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10月7日訊(記者吳曈)「建設海洋強國有三條標準:國民關心海洋的程度有多高、科學認知海洋的水平有多深、國家經略海洋的能力有多大。」7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領域研究員潘德爐走進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在航海數字天象館內為200餘名師生做學術報告。
據介紹,武漢理工大學航海數字天象館籌備近5年,7日正式揭牌,未來將成為在校師生開展學術研究、航海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潘德爐院士用三個標準概括出建設海洋強國的要點,他同時提出,以信息主導、體系建設智慧海洋,是實現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的長遠抓手。「建設智慧海洋工程,包括海洋信息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核心智能科技的創新研發以及更好地帶動地方海洋信息產業化發展。」潘德爐說,通過智慧海洋建設,實現所有信息互聯互通,打通神經系統,在生態文明建設、資源開發、海洋空間管控能力等方面不斷增強實力。
據了解,作為長期從事衛星遙感技術研究的專家,在數十年的學術、實踐生涯中,潘德爐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是我國海洋水色遙感科學和遙感模擬仿真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在國際海洋水色遙感界享有較高知名度。「我國海洋遙感應用技術有一些最新進展……」潘德爐向在場師生介紹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自主衛星資料處理技術的提升、衛星資料融合應用、向全球化遙感邁步等。
「目前,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成為遙感信息智能處理的核心技術之一,希望年輕一代的同學們能有興趣、多鑽研。」潘德爐說,海洋人工智慧需要綜合的交叉學科,包括哲學、認知科學、數學、計算機、資訊理論等,「現在海洋人工智慧還是一片『處女地』,還有非常廣闊的研究空間,需要年輕的學子們共同參與。」
【編輯:戴容】
【來源:長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