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靈魂的荒原,回到相愛的人間

2021-02-15 青山絮語


 

仲夏夜,空氣燥熱。

 

花了幾個晚上,看完了近年來暢銷的一部小說《擺渡人》。這本被評為治癒心靈的小說,沒有太華麗的文字,用通俗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溫暖、魔幻而令人感動的愛情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心靈救贖的故事。隨著一頁一頁的閱讀,我仿佛也經歷了一次從荒原重回人間的歷程,久久不能平靜。

 

一   故事

 

迪倫是一個15歲的少女,從5歲起,就單獨跟著母親生活。家庭的影響,讓她有些孤僻,學校只有一個算作好朋友的女同學,而且還在不久前轉學離開了。孤獨的迪倫想尋找自己的父親,於是打探到生父的地址,纏著母親同意自己孤身一人前去和父親見上一面。

 

然而,在去見父親的火車上,迪倫還沒有從沉浸在與父親見面的憧憬中反應過來,一場猝不及防的事故,就讓她去到了另一個世界。

 

書中描繪了一個死後的世界――荒原。所有死去的靈魂,都要經過這個荒原,在這個荒原裡,你會遇到你的擺渡人,跟隨擺渡人的指引,戰勝一路上魔鬼的糾纏,直到到達自己的彼岸,靈魂的棲息地。

 

迪倫遇上了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一個有著鑽藍色眼睛的男人,兩人在荒原裡相伴前行,從陌生到相知,從相知到互相依靠,從互相依靠到萌生愛戀,兩顆心靠的越來越近。崔斯坦為了保護迪倫,不惜孤身一人與惡魔鏖戰,被惡魔百般折磨,歷經磨難才逃脫魔掌。而迪倫在崔斯坦的鼓勵下,也克服艱難險阻,終於到達彼岸的門前。

 

這一刻,崔斯坦知道擺渡人的任務已經完成,已經到了分別的時候了。而迪倫在得到崔斯坦的保證後,還在幻想著與崔斯坦一起跨過那道門,一起到達彼岸。

 

當迪倫穿越通往彼岸的門時,才發現,崔斯坦並沒有遵守諾言,與自己一起過來。痛哭的她,內心無比崩潰。沒有崔斯坦,我在彼岸又能怎麼樣,還不如在那生不如死處處惡魔的荒原。

 

倔強的迪倫在彼岸世界四處打聽,終於得知了重返荒原的方法,雖然所有彼岸的靈魂都勸阻她回去,即使回得去也不一定找得回自己的擺渡人。但迪倫還是義無反顧的穿越回去了荒原。

 

而失去迪倫的崔斯坦,正在心不在蔫的護送著下一個死亡的靈魂。雖然他知道自己不該如此記掛著迪倫,她只是自己千千萬萬個擺渡任務中的一個,但那種難以言表的情愫一旦發生了,誰也控制不了,哪怕是作為一個擺渡人,自己的心河也是無法擺渡的。直到,當他再次看到迪倫站在他面前……

 

再次相遇的兩人,終於不再隱藏內心的情感,迪倫勇敢地向崔斯坦表白,用自己的心用力的敲擊著崔斯坦的心。崔斯坦也緊緊的擁抱著迪倫,久久不願放開……

 

在迪倫的努力說服下,崔斯坦最終同意和迪倫一起,朝著彼岸的相反方向―――人間走去。雖然不知結果如何,雖然要再次穿越充滿惡魔的荒原,但因為有愛,他們勇往直前,哪怕有一絲機會,也要去嘗試。

 

這一次,是迪倫在擺渡崔斯坦的靈魂。愛的力量,可以使一切反轉。

 

再次披荊斬棘,再次衝破層層阻隔,迪倫和崔斯坦終於到達他們相遇的起點,穿過那黑暗狹長的隧道,當迪倫再次醒來的時候,她已經躺在救護車上了,她四處張望,尋找她的崔斯坦,他們說好一起過來的,難道崔斯坦又留下她一人孤獨的面對這個世界……

 

終於,迪倫看見遠處隧道出口,有一個坐著的男孩在望著她,對,那是崔斯坦,他們終於成功了! 穿越靈魂的荒原,回到可以相親相愛的人間。小男孩慢慢的走到了迪倫的身邊。迪倫開心地笑了:原來你在這裡!小男孩也露出天使般的笑容:是的,我在這裡。

 


二 荒原

 

那片暗紅色的荒原,它象徵什麼呢?

 

據說在佛教中是有死後世界存在的,尤其是藏傳密宗更是信奉。記得我還是在初中的時候,就曾看過一本書,名字叫《西藏度亡經》,這本書號稱是榮格一生中最看重的一本寶典聖經,又稱為「死亡旅行指南」,現在已經絕版。裡面就詳細描繪過人死後每天「中陰」的變化情形,當時我被書裡關於死後世界的歷險所深深震憾。這次看到《擺渡人》的書裡所介紹的荒原情景,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相似的影子。

 

在小說中,迪倫死後,來到了一個死後的世界――荒原。這裡有山有水,有與人類世界相同的場景,但不同的是,在荒原裡,天空是恐怖的暗紅色,前方路上有沼澤,而且隨時可能遇到惡魔,將你拖入水中,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你唯有不斷前行,穿越荒原,才能到達靈魂棲息的彼岸。同時,在前行的路上,可以通過路上的安全屋間歇的休息一陣子。

 

迪倫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荒原是這樣,直到崔斯坦說出自己的理解,其實,荒原中的一切都是迪倫內心的投射,「這個地方反映了你的所思所感,當你生氣時,這裡就陰雲密布,狂風大作……。」包括迪倫自身,甚至連崔斯坦,也是她內心的一個投射。崔斯坦告訴迪倫:「實際上,我之所以看起來是這個樣子也是因為你。」

 

所謂的荒原,原來就是我們最深層次的內心世界。也就是說,心即是荒原。當我們活著的時候,我們忙碌著生活中的各種瑣事,遇見各種各樣的人,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我們會開心,會思戀,會憤怒,會悲傷,會憂鬱,會失落,種種情緒會造成我們心裡的千溝萬壑,而不自覺的影響我們的行為,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作者讓迪倫在死後,經歷自己造就的荒原,去真正發現自己的內心。惡魔代表種種不良的心理回憶,安全屋代表暫時的安寧,而崔斯坦代表迪倫內心中的愛、光明、以及希望。只有在它的指引和幫助下,我們才能擺脫那些讓我們恐懼悲觀的慾念,得到解脫。

 

荒原漫長而陰沉,但我們無論生死都必須得經歷,惡魔源自我們的內心,逃脫還是被拖入水底,取決你內心的信念。而擺渡人其實就是你自己,那點深埋於內心的光明,終將指引你克服恐懼,獲得永生。

 

三 擺渡

 

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他的某些特徵其實來自於迪倫內心世界的想像。作為一個15歲的少女,正處於春心萌動的年齡,父愛的缺失,也許讓她更渴望男性的依靠和撫慰,希望有個父親、兄長或者戀人來作為自己的情感支柱。所以,崔斯坦應運而生,變成迪倫心裡投射的模樣,並讓迪倫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好感和依賴。作為擺渡人,崔斯坦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把迪倫送到了彼岸的門口。

 

然而,書的後半段告訴我們,愛情一旦發生了,自有其不可抵禦的魔力,那怕是擺渡人,也不是冰冷的心。當迪倫孤身一人前往彼岸時,崔斯坦會擔心、想念和痛苦。而迪倫在愛的偉力推動下,義無反顧的決定穿越回去尋找崔斯坦,更是證明了愛情的偉大。在這股偉大力量的指引下,迪倫終於找到了崔斯坦。

 

擺渡人崔斯坦面臨愛情和職責,在痛苦中徘徊。他的職責只是擺渡死去的靈魂,而當自己面臨困境時,卻也陷入了迷惘,無力解脫。

 

崔斯坦是迪倫內心的投射,自然也只有迪倫才能擺渡崔斯坦的靈魂。

 

在迪倫的影響下,崔斯坦鼓起勇氣,面對未知的未來,做出了跟隨迪倫走向人間方向的決定。直到最後,在迪倫的一再鼓勵和堅持下,崔斯坦戰勝一次又一次的猶豫,終於和迪倫幸福地回到了未來,一句簡單的問候,「原來你在這裡!是的,我在這裡。」讓人感慨信念的力量和愛情的美好,世間最美好的結局的莫過於此。

 

看完全書,我不由想起多年前看過的一部法國電影《天使在人間》,故事與《擺渡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美麗的天使來到人間,愛上了一位凡塵男子,歷盡艱辛磨難。最後,天使放棄一切,回到人間化作了一位美麗的護士,守護為她受傷的戀人,當兩人雙目相對之時,眼裡的愛意,嘴角的笑容,勝過神魔兩界的一切虛幻。

 

當我們掙扎在塵世的煩惱中,為種種挫折、失落、悲傷、憂鬱、恐懼所圍繞時,不妨留出些許時光,靜靜地讀上這樣的一篇成人童話,讓我們幽深暗淡的心靈變得安寧明亮,重新鼓起勇氣,繼續追尋我們的夢想與幸福。

 

就如迪倫與崔斯坦那樣,不論遇到多大困難,都願穿越靈魂的荒原,回到相愛的人間,相對淺笑,結伴同行。今生今世,你是我的投影,我願為你擺渡,心靈約定,永不分離,千百輪迴,永世相隨……


相關焦點

  • 《擺渡人》:穿越人生的荒原,最值得信賴的擺渡人,永遠是你自己
    在去往看爸爸的路上,火車出了交通事故,迪倫發現自己好像是唯一的倖存者,眼前竟是一片荒原。其實迪倫已經死了,她來到了另一個世界,遇到了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在那個荒無人煙的還原裡,能遇到一個人,會覺得很安心有了依靠一樣。
  • 擺渡人2|重返荒原
    「每一個鐫刻著愛與善意的靈魂,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擺渡人2 重返荒原》克萊爾·麥克福爾一個抉擇,一場守候,便足以打破命運的界限,迪倫和崔斯坦也是如此。推開內心的那一扇門,迪倫和崔斯坦終究還是衝破了荒原回到了現實世界,但這一舉動使得另一位擺渡人蘇珊娜欺騙了一個由其引渡的靈魂,藉此引發了一場巨變。回歸現實的迪倫和崔斯坦彼此「再也無法分開」,這或許是因為他們重返人世而打破了某種平衡,由此命運將其緊緊聯繫在一起,雙方都無法離開彼此太遠,如若產生一定的距離,身體便會承受巨大的痛苦。
  • 《擺渡人2重返荒原》:崔斯坦的決定
    迪倫和崔斯坦回到了列車發生事故的隧道,遇見了一次惡鬼,確認了由於二人從荒原穿越回到人間,撕開了一道裂縫。而蘇珊娜此時和傑克一拍即合,決定效仿迪倫和崔斯坦重回人間。迪倫和崔斯坦接下來將何去何從?蘇珊娜和傑克成功了嗎?下面開始今天的共讀:《擺渡人2重返荒原》的第17至第20章。本次推薦閱讀時間為20分鐘左右,覆蓋原書的第 132頁到第166頁。
  • 《擺渡人》毒雞湯:孤獨的河流中,誰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經過一番艱難的跋涉,當迪倫終於走出隧道,並跟隨崔斯坦穿越過一段荒原,進入第一個安全屋的那個夜晚,在迪倫的一再的追問下,崔斯坦終於向她說出了事實的真相——每一個靈魂都要穿越過一片荒原,然後消失在荒原和另一個世界的邊界線,才能去往他們「回家」的路。其實,何止是迪倫和崔斯坦所在的幻化世界?
  • 《擺渡人》:每一個鐫刻著愛的靈魂,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段臺詞: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那麼,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擺渡人》系列的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是英國文壇備受矚目的實力派作家,她的文筆細膩,飽含真情,作品貫穿著人生思索和人性獨白。《擺渡人》講述的是缺愛的單親女孩迪倫,遭遇一場始料不及的交通事故。
  • 《擺渡人2》:每個人都會有這麼一個兵荒馬亂的荒原
    常常聽到一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其實在書裡這些都是沒有的,有的只是有趣的靈魂和作家的一生,一本好書的出現往往傾盡了作家的一生心血,當你在讀一本書時,就好像你正在和一個作家對話,了解這位作家的故事,今天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克萊兒·麥克福爾的作品《擺渡人2:重返荒原》。
  • 《皮繩上的魂》殺手、情人、荒原與靈魂的分岔路
    《阿吾》唱給所有迷失的靈魂:生活沒有真相,但生命有。回到作品:實驗電子最有趣的地方是「介入」,用張薦的話說:「《阿吾》是一首』劇透性』的歌,因為曲中所有人聲都來源於電影,而電影如一個啟示:每個人終須找到自己,各自見性」。也就是說:這首歌不僅是用唱的,更是用「念」的,它來自於劇中主角的心聲。
  • 賺錢還是延續經典—讀《擺渡人2重返荒原》
    其他成功的續集作品我們就不說了,這裡我們把克萊兒《擺渡人2之重返荒原》姑且看作是想要延續前作的經典設定,同時也想著繼續賺一點稿費的作品吧。如果是這樣的話,其實作者就應該在第18章中,寫完如下對話的時候就及時停筆,因為作者已經把她所有能夠構思出來的精巧都用完了,剩下的只能是一段一段拼湊起來的,如同肥皂劇一般,讓讀者看不到任何希望的陳詞濫調。沉默,一片死寂。
  • 《擺渡人2:重返荒原》:你須與眾不同,才扛住世事艱難
    還有多久惡鬼會發現她造成的破洞,然後跑到人間來戕害無辜?在消滅惡鬼後,崔斯坦率先打破了沉默,說我們先別高興得太早。應該檢查一下周圍是不是還有別的惡鬼。我不想冒任何風險。而此時的蘇珊娜還在糾結要不要告訴崔斯坦真相。再三考慮之下,蘇珊娜決定將真相告訴崔斯坦。蘇珊娜說,我們不是從之前扯爛的空洞中穿越過來的,我們另外製造了一個漏洞。
  • 詩意喧囂 悲憫荒原——讀黨益民《喧囂荒原》有感
    《喧囂荒原》寫的是兩個家族之間的械鬥,大背景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戰爭加械鬥,給人的感覺肯定是慘烈的,沉痛的,但當我捧起《喧囂荒原》,青春和詩意立刻將我徵服了。《喧囂荒原》的語言氣息飽滿,氣韻暢達,猶如馴鹿的腳步,不拖沓,不疲軟,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 荒原,我的國
    這是一條穿越羌塘西部的路線,完全由鮮亮的夢規劃。我用筆在地圖上把心儀的山谷、河流、雪山、湖泊連成一條線,這便是我的旅程了。隨著旅行的深入,時間的流逝,這片荒原總是適時地在我激情消退之際,變出新的戲法。陷在沙地裡萬分沮喪之時,他派來一隻萌到翻的小藏羚羊,我有什麼理由拒絕此番鼓勵?當我被冰雹砸得抱頭捲縮後,一道彩虹懸掛在觸手可及的身旁,我有什麼理由拒絕欣賞此番盛景?
  • 艾略特《荒原》象徵意義
    長詩的開頭引引言便揭示荒原的主題:「是的,我自己親眼看見古米的西比爾吊在一個籠子裡。孩子們問她,『西比爾,你要什麼?』她回答說『我要死。』」這樣的開頭展示了戰後西方文明的危機和傳統價值觀念的失落,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幻滅和絕望。「荒原」一詞已超越了文學的範疇,它已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象徵。第一章「死者的葬儀」象徵著現代的生活無異於出殯,而葬儀的意義又在於使死者的靈魂得救。
  •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片荒原,行者無疆就是電影《七十七天》的靈魂
    電影《七十七天》根據真實人物楊柳松「孤身一人穿越羌塘無人區」的故事改編而成。導演用了將近十分鐘的時間描繪了一副巨大的西藏畫卷,遼闊的背景下主人公穿越無人區的經過。影片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一種震撼感。鏡頭不斷更迭,那些氣勢磅礴的高山、那些沉靜大氣的雪峰、那些遼闊壯麗的草原,還有那些水流清澈的河、水面平靜的湖泊、無限透明的藍天,我被這樣的風景所震撼。
  • 《擺渡人2》——你從荒原來,枯木也成春
    他們沒有想到,前面所有的考驗,只需要有愛的力量作為支撐就足夠了,但真正的危險其實還沒有來到;但在《擺渡人2:重返荒原》中卻是危機四伏,一波接著一波的考驗仿佛洶湧而來的巨浪,而此時崔斯坦卻已經失去了原來身為擺渡人時的特殊技能——他又會怎樣來為真愛而堅持到底呢?!死而復生的迪倫和擺渡人崔斯坦因為愛而到了一起,從死亡的境地回到了人世間。但接下來卻並非一帆風順。
  • 我家大師兄腦子有坑:穿越師兄與重生師弟的相愛相殺
    哈嘍各位小夥伴們,又到了小白說動漫時間,關於穿越一詞,想必有不少的小夥伴們都知道,近幾年,小說,漫畫,電視劇等作品穿越類型的風格大火,無一不是主角穿越,然後擁有金手指之類的,所以有不少小夥伴們都很憧憬穿越,為此也鬧了不少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