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叛逆期?這樣做,比吼100句好用

2021-02-19 兒童成長營

為什麼說我們要歡迎孩子叛逆,首先我們要明白孩子為什麼會叛逆。

李玫瑾教授曾經舉過一個形象的例子:

孩子放學回來,你讓他站住,他站住了,這就不叫叛逆。

你叫他站住,他不僅沒站住,而且還進了自己屋,把自己的房門關上,這時候孩子就是進入了叛逆期。

說白了,叛逆就是父母讓孩子往東,他偏往西,不僅不做,甚至反著來,跟你頂嘴,這才是叛逆。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叛逆呢?

歸根結底是孩子的獨立意識覺醒了,他們強烈的想主宰自己的命運,想按自己的理想的方式來生活。

但是父母無法接受他們的這種這種思想和行為方式,而他們強烈的獨立意識促使他們堅持自己的本心,於是父母與孩子就產生了矛盾,父母就會覺得孩子叛逆了。

也就是說叛逆是一種個體獨立意志強烈的體現,只有個體意志足夠強烈的孩子才會表現出叛逆行為,因為只有強烈的個體意志才會讓他們有足夠的動力來抵抗父母的管教。

因為孩子終會成長,任何具有獨立人格、完整的人都會想自己對自己負責,決定自己的命運,因此孩子早晚都會要叛逆。除非孩子永遠長不大,成不了一個獨立的人。

但問題是,父母想培養一個始終對自己言聽計從的孩子?離了自己活不了的孩子嗎?只要你想培養一個獨立的孩子,那麼孩子早晚都會出現叛逆的行為。

所以,叛逆是一種必然,是正常孩子都應該經歷的階段,是孩子成熟的表現,父母應該歡迎孩子叛逆的到來。

而且,叛逆來的越早越好,越晚叛逆問題越大。

一方面,當叛逆來臨後,父母肯定會意識到自己的教育問題,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從而做出調整,進而改善親子關係。因此這種帶給父母思考的叛逆越早越好,因為父母越早改變,越有利於教育好孩子。

另一方面,孩子叛逆時,必然會違背父母的命令。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即使叛逆,做出的叛逆行為也基本都是小事,可能頂嘴、離家出走之類的。但是當孩子長大成年後再叛逆,這時候孩子的叛逆行為可就不再是小事了,他們思想更加成熟,破壞能力更強,毆打父母、傷害他人……這時候父母想再反省,再想改變教育方式教育好孩子就晚了。

所以,孩子叛逆來的越早越好,越利於父母及早的發現自己問題,改變教育方式方法,還有機會教育好孩子。等孩子都成年了,孩子再叛逆,那什麼都晚了。

當我們理解了叛逆的真實含義,我們就會明白叛逆並不可怕,相反我們應該歡迎孩子的叛逆。

雖然歡迎孩子叛逆的到來,但我們不歡迎孩子處於長期的叛逆期,因為孩子如果無法順利的渡過叛逆期,家庭就會處於長期的矛盾中,雞犬不寧,嚴重的破壞親子關係。那麼面對孩子的叛逆,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叛逆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叛逆,也不做出改變,依然習慣運用過去的父母權力來教育孩子,這只會使得孩子更加叛逆。

因為孩子叛逆本身就是為了對抗父母的權力,爭取自由,所以父母越是運用權力暴力統治,孩子就會越叛逆。

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進入叛逆期後,就應該把孩子當成人來對待。當父母用成人的方式來跟孩子交流時,父母會發現孩子比他們更講道理,更懂得尊重理解他人。

因為叛逆期的孩子是在爭奪權力,所以父母要學會釋放權力,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父母不應該再把孩子當什麼都不懂的小孩,事事監督,事事管教,而應該學會放手,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

比如孩子以前玩手機可能只有10分鐘,到了叛逆期,父母就需要適當的放手,給予孩子更多的手機時間。引導孩子管理自己的時間,而不是繼續採用否定的方式繼續高壓管理孩子。

在放手孩子獨自嘗試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失敗,可能會遭受打擊,但父母要認識到,這是成長的必然過程,不能因為害怕孩子失敗就捨不得放手。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強烈的內心欲望,就是「我很希望我有自己的思想,並且按照我自己的想法試一試。」

所以,有時候孩子沉默,不說話,他不是對父母有情緒,可能僅僅是他自己有想要理清楚的事情。作為家長,我們能夠允許孩子有比較多的獨處的時間,而不是直接發脾氣說:「你幹嘛,又不理我,怎麼這麼不尊重我。」允許孩子獨處,不去打破他的沉默,是很重要的。

允許孩子有比較多的獨處時間,允許他自我思考,自我處理,允許他有更多的時間安排自己生活的空間。

選擇權在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

不越界不代表不管。有的家長說,「你不讓我管她那我就不管了嗎?」

不是的,青春期的孩子雖然把自己看成獨立的大人,但是他畢竟是孩子,畢竟我們是家長,我們還有需要幫助孩子看到他看不到的部分。

除此以外,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只需要注意:一定要把青春期的孩子放在與我們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這點交流要基於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如果你們正在爭吵,如果孩子今天的情緒不是很好,那就少說幾句,現在不適合交流。

那麼最好的交流時間是什麼時候呢?就是孩子感到無助,過來詢問父母的意見的時候,在這個時間,我們更要充分地表達自己,但同時也充分地尊重孩子。

除了充分的表達,有效的親子交流,應該還包括「傾聽孩子」,這往往是我們家長忽略的部分。

最後,小編想提醒各位家長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早戀

其實是正常的現象

家長不應該一刀切

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

反而應該以我們的經驗

來正確引導孩子和異性保持良好的關係

以免孩子產生不良性心理

相關焦點

  • 孩子一生要經歷三次叛逆期,第一次是兩歲,這樣做比吼一百句管用
    一說到叛逆期,很多人認為叛逆期就是孩子11、12歲的時候,那是叛逆期。但其實,有孩子的媽媽都知道,孩子不只有一個叛逆期,從2歲就開始經歷第一個叛逆期了。孩子的一生要經歷三次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應該怎樣管教?
  • 「可怕的兩歲」叛逆期,吼一千句不如這4招,輕鬆搞定家中小惡魔
    都說孩子是上天送給父母的小天使溫柔又可愛,但是養過孩子的家長應該都發現,孩子到了2歲左右,突然就變成了不聽話的「小惡魔」,對家長的各種要求全部拒絕不說,還經常摔東西、對父母吼,很多新手父母對此都束手無策,不知道應該怎麼辦!為什麼孩子2歲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 孩子人生三次叛逆期,不打不吼,這些教育方式改變孩子一生
    對於這麼小的孩子,父母不應該總是吼孩子衝著孩子發脾氣,要調整好心態,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在心裡不停的告訴自己,這些行為只是孩子想要自主思維,探索學習,所以收起脾氣,耐心的引導他們。 不要覺得2歲多的孩子,除了哭鬧什麼都不懂。事實上,2-4歲孩子已經會通過哭鬧來試探父母了。
  • 碰上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這樣做比吼罵更管用
    說起叛逆期,多數家長想到的都是青春期。其實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一生中會遇到3次叛逆期。在孩子的叛逆期,怎麼來管教是個大問題。面對這個年齡的孩子,家長要有點耐心。不能什麼都順著孩子,但是也不要太極端,什麼都和孩子較真。對於原則性的東西,家長還是要堅守底線,不能輕易向孩子妥協。2、七歲左右叛逆期當孩子長到6歲的時候,會有一個獨立意識飛速發展的時期,也是他們人生中的第2個叛逆期。
  • 張萌2歲女兒「叛逆期」,孩子第一個叛逆期,這樣做比打罵管用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只有到了青春期才會出現叛逆期,但是孩子一生當中都會經歷很多個叛逆期,其中最早的是孩子在2歲。
  • 張萌談2歲女兒叛逆期,面對孩子第一個叛逆期,這樣做比打罵管用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只有到了青春期才會出現叛逆期,但是孩子一生當中都會經歷很多個叛逆期,其中最早的是孩子在2歲。其實2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在面對孩子第一個叛逆期的時候,不少父母會選擇打罵的方式,但其實並沒有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既要滿足孩子的需求,但同時也要掌握好分寸。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很重要第一個叛逆期對孩子來說也是其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果父母不能正確處理好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那麼將會對孩子的人生發展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萬句都有用
    相信許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越管越叛逆」的情況,比如要孩子不要看電視了,在父母說第一遍的時候,他們就像沒有聽見一樣,第二遍就會很不開心地把嘴巴嘟起來,而第三遍的時候他們還會在那裡磨磨蹭蹭,非要把家長的耐心耗盡,挨頓罵和懲罰之後,才會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而且還表現得非常不情願。
  • 你知道經常吼孩子的危害嗎?從小被「吼」到大的孩子,現在咋樣了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中國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非常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問題,所以和孩子們接觸總是肆無忌憚。比如讓孩子去做什麼的時候,孩子只要表現的有點待慢,或者是表現的比較不情願,父母就會用吼的形式去表達自己的不滿,試圖讓孩子同意自己的話,然後去執行。其實,家長這樣吼孩子,真的非常的不好。
  •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好機會
    我聽完她的抱怨之後,心中也是感慨萬千: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和叛逆這個詞變得這樣緊密了呢?你看,孩子2、3歲時,大家都說這是「可怕的2歲、糟糕的3歲」;到了小學,為了功課問題,家裡是雞飛狗跳,家長總要感嘆一句:這孩子,真不聽話,太叛逆了!上了高中,正是孩子的青春期,此時,又到了家長們格外頭疼的叛逆高峰期。
  •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好久沒分享乾貨文了,鑑於一直有讀者在後頭問叛逆期的孩子如何管教,所以乾脆把孩子15歲之前會遇到的叛逆期結合起來一起寫。帶過孩子都知道娃難養,然而最難的時候那肯定就要屬叛逆期的時候了。我們老家有句俗話:「三、六、九,嫌死狗」,就是說連狗都嫌棄3歲6歲9歲的孩子,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叛逆,太討厭。
  • 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易受傷變形,這樣做比吼一萬次有效
    如果孩子的行為惹惱了父母,父母首先會不經過頭腦就把氣撒到孩子身上。方法很多,有辱罵、毆打、懲罰等等。小孩也不想犯錯或做一些讓父母不高興的事情,因為做完這些事情後,就會被父母罵。兒童需要父母的關心,需要父母的欣賞,而不是父母的咆哮。有沒有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跟你講了多少次,你怎麼還是不聽?這個問題如此簡單,你怎麼還會犯錯誤呢?
  • 孩子叛逆期,家長做對這幾點,一治一個準!
    這樣的話,會給孩子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在父母眼裡,我不如別人;我不去做這件事,父母就會遺棄我,父母就不愛我了。長此以往,這些期望孩子好的語言,反而會成為破壞孩子安全感的毒藥。蛋蛋媽之前也寫過很多文章,不要去過度打罵孩子。在叛逆期,就像一塊石頭,他們會非常的倔。此時你再去打罵孩子,也只是父母自身情緒的發洩,而不能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哪裡出了問題。硬碰硬的做法,只會讓叛逆期的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服。
  • 孩子人生當中3次叛逆期,家長這樣管更有效!
    說到叛逆期,真是讓家長們為之頭疼不已,有的孩子還表現得特別明顯,說少了左耳進右耳出的,說多了嫌棄家長嘮叨,甚至有時候還頂嘴離家出走等等。讓家長們束手無策,這是因為不懂得用正確的方法在合適的時間來管教孩子,這樣就能避免破壞親子關係,輕鬆解決孩子的叛逆期。
  • 孩子2-3歲叛逆期,這樣應對,一切OK!
    對於孩子2-3歲這一時期的行為,國外有一個比較流行的概念叫「Terrible two」,指的是孩子在兩歲左右開始的第一個自我意識形成期。每天把「不要不要不要!」「不行」「我寄幾來」「你zhou開」掛在嘴邊,這一階段被很多人稱之為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叛逆期雖然是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但孩子的每一個叛逆行為都是有具體的形成原因的。
  • 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易受傷變形,這樣做比吼叫有用
    相信很多家長都這樣吼過孩子,迫切的想讓孩子明白這麼做是不對的,得按照我的方法來,但奈何孩子就是聽不進去,不僅如此這麼一說還會哭鬧不止,著實令人生煩。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家長不能只是一味地去吼孩子,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同時還改正不了,這樣其實是無濟於事的,更有甚者還會氣急攻心,動手打孩子,事後又悔恨不已,但事情已經發生。
  • 3歲的孩子情緒無常,總愛發脾氣?很可能是到了第一個叛逆期
    一、孩子情緒無常、愛說「不要」?可能是到了叛逆期最近,群裡有人吐槽:「我們家孩子也不知道怎麼了,動不動就發脾氣,不管是什麼事情都要跟你反著來。」我問:「你家孩子幾歲啊?是不是到叛逆期了?」對方回答:「才3歲啊,叛逆期不是要到青春期嗎?」
  • 孩子的叛逆期為什麼會這麼長?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迅速,人們不再將全部注意力投放到其他領域,開始注重孩子的成長教育,而叛逆期一詞便應運而生。由我們育兒專家分析,孩子的叛逆期分別體現在三個階段:幼兒期(2~8歲)、吞世代(9~13歲)、青春期(14~18歲),這三個階段的孩子會在不同程度上出現叛逆的表現。
  • 叛逆期是「福」還是「禍」?父母處理的好,就是孩子成長的契機!
    同事的孩子11歲,差不多到了青春期早期的階段,她向我們吐槽,孩子出現了各種「叛逆」的苗頭。一位同事聽完就這麼安慰她:「這就是孩子叛逆期,再忍忍,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容忍和等待,是對於叛逆期孩子正確的對待方式嗎?叛逆期這個東西,家長到底該如何處理呢?
  • 寶寶2歲就到了叛逆期,別再發脾氣打罵他了,聰明媽媽會用這兩招
    也是心疼孩子讓他站了5分鐘後,就問他知不知道錯了,他剛開始很聽話說錯了還反省說不能打奶奶打爸爸,可讓他道歉卻怎麼說都不去。我很生氣開始吼他,既然好好講道理沒用,於是叫老公把小尺子拿過來打手心……寶寶才2歲就到了叛逆期?
  • 叛逆期,是「福」還是「禍」?家長處理得好,就是孩子成長的契機
    孩子成年前會經歷3次叛逆期,如果沒處理好,會給孩子性格埋下隱患;如果處理得當,叛逆期也可以是成長契機。同事的孩子11歲,差不多到了青春期早期的階段,她向我們吐槽,孩子出現了各種「叛逆」的苗頭。一位同事聽完就這麼安慰她:「這就是孩子叛逆期,再忍忍,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