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呂布投靠別人被罵「三家姓奴」,劉備投靠別人卻得一世美名?

2020-12-24 風塵講歷史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群雄並起。光反董卓聯盟中就有十八路諸侯,分別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除此之外還有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漢中的張魯、遼東的公孫淵等割據勢力。然而還有一些無權無勢卻有遠大抱負的人,他們只有依靠這些軍閥才能在亂世中立身以實現自身的抱負,劉備呂布就是其中的代表,但這二人結果卻完全不同,呂布屢次賣主被人罵為「三姓家奴」,劉備先後投奔八個人被贊仁義,這是為何呢?

首先就是因為劉備和呂布投靠他人的行為不同,劉備是漢室後裔,有著「皇叔」的名號,投靠他人屬於合作關係,自己的人馬本身還保留一定的獨立性。不論是他投奔的公孫瓚、陶謙,又或是曹操、袁紹、劉表等人,他與對方的關係都是同盟合作關係,並不是對方當小弟,對方更不能越過劉備指揮他的軍隊,所以劉備還是自己手下人的主公。呂布則不同,他先是丁原的部將,並且拜丁原為義父,後來董卓誘殺了丁原後呂布又認董卓為義父。這種認義父的行為表明了呂布想追隨他們的想法,這就是認主的行為,投奔來投奔去自己也只是別人手裡的大將。劉備不同,他能在投奔別人的過程中壯大自己的勢力,最後三分天下有其一,也可看出劉備與呂布的區別。

其次,二人的出身決定了一個會被罵,一個會被稱讚。呂布出身貧寒,毫無背景,可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是漢獻帝認的皇叔。呂布屢次殺害義父的行為讓他背上惡名,加上出身卑微,史官自然不會偏袒他。劉備一生都以仁義立身,最後能三分天下,又有漢王室正統的光環傍身,屬於成功人士,史官在記錄他時難免會美言幾句。而恰巧記錄三國史實的《三國志》是生於蜀漢時期的陳壽寫的,即使陳壽想客觀地記錄歷史,也難免在不經意間偏袒自己國家的君主。

當然造成這一現象最大的原因是二人的人品不同。呂布的行為十分惡劣,他屢次背主,反覆無常,丁原、董卓兩任義父都死與他之手,後來被曹操擒住後曹操寧願殺了他也不用他也可以看出來呂布的人品有大問題。這種忘恩負義的人在那個群雄並起、講究忠義、看重名節的時代是無法立足的。反觀劉備,雖然先後投奔了盧植、朱雋、劉恢、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和劉表等八人,但他並沒有認這些人為主公,也沒有出賣這些人,就算是離開時也不會落井下石,不會為了利益去害舊主,再加上劉備「皇叔」的名號,又以仁義傍身,自然會被世人接受並稱讚。

總的來說,劉備的行為只能算是合作,呂布的行為才算是認主,況且呂布還屢次為利陷害舊主,被罵「三姓家奴」並不過分。

相關焦點

  • 曹操被劉備所騙斬殺呂布,劉備另藏心機,多年後被世人贊服
    呂布唯一的不好就是亂認乾爹,從丁原、董卓、王允,然後又投靠袁術未果,接著投靠袁紹帳下效力,為袁紹幾下了功勞,但是遭袁紹的記恨,呂布一氣之下逃跑來到陳宮那裡,幫助張邈攻打城池。曹操攻打呂布時,劉備投靠了曹操為其獻策獻計,而且把自己的兵馬也都交給了曹操,專心的攻打徐州。
  • 劉備曹操兩人為什麼都要殺呂布?呂布怎麼死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諸英雄想跟誰打天下,那就得憑自己的判斷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跟著感覺走。那時,時興"良禽擇木而棲,良將擇主而事",其實就是說,你看準了誰是好主子就可以去投靠誰,不滿意時可以背棄原來的主子投靠新的主子。所以在當時,很多英雄豪傑都是背叛了原來的主子,投靠新主子才得到了重用。曹操最擅長吸納英雄豪傑,所以,他的手下,很多人都是投誠過來的人才,有文臣有武將。
  • 「衣帶詔」事發後,劉備為何投靠袁紹,後來又為何棄他而去?
    至於原本寄居在曹操麾下的劉備,也因為被曹操所擊敗,從而選擇投靠了袁紹。袁紹奉衣帶詔討伐曹操。從此,雙方的矛盾徹底公開化,再也沒有和平相處的迴旋餘地。值得注意的是,衣帶詔事發後,劉備選擇投靠袁紹。但是,他並沒有在袁紹麾下長期停留,而是找了一個藉口離開了袁紹。那麼,問題來了,「衣帶詔」事發後,劉備為何投靠袁紹,後來又為何棄他而去?
  • 馬超投靠劉備後為何鬱悶而死?
    《三國演義》裡,這位「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的白袍小將可真謂出盡了風頭,渭南一戰,殺得曹操割髯棄袍,後中計兵敗;最後投奔劉備,終於獲得了善終。可惜的是,這位大名鼎鼎的馬孟起,不但沒有《三國演義》裡面的風光史,還過了一段無比窩囊的日子,憂鬱成疾,年僅47歲就客死他鄉。
  • 貞貞講解:歷史上呂布和劉備誰才是真的無恥小人?
    呂布在三國演義裡面受到了很多人的鄙視,張飛罵呂布最是不堪入目,幾乎所有的人都對呂布抱著仇視的態度,只因為他是先投身并州的丁原,然後殺了自己的義父作為進身之階,投降董卓之後,再認董卓為父。曾經有人問為什麼呂布被稱為三個姓氏的家奴,張飛說呂布,呂是他的第一個姓,然後投丁原認了一個父親,之後又認了一個董卓,這就是原因。
  • 三國頂級謀士陳宮,為何明知呂布無能,也不改投胸懷大志的劉備?
    陳宮算是三國中被低估的謀士,從勸呂布奇襲允州,到下邳之戰時犄角之勢的防禦思路,陳宮所提出的種種計謀,無一不是正中敵人要害的對策。但是就是這樣一位謀士,卻寧可抱在呂布這棵枯樹上吊死,也不願意去追隨劉備,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先來說說陳宮為何要選擇呂布。
  • 離開後為什麼選擇呂布而不是劉備?
    2.陳宮為何離開曹操  陳宮是三國人物中出場比較早的一位,他開始為大義跟隨曹操,在相處的過程中發現曹操不是他想共事的人,於是又投靠了呂布。最後,因呂布未採納他的計謀,在下邳兵敗,被曹操所擒,英勇就義。曹操能夠佔據兗州,呂布能夠在徐州安身,都離不開陳宮的出謀劃策,因此,陳宮也可以稱得上是一位能力較強的謀士。
  • 這人投靠呂布,妻子被呂布霸佔,投奔曹操後,妻子又被曹操霸佔
    這人投靠呂布,妻子被呂布霸佔,投奔曹操後,妻子又被曹操霸佔導語:三國演義這本小說裡面講述的儘是悲情故事,曹操天縱英才多次以弱勝強,在近乎不可能的情況下完成了一統北方的大業,原本想南下一統天下,但沒想到一場赤壁之戰燒毀了他的夢想。劉備作為漢室宗親,年輕的時候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打天下,南徵北戰幾十年好不容易建立了蜀漢政權,但卻因為劉禪的昏庸無能,大好基業被他葬送。
  • 都是換陣營,為什麼秦叔寶就被歌頌,呂布就被罵「三姓家奴」?
    我是透過影視知歷史,想必看過《三國演義》和《隋唐演義》這兩部電視劇的歷史愛好者都有一個疑問,都是換陣營,為什麼秦叔寶就被歌頌,呂布就被罵「三姓家奴」?其實我之前也有這麼個疑問,後來琢磨琢磨了一些看法,這裡僅供大家參考。說道呂布和秦瓊都是兩個時代都很難繞開的英雄人物。關於他們各自時代都有一個排名。
  • 從劉備和呂布的人生經歷的差異,詮釋性格決定命運,志向決定人生
    在這些勢力中,有以武勇聞名天下的呂布,也有以仁義收取民心的劉備。他們兩人在自己事業的道路上有著相似的情況。他們兩人都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一路諸侯的。呂布曾經投奔了丁原、董卓、袁術、袁紹、張邈和劉備等人,最後在徐州下邳敗亡。而劉備則投奔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可是呂布最後被罵作三姓家奴,在白門樓喪命,遺臭萬年。而劉備則被曹操稱為唯一能夠與自己相提並論的英雄。
  • 張遼「跳槽」次數不亞於呂布,為何能得到曹氏父子的信任和重用?
    呂布武藝高強,是三國歷史上的猛將,也是割據一方有實力的群雄,先後投靠過丁原、董卓、袁紹和劉備,史書上說呂布「輕狡反覆,唯利是視」,就是一個見利忘義反覆的小人。為何這麼說呢?呂布一開始是并州刺史丁原提拔起來的,丁原任命呂布為主簿,待呂布不薄,結果隨著何進被宦官所殺,董卓霸佔京師,為了榮華富貴,呂布被董卓收買,殺了丁原吞併了并州軍隊。
  • 草根出生的劉備,如何藉助別人的勢力來武裝自己
    劉備本身就是漢室皇超的後裔,但是到了他這一代,他們的家族已經沒落了,他只能靠編織一些手工來維持自己的生計,劉備出生的年代本就是一個亂世之秋,劉備憑藉著自己的能力以及手腕慢慢的步入仕途,但是劉備畢竟沒有背景實力,所以劉備在當時只能屈居忍下,在那動蕩的時代,劉備前後投靠過曹操、呂布、袁紹等等
  • 人中呂布(一)
    在大多數三國類遊戲中,呂布的智力等都被設定得很低,給別人一種有勇無謀的感覺。但是小說裡面的呂布就真是單純的有勇無謀嗎?接下來我將會和大家一起再讀《三國演義》的這位人物,在呂布系列的最後我將會對呂布進行總評。呂布原本是丁原義子,也就是乾兒子。此時朝廷政局已經失去平衡,原本的三大鬥爭勢力全部覆滅,董卓集團強勢入主國都,試圖把持朝政。
  • 天下無敵的呂布,死於劉備的一句話
    先把貂蟬許給呂布,然後又把貂蟬獻給董卓,使呂布和董卓生出嫌隙,貂蟬假意和呂布親熱,觸怒董卓,呂布在王允的慫恿下殺死董卓,又投靠王允。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欲投降長安。王允不準,於是二人攻打長安,王允、呂布不敵,王允身死。呂布帶領少數部下投降南陽袁術,本來袁術待他不錯,呂布自恃殺董卓有功,慢慢驕縱起來,袁術日漸不滿。呂布又領兵離開了袁術。
  • 三英戰呂布,為何張飛第一個出戰?背後的原因令人意外
    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裡一出非常精彩的打鬥,收穫最大的當然是劉備關羽張飛兄弟三人,「一朝聞名天下知」用在他們三人身上非常恰當:當時十八路諸侯被呂布打得沒一點脾氣
  • 為什麼陳宮一直看不上劉備,明知呂布無能也不改投劉備?
    這個當年原本在曹操的門下,後來選擇輔佐呂布,只不過到了最後,由於呂布的事失敗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作為謀士來說,陳宮有著自己的獨特的能力,但是對於看人來說,呂布雖然是最佳人選,但也讓他功虧一簣。那麼作為後世之人來說,當年的劉備在搶奪天下的過程中,成功建立了蜀漢的政權。但是為何陳宮在擇主的時候,為什麼就是看不上劉備,明知道呂布的無能卻依然選擇在其身邊效力?
  • 劉備前期到處投奔人,為什麼到哪誰都很尊重很客氣?
    當然,最大的轉折點便是曹操攻打徐州的陶謙,這個時候陶謙便把徐州讓給劉備,此時的劉備成為了豫州刺史,此時劉備三十四歲。徐州是天下重鎮,而刺史是封疆大吏,可見劉備地位之高。此後,劉備的對手便是曹操、呂布,袁術這些人。雖然劉備屢戰屢敗,但是要知道劉備軍事能力並不差,能穩穩戰勝劉備的也只有曹操一人而已。
  • 原來真實的劉備這麼渣?居然丟了四次老婆!
    >劉備到底有多少老婆,歷史上並無確切記載,但劉備總是丟老婆,這似乎是真的,即使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劉備至少丟過四次老婆,第一次是公元196年,劉備被呂布戰敗,被呂布俘虜了老婆和孩子,後來,呂布求和,將老婆孩子還給他了;第二次是公元198年,劉備再次被呂布戰敗,老婆孩子再次被呂布俘虜,劉備又是單身逃走,但這次呂布是否將劉備的老婆孩子還給他沒有,歷史上沒有記載;第三次是公元208年,劉備被曹操打敗
  • 呂布手下有3大名將,曹操收了張遼和臧霸,斬了最厲害的高順
    呂布原為丁原的手下,董卓掌權後,忽悠著呂布殺了丁原,董卓還收了呂布當義子,可是董卓此人太不得人心了,呂布又被司徒王允忽悠著殺了董卓,隨後引來了董卓舊部李傕的討伐,被打得大敗。無奈之下,呂布只好投靠袁紹,但沒多久又被袁紹猜忌,不得已又投靠了張楊,後來又趁著曹操攻打陶謙時佔據了濮陽,之後與曹操打得不可開交,最終敗下陣來,無奈之下又去依附劉備。
  • 白門樓下的呂布為何必死無疑? ‖鷗鳥
    呂布是整個三國時代公認的第一猛將,這種人,如果甘為鷹犬,則無疑是理想的好馬仔,亂世群雄逐鹿,用人以才為先,何況曹操還是「唯才是舉」用人理念的大力倡率者,在曹操看來,只要能效忠於我,任何道德瑕疵都可忽略不計。可問題是,呂布這麼強悍的傢伙卻不甘心只做馬仔,他老想著當大哥。這還不算,別人的野心要麼是水漲船高,分個初級階段,比如曹操;要麼是韜光養晦、深藏不露,低調低調再低調,比如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