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爵士樂,有一個「東西」是絕對繞不過的,那就是「標準曲」。不知道當我們拿著厚厚的Real Book,一首一首地學著全是英文的曲子的時候,會不會感到好奇,用中文來唱爵士,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
今天,我們以趙可老師的三首歌為例,給大家展示一下中文配上爵士煥發出來的絕妙光彩~
直播預告:1月22日晚8點,趙可老師將與我們分享「如何把耳熟能詳的中文歌曲唱出『爵士味兒』」的秘訣,文末添加助教微信觀看直播!
/我要你的愛/
雖然爵士在國內音樂圈內仍屬於小眾,但好在幾十年來有一批又一批熱愛爵士的音樂人,努力地將爵士的因素和中文歌詞融合,創作出許多經典的中文爵士曲目。如果唱膩了英文爵士標準曲,可以試著去唱、去改編這些中文爵士曲目。
《我要你的愛》就是這樣一首歌。趙可老師曾經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改編演繹過這首歌,贏得滿堂喝彩。
2012年參加中國好聲音盲選《我要你的愛》:
看完趙可老師能量滿滿的現場之後,我們再對比一下原曲,看看有了哪些改動。
可以聽出來,原曲是非常典型的Blues(布魯斯/藍調)風格,歌曲的結構、和聲基本上沒有跳出Blues的框架。而趙可老師的版本,和聲明顯豐富了很多,旋律也更變幻莫測,還加入了新的Intro,讓曲式結構也有了新的變動。
聽完這首歌,不知道大家對於用中文唱爵士會不會有了一些新想法呢?如果沒有也別急,我們繼續這趟音樂之旅~
多年以前,當趙可老師嘗試用爵士和中國的民族音樂融合時,遭到了很多的非議和不解。那時候大家對爵士樂嚴重缺少認知,對新事物的包容度也很小。一次和爵士歌唱家Betty Carter的談話打消了趙可老師心裡的疑慮,幫助他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將中文、中國文化和爵士樂進行融合。我問Betty Carter:「爵士樂是美國的民樂,我也想把我們國家的民樂和爵士放在一起,我還嘗試過用京劇來做blues,我不知道這麼做對不對,你覺得呢?」她的回答很可愛:
「誰說爵士是美國的,爵士是世界的。」最近,趙可老師新作《明月 Ming Yue》問世。這是中文、中國民族音樂、戲曲和爵士的又一次完美交融。這首歌改編自家喻戶曉的《明月幾時有》,加入了古琴和木貝司的綿綿細語、鋼琴與崑曲念白和人聲旋律的交織縈繞、Afro-cuban(古巴爵士)緊密連綿的節奏型、與中國傳統戲曲樂句相得益彰的銅管樂、時隱時現的中國傳統打擊樂小鑼聲,蘊含著豐富的音樂想像力,處處都在詮釋著爵士樂的自由靈魂。2015年,趙可老師帶著自己的原創歌曲《井•水•花》去了《中國好歌曲》,獲得導師的高度讚譽。歌詞寫到:
「井裡的水/枝頭的花/一臉無瑕井裡的水/水裡的花/一片片水花 井邊人來了/井底溼潤了/井邊一笑/水亂了/水中的落花;井邊的人望水/水底心動/心如井水/映著花 人望水/水映花/花笑了」。他當時的創作理念,表面上是想說一口井,井水裡映著的一朵花,但從深層意義是想表達每一個人心中都會不定期從中看自己倒影的那「一口井」。不管容顏如何衰老,時光如何流逝,當看到自己水中的倒影,希望能看到自己鮮花盛開、花開不敗的樣子,也就是不忘初心的意思。歌詞雖簡單,卻有著深遠的意境,充滿水墨畫的色彩,畫面感很強;音樂旋律古韻十足,加入爵士和聲後帶有一些飄逸、自由的味道;整首作品完整耐聽,越仔細聽越能品出其中之味。通過對這三首歌的鑑賞,我想大家應該不會再去質疑中文和爵士能不能融合了。就像Betty Carter說的那樣,
爵士是世界的。作為以中文為母語的中國人,探索如何將中文和爵士樂更好的結合,去發掘音樂裡更多的可能性,是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堅持的事情。
直播預告:1月22日晚8點,趙可老師將與我們分享「如何把耳熟能詳的中文歌曲唱出『爵士味兒』」的秘訣,觀看直播請掃碼添加助教微信進群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