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院士、專家參加!海洋衛星應用發展研討會隆重召開!|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辦、航天五院總體部承辦

2021-01-19 海洋知圈

蒼茫太空之中,一顆由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遙感衛星如同閃亮的眼睛,24小時不停歇地注視著地球,俯瞰著同樣蒼茫的海洋,監測獲取著與我國海洋息息相關的海量信息。這個不知疲倦、兢兢業業的監測者就是海洋二號衛星,也是我國第一顆獲取海洋動力環境信息的衛星。

海洋二號衛星是我國「十一五」民用航天科研專項計劃的重點項目,是我國第一顆獲取海洋動力環境信息的專用對地遙感衛星,具備全天候、全天時、全球連續探測風、浪、流、潮及溫度等海洋動力環境信息的能力,設計在軌壽命三年。2011年8月16日,衛星成功發射升空;2012年3月2日,交付給用戶國家海洋局,正式投入使用;五年來,衛星在軌運行穩定,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成果,綜合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國內外海洋動力環境信息獲取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獲得了各界用戶的一致好評。

值此海洋二號衛星在軌穩定運行八周年之際,由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辦,總體部承辦的海洋衛星應用發展研討會隆重召開。參加本次會議的有張履謙院士、姜景山院士、劉經南院士、蔣興偉院士、楊孟飛院士、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林明森書記、劉建強副主任、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嶽濤副院長、徐福祥工程總師、五院質量技術部潘宇新副部長、研發與市場部趙超副部長、總體部周佐新部長、馬世俊顧問、張慶軍總師、劉兆軍副部長、總環部趙志綱副部長、西安分院李軍院長、502所梅志武副所長、空間中心董曉龍副主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王力主管以及衛星型號研製隊伍,共有70餘人參加此次大會,共商海洋衛星應用發展。

本次會議非常榮幸收到了來自各位院士專家、各位領導對海洋二號衛星及未來海洋遙感事業的寄語。

會議首先播放了《海洋二號衛星大記事》專題片,回顧了海洋二號衛星的研製歷程和應用情況,並在片頭作為點睛之筆展示了各位院士和領導的題詞,使人熱血沸騰。接下來,總體部周佐新部長作為承辦單位代表致辭,周部長對來訪的院士、專家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回顧了海洋二號衛星在設計和應用上的諸多亮點,並對海洋衛星後續研製和未來發展作出了展望。

五院嶽濤副院長宣讀了張洪太院長親筆書寫的一封賀信,張院長在信中勉勵海洋二號衛星全體研製人員,「大力弘揚航天三大精神,圍繞強國目標,瞄準世界前沿,緊盯國家需求,打造精品工程,為航天強國和海洋強國建設譜寫新的篇章」,引發了現場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在接下來的研討環節,五院總體部張慶君總師作了「海洋二號衛星系統設計與成果應用」主題報告,從總體出發系統介紹了海洋二號衛星系統的各項情況;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張有廣副總師、五院西安分院雷達所李浩所長、中科院空間中心董曉龍副主任分別從應用情況、載荷、遙感技術未來發展等角度作了主題報告,極大的拓展的會議研討的深度和廣度。

隨後進行的座談交流過程中,蔣興偉院士和徐福祥、馬世俊工程總師分別對海洋二號衛星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向所有研製團隊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謝,同時也向我國未來海洋衛星應用發展提出的希望。海洋二號衛星的用戶單位、衛星研製單位以及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等單位代表也紛紛各抒己見,一起回顧總結了海洋二號衛星的發展歷程,共同探討了海洋衛星應用現狀與未來發展。

會上,張履謙院士、姜景山院士、劉經南院士相繼表達了對海洋二號衛星的肯定,並對年輕一代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諄諄囑託,院士們的講話極大鼓舞了所有參會人員,將指引我們在新時代的發展進程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再攀高峰!

會議的最後,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嶽濤副院長和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林明森書記分別進行了總結髮言。嶽濤副院長指出,我國海洋衛星與應用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良好局面更要倍加珍惜,一定要認清形勢,直面挑戰,勇於擔當,開拓創新。林明森書記向海洋二號衛星參研參試人員表達了感謝,同時也希望所有研製單位繼續大力協同、勇攀高峰,共同為我國海洋衛星應用事業長遠發展謀篇布局,加快發展海洋動力衛星星座、海洋監視監測衛星星座等海洋觀測系統。

坐堂觀星四洋渡,願繪九霄入輕書。海洋二號系列衛星用優異成績充分體現了中國空間事業與海洋應用事業的蓬勃發展,讓我們對海洋衛星應用發展的未來充滿了信心。祝願我國海洋衛星應用事業在各位院士、專家的鼓勵與指導下,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的牽引與支持下,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等單位的共同努力與協同配合下,鑄就更加輝煌的成績,助力海洋強國、服務「一帶一路」,為實現航天夢、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發展衛星海洋漁業遙感
    中國網12月11日訊 近日,由浙江海洋學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東海論壇」在舟山召開。圍繞開發東海資源、維護海洋權益以及浙江海洋學院建設-加快浙江海洋大學建設發展等話題與會院士、專家展開熱烈的討論。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圍繞「衛星遙感與海洋漁業」發表主題報告。
  •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林明森 | 海洋衛星:大國重器經略蔚藍
    上世紀70代年末,航天科技的發展為全球海洋觀測提供了一種從太空看海洋的高新科技手段。通過在衛星上搭載不同功能的遙感器,例如,微波散射計、雷達高度計、微波輻射計等,來實現對海洋風、浪、流、溫、鹽、深等不同海洋動力環境要素的觀測。  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有力推動了海洋衛星的發展。2002年12月,神舟四號飛船上搭載的多模態微波遙感器完成了天基平臺的海洋測高、測風和測溫的試驗驗證。
  • 從海洋一號A星到海洋一號D星 揭秘我國海洋水色觀測衛星家族
    海洋一號D衛星三維渲染圖。本文圖片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6月11日,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隨後,衛星太陽翼順利展開,衛星在軌運行穩定,狀態良好,標誌著衛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開啟了我國海洋水色業務衛星組網觀測的新篇章。
  • 衛星海洋遙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
    2019年10月-11月,來自海洋學院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帶來系列高水平講座,講座將聚焦海洋科學與技術領域,從物理海洋、海洋地質、海洋戰略與管理等多個學科方向,聚焦海洋強國建設,共同探討學術前沿,縱論海洋科學發展。2019年10月23日,中國工程院潘德爐院士將帶來題為「衛星海洋遙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的講座。
  • 海洋衛星專家蔣興偉院士被評為海南省大師級人才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12月19日,據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官網消息,近日,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柔性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興偉獲頒發「海南省大師級人才」證書。據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稱,這是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首位經省人才發展局認定、批准的海南省大師級人才。
  • 蔣興偉院士:我國海洋衛星的規劃、發展現狀以及衛星在海洋遙感監測...
    】2019年11月15日,在長沙舉辦的第十九期錢學森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興偉作了題為《發展海洋衛星組網觀測 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的主題報告,介紹了我國海洋衛星的規劃和發展現狀,以及衛星在海洋遙感監測中的實踐應用,指出海洋衛星與地面應用系統急需協同發展,海洋遙感必將在新時代海洋強國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 潘德爐院士講述《衛星海洋遙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
    潘德爐院士以《衛星海洋遙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為題,主要闡述了海洋遙感應用技術的新進展與目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他首先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形象生動的例子,從中國自主衛星資料處理技術的提升、衛星資料的融合、新應用領域拓展和向全球化邁進等四方面介紹了中國水色衛星海洋遙感的科學與技術的進展。接著,潘院士分析了中國在海洋衛星遙感的定量化和業務化與國際的差距。
  • 衛星海洋遙感領域著名專家潘德爐院士:希望更多年輕學子投身海洋...
    長江網10月7日訊(記者吳曈)「建設海洋強國有三條標準:國民關心海洋的程度有多高、科學認知海洋的水平有多深、國家經略海洋的能力有多大。」7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領域研究員潘德爐走進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在航海數字天象館內為200餘名師生做學術報告。據介紹,武漢理工大學航海數字天象館籌備近5年,7日正式揭牌,未來將成為在校師生開展學術研究、航海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 啟航深藍調研學習行|第三站:走進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
    11月27日,海洋學院書記朱建國、院長周興華、執行院長杜立彬、副院長王勝利一行4人到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調研。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林明森、定標檢驗部主任馬超飛、科技處副處長彭海龍長、衛星工程處副處長張穎、系統工程部安文韜等出席調研交流活動。
  • 蔣興偉:推動海洋衛星遙感技術高質量發展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對「科學技術」重要性的又一深刻論述。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興偉將這一論述牢記在心。作為海洋科技工作者,他深受鼓舞,更感到肩上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 創新遙感監測技術,助力海洋生態修復|第八期參會通道開啟|2020年...
    「抗擊疫情、助力發展」線上研討會(第八期)iOceans Talk中國海洋學會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在線視頻研討會(以下簡稱中國海洋學會線上研討會)分別於3-8月連續舉辦七期。活動在海洋觀測探測、海洋生態保護、海洋資源開發、海洋標準化體系建設等重點涉海領域的應用、困難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探討,針對現狀及問題提供更好的專家諮詢意見和建議。會議開播以來,共計1萬餘名來自於中國海洋學會會員單位、涉海高等院校和高新企業的專業科研人員與企業管理人員參加會議。
  • 海洋一號D星升空 打造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海洋一號D星升空 打造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1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 海洋一號D星成功發射!將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記者從國家航天局、自然資源部獲悉,昨天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它將和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大幅提升我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
  • 航天領域專家齊聚海口交流高分衛星和遙感產業
    圍繞高分衛星和遙感產業,11月2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邀請了10多名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科技專項(以下簡稱高分專項)應用總師代表、優勢行業應用代表、優勢區域應用代表、骨幹企業代表齊聚於在海口舉辦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交流高分專項取得的創新成果、應用成效。高分衛星各有所長。
  • ...董事長陳融聖和亞太衛星(深圳)總經理李傑談海洋通信衛星應用
    對此,達華智能(集團)董事長陳融聖透露,目前亞太6D的衛星通訊容量是軌衛星通訊容量的好幾倍,它擁有很強大的寬帶覆蓋和數據傳輸能力,達華智能基於亞太衛星的覆蓋能力,所實施的各種海上互聯互通的應用、建設和運營,共同為福建全省數字海洋、漁業用戶及「一帶一路」地區受眾提供海上專業服務。
  • 實現HY-2衛星順利交付 海洋一號副總設計師林明森
    2012年度海洋人物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林明森中國網3月14日訊(記者 李睿 孫潔)林明森在涉海行業工作20年了,分別在天津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工作參加過海上現場的科學調查工作和海上水文測量站的建設工作。曾經在長江口牛皮礁的波浪陣列觀測系統建設中,長時間在現場工作。林明森主要開展海洋微波遙感技術研究和海洋衛星工程建設工作,分別從事海洋遙感、衛星地面資料處理系統建設技術、水色衛星產品處理算法與軟體、散射計反演海面風場的反演方法、超音速粘性鈍錐繞流的數值計算和水動力學的湍流數值計算等方面的研究。
  • 林明森研究員團隊:中國海洋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工程、產品與處理
    中國海洋衛星創建者之一,現任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黨委書記。1米C-SAR01/02衛星、海洋鹽度探測衛星、新一代極軌海洋動力衛星地面系統總設計師,海洋二號B/C/D星地面系統副總指揮、副總設計師。
  • 中科遙感SAR新型衛星星座首發星「深圳一號」 正式啟動
    2017年9月12日,中科遙感SAR新型衛星星座首發星「深圳一號」正式啟動會在深圳召開。工程總顧問、國家航天工業部原副部長劉紀原,工程總顧問、總裝備部原副部長胡世祥,工程總顧問、原二炮副司令員張瑞,工程總師、中國國際戰略學會安全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陶家渠,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工程顧問委員會委員、原中國環保部監測司司長羅毅,工程總指揮、中科遙感(深圳)衛星應用創新研究院院長王晉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吳優,煙臺市副市長王曉軍,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總工程師張松梅,環保部環境衛星應用中心主任王橋
  • 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舉行
    原標題: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舉行   10月16日,2020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以「夢逐大海,走向深藍」為主題,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海能源開發利用及發展趨勢」等主題發表觀點。
  • 高分衛星家族再添丁 將打破國外亞米級遙感圖像壟斷
    高分多模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抓總研製,是我國首顆亞米級民用解析度並具有多種敏捷成像模式的光學遙感衛星。2013年以來,我國陸續發射了一批高解析度遙感衛星,對地觀測精度不斷提升。其中,高分一號至七號組成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即高分系統)」,成為中國迄今規模最大的遙感衛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