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夜,空氣燥熱。
花了幾個晚上,看完了近年來暢銷的一部小說《擺渡人》。這本被評為治癒心靈的小說,沒有太華麗的文字,用通俗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溫暖、魔幻而令人感動的愛情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心靈救贖的故事。隨著一頁一頁的閱讀,我仿佛也經歷了一次從荒原重回人間的歷程,久久不能平靜。
一 故事
迪倫是一個15歲的少女,從5歲起,就單獨跟著母親生活。家庭的影響,讓她有些孤僻,學校只有一個算作好朋友的女同學,而且還在不久前轉學離開了。孤獨的迪倫想尋找自己的父親,於是打探到生父的地址,纏著母親同意自己孤身一人前去和父親見上一面。
然而,在去見父親的火車上,迪倫還沒有從沉浸在與父親見面的憧憬中反應過來,一場猝不及防的事故,就讓她去到了另一個世界。
書中描繪了一個死後的世界――荒原。所有死去的靈魂,都要經過這個荒原,在這個荒原裡,你會遇到你的擺渡人,跟隨擺渡人的指引,戰勝一路上魔鬼的糾纏,直到到達自己的彼岸,靈魂的棲息地。
迪倫遇上了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一個有著鑽藍色眼睛的男人,兩人在荒原裡相伴前行,從陌生到相知,從相知到互相依靠,從互相依靠到萌生愛戀,兩顆心靠的越來越近。崔斯坦為了保護迪倫,不惜孤身一人與惡魔鏖戰,被惡魔百般折磨,歷經磨難才逃脫魔掌。而迪倫在崔斯坦的鼓勵下,也克服艱難險阻,終於到達彼岸的門前。
這一刻,崔斯坦知道擺渡人的任務已經完成,已經到了分別的時候了。而迪倫在得到崔斯坦的保證後,還在幻想著與崔斯坦一起跨過那道門,一起到達彼岸。
當迪倫穿越通往彼岸的門時,才發現,崔斯坦並沒有遵守諾言,與自己一起過來。痛哭的她,內心無比崩潰。沒有崔斯坦,我在彼岸又能怎麼樣,還不如在那生不如死處處惡魔的荒原。
倔強的迪倫在彼岸世界四處打聽,終於得知了重返荒原的方法,雖然所有彼岸的靈魂都勸阻她回去,即使回得去也不一定找得回自己的擺渡人。但迪倫還是義無反顧的穿越回去了荒原。
而失去迪倫的崔斯坦,正在心不在蔫的護送著下一個死亡的靈魂。雖然他知道自己不該如此記掛著迪倫,她只是自己千千萬萬個擺渡任務中的一個,但那種難以言表的情愫一旦發生了,誰也控制不了,哪怕是作為一個擺渡人,自己的心河也是無法擺渡的。直到,當他再次看到迪倫站在他面前……
再次相遇的兩人,終於不再隱藏內心的情感,迪倫勇敢地向崔斯坦表白,用自己的心用力的敲擊著崔斯坦的心。崔斯坦也緊緊的擁抱著迪倫,久久不願放開……
在迪倫的努力說服下,崔斯坦最終同意和迪倫一起,朝著彼岸的相反方向―――人間走去。雖然不知結果如何,雖然要再次穿越充滿惡魔的荒原,但因為有愛,他們勇往直前,哪怕有一絲機會,也要去嘗試。
這一次,是迪倫在擺渡崔斯坦的靈魂。愛的力量,可以使一切反轉。
再次披荊斬棘,再次衝破層層阻隔,迪倫和崔斯坦終於到達他們相遇的起點,穿過那黑暗狹長的隧道,當迪倫再次醒來的時候,她已經躺在救護車上了,她四處張望,尋找她的崔斯坦,他們說好一起過來的,難道崔斯坦又留下她一人孤獨的面對這個世界……
終於,迪倫看見遠處隧道出口,有一個坐著的男孩在望著她,對,那是崔斯坦,他們終於成功了! 穿越靈魂的荒原,回到可以相親相愛的人間。小男孩慢慢的走到了迪倫的身邊。迪倫開心地笑了:原來你在這裡!小男孩也露出天使般的笑容:是的,我在這裡。
二 荒原
那片暗紅色的荒原,它象徵什麼呢?
據說在佛教中是有死後世界存在的,尤其是藏傳密宗更是信奉。記得我還是在初中的時候,就曾看過一本書,名字叫《西藏度亡經》,這本書號稱是榮格一生中最看重的一本寶典聖經,又稱為「死亡旅行指南」,現在已經絕版。裡面就詳細描繪過人死後每天「中陰」的變化情形,當時我被書裡關於死後世界的歷險所深深震憾。這次看到《擺渡人》的書裡所介紹的荒原情景,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相似的影子。
在小說中,迪倫死後,來到了一個死後的世界――荒原。這裡有山有水,有與人類世界相同的場景,但不同的是,在荒原裡,天空是恐怖的暗紅色,前方路上有沼澤,而且隨時可能遇到惡魔,將你拖入水中,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你唯有不斷前行,穿越荒原,才能到達靈魂棲息的彼岸。同時,在前行的路上,可以通過路上的安全屋間歇的休息一陣子。
迪倫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荒原是這樣,直到崔斯坦說出自己的理解,其實,荒原中的一切都是迪倫內心的投射,「這個地方反映了你的所思所感,當你生氣時,這裡就陰雲密布,狂風大作……。」包括迪倫自身,甚至連崔斯坦,也是她內心的一個投射。崔斯坦告訴迪倫:「實際上,我之所以看起來是這個樣子也是因為你。」
所謂的荒原,原來就是我們最深層次的內心世界。也就是說,心即是荒原。當我們活著的時候,我們忙碌著生活中的各種瑣事,遇見各種各樣的人,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我們會開心,會思戀,會憤怒,會悲傷,會憂鬱,會失落,種種情緒會造成我們心裡的千溝萬壑,而不自覺的影響我們的行為,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作者讓迪倫在死後,經歷自己造就的荒原,去真正發現自己的內心。惡魔代表種種不良的心理回憶,安全屋代表暫時的安寧,而崔斯坦代表迪倫內心中的愛、光明、以及希望。只有在它的指引和幫助下,我們才能擺脫那些讓我們恐懼悲觀的慾念,得到解脫。
荒原漫長而陰沉,但我們無論生死都必須得經歷,惡魔源自我們的內心,逃脫還是被拖入水底,取決你內心的信念。而擺渡人其實就是你自己,那點深埋於內心的光明,終將指引你克服恐懼,獲得永生。
三 擺渡
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他的某些特徵其實來自於迪倫內心世界的想像。作為一個15歲的少女,正處於春心萌動的年齡,父愛的缺失,也許讓她更渴望男性的依靠和撫慰,希望有個父親、兄長或者戀人來作為自己的情感支柱。所以,崔斯坦應運而生,變成迪倫心裡投射的模樣,並讓迪倫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好感和依賴。作為擺渡人,崔斯坦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把迪倫送到了彼岸的門口。
然而,書的後半段告訴我們,愛情一旦發生了,自有其不可抵禦的魔力,那怕是擺渡人,也不是冰冷的心。當迪倫孤身一人前往彼岸時,崔斯坦會擔心、想念和痛苦。而迪倫在愛的偉力推動下,義無反顧的決定穿越回去尋找崔斯坦,更是證明了愛情的偉大。在這股偉大力量的指引下,迪倫終於找到了崔斯坦。
擺渡人崔斯坦面臨愛情和職責,在痛苦中徘徊。他的職責只是擺渡死去的靈魂,而當自己面臨困境時,卻也陷入了迷惘,無力解脫。
崔斯坦是迪倫內心的投射,自然也只有迪倫才能擺渡崔斯坦的靈魂。
在迪倫的影響下,崔斯坦鼓起勇氣,面對未知的未來,做出了跟隨迪倫走向人間方向的決定。直到最後,在迪倫的一再鼓勵和堅持下,崔斯坦戰勝一次又一次的猶豫,終於和迪倫幸福地回到了未來,一句簡單的問候,「原來你在這裡!是的,我在這裡。」讓人感慨信念的力量和愛情的美好,世間最美好的結局的莫過於此。
看完全書,我不由想起多年前看過的一部法國電影《天使在人間》,故事與《擺渡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美麗的天使來到人間,愛上了一位凡塵男子,歷盡艱辛磨難。最後,天使放棄一切,回到人間化作了一位美麗的護士,守護為她受傷的戀人,當兩人雙目相對之時,眼裡的愛意,嘴角的笑容,勝過神魔兩界的一切虛幻。
當我們掙扎在塵世的煩惱中,為種種挫折、失落、悲傷、憂鬱、恐懼所圍繞時,不妨留出些許時光,靜靜地讀上這樣的一篇成人童話,讓我們幽深暗淡的心靈變得安寧明亮,重新鼓起勇氣,繼續追尋我們的夢想與幸福。
就如迪倫與崔斯坦那樣,不論遇到多大困難,都願穿越靈魂的荒原,回到相愛的人間,相對淺笑,結伴同行。今生今世,你是我的投影,我願為你擺渡,心靈約定,永不分離,千百輪迴,永世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