止於此,線上還打破了線下對場地與舞臺限制。比如劉若英的線上音樂會是在小劇場裡,劉若英她自己來做主持,沒有固定的演出位置,越唱越自如,最後就整個跳出劇本,觀眾席、舞臺、二樓的角落、過道,到處跑,非常有趣。
歌手在四下無人時更敢展露真實的自己,有些個性化的表達與細節在線下是絕對不會出現的。
線演唱會觀看數據的峰值出現在,由大麥、微博、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共同發起的相信未來公益義演,自5月4日開始首場在線演出,參演音樂人包含了王菲、樸樹、周迅、易烊千璽、李玟等170餘組,在線觀看總人次達到4.4億,堪稱中國音樂史上最大規模的線上義演。
於是,線上演唱會作為疫情時期無奈的「特供產品」,因為別樣的魅力與人氣,讓其保留下來變常態化的呼聲越來越高。
成本高,聽眾不願買單
一場線上演唱會看上去省掉了線下演出的諸多繁瑣協調,籌備起來好像更為輕鬆,但其實難度可能大於線下演唱會。
要知道,疫情期間,大部分線上直播主辦方做的還是專業演唱會級別的live,用的都是最新最頂尖的技術,機位至少都是4到6個起,會按照不同情境切換不同的角度,傳輸是用8K解析度的傳輸,所以成本不低。再加上演唱會也是歌手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若是長期得不到等值回報,很可能打擊到歌手們對線上的積極性。
據調查,超過9成的歌迷表示:線上演唱會整體氛圍不如線下。同時,僅有5.56%的觀眾願意為線上演唱會花費50元以上,44.44%的用戶選擇了10元以下的選項。
高成本對上低消費欲,是線上演唱會能否存續的最主要矛盾。
有歌迷直接表示:「演唱會不僅僅是看表演而已,精心打扮完出門、趕路,用盡一切奔向你的極大心理滿足感和儀式感,是永遠無法取代的。在家裡經常會看到一半就去做別的事情,或者跳過自己不熟悉的歌。」
雖然目前幾個平臺都在大力發展線上演唱會,但可以肯定的是,線下演出依託著空間感、聲壓、氛圍,是永遠無法被取代的。未來線上演唱會想要繼續生存,必須與線上打通,並做出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