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已20年的新浪,決定進行私有化、隨後退市,並於9月28日正式公布了私有化最終方案。作為一代門戶網站以及目前依然領軍的社交媒體運營商,新浪自標身價25.9億美元,稱將以這一「超凡價值」向股東收集剩餘股票。新浪現任董事長兼執行長曹國偉所控股的New Wave,是本次私有化的發起收購人。
新浪旗下最重要的資產、於2014年同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微博,同日大漲,收報每股34.96美元,升幅為7.44%。微博於9月29日發布了二季度業績報告,期內錄得淨利潤為1.15億美元,同比下跌26.8%,但是仍然好於市場此前的平均預期;期內的總收入為3.87億美元,同比下跌10%。該公司還預期,第三季度的淨利潤可能同比下降5%-7%。
擺脫了上市監管和對公眾股東負責的束縛,私有化後的新浪是否將發起對電商、短視頻、視頻網站、房產網站等市場的狼性競奪?截至發稿,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尚未得到新浪回復。
市場人士猜測,新浪此次私有化,是為回國上市做準備。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相較香港和內地,中概股在美國的估值落差很大,回流是很多中概股現在的選擇。另外,這一選擇與新浪持有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的牌照不無關係。「重新上市,對這些業務進行發展,將新浪的價值最大化,應該是新浪醞釀已久的私有化目的。」他說。
「超凡價值」
新浪於7月6日在美國證券委員會(SEC)網站首次披露了私有化的初步方案,初步定價為每股41美元。在這一消息的刺激下,新浪股價立刻上升至該定價水平,並在過去三個內一直於附近小幅波動。9月28日開盤前,新浪公布的最新收購價格上調至每股43.3美元。根據私有化進程預估,新浪預計本次交易將在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新浪股價於開盤後大升5.87%,收報每股42.55美元,這意味著當日買入的股東願意在接下來的一個季度等待約2%的溢價升值。
據悉,本次交易需要等待具有2/3投票權的股東投票通過,然而收購發起方New Wave和曹國偉已然持有約61%的投票權,這意味著收購的通過基本沒有疑問。
根據新浪2019年年報,新浪控股股東New Wave對全部普通股持股12.2%,曹國偉持股13.5%,共計持股25.7%。由於總股份價值定價為25.9億美元,這意味著本次收購需要約20億美元的資金。SEC文件披露,收購方New Wave本次用於收購的資金主要來自兩部分:一部分是從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取得的期限承諾貸款工具(committed term loan facilities);一部分來自董事長曹國偉和New Wave的現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向新浪發郵件詢問了上述收購資金的比例,截至發稿尚未得到答覆。
在7月6日首次公布的初步收購方案中,新浪稱「相信本次收購給公司股東帶來了超凡價值(superior value)」。在方案公布前的30個交易日中,新浪的股價平均為每股約34美元,新浪的收購價格相當於給予了20%的溢價。
不過,回顧新浪20年上市路,新浪股價曾在2011年初達到最高,至每股147.12美元,在2018年初還一度曾達到每股124.6美元。僅僅33個月之後,新浪選擇在這樣的時刻私有化,是否能讓小股東釋懷?
為了更好的發展?
在中國企業「出海」上市的將近30年中,新浪是赴美上市的代表企業之一。然而近年來,一些中國企業從美股相繼退市。上市,意味著公司成為「公眾公司」;退市,則是相應成為「私有化公司」,意味著公司無需再接受上市監管,也無需再對公眾股東負責。
儘管上市總是「自帶光環」,但私有化對於一些企業來說才是求之不得的。電商網站當當網在2010年12月於紐交所上市,但在2015年就選擇了退市。當當網創始人之一、現任董事長俞渝曾說:「退市,給了噹噹很大的舒緩的餘地。沒有季報(的監管披露要求)、(不再需要)對比(股票)分析師預測(業績)的高低,噹噹在重壓後幾年,可以從容思考了。」她稱私有化是「非常大膽、但正確的決定」。
在新浪的退市中,曹國偉和New Wave是否也有著像俞渝一樣的思考?私有化後的新浪,有什麼樣的發展計劃?截至發稿,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尚未得到新浪回復。
從2019財年的年報來看,新浪頗有幾分「被迫披露」的難堪。2015年到2019年的5年中,名為「投資相關減值」的會計項目每年都在拖累淨利潤,分別達到847.9萬美元、4443.3萬美元、1.23億美元、8128.1萬美元、3.42億美元。相關減值並不意味著實質虧損,而是一種投資估值減少的帳面虧損。然而,這些帳目是出於認為「並非臨時性」(other-than-temporary)的評估,對毛利潤形成直接拖累。 2019年,3.42億美元減值佔毛利潤的比例達20.5%之多。
在財報中,新浪稱,上述減值是因為相關投資「表現低於預期」。根據不完全統計,新浪近年來企圖進軍房產網站、小視頻等新興領域,但相關投資總給財報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2017年,因樂居的美股價格一再下跌且幾無回升預期,新浪對樂居估值減計1.13億美元;2019年,新浪對一下科技減計1.78億美元,一下科技旗下產品包括小咖秀、秒拍、一直播等。
近年來,網際網路巨頭的攻城略地,無不帶有「燒錢」性質。對電商、外賣、共享行業而言,「燒錢」的行動往往是巨額補貼;另一種「燒錢」方式,則是展開「賽道」投資,頗有下賭注的意味,而這對於小股東而言顯然不太公平。
準備私有化並有可能再上市的新浪,之後又可能在哪些業務上進行深度發展呢?沈萌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稱:「應該還是要與微博深度結合,畢竟社交媒體現在是最流行的電商模式。」他認為,之所以易居等投資不如預期成功,主要是因為此前新浪始終把業務與「門戶網站」概念相結合,但門戶網站「近年來已經被拋棄」。
「重複」的上市?
在上市的20年中,儘管新浪最初是一個門戶網站,但在新聞網站、電子郵箱、短消息社交媒體平臺、視頻、小視頻、電商等網際網路新興浪潮中,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涉獵。
新浪發布的年報顯示,2019年,該公司總收入為21.63億美元。其中,來自門戶網站和微博的廣告收入,分別佔10%和70.7%。由此可見,微博是新浪目前無可替代的主營業務。
儘管如此,微博2014年4月17日登陸納斯達克以來,一直面臨市場質疑。不少市場投資者認為:與其買兩隻主營業務差不多的股票,不如下重注到更純粹的一隻。微博被市場賦予了更高的估值,按照9月28日的收盤價計算,目前微博總市值為79.2億美元,而新浪市值為25.3億美元,前者為後者的約3倍。
根據微博的年報,該公司在2015-2019年總收入分別為4.78億美元、6.56億美元、11.5億美元、17.2億美元和17.7億美元,淨利潤分別為3418.9萬美元、1.06億美元、3.5億美元、5.7億美元和4.95億美元。該公司表示,廣告收入在2019年佔據總收入的87%。
不過從上述數字可以看出,微博2019年的總收入和淨利潤並不像往年一般突飛猛進,其總收入同比微增3%,淨利潤更是同比下跌13.2%。
微博稱,2019年遇到多重困難,包括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更嚴格的監管以及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其中,戰略投資者、亦即目前第二大股東阿里巴巴,期內在微博平臺的投放量同比減少了17%至9780萬美元。根據2019年年報,新浪對微博持股44.9%,第二大股東為阿里巴巴,持股30%。
(責任編輯:王剛 HF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