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芳華》把人分5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2021-02-15 中國新聞網

決定你人生命運的,往往不是其他,是你做人做事的格局與層次。


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馮小剛的熱門電影《芳華》,正在各大影院上映。

昨天去看了電影,我沒有失望。《芳華》仍是馮小剛最好的電影之一。

電影,講的是1970到1980年代,某軍區文工團。一群年值芳華的年輕男女,經歷了愛情萌發,遭遇了戰爭的洗禮。時代在發生著劇變,文工團裡每個人的命運,也悄然轉向。

有人從中看到了年輕,有人看到了時代,也有人看到了人心。而我,看到的是人的層次。

電影《芳華》,至少把人分為了5個層次,層次又決定著命運。你屬於哪一層?

馮小剛電影《芳華》劇照。 片方提供 攝

1

第一層:只談好處,不看是非

他們是絕對的現實主義者。他們衡量一切事務的標準,是看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損。

少了無私,多了索取時的不以為然。這種人,是影片中的獨唱美女林丁丁。

因為長相甜美,林丁丁深受男戰士們的喜歡。也正是如此,養成了她過度自私的性格。

林丁丁本來對劉峰有著好感。可是,在與劉峰一抱之後被人撞見,她主動找組織,揭發了劉峰喜歡自己的事情,還說抱的時候解她內衣扣子。她之所以這麼做,不過是維護自己的名譽,卻全然不顧,會給劉峰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文工團解散後,她又和男友分手,通過二姨介紹,嫁給了華僑,成為第一批移居國外的人。

領受了過多的寵愛,就難免恃寵而驕,就難免以為:別人幫助她,只是本分;她傷害別人,全然沒有愧疚。

只談好處,不看是非。她的世界裡沒有對錯,只有利弊。

2

第二層: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這種人,也只愛自己,但比林丁丁的「吃相」,要好看,他們會用精心打扮的方式,來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王天辰出演的高幹子弟陳燦,最適用這個詞。

影片中,有關陳燦的兩個細節,把他這種性格和層次,詮釋得淋漓盡致。

一個是,陳燦出了車禍,需要黃金來做牙的底座。

這時,蕭穗子拿出了父母留下來的黃金項鍊。陳燦稍稍推辭後,就收下了。他知道,這條黃金項鍊對蕭穗子有多重要,他也不是不明白,自己不會和蕭穗子好。但因為蕭穗子喜歡他,所以,他大大咧咧收下了。

另一個是,退伍後,陳燦沒有去其他行業,而是去了海南做房地產。憑藉父母的資源,大肆拿地,迅速成為了富裕階層。他巧妙的依靠父輩的光輝,一路坦途。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怎樣用最快的方式實現。

善於利用各種資源,是他們最大的特點。

3

第三層:涇渭分明,黑白有度

這種人,值得佩服。他們外表看似柔弱,內心卻有一支隊伍,秩序分明。

影片中的何小萍,一開始,就是以被拋棄者的形象出現:母親和繼父不喜歡她,弟弟妹妹欺負她,親生父親,在六歲那年後,她再也沒有見到過。

何小萍以為來到部隊,她就會擺脫那個糟糕的世界。可是,一切事與願違。

偷穿別人的軍裝照相,何小萍被舍友排斥,沒人願和她跳舞,嫌棄她身上有餿味。

只有劉峰對她好。所以,當劉峰被發配到伐木連的那天,她堅持一個人去送劉峰。她心裡鄙視文工團群體的所作所為,所以,當有演A角的機會,她選擇了裝病放棄。二十年後,當劉峰患上重病,她細心照料他,相伴終身。

人有三種活著的方式:活著、體面的活著,明白的活著。

何小萍做到了明白的活著:只對好的人好。她知道幸福很難,被善待很難,所以,她懂得珍惜和愛護善意。

就算,她平時活得隱忍,但為了維護內心的正義感,她願意引爆自己。

馮小剛電影《芳華》劇照。 片方提供 攝

4

第四層:善良是本能,也是選擇

這是只屬於少數人的做人境界。電影裡的男一號「劉峰」,過的就是這樣的人生。

他任勞任怨,奉獻大於索取。

劉峰髒活累活搶著幹。炊事班的豬跑了,他會幫著去追;他只吃餃子皮,把好餃子讓給別人;戰友結婚買不起沙發,劉峰用自己精湛的木匠手藝,為他打了一對。

就是這樣一位極度無私的人,卻因抗洪搶險被砸傷了腰。當上級給予他名額,讓他到軍事院校進修,劉峰又把這個名額讓給了他人。最後,在自己親手打的沙發邊,因為抱了喜歡的女孩林丁丁,劉峰的人生發生逆轉,被「發配」到滇越邊境。

退伍後,他的人生也一度過得糟糕,老婆和一個跑長途車的司機,跑了。

然而,劉峰並不在意。年輕時,他曾想通過戰爭來捍衛自己的榮譽。待到年歲漸長,他已經活得雲淡風輕,自食其力,不攀附,不依靠。

不是劉峰不懂人情世故,也不是劉峰心裡沒有私念。

只因為,善良是他的本能,也是他的選擇。


5

第五層:至惡與至善

影片中兩個鏡頭不多的人,詮釋了這兩種人生的極端層次。

聯防隊裡,故意刁難劉峰的聯防隊員,詮釋了什麼是至惡。

為了訛詐1000塊錢,他們傲慢又粗暴,滿嘴謊話,當劉峰要求拿出罰款的依據時,他們甚至對這位戰鬥英雄大打出手。他們的動作那麼熟練,就像反覆操練過。

他們也是普通人,但在他們的認知裡,道德、規則與法律,都形同虛設,一切都可以為所欲為。只要他們願意,隨時可以欺負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群。

詮釋至善的,是那位年僅16歲的小戰士。他被燒得面目全非,雙目失明。

小戰士虛報了1歲,才當上了兵。小戰士不知道「果皮丹」是什麼,他卻知道,自己「活不成了」,只是希望,每年清明,三個姐姐都能輪流來看他,讓他不再孤獨。

所以,當敵機開始轟炸,何小萍毫不猶豫的撲向他,保護這個瀕臨死亡的戰士。

惟願以身許家國,他們是需要永遠被記住的人。

6

現實主義者,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為物所馭。所以到最後,陳燦和林丁丁雖然過得光鮮,但他們胖了身體,疲憊了生活。

涇渭分明的何小萍,雖然經歷了被排擠,與精神失常,但清醒後,一生過得豁達且真誠。

劉峰足夠善良,為自己而活。所以,即便最後身患重疾,也有人相伴左右。

聯防隊員的名字,已消失在時間裡。只有那些灑過熱血的英雄,將世世代代被銘記。

 

決定你人生命運的,往往不是其他,是你做人做事的格局與層次。

蕭穗子的獨白聲中,故事悄然落下了帷幕。

「每次同學聚會,別人都是一臉滄桑抱怨著生活,而劉峰和何小萍,卻顯得平靜溫和,看起來比別人更幸福。」

是的,善良與有原則的人,才會過得好。

天堂雖遠,但總有人到達過那裡。

你必須足夠善良,才能滄桑看盡,經受世事刁難。

原標題《電影〈芳華〉把人分5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編輯:樸麗娜

責編:劉船

相關焦點

  • 馮小剛電影《芳華》把人分5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層次就像一座山,有人在山腳,有人在山頂。你的層次,決定了你的視野,你的視野,決定了你看到的風景。作者丨王耳朵先生來源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馮小剛的熱門電影《芳華》,正在各大影院上映。昨天去看了電影,我沒有失望。《芳華》仍是馮小剛最好的電影之一。
  • 育兒也分三個層次,低層次媽媽帶大的孩子難有出息,你在哪一層?
    「文/育兒女神Miss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媽媽是伴隨孩子時間最長的人,是孩子的燈塔,也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然而有的媽媽能夠起到好的啟蒙作用,而有的媽媽卻做不到,並且帶給孩子更多的傷害。育兒這條路上,需要父母不斷學習和努力,自然也有了高下之分,層次越高的媽媽,越是能夠教育出有出息的娃,相反,低層次的媽媽帶大的孩子很難有出息,也很難有大格局。那麼這些層次是怎麼分的呢?有一句話這樣說:「三流的媽媽當保姆,二流的媽媽當教練,一流的媽媽當榜樣。」
  • 三十而已把人分成7個層次,人物特點非常鮮明。你在哪一層?
    播出半個月,平均每天上四五個熱搜,光話題閱讀就超過120億。今年最火的電視劇,非《三十而已》莫屬。為什麼火?無非真實二字。一線城市上海,一群正值30+的男女,經歷了愛情、婚姻、職場、家庭的變故,每個人的命運,也悄然轉向。有人從中讀懂了婚姻,有人明白了人心,也有人看到了成長。而耳朵在這部劇裡,看到的是人的層次。
  • 孝道的三個層次,你做到哪一層?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孝道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看看你做到哪一層了?一、不讓父母操心。《論語.為政第二》:「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孔子說,父母愛子心切,關懷備至,唯恐孩子生病,常常為孩子的身體健康擔憂。
  • 《三十而已》至少把人分成了7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一線城市上海,一群正值30+的男女,經歷了愛情、婚姻、職場、家庭的變故,每個人的命運,也悄然轉向。《三十而已》,至少把人分成了7個層次,你在哪一層?這種人最大的快樂,不是自己取得成功,而是看到別人不幸失敗。 為什麼把這類人放在最低的一層?因為他們的一切反應,都出自人最低級的本能。這是人性最陰暗愚蠢的一面,也是典型的小人物做派。2損人為己,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這類人,眼中也只有自己。
  • 茶香如美人分五個層次:你品過哪一層?
    茶之:清洌 醇厚 怡人 清香沁著茶香 齒頰留香 芝蘭之氣舌尖微甜,一股茶香慢慢從鼻端沁到咽喉,四肢百骸是說不出的輕鬆快慰。殊不知:茶香如美人,分五個層次:水飄香、 香入水、 水含香 、水生香、 水即香。
  • 高中文言文實詞的學習有三個層次,你到哪一層了?
    沒有掌握文言實詞的詞義,文言文閱讀就無從談起,因為你壓根就看不懂文言文,何來做題之說呢。高中文言文實詞的學習有三個層次,你看看你到哪一層了?
  • 讀書的層次與境界,你在哪一層?
    所以,這階段的案頭擺滿了《**高效學習法》、《21天**習慣養成》、《*招搞定熊孩子/青春期》、《三分鐘識破人心》、《三招教你獲得**》、《厚黑學》……如果從市場和受眾總數計算,這個層次的讀書人最多,市場收益也最多。在開始探索做教育的那階段,購買了不少教育類書籍,其中像《**媽媽的育兒經》、《哈佛男兒成長記》之類的超級暢銷書特別引起了我的關注。
  • 《三十而已》揭露著人性和社會階層,把人分成6個層次,你是哪層
    《三十而已》,至少把人分成了7個層次,你在哪一層?損人不利己,見不得別人好他們是絕對的自我主義者,既傷害了別人卻又對自己也沒有好處。劇中王漫妮的同事琳達,就是這樣一個人。第三者林有有,就在這層。,性格溫柔,不願得罪人,不會拒絕別人,缺乏原則性的人。
  • 人民日報:做家長的五個層次看看你在哪一層?
    那麼,你認為自己的這份終身職業做得怎麼樣呢?記得人民日報曾發表一篇《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文章提出:做家長有五個層次。來看看你做到了哪個層次吧: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如果你認為教育孩子就是花錢,那麼很遺憾,你對於「家長」這份職業的理解只停留在第一層次。
  • 《我不是藥神》改編自真實事件:活著的境界分5層,你在哪層?
    然而,他過上了安逸的日子,曾經幫助過的白血病人,卻一個個死去。目睹病人死亡後,他決心繼續代購,也把自己命運推向了另一個方向。網絡普遍的評價是,這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國產片,它幾乎觸動了每個人的痛點。但換個角度,因為和疾病、金錢、人性零距離,這部電影實際上,更折射出了每個人活著的狀態和境界。
  • 直銷人的生活有5個層次,你在哪個層次?
    在不同的生活層次裡,每個人所創造的人生價值也完全不同,直銷行業中,直銷人的生活層次也有不同,具體來說分為5個層次,你又在哪一個層次呢?在這一層次的直銷人,往往並不能實現直銷事業的目標,也不能真正地在事業的推動中擁有自己想要的成績,反而是堅持不了幾天就容易放棄的那類人。
  • 認知分九層,你在哪一層?認知決定你的社會地位
    重要的是旅行,與人接觸、交談,到處去看看。寧教授說,聽了他的話,可憐的孩子當時就崩潰了,完全不知所措。——寧教授不知道,不同認知層次的人,會有交流困難的。有個很出名的故事,說有位媽媽,帶著未成年的女兒逛街。逛街回來,女兒畫了幅《陪麻麻逛街》。媽媽拿過女兒的畫,瞪眼一看,頓時懵了。
  • 叔本華將人的「本質」分為三個層次,看你處於哪一層?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在談論人的本質時,為人區分了三個不同層次。第一個層次:我在他人那裡是什麼評價?處於這個階層的人一般活在別人的評價體系裡。我過的怎麼樣?我成功不成功?他都會向外界證明。你看:我開多好的車,我住多好的房,我戴多少錢的名表,我背多昂貴的包……他們一有機會就會向外展示他們的「成功」、他們的「擁有」。等來了一片「哇哇哇」的嘖嘖讚嘆便會心滿意足,之後再去追尋更多的物質財富來無限的包裝自己。這類人大部分是暴發戶、拜金主義者。他們對於「我是誰?」
  • 人生的四個層次,大部分人都在第二層,快來看你在幾層?
    看待事情的層次不同,看到的事情本質也會不同,從而也導致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同。一個人看待事情的層次,決定了這個人在社會上的層次。第一層:現象層;所有人從出生開始就進入了這一層,這一層的人看事情只能看到事情引發的表面現象。
  • 《三十而已》把人分成7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曹操說:「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有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遂進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劉備,劉備逃奔袁紹。袁紹是當時北方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也是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袁氏一門,自袁紹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勢力本就很大,後袁紹取得冀、並、幽、青四州之地,實力大增,有軍隊數十萬人。
  • 電影《芳華》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 《那年花開月正圓》:把人分6層,你在哪一層?
    劇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其實就是現實中我們的影子。《那年花開月正圓》把人分為6個階層,你也可以對號入座,看看你在哪一層。 第一層 老德夫婦:沒有生活,只有生存 老德夫婦既可憐又可悲。作為災民被吳聘、周瑩所救,兩人在吳家種地。
  • 《知否知否》大結局|把父母分4層,你在哪一層?
    《知否知否》把父母分為4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層:墨蘭媽媽林噙霜:毀掉一個孩子,有個三觀不正的媽媽就夠了 盛家四姑娘墨蘭,雖是庶出,可父母寵愛,比嫡出的五姑娘如蘭都受寵,而且墨蘭從小天資聰慧,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本來墨蘭的人生可以歲月靜好,幸福美滿。
  • 《那年花開月正圓》:賺錢境界分6層,你在哪一層?
    熱播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不僅是部愛情劇,更是一部生意場教科書,劇中把賺錢的境界分6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第一層:二虎:乞討為生,只有生存二虎很可憐,家裡有個生病的媽媽,沒錢看病奄奄一息,還有個年幼的弟弟,他是個小乞丐,餓了三天,不得已,搶了周瑩的甑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