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海洋遙感領域著名專家潘德爐院士:希望更多年輕學子投身海洋...

2021-01-18 教育信息速報

長江網10月7日訊(記者吳曈)「建設海洋強國有三條標準:國民關心海洋的程度有多高、科學認知海洋的水平有多深、國家經略海洋的能力有多大。」7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領域研究員潘德爐走進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在航海數字天象館內為200餘名師生做學術報告。

據介紹,武漢理工大學航海數字天象館籌備近5年,7日正式揭牌,未來將成為在校師生開展學術研究、航海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潘德爐院士用三個標準概括出建設海洋強國的要點,他同時提出,以信息主導、體系建設智慧海洋,是實現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的長遠抓手。「建設智慧海洋工程,包括海洋信息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核心智能科技的創新研發以及更好地帶動地方海洋信息產業化發展。」潘德爐說,通過智慧海洋建設,實現所有信息互聯互通,打通神經系統,在生態文明建設、資源開發、海洋空間管控能力等方面不斷增強實力。

據了解,作為長期從事衛星遙感技術研究的專家,在數十年的學術、實踐生涯中,潘德爐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是我國海洋水色遙感科學和遙感模擬仿真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在國際海洋水色遙感界享有較高知名度。「我國海洋遙感應用技術有一些最新進展……」潘德爐向在場師生介紹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自主衛星資料處理技術的提升、衛星資料融合應用、向全球化遙感邁步等。

「目前,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成為遙感信息智能處理的核心技術之一,希望年輕一代的同學們能有興趣、多鑽研。」潘德爐說,海洋人工智慧需要綜合的交叉學科,包括哲學、認知科學、數學、計算機、資訊理論等,「現在海洋人工智慧還是一片『處女地』,還有非常廣闊的研究空間,需要年輕的學子們共同參與。」

【編輯:戴容】

【來源:長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發展衛星海洋漁業遙感
    中國網12月11日訊 近日,由浙江海洋學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東海論壇」在舟山召開。圍繞開發東海資源、維護海洋權益以及浙江海洋學院建設-加快浙江海洋大學建設發展等話題與會院士、專家展開熱烈的討論。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圍繞「衛星遙感與海洋漁業」發表主題報告。
  • 潘德爐院士講述《衛星海洋遙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
    10月23日下午,海洋學院「院·望」院士系列學術講座第二場在閔行校區圖書館C220報告廳舉行,由中國工程院潘德爐院士主講。海洋學院黨總支書記李巍、副院長田冰雪、院長助理朱本華、學生工作負責人許豔、本科生教務王益佳,以及學院教師代表高詠卉、馬建、於曹陽等出席了活動。
  • 衛星海洋遙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
    2019年10月-11月,來自海洋學院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帶來系列高水平講座,講座將聚焦海洋科學與技術領域,從物理海洋、海洋地質、海洋戰略與管理等多個學科方向,聚焦海洋強國建設,共同探討學術前沿,縱論海洋科學發展。2019年10月23日,中國工程院潘德爐院士將帶來題為「衛星海洋遙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的講座。
  • 蔣興偉院士:我國海洋衛星的規劃、發展現狀以及衛星在海洋遙感監測...
    發展海洋衛星組網觀測  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蔣興偉院士【編者按】2019年11月15日,在長沙舉辦的第十九期錢學森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興偉作了題為《發展海洋衛星組網觀測 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的主題報告,介紹了我國海洋衛星的規劃和發展現狀,以及衛星在海洋遙感監測中的實踐應用,指出海洋衛星與地面應用系統急需協同發展,海洋遙感必將在新時代海洋強國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 海洋衛星專家蔣興偉院士被評為海南省大師級人才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12月19日,據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官網消息,近日,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柔性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興偉獲頒發「海南省大師級人才」證書。據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稱,這是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首位經省人才發展局認定、批准的海南省大師級人才。
  • 多位院士、專家參加!海洋衛星應用發展研討會隆重召開!|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辦、航天五院總體部承辦
    本次會議非常榮幸收到了來自各位院士專家、各位領導對海洋二號衛星及未來海洋遙感事業的寄語。會議首先播放了《海洋二號衛星大記事》專題片,回顧了海洋二號衛星的研製歷程和應用情況,並在片頭作為點睛之筆展示了各位院士和領導的題詞,使人熱血沸騰。
  • 蔣興偉:推動海洋衛星遙感技術高質量發展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對「科學技術」重要性的又一深刻論述。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興偉將這一論述牢記在心。作為海洋科技工作者,他深受鼓舞,更感到肩上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衛星遙感技術,使其服務於海洋強國建設,這是蔣興偉近年來的重點研究領域。他介紹,我國海洋衛星遙感已進入系列化和業務化發展階段。
  • 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在南沙舉行
    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蘇紀蘭、陳十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潘德爐,以及聯合國環境署首席科學家劉健等在內的數十位海洋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沙,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構建現代海洋產業結構體系、發展海洋經濟出謀獻策,共同謀劃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發展的新篇章。廣州市副市長王東、南沙區常務副區長謝明出席論壇開幕式。
  • 航天領域專家齊聚海口交流高分衛星和遙感產業
    如果想給地球拍照,遙感衛星就可以做到;如果想給地球拍3D大片,需要找解析度最高的立體觀測衛星——高分七號衛星。通俗來說,高解析度遙感衛星(以下簡稱高分衛星)就是把相機放在衛星平臺上,從空中向地面進行精準拍攝。
  • 創新遙感監測技術,助力海洋生態修復|第八期參會通道開啟|2020年...
    活動在海洋觀測探測、海洋生態保護、海洋資源開發、海洋標準化體系建設等重點涉海領域的應用、困難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探討,針對現狀及問題提供更好的專家諮詢意見和建議。會議開播以來,共計1萬餘名來自於中國海洋學會會員單位、涉海高等院校和高新企業的專業科研人員與企業管理人員參加會議。
  • 從海洋一號A星到海洋一號D星 揭秘我國海洋水色觀測衛星家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海洋一號A衛星在軌三維模擬圖。海洋一號A衛星拍攝的渤海海冰遙感影像圖。海洋一號C衛星拍攝的黃河口影像圖。海洋一號C、D衛星星座模擬圖。這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的第四顆海洋水色衛星。從2002年實現我國海洋衛星「零」的突破,到如今開啟我國海洋水色業務衛星組網觀測,中國航天人用了18年的時間,在海洋衛星領域成功打造出以「海洋一號」系列衛星命名的中國海洋水色觀測衛星家族。
  • 「海洋衛星遙感實況」微信小程序上線—新聞—科學網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組織研發的「海洋衛星遙感實況」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
  •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林明森 | 海洋衛星:大國重器經略蔚藍
    在此基礎上,2011年8月,中國第一顆具有全球海洋動力環境信息觀測能力的HY-2A衛星順利發射入軌,一直在持續獲取海洋觀測數據。2018年10月,HY-2B衛星成功發射,實現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由試驗應用向業務服務的轉變,並成為全球衛星對地觀測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海洋防災減災領域,海洋衛星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數據源。
  • 科學網—「海洋衛星遙感實況」微信小程序上線
    本報訊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組織研發的「海洋衛星遙感實況」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
  • 海洋一號D星升空 打造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海洋一號D星升空 打造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1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 林明森研究員團隊:中國海洋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工程、產品與處理
    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自然資源部空間海洋遙感與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海洋-大氣與全球變化科學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海洋災害預報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第四屆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聯合會會員、全國海洋標準化委員會、航天標準化委員會和中國衛星氣象與空間天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
  • 實現HY-2衛星順利交付 海洋一號副總設計師林明森
    林明森主要開展海洋微波遙感技術研究和海洋衛星工程建設工作,分別從事海洋遙感、衛星地面資料處理系統建設技術、水色衛星產品處理算法與軟體、散射計反演海面風場的反演方法、超音速粘性鈍錐繞流的數值計算和水動力學的湍流數值計算等方面的研究。
  • 中科遙感SAR新型衛星星座首發星「深圳一號」 正式啟動
    工程總顧問、國家航天工業部原副部長劉紀原,工程總顧問、總裝備部原副部長胡世祥,工程總顧問、原二炮副司令員張瑞,工程總師、中國國際戰略學會安全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陶家渠,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工程顧問委員會委員、原中國環保部監測司司長羅毅,工程總指揮、中科遙感(深圳)衛星應用創新研究院院長王晉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吳優,煙臺市副市長王曉軍,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總工程師張松梅,環保部環境衛星應用中心主任王橋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4、按應用領域或專題分類: 環境遙感、大氣遙感、資源遙感、海洋遙感、地質遙感、農業遙感、林業遙感等。 遙感技術體系 遙感技術體系是實現對目標識別的理論、方法、設備和技術的總稱。它包括空間信息獲取系統、遙感數據傳輸與接收系統、遙感數據處理系統和遙感信息提取與分析應用系統。
  • 日照海洋地質院士工作站院士聘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舉行
    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院士李乃勝,中國海洋大學、泰山學者李廣雪教授以及院士專家團隊成員,日照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鄭德慶,局黨委常委、副局長趙廣金,日照市政府副秘書長錢建德,日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李仲強出席聘任儀式。鄭德慶、趙廣金分别致辭,向李乃勝院士及專家團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等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