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的三個層次,你做到哪一層?

2020-12-25 國學叢談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孝道為核心,孝道的關鍵是力行而不是理論。古人說「孝道論心不論事」,無論什麼樣的生活條件,只要心存孝心,盡心盡力,就算盡了孝道了。否則的話,窮人家就出不了孝子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孝道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看看你做到哪一層了?

一、不讓父母操心。

《論語.為政第二》:「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孔子說,父母愛子心切,關懷備至,唯恐孩子生病,常常為孩子的身體健康擔憂。

當我們為人父母之後,就會深深體會這句話的含義。孩子就是父母的心頭肉,孩子身體稍微出現一點狀況,父母都會擔驚受怕,寢食難安。

女兒五歲的時候,摔了一跤,眼睛碰到桌子角,鮮血直流,當時我和她媽媽心急如焚,趕緊抱著她去看醫生,我在下面開車門的時候,竟然一下就把車把手拽下來了,這是多大的力氣呀!到了門診,醫生給女兒做手術,我都不忍心看,在外面抽著煙轉來轉去,心都提到嗓子眼裡了。後來手術終於完了,醫生說就差那麼一點點,否則眼睛就瞎了,我這才放下心。

《孝經》上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父母愛惜子女,甚於愛惜自己的身體,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受損傷,不生疾病,以免讓父母擔憂。

《論語.裡仁第四》也講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就是說父母在世的時候,我們不要隨意到處亂跑。如果有正事要辦,必須出門,一定要告知父母的去向,什麼時候回來,都做些什麼事情,把這些交代清楚,免得父母為我們操心。

所以說,不讓父母操心,就是孝道最基本的層次。

二、能夠贍養父母。

現在很多人覺得能夠贍養父母,能夠供給父母吃穿住用,生活無憂,就算是盡孝了,其實這只是孝道的中級層次而已。父母含辛茹苦,將我們好不容易才拉扯大,這其中付出多少心血,只有為人父母的才知道。所以奉養父母,只是為人子女應盡的本分,還遠遠不夠。

《論語.為政第二》:「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孔子說,今天的人把供養父母生活物品,當成盡孝,但就是犬馬,它也有人飼養。如果對父母不恭敬,那和養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說贍養父母,最關鍵的還是個態度問題,這是孝道的中間層次。侍奉父母的時候,一定要和顏悅色,柔聲細語,讓父母心情愉悅。如果天天對父母呼來喝去,大發脾氣,就算供養再好的吃穿住用,她們心裡也會傷心難過。

三、能養父母之志。

孝道的最高層次,就是養父母之志。除了不讓父母操心,讓父母衣食無憂,心情愉悅,還要讓父母樹立正確的人生志向,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要想養父母之志,首先我們自己要有志向,要行得正,走的端,做出一個好的榜樣來。如果發現父母有壞的習氣,就要對父母進行勸諫,但絕對不能斥責父母,不能對父母發脾氣,態度一定要好。

《論語.裡仁第四》講:「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父母即使聽不進去,我們也不能有怨言,還要繼續保持對父母的恭敬態度,等他心情好了再次進行勸諫,要有耐心,不厭其煩,這樣才能達到養父母之志的效果。

相關焦點

  • 「孝道」的四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縱觀《論語》和《孝經》,儒家所講的孝道,從低到高大概分為四種境界:「贍養」、「敬養」、「安養」、「卒養」,只有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當中,反覆磨練自己、反省自己,才有可能達到「孝道」的最高境界。
  • 電影《芳華》把人分5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決定你人生命運的,往往不是其他,是你做人做事的格局與層次。
  • 高中文言文實詞的學習有三個層次,你到哪一層了?
    沒有掌握文言實詞的詞義,文言文閱讀就無從談起,因為你壓根就看不懂文言文,何來做題之說呢。高中文言文實詞的學習有三個層次,你看看你到哪一層了?
  • 育兒也分三個層次,低層次媽媽帶大的孩子難有出息,你在哪一層?
    育兒這條路上,需要父母不斷學習和努力,自然也有了高下之分,層次越高的媽媽,越是能夠教育出有出息的娃,相反,低層次的媽媽帶大的孩子很難有出息,也很難有大格局。那麼這些層次是怎麼分的呢?有一句話這樣說:「三流的媽媽當保姆,二流的媽媽當教練,一流的媽媽當榜樣。」
  • 《禮記》中孝道的三個層次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①,大孝不匱②。(勞,猶功。)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思慈愛忘勞,思父母之慈愛己,而自忘己之勞苦。)父母愛之,喜而弗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無怨,無怨於父母之心也。)父母有過,諫而不逆;(順而諫之。)
  • 馮小剛電影《芳華》把人分5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層次就像一座山,有人在山腳,有人在山頂。你的層次,決定了你的視野,你的視野,決定了你看到的風景。作者丨王耳朵先生來源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馮小剛的熱門電影《芳華》,正在各大影院上映。昨天去看了電影,我沒有失望。《芳華》仍是馮小剛最好的電影之一。
  • 《三十而已》至少把人分成了7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三十而已》,至少把人分成了7個層次,你在哪一層?1損人不利己,見不得別人好 他們是絕對的自我主義者,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只有一個:合不合自己的意。 為什麼把這類人放在最低的一層?因為他們的一切反應,都出自人最低級的本能。這是人性最陰暗愚蠢的一面,也是典型的小人物做派。2損人為己,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這類人,眼中也只有自己。
  • 人民日報:做家長的五個層次看看你在哪一層?
    而能成為我們終身職業的工作一定具備以下三個條件:是你的興趣愛好、有著漫長的生命力、要產生價值。區別於上述講的那些終身職業,有一門終身職業與眾不同,非常特殊,那就是「家長」。從孩子出生起,父母便自動上崗,不需任何人任命。直到離世,這個職業才算結束。
  • 三十而已把人分成7個層次,人物特點非常鮮明。你在哪一層?
    播出半個月,平均每天上四五個熱搜,光話題閱讀就超過120億。今年最火的電視劇,非《三十而已》莫屬。為什麼火?無非真實二字。一線城市上海,一群正值30+的男女,經歷了愛情、婚姻、職場、家庭的變故,每個人的命運,也悄然轉向。有人從中讀懂了婚姻,有人明白了人心,也有人看到了成長。而耳朵在這部劇裡,看到的是人的層次。
  • 《三十而已》揭露著人性和社會階層,把人分成6個層次,你是哪層
    相對《二十不惑》來說,《三十而已》更是火爆刷屏,劇裡三位女主的命運和遭遇直戳人心《三十而已》,至少把人分成了7個層次,你在哪一層?損人不利己,見不得別人好他們是絕對的自我主義者,既傷害了別人卻又對自己也沒有好處。劇中王漫妮的同事琳達,就是這樣一個人。
  • 讀書的層次與境界,你在哪一層?
    所以,這階段的案頭擺滿了《**高效學習法》、《21天**習慣養成》、《*招搞定熊孩子/青春期》、《三分鐘識破人心》、《三招教你獲得**》、《厚黑學》……如果從市場和受眾總數計算,這個層次的讀書人最多,市場收益也最多。在開始探索做教育的那階段,購買了不少教育類書籍,其中像《**媽媽的育兒經》、《哈佛男兒成長記》之類的超級暢銷書特別引起了我的關注。
  • 叔本華將人的「本質」分為三個層次,看你處於哪一層?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在談論人的本質時,為人區分了三個不同層次。第一個層次:我在他人那裡是什麼評價?處於這個階層的人一般活在別人的評價體系裡。我過的怎麼樣?我成功不成功?他都會向外界證明。你看:我開多好的車,我住多好的房,我戴多少錢的名表,我背多昂貴的包……他們一有機會就會向外展示他們的「成功」、他們的「擁有」。等來了一片「哇哇哇」的嘖嘖讚嘆便會心滿意足,之後再去追尋更多的物質財富來無限的包裝自己。這類人大部分是暴發戶、拜金主義者。他們對於「我是誰?」
  • 穿衣打扮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層?
    郭老師與足球運動員範佩西撞衫層次不同,造詣自然不一樣。穿衣打扮有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層?光看臉,共和君對阿嬌的顏是絕對服氣的。所以,再完美的顏,身材的短板+不會搭配的死穴,氣質也會大打折扣,共和君反而很喜歡阿Sa的氣質,雖然臉不及阿嬌驚豔,但勝在身材與衣品。
  • 佛教:孝順父母有「3個層次5個方法」,看看多少人在假孝順
    中國是一個講究孝道的國度,任何文化中都教導人們,孝順父母,這是考驗一個人品行最根本的法則。生活中,很多人平日裡對父母也還不錯,算是個孝子,但是在父母立遺囑、分家產的時候,卻爭得頭破血流,吵得翻天覆地。這種行為就是假孝順的行為之一,他們的孝順只是表面功夫,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 茶香如美人分五個層次:你品過哪一層?
    殊不知:茶香如美人,分五個層次:水飄香、 香入水、 水含香 、水生香、 水即香。第二層:香入水這是普通的茶香,香入水,茶香大部分彌散開,少部分融入茶湯中,此類茶香給人的體驗是:聞起來很香,喝起來也香,不過沒有聞著那麼香。
  • 秋葉大叔《寫作七堂課》:寫作變現逆襲的3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股神」巴菲特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人,他發起了一個「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活動,一頓飯的價格甚至可以拍賣到上千萬。而巴菲特會跟所有與他共進午餐的人講:在財富裡面,最重要的不是現在這一筆賺多少錢,而是複利效應。
  • 魏瓔珞VS富察皇后:揭露女人的4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可是仔細分析劇情後你會發現,僅僅有一張嘴、一個腦子,就足夠了讓魏瓔珞這麼一個官女子出身的奴才,一路打怪升級,爬到令嬪、甚至是薨逝後追封皇后,兒子嘉慶坐上龍椅的地位嗎?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在《延禧攻略》中,智商和情商與個人命運並非正相關。有人智計無雙,卻命運多舛。有人智商堪憂,卻幸福到飛起。為什麼會這樣?
  • 魏瓔珞VS富察皇后:揭露女人的4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可是仔細分析劇情後你會發現,僅僅有一張嘴、一個腦子,就足夠了讓魏瓔珞這麼一個官女子出身的奴才,一路打怪升級,爬到令嬪、甚至是薨逝後追封皇后,兒子嘉慶坐上龍椅的地位嗎?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在《延禧攻略》中,智商和情商與個人命運並非正相關。有人智計無雙,卻命運多舛。有人智商堪憂,卻幸福到飛起。為什麼會這樣?
  • 孝敬父母的「7個層次」,能全部做到的,沒幾個!
    南懷瑾先生說:「父母好比兩個朋友,照顧了你二十年,如今他們老了,動不得了,你回過來照顧她,這就是孝。」南懷瑾先生說得很質樸,但確實是這個道理,簡單來說就是「知恩圖報」。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片孝心,只是做到的程度不一樣而已。今天,我們就來交流孝敬父母的「7個層次」,看看自己做到幾層吧!
  • 測一測你的爵士鼓演奏水平在哪一層
    >01練鼓第一層:基礎識譜要演奏好爵士鼓,正確識譜是前提,樂譜上記載著演奏一首曲子要注意的各種細節。在學爵士鼓初期,首先要做到最基本的兩點:將譜子上的節奏演奏準確,按照標註的節奏演奏,這是演奏爵士鼓的最基礎層次。在這個基礎上,隨著學習的加深,還會接觸到更多的識譜細節,例如強弱變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