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退市!中企美國淘金史的終結

2021-01-15 酷玩實驗室



酷玩實驗室作品

首發於微信號 酷玩實驗室

微信ID:coollabs

這不是李佳琦的直播間,而是上周螞蟻金服的基金。即便只有10%的基金配比,螞蟻金服的五支戰略配售基金依然在幾日內售罄,場面堪比「雙十一」。——原因無他,螞蟻金服的上市,要「批量生產」億萬富翁。這場堪稱人類史上最大的造富運動,一下子就能造出1萬個身價1.24億的億萬富翁,或者10萬個身價1245萬的千萬富翁。更誘人的是,這次上市就在國內,國人第一次離「300億的大項目」這麼近,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相比於螞蟻金服「滔天巨浪」般的關注度,「新浪私有化」這則新聞,就好像一個小石子被丟進大海,沒引起多大的水花。9月28日,有消息稱新浪將在明年年初完成私有化,進而退市。確實,如果把拼多多、螞蟻金服看成「中國第三代網際網路企業」,把BTA(百度、騰訊、阿里巴巴)視為「第二代」,那新浪這種「第一代」的老古董,早已不是話題的中心。那一年也是中國足球最好的時代。1997年,那支號稱「史上最強國家隊」的戚家軍,在大連金州體育場,迎戰卡達國家隊。場邊有個9歲的小球迷。他的父母在他的央求下,從福州趕往大連,帶他現場觀看這場比賽。小球迷還特意在衣服上,縫了一面小國旗。一下飛機,一聽這一家三口的南方口音和打扮,大連人民就明白他們是來幹什麼的。一路上,9歲的小球迷感受到了大連人民的熱情和善意。
結果,那場比賽中國隊輸了。那天,大連的餐館,甚至都不敢提供啤酒,也沒人在聊足球。
回到福州的家裡,小男孩細心收起了球票、國旗,還保證要乖乖吃飯、好好做作業。
男孩的父親看到孩子懂事的樣子,再想到國足的失利,連夜寫下一篇《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這篇文章發表在一個叫做「四通利方體育沙龍」的網站。短短48小時,就有兩萬多次的閱讀——那時全中國的網民,可能都不到10萬。當時的網站,一天只能保存300個帖子。為了防止這篇文章被刪,有60多人自發寫信給《南方周末》,希望他們轉載這篇文章。
幾天後,《南方周末》轉載了全文,並且保留了作者和出處。那是公共視野第一次看向民間,而民間的陣地,就是網際網路。有了群眾基礎的四通利方,為了擴大用戶群體,開始把新聞,作為網站的首頁。而體育板塊,只作為新聞下的一個子集。
用這樣的方式,四通利方「24小時滾動」地報導了法國世界盃。這,也是中國門戶網站的雛形。而四通利方,正是新浪的前身。
2000年,新浪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拉開了中國新經濟公司赴美上市潮。這20年,既是中國企業赴美淘金的歷史,也是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史。而今,這段歷史的上半部,即將完結。
1998年9月26日,位於北京海澱區知春路的皇冠假日酒店,31歲的王志東第一次見到了姜豐年。22歲時,他獨立研發出國內第一個Window中文平臺,26歲創立四通利方軟體公司,推出了中文作業系統 RichWin,取得全國微機中文平臺預裝軟體80%的佔有率,名噪一時。長居美國的他,早年在加利福尼亞州創辦的華淵資訊網站,發展為國外最大的中文網站,註冊會員多達19萬人,日最高訪問量突破了100萬人次。兩人見面後,王志東自帶技術宅的靦腆,而姜豐年更加外向善言,但兩人很快惺惺相惜,他們的理想不謀而合——創辦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兩個月後,12月1日,在王志東31歲生日那天,一場名為「利方掀起新浪」的發布會在北京凱賓斯基飯店內舉行。四通利方公司宣布:已成功併購華淵資訊,並開始建立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新浪網
日後王志東回憶起這段經歷,提到,「(我和姜的見面)絕對屬於一見鍾情的那種。」
這份「情」的「聘禮」,是2500萬美金——3個月後,一筆高達2500萬美金的巨款打入新浪的帳戶。投資方是包括高盛銀行在內的世界知名投行。這是國內公司,獲得的最大的一筆投資。並且,這筆投資還來自於海外。
在那個年代,網際網路的概念,在人們心中仍然模糊不定,更別提有人會投資了。事實上,這也是王志東如此「肉麻」的原因,沒有姜豐年,新浪也拉不來融資。在1996年,國家科委和北京市經貿委批准了四通利方兩個項目,並願意提供2000萬人民幣銀行貸款。手續全辦完了,但就是貸不出來錢。銀行給的理由是,軟體在國內沒辦法評估。也就是說,你沒有抵押物。
銀行問王志東用什麼抵押,王志東說了句,「用這幫人的腦袋」。他說的一本正經,銀行的人以為他在開玩笑。到最後,王志東的貸款申請也沒有通過。
有了錢的新浪,支出也變得大了起來。1999年3月,新浪請「鳳凰衛視一姐」吳小莉作客了直播間。2萬多人同時湧進直播間時,新浪崩了。這場直播,還沒開始,就在網友們的罵罵咧咧中結束了。這件事之後,新浪每年給中國電信1000多萬,租用了300兆的主幹網帶寬;又花了幾千萬,購置了各種伺服器、網絡交換機等設備。錢向紙片一般花了出去,換回了一個結果——無論你在中國的哪個地方,訪問新浪網,絕對是最快的。
1999年10月,新浪又完成了6000萬美元的投資。但與此同時,網易和搜狐,也在崛起。
搶在他們之前上市,新浪才是中國網際網路,真正的「門戶」。對於新浪而言,上市,刻不容緩。而大洋彼岸的美股,是註冊制,4個月就能走完全部的流程。周鴻禕曾用「兩軍搶山頭,誰先爬上去,就可以架起機槍橫掃對方」來形容上市的重要性,而王志東做噩夢都擔心自己是被槍凸凸下去的那一個。更重要的是,A股要求上市公司帳面上盈利。最近三年淨利潤累積超過3000萬,你才有上市的資格。

換句話說,你自身需要已經是個高富帥,才能迎娶A股這位白富美。


但美股不對企業盈利作出硬性規定,更看重企業規模及未來的發展前景,只要企業有核心競爭力及持續經營能力,就能上市。從2004年進入電商,年年燒錢,年年虧損,2014年上市,繼續虧損,一直到2016年的第四季度,才終於開始盈利,但依舊不妨礙它成為電商巨頭。

並且,美股認可同股不同權。這樣極大保證了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權。

總之,A股只認高富帥,而美股相信屌絲逆襲



王志東決定帶著新浪,在美股上市。


但這同樣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為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那時的中國不允許私營企業去海外上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浪設計了一個叫VIE結構的東西。中文叫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

內地公司A,在海外(開曼或者英屬維京群島)成立一家殼公司B,B與內資的公司A籤訂一份幾十年的協議,將A所有債務和權益都轉給B,B以此在海外上市。

毫不誇張地說,VIE模式,打開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門。2000年4月13日,新浪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了中國幾大網際網路最早赴美上市的公司。當時的納斯達克正遭受股市的巨大震蕩,英特爾、微軟等公司市值暴跌,然而這支來自中國的股票卻一反常態,如坐上火箭般一路上升,最高衝到一股50美元。半年後,網易、搜狐也相繼在美國上市。中國三大門戶網站,都邁出了成為國際化公司的第一步。很快,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短短3個月,納斯達克指數暴跌77%。全球至少有4800多家網際網路公司相繼倒閉。
中國的三大門戶網站也很慘——新浪股價從55美元跌到1.6美元,被劃為「垃圾股」;搜狐股價從13美元跌到0.8美元;而網易,市值蒸發了90%。
但正是靠著上市時的融資,這三家公司扛過了這一輪洗牌,活了下來。
於是當2003年形勢剛有好轉,攜程網就馬不停蹄地赴美上市。2005年百度在美國上市,融資多達1.09億美元。
隨後,搜房網、京東、迅雷、人人、智聯招聘,陌陌、網易、唯品會……但凡是有所耳聞的網際網路企業,都選擇在納斯達克敲鐘。
那時候,能在美國上市,就是對公司實力,最好的證明。中國公司紛紛赴美,就連紐約時代廣場的那塊大屏廣告投放的價格,都翻了幾番。
在中國市場不被看好沒關係,美國投資人會看好。無數中國網際網路人抱著「淘金夢」,紛紛扎進納斯達克。
如今的港交所,已是世界上科技公司上市融資規模最大的交易所,但倒回20年,連納斯達克的尾燈都追不上。當時在香港市場充斥著低市盈率的傳統企業,幾乎沒有網際網路科技公司,融資能力不敵美國幾十分之一。
但當時的現實令人無奈,中國人想要得到美國投資人的錢,就得講一個符合美式邏輯的故事。所謂的「故事」,就是在美國成功的案例,然後在中國複製一遍。但美國的所有即時通信工具,什麼ICQ、MSN,美國投資者也不知道它們該怎麼贏利。驕傲的美國人那時普遍認為,「所有的網際網路創新都應該首先出現在矽谷或波士頓六號公路,而全世界其他地方無非都是對美國式創新的一種回應。」顯然,代表最高水平的他們,不願意為一個中國人的故事買單。而對於騰訊來說,香港更接近自己的本土市場,香港的股民顯然比美國人更了解騰訊,對於「沒有故事」的騰訊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最終把馬化騰推向香港的原因還有一條——員工期權激勵的兌現。在騰訊成立的早期,馬化騰曾向當時的骨幹成員承諾一定數量的股票期權,也就是答應未來某個時期將股票賣給員工。馬化騰希望這個時期能夠是上市前,這樣在公司上市後,隨著股票上漲,員工能獲利最大化。儘管這一行為,在內地和香港是被普遍接受和認可的。但在美國,它被視為被一種「有損於公司利潤的不恰當行為」。
這些中西方之間統統的「文化差異」,最終讓騰訊選擇了香港。
這個抉擇的片段,也在後來各種「騰訊史」中,頻繁出現。事實上,讓馬化騰選擇港股的另一個原因,是大洋彼岸的中國企業,紛紛遭遇了「水土不服」。2010年,中資企業赴美上市達到一個高峰,該年有超過40家中資企業赴美IPO,而大規模的中概股赴美上市,引來了做空機構的圍獵。它拋出一份長達近80頁的報告,質疑東方紙業財務造假。這讓東方紙業接受了長達三年的非正式調查,嚴重影響了公司正常經營,期間股價跌幅超80%。隨後,綠諾國際、中國高速頻道、多元環球水務都受到了渾水的狙擊。消息一出,美股市場紛紛拋售分眾傳媒的股票,當天股價暴跌四成, 短短一周之內股價蒸發15億美金。同年,渾水又獵殺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傅氏科普威和在加拿大上市的嘉漢林業。不僅是渾水一家公司盯上了中概股,另一家香椽公司也聞風趕來。香椽半個月內接連兩次發布報告,大肆宣傳奇虎360的股價被高估,並質疑其盈利模式。短短一年內,多達67家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遭到做空機構的公開質疑,類似渾水、香椽這樣的做空事件如泉水般湧現,而中概股在這張戰役中損失慘重——46家中國概念股被停牌和退市,數千億美金憑空消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長期以來,許多中國企業掙破了頭想到美國上市,想要追求更大的利益,然而進去之後才發現,自己處在多角度聚光燈的照射之下,一旦有違規動作,監管機構立即出擊,毫不手軟。上市就跟入學考試一樣,美國是「寬進嚴出」,上市掛牌門檻比較低,但進去以後是嚴格規範要求。美股這片叢林雖然資源廣袤,但自己也會一不小心就變成為獵物。遭受頻頻做空的影響,一些中概股不約而同的想回家了。作為全球第三大、亞洲首屈一指的世界金融中心,繁榮的香港為何會和這波本世紀最大的紅利擦身而過?那年,阿里巴巴本來計劃在香港首次公開上市,結果因為不可磨合的分歧,雙方無奈分道揚鑣。這個分歧,就是阿里合伙人制度中「同股不同權」的概念。科技類的公司往往需要大量融資,也就是賣自己的股份給股民,這樣創始人的股權被不斷稀釋,上市前股權40%,上市後變10%。這樣帶來的副作用是,創始人很可能會喪失投票權,甚至會被其他股東或者融資者合起來踢出局,白忙活半天,上市後公司跟別人跑了。創始人在擁有股權的同時,還擁有相當大的投票權,比如劉強東在京東的股權只有15%,但是投票權近80%,馬雲只有阿里8%的股權,也仍然具有絕對控制權。「合伙人,作為公司的創始人,業務的建設者,文化的傳承者,同時又是股東,最有可能堅持公司的使命和長期利益,為客戶,員工和股東創造長期價值。」一年後,大魚西遊。被香港拒絕的阿里遠赴紐交所,融資218億美元,當天公司市值就飆到2314億美元,一舉創造了史上最大IPO的記錄,超過臉書和亞馬遜,成為僅次於谷歌的全球第二大網際網路公司。這張照片後來在網際網路廣為流傳,背後卻是港交所的失落和懊悔。阿里給美股帶來的巨大利益和成功,讓港交所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外界紛紛投來質疑,甚至把這次稱為「香港證券業的恥辱」。從那以後,對於是否要改變「一股一票」,香港開始認認真真地把它放到議程上來,管理層細緻入微的探討可能性,多方積極交涉,討論了整整三年。三年後,2015年6月,在全世界的投資者和全亞洲公司萬眾矚目的期待下,香港證監會發表聲明——其董事局一致決定,仍然不支持以不同投票權架構在港交所上市的建議草案。直到2016年,馬雲依然念念不忘抨擊港交所的監管條例已經過時。他認為,港交所的那一套都是網際網路時代之前制定的,針對的顯然是房地產開發商、銀行、大型零售商,而不是科技創業公司。2017年,搜狗赴美上市時,張朝陽也話中帶著責備和惋惜,明確表示選擇紐交所,恰恰就是因為香港雙重股權制的缺失。回過頭來看,香港錯過的不僅是一個阿里和搜狗,而是那一大批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上市浪潮,和一浪又一浪奔湧向前的浪潮所迸濺出來的巨額網際網路紅利。在慘澹的2012年,港交所只有64家公司IPO,主板、創業板分別為52家、12家。2018年4月,港交所推出《主板上市規則》改革,規則表明:允許「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小米成了第一條回來的大魚。2018年7月9日,小米赴港上市,成為香港第一支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創始人雷軍持股比例31%,但擁有57.9%的投票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香港本身有「對外金融窗口」的特殊地位,不僅方便大量境外投資資金,還能活躍著大量大陸投資者。對資本來說,哪裡可以融到資金,哪裡就是好地方。更何況是制度改良過的香港。
2018年,港股不出所料的迎來了一個內地科技股上市高峰期,美團點評、同程藝龍、平安好醫生以及映客等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在港股上市。港交所一下子成了香餑餑,最熱鬧的時候,一天8家公司同時敲鑼。上半年,20家內地網際網路公司上市成功,8家在美國、12家在中國香港。對回港二次上市的企業,港交所在申請流程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也給予了一定程度的便利:企業上市申報時可以直接採用美國會計準則編制的財務報表;當時業內就不少人在說,這是在香港在為阿里的回歸而鋪路。不出幾年,2019年11月,當年抱著遺憾失之交臂的阿里巴巴,重回香港二次上市,通過二次上市,再次融資擴大現金流。回到香港的阿里,來勢兇猛。當日,阿里巴巴以187港元開盤,股價曾飆漲至發行價3倍,市盈率一度超300倍,市值達4萬億港元,募資約880億港元,超越騰訊成為當年「港股新股王」。二次上市的阿里在港股的火爆表現,讓更多中概股蠢蠢欲動。加之今年4月瑞幸咖啡的自曝造假,愛奇藝、跟誰學、好未來再次成為做空目標,引發了第二次中概股信任危機,更加速了中國企業的回歸。就在今年上半年,京東、網易也紛紛回到香港交易所二次上市

上個月末,中通快遞也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同時傳出消息的還有攜程、拼多多。

開始提到的螞蟻金服,更是作為全球最大IPO,最快在這個月就同時登陸港交所和上交所。2020年4月,美國證監會主席Jay Clayton等人在官網發表聯合聲明,將「矛頭」對準整個新興市場,並且多次將中國市場單拎出來舉例重提無法獲得中概股公司審計底稿的潛在風險,傳遞出非常明顯的警告信號:投資人需要警惕來自中國的上市公司,不要將資金投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今年5月,美國參議院再次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釋放了更消極的信號。該法案要求如果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連續三年無法對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檢查,發行人的證券將被禁止在美國交易所進行交易。而這在中國並不做要求。一旦該法案生效,中概股公司必須證明自己沒有被中國政府控制,而且必須讓美國審計公司審計財務狀況,後者是中國法律目前不允許的。5月4日,美國更是打算禁止聯邦養老基金對中企的投資。該計劃面向全球投資的股票多達3000多隻,其中投資的中國企業為196家,主要是美股中的中概股,比如阿里就佔了4.25億美元。在中國拉和美國推的情況下,更多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開始選擇在港交所上市,而不是納斯達克或者紐交所。2019全年,港交所實現淨利潤93.91億港元,創歷史新高。

2020上半年,香港總共有64家新股上市,募集資金總額達到87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2%,已成為紐交所目前在世界上的最大對手。

這些是短期內的機會,長遠來看,中概股如果持續回歸,能夠提振港股的估值。比如當年在港股低調上市的騰訊,如今股價已經漲了500多倍。中國證監會前段時間發布公告,對紅籌企業(中資持股比例超過35%的港股上市企業)回歸A股的條件作出調整,按照新要求:而那些市值在200億到2000億之間的企業,如果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力較強、且同行業競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也可回歸A股。相較於360花費將近3年的時間才重回A股的經歷。回歸A股的門檻,在不斷降低。為了應對中美關係的轉變,國家一方面推動中概股回香港上市,一方面A股也一直為中概股們回歸鋪路。多年來,我們對A股的印象一直都是缺乏有效的監管和市場化,但2019年是一個分水嶺。從2020年開始,主板企業也會逐步採用註冊制上市。採用註冊制,企業大概6個月可以完成上市,而且不再需要去走繁瑣的審批,按照規則做好申報即可,這樣優質企業可以快速上到主板,獲得資金支持。比如之前在上交所科創板的中芯國際,創下了目前最快的上市紀錄,從申請受理到上市交易,只花了短短46天。眾所周知,A股低到離譜的退市率,一直為人所詬病。造成的結果就是中國的股市充斥著垃圾公司,以及很多垃圾中的戰鬥機。退市制度完善的股市,能夠通過嚴格的退市制度把這些騙子和垃圾及時清理出局,讓真心想幹事且有能力做成事的企業順利進來,並且把市場資金配置給這些企業。

註冊制和退市制度兩手抓,兩手推動,可謂雙元驅動。

從小了說,這個趨勢說明了我們的投資者未來可以更多參與到自己國家的網際網路企業和成長型公司,共享發展紅利。從大了說,中國加入WTO將近20年後,我們自己的金融市場已經逐漸羽翼豐滿。這一系列改革,逐步完善我們自己的融資機構,把中國這樣一個強大體量的東方經濟體,從美元霸權和不可控制得美元鑄幣稅中解脫出來。當時,全中國的球迷都在打聽,這位寫下「中國足球第一博文」的大神,到底是誰。與此同時,一個叫做王峻濤的人去往北京,成立了一個叫做「8848」的網站。這是中國第一個電子商務網站,那時的馬雲,還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發廣告。有人說過,「老榕不死,馬雲不出」。而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也就是在這樣的競爭與淘汰中,不斷發展,不斷壯大。20年前,新浪在美股上市,開始了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們遠渡重洋淘金的風潮。納斯達克,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聖地」。如今,新型科技公司們在國內的重要性節節攀升,而承載它們夢想的土壤也在變得肥沃。就在剛過去的9月,A股上市公司數量已悄無聲息的突破4000家。

酷玩實驗室整理編輯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酷玩實驗室(ID:coollabs)

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參考文獻

 連看科技,《「逃離」納斯達克——中國科技巨頭的上市B計劃》

第一財經周刊,《中國技術公司為何扎堆赴美上市?》
新浪財經,《已經有紐交所了,阿里為啥還要在香港上市??》

深響,《京東、網易扎堆赴港二次上市,但這不是瑞幸餘波下的「大逃亡」》
百度知道,《納斯達克每年大概有多少家公司退市,有多少家公司上市》



相關焦點

  • 洋快餐黃金時代終結?中企拋麥當勞中國22%股份,美國人造肉卻來華
    原標題:洋快餐黃金時代終結?中企拋麥當勞中國22%股份,美國人造肉卻來華自麥當勞進軍中國市場以來,龐大的中國市場帶來的業績飛速增長,使得麥當勞中國十分重視中國市場。根據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9月30日,麥當勞中國門店已增至3249家。
  • 一代門戶網站新浪將以近26億美元估值啟動退市 微博大漲7.44%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已20年的新浪,決定進行私有化、隨後退市,並於9月28日正式公布了私有化最終方案。作為一代門戶網站以及目前依然領軍的社交媒體運營商,新浪自標身價25.9億美元,稱將以這一「超凡價值」向股東收集剩餘股票。新浪現任董事長兼執行長曹國偉所控股的New Wave,是本次私有化的發起收購人。
  • 新浪同意被NEW WAVE私有化
    新浪同意以每股43.30美元的價格被NEW WAVE私有化,較最初41美元的報價高出近6%。私有化意味著新浪將從一家上市公司變成私人公司,從而在美國退市。以43.3美元計算,新浪估值約26億美元。今年7月6日,新浪獲得初步不具約束力的私有化提案,報價為每股41美元。
  • 這部紀錄片一睹為快:首次呈現大連不為人知的淘金史
    4月中旬,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來寶溝村的大山裡發生了一起多少年不遇的盜伐,這場盜伐不僅打破了山村的寧靜,也打亂了我們原本中規中矩的拍攝節奏。盜伐現場被偶然發現。遭到砍伐的是赤楊,當地叫「冬果樹」。山外人可能不知道,來寶溝有一部特殊的「村史」,那就是淘金史。兩三百年前,村裡人的祖輩闖關東來到這兒,有的在山上放蠶,有的在河裡,淘金!來寶溝有條河,叫來寶河,河裡出產沙金,從山東過來的老輩兒靠養蠶、淘金,在山裡落了腳。
  • 美國加大對中企無理打壓,或將阿里和騰訊加入投資禁令
    聯商快訊:美國對中國企業打壓升級,投資禁令或將再度擴大。據據彭博新聞社、《華爾街日報》1月6日報導,美國官員考慮將阿里巴巴和騰訊加入投資禁令。彭博指出,作為中國最有價值的公司,阿里巴巴和騰訊的股票被美國投資者廣泛持有。美國的這項投資禁令起源於2020年11月12日,川普政府突然公布的一項行政命令。
  • 歐企抱怨「美國制裁中企」:美企得了便宜,我們成冤大頭
    歐企抱怨「美國制裁中企」:美企得了便宜,我們成冤大頭 時間:2020年12月23日 19:09:43&nbsp中財網   過去兩年間,美國政府頻繁以「國家安全」為由動用制裁大棒,將華為等中企列入
  • B4U3 課文電影 《淘金記》
    《淘金記》是由查理·卓別林執導
  • 新浪欲私有化退市;美的回應格力質疑:格力所提及的均不屬實
    NEWS今日要聞新浪欲私有化退市;美的回應格力質疑:格力所提及的均不屬實;王思聰名譽權糾紛案二審勝訴,網易公司被判賠償6萬元;微貸網姚宏回應被調查:公司運營正常;人社部:試用期單位不繳納社保違法;新一批超萬億專項債額度已下達;A股總市值突破10萬億美元,為2015年6月以來首次;
  • 「原創」市值長期不足微博三分之一 新浪退市預謀已久終成定局
    來源:財聯社新浪私有化傳聞已久,這家門戶時代的明星公司正逐漸遠離網際網路中心。9月28日美股盤前,新浪於官網宣布,同意以43.3美元的價格被New Wave私有化,預計將在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此消息公布後,新浪盤前股價一度漲逾7%,截至發稿,其盤前股價漲5.75%至42.5美元。此前7月6日,新浪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收到由New Wave發出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New Wave是新浪董事長兼CEO曹國偉實際控制的註冊於英屬維京群島的公司。
  • 非洲加納淘金史:這個名字不得不提!
    從2006年第一批上林人前往非洲加納淘金,紮根原始森林,開拓進取,至今一晃已有10年。這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淘金經歷,對於第一批到加納淘金的劉勝來說,3600個日日夜夜,不僅僅是一個時間上的刻度,更是數以萬計的上林人為了改變命運而出國冒險、拼搏的一個歷史符號1、兩個老鄉葬身異國他鄉  在熊熊大火中,老鄉的屍體慢慢變成氣體消失在異域上空  劉勝是上林縣西燕鎮人,是一位踏踏實實做事的金農。
  • 豆瓣高分經典電影之淘金記丨附資源
    豆瓣評分9.2《淘金記》是卓別林在唐納爾·派蒂的小說啟發下,根據1898年美國掀起的淘金熱潮創作的經典無聲電影。1992年該片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這部電影在多項世界性的影史十大佳作評選中均居前列,堪稱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喜劇。它是查理·卓別林本人最鍾愛的喜劇作品。
  • 淘金往事
    1848 年 1 月,舊金山木匠詹姆斯·馬歇爾建造鋸木廠時,在水流中發現了黃金。消息迅速四散開來,影響力比「加利福尼亞即將併入美國」的消息大了許多。也是在 1848 年 1 月,持續了一年多的美墨戰爭進入尾聲,兩國開始談判。
  • 美自打臉:紐交所不再要求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退市
    在公告中,紐交所表示:「鑑於與相關監管機構就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常見問題(FAQS)857進行了進一步磋商,紐約證券交易所監管局不再打算推進與2020年12月31日宣布的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移動有限公司、中國聯通(香港)有限公司三個發行人有關的退市行動。」 FAQ什麼意思?
  • 新三板主動退市股:一座大金礦
    來源:雪球「盲盒老大」泡泡瑪特(OC:870578)從新三板退市,10億市值;如今赴港IPO,泡泡瑪特(HK:09992)市值將在500億左右,翻了50倍。可見,主動摘牌退市的新三板企業,很大一部分都會申報IPO,因此是一座大金礦。一般摘牌退市的新三板企業,會先發一個退市公告,比如這樣的:發布摘牌公告後,新三板股票還可以交易一段時間。這個時間段,就是淘金窗口期了。
  • 看電影合集:美國經典愛情喜劇冒險片《淘金記》完整版
    流浪漢查理(查理·卓別林 Charlie Chaplin 飾)隨隊伍來到阿拉斯加淘金。他在一間小木屋裡碰見了通緝犯拉遜,接著淘金人吉姆也闖進來,並搶走了拉遜的槍。查理與吉姆淘金成功,在回鄉的船上遇見困頓的喬治亞。在新聞記者的鏡頭前,查理與喬治亞親密擁抱。豆瓣評分8.81、作為後世爭相效仿的典範,本片的諸多精彩橋段早已無需贅言。他的作品總是以誇張的肢體語言嘲諷社會弊病,以小人物的辛酸影射大時代的悲劇,往往笑中有淚,無奈之間又飽含溫情。2、備戰重溫。
  • 歐洲抱怨「美國制裁中企」:最後美企得了便宜,我們卻成了冤大頭
    川普在任期最後,仍沒放鬆對中企的打壓。近日,美國宣布將77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大多數是中國企業,如中芯國際就在這份名單中。而美國制裁中芯國際,就是想要在晶片上對中國「卡脖子」,因為中企在晶片的使用上,基本是依賴對外進口。
  • 一周熱點新聞,盡在企慧周刊
    關注企慧網每周《企慧周刊》盤點一周行業重要政策新聞國內外政治財經大事件一手掌握1884萬元並給予警告】據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官網獲悉,北京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為9項違法行為被罰沒合計約1884萬元。
  • 《北京人在紐約》,那些年在美國豪邁迷茫又不甘心的淘金人
    這部上世紀九十年代播出眾人追捧、萬人空巷的電視劇為我們講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一代移民在美國生存拼搏的故事,它為我們揭開了在「出國熱」的那個年代,大洋彼岸遙遠美國的神秘面紗,讓我們看到在淘金年代裡那個豪邁又迷茫的、更是不甘心的自己。姜文飾演的王起明是一位大提琴家,為了淘金與顏曉頻飾演的郭燕懷揣著夢想從中國北京到了美國紐約,投奔他們在美國的姨媽。
  • 中國人的非洲淘金夢:或身家上億,或埋骨他鄉
    上林縣所在的大明山山腳下,有條金脈,在很多村民印象中,從他們「爺爺的爺爺」那一輩,就開始在大明山腳下淘金了,有上百年的淘金史。1958 年至 1980 年,上林全縣農民依靠傳統採金方式,就已交售給國家 11024 兩黃金,產量最高出現在 1959 年,達 1840 兩。上世紀 90 年代曾上演過「萬名金農闖關東」。
  • 從商管到體育 萬達退市路中王健林的傲嬌與落寞
    收購協議載明,收購方對萬達體育每股A類普通股的出價為1.70美元,相當於每股美國存託股(ADS)的出價為2.55美元,支付方式為現金,其中不含利息。 同時,萬達體育預計將於2021年1月29日從納斯達克交易所退市,這意味著,萬達體育正式告別美國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