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改編自真實事件:活著的境界分5層,你在哪層?

2021-03-02 灼見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這部電影實際上,更折射出了每個人活著的狀態和境界。

作者 | 王耳朵先生

好久沒有這樣一部現實題材的電影,引發輿論場上如此激烈的討論。

這部電影由曾經轟動一時的「陸勇案」真實事件改編。

1968年出生的陸勇是一位企業家,2002年他被醫院診斷患上「慢粒細胞白血病」,骨髓移植需要配型,只能先吃藥,穩定病情。

(電影原型人物陸勇)

那時瑞士格列衛臨床效果好,但十分昂貴,一年光吃該藥花費就要近30萬元。

2004年,陸勇意外獲悉印度有仿製格列衛,如果吃這種藥一個月僅4000元左右。他通過藥瓶上的信息聯繫上了印度方面直接購買仿製藥。 

 陸勇吃了一段時間印度仿製藥後,發現效果很好,便將自己的服用情況發在了病友群裡,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圖源於:今日說法)

病友紛紛聯繫陸勇,希望他能幫忙。「告訴他們怎麼弄,實際上也不是我幫他們買,他們支付完成不了,主要幫他們解決支付問題。」

讓人沒想到的是,2013年11月,陸勇被湖南沅江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隨後,沅江市檢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銷售假藥罪」對陸勇提起公訴。


(圖源於:中國青年報)

近千名白血病患者聯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陸勇免予刑事處罰。

幸運的是,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最終檢察機關撤回了對陸勇的起訴,法院也對「撤回起訴」做出了裁定。

2015年1月27日,沅江市檢察院向法院請求撤回起訴,法院當天就對「撤回起訴」做出準許裁定。檢察官在不起訴裁定中解釋中說道「如果認定陸某某的行為構成犯罪,將背離刑事司法應有的價值觀」。《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案:如果構成犯罪,將背離司法應有的價值(不起訴決定書全文)

當我看完電影,站在萬達的商場裡,有一刻,我是恍惚的。

劇中的情節,那麼催淚,但一切又好像那麼近。

這部國產電影說的是:

中年神油店老闆程勇,一度落魄到交不起房租,因為白血病人的意外求助,他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

這種仿製藥,和4萬塊錢的正版藥,藥效一樣,售價只有500,是許多窮人的救命藥。

他因此收穫了巨額利潤,被冠以「藥神」的稱號。

他後來突然發現,代購可能違法,決定洗手不幹。然而,他過上了安逸的日子,曾經幫助過的白血病人,卻一個個死去。

目睹病人死亡後,他決心繼續代購,也把自己命運推向了另一個方向。

網絡普遍的評價是,這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國產片,它幾乎觸動了每個人的痛點。

但換個角度,因為和疾病、金錢、人性零距離,這部電影實際上,更折射出了每個人活著的狀態和境界。

影片中,活著的境界,至少分5層,多數人都在第2層,你在哪?

老謀深算

逐利而行

這一類人,金錢就是他們活著的全部目的。

他們沒有什麼是非觀,為了利益,他們可以窮盡所有手段。

為了金錢,他們扭曲三觀,看淡真情,甚至可以鋌而走險。

電影中的假藥販子張長林,就是典型的這種人。

他不顧別人生死,常年四處販賣假藥。

在人前,卻侃侃而談,正義凜然。

在人後,當他發現程勇販賣假藥後,勒索要挾,獲得了印度格列寧的中國代理權。

他對程勇一再敲詐,對重病的他人,沒有絲毫的憐憫之心。

只有高額的利潤,才能刺激他的熱情,才能引爆他所有的能量。

這類人,現實中其實還有很多。

比如,可能偷稅漏稅的明星;再比如,為了金錢,不惜縱火的杭州保姆。

然而,你可以卑微如塵土,卻不可扭曲如蛆蟲。

這些人,不是不懂,只是貪婪和衝動,左右了自己。

歲月尋常

負重而行

這類人,佔到我們中的絕大多數。

他們活得普通,有軟肋,也有盔甲。會在深夜的朋友圈裡流淚,也能在辦公室裡拼命。

他們偶爾也有抱怨,卻從不在人前示弱,負重前行。

為什麼?

前幾天,有篇文章熱傳,名字叫《摧毀一個中年人有多容易》。

裡面有句話,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因為他們要平衡父母妻小,平衡領導客戶,平衡收入支出。更要平衡情緒,藏好苦逼、憤懣、疲倦,只剩臉上的一抹微笑。

就像電影裡的單親媽媽劉思慧,她獨自照顧生病的女兒,為了生計,被迫在夜店跳鋼管舞。

為了生計,後來又加入程勇的買藥小分隊。

她曾經無數次遭遇非分的要求,也曾心酸,但幾乎沒有哭過。

哪裡有什麼輕鬆,所有看似尋常的人生,不過都是有人替你扛著。

他們拼命奔跑,忍受了所有的不容易,才讓你過上了平凡的生活。



即便遭遇命運重擊

心裡仍然有光

比起多數普通人,這類人更值得你尊重。

電影裡,有一個鏡頭打動了所有人。

白血病人老呂,第一次見到程勇時,家裡已非常窮,但仍熱情邀請程勇「吃個橘子」。

老呂再見到程勇,已生命垂危,全身無力,但還力撐笑臉望向一旁,說:吃個橘子。

第三次,程勇去拜祭老呂,看到的,已是擺在遺像前的橘子。

在電影中,幾乎所有出鏡的白血病人都是如此。

當程勇決定放棄仿製藥代購,他們沒有刁難,尊重且理解。

當程勇被警察抓走,無數的白血病人在路邊目送他。

目光中是不舍,也是感激。

就算遭領受了最壞的生活,也不忘記最基本的禮節;

就算命運以痛吻我,我依舊願意報之以歌;

即便跌落谷底,也要和世界溫柔以對;

雖然遭遇命運重擊,心裡仍然要有光。


規則之外

亦有人情

在所有生存的層次中,這一層最容易被忽略,卻最容易打動人心。

周一圍扮演的刑警曹斌,就是這樣的角色。

他是程勇前妻的弟弟,討厭無所事事,還喜歡強詞奪理的程勇。

有一次,他被派出抓購買假藥的病友,想問出仿製藥的販子是誰。

可是,一群人坐在審訊室裡,沒人說話。

只有一位老奶奶,抓住了他的手哀求:

「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

這時,曹斌崩潰了,放了所有人。仿製藥是窮人的救命藥,他不願斷了病人的活路。

再後來,了解到程勇的所作所為,程勇被捕,曹斌卻和這個曾經最討厭的人,成了好兄弟。

規則之外,無非人情。

在不違背規則的前提下,保持一份人性溫暖,說起來容易,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所以,這是一種更高階和成熟的活著。

因為,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誌,就是發現,你可責怪的人越來越少,誰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自我救贖

終成大我

這是影片中生存境界的頂層。

主人公程勇,形象的詮釋了這種生存境界的產生過程。

在整部影片中,程勇的角色,至少經歷了三次轉換。

先是神油店的中年油膩老闆,被催租、被前妻罵、被小舅子揍。

然後是,偶然走上售賣仿製藥的生意人,意外發現商機,為了生活鋌而走險。發了小財後,為了安逸的生活,斷然收手。

再此後,他被白血病人的掙扎刺痛,冒著危險,重新出山售賣仿製藥,甚至以低於成本價,把藥品賣給別人。

他不再有油膩,不再有市井氣,也不再有小富即安的底層氣質。

他從通過弱者牟利,再到無私幫助弱者,身份在轉變,他也自我救贖,終成大我。

還有電影裡惹人心疼的小黃毛,最開始偷藥,後來加入到程勇的售藥隊伍。

當發現被追時,為了掩護程勇,卻遭遇車禍。

他們曾經在救人和自救中糾結;

他們曾經看不慣這個不完美的社會,卻最終接受了它,並試圖痊癒它。

接受就是一種救贖。也是你必須致敬的理由。

影片的最後,

程勇被判刑,囚車緩緩開出,大量的白血病人夾道送別。

這個鏡頭,讓人看起來難受,也像一個隱喻。

如果說,人這輩子,有三樣東西,是喬裝不了的:

咳嗽、愛情,還有貧窮。

那麼,這世界上,你有多少不屑一顧,就有別人的多少夢寐以求。

你永遠想不到,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你也永遠想不到,你所遭遇的和所經歷的,會把自己帶向怎樣的生活。

所以,生而為人,請遠離惡意,請務必堅強。

請你一定記得,做發光的普通人,在尊重規則外,還尊重人情。

你也許無法理解別人的生活。但請你做好自己。用力生活,記得不要辜負。

這正是電影《我不是藥神》,包含的疼痛,說出的價值。

活著的境界分五層,讓我們都努力向上走。

人間雖然普通,但總有人看過太陽。

天堂雖遠,但總有人到達過那裡。

—THE END—

作者簡介:王耳朵先生,新聞學碩士,青年作家,知名媒體前首席記者,關注於職場和個人成長,多篇文章全網閱讀量超過千萬。微信公眾號:王耳朵先生(lD:huangezishiba)。灼見經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破三億 改編自真實事件
    我不是藥神破三億:數據據貓眼數據顯示,電影《我不是藥神》票房突破3億元,用時20時29分。電影《我不是藥神》在今天提前上映,而這部電影在之前的點映階段就引發了熱議。徐崢飾演的保健品店主在一群癌症患者的懇求下,成了某種印度產「救命藥」的總代理商,由此捲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渦,也使得法律和倫理不斷碰撞。實際上,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故事的原型陸勇是一名慢性白血病患者,被稱為「藥俠」、「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他所代購的是治療白血病靶向藥「格列衛」。
  • 看完這篇文章,所有的《我不是藥神》的影評都不用看了
    有消息說,《我不是藥神》票房三天破10億,對北京文化股價影響超出《戰狼2》。那對於自媒體界,有什麼影響呢?根據數據顯示:跟「我不是藥神」相關的條目有兩萬多條,十萬+文章有200+。可見,這部電影有多火。sir電影為這部影片寫了5部影評,烏鴉電影為這部影片寫了2部影評,如果是我,我會為這部影片寫上10篇影評。哈哈。
  • 《那年花開月正圓》:賺錢境界分6層,你在哪一層?
    熱播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不僅是部愛情劇,更是一部生意場教科書,劇中把賺錢的境界分6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第一層:二虎:乞討為生,只有生存二虎很可憐,家裡有個生病的媽媽,沒錢看病奄奄一息,還有個年幼的弟弟,他是個小乞丐,餓了三天,不得已,搶了周瑩的甑糕。
  • 《我不是藥神》影評摘錄
    》取材於社會真實事件,故事情節也沒有什麼腦洞大開的「無巧不成書」。這部影片的爆紅,也許會引發一輪現實主義電影創作的勃興,但願在後來者的創作裡,並不是只有對「真實」的再現,而忘記了文化藝術的真正精髓。(封壽炎《〈我不是藥神〉爆紅,解鎖「現實主義」的正確打開方式》,2017年7月6日《光明日報》) 影片的抓人之處,還在於塑造了一群熱愛生活、努力活著的角色。片中的人物,因為疾病而生活不易。
  • 除了《我不是藥神》陸勇事件,還有這些真實事件改編的高分電影
    我不是藥神根據真實事件陸勇改編,受到了民眾的一張認可。其實,還有這些電影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評分和票房都非常高《親愛的》主 演:趙薇,黃渤,佟大為,郝蕾,張譯,張雨綺等票 房:3.44億(中國大陸)原型事件:該片是根據央視早年的一則「打拐」新聞改編而成,2008年3月,湖北人彭高峰的兒子彭文樂被抱走。
  • 電影《芳華》把人分5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決定你人生命運的,往往不是其他,是你做人做事的格局與層次。
  • 《我不是藥神》:誰不是謹小慎微地渴望活著?
    劇本以真實故事改編,講的是患粒細胞白血病的男主角購買印度仿製藥「格列寧」,並以低價售賣的故事。「寧浩給了我一個更貼近故事原型的劇本初稿,有點文藝,對我來說,戲劇性不夠強。」文牧野拿到劇本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故事進行改編。先從人物下手。原劇本中,徐崢的角色也是個白血病人,但文牧野和編劇團隊把他變成了一個普通人,「普通人離觀眾更近,更有代入感,衝突也更大」。
  • 《親愛的麻洋街》:愛一個人的3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也許你會說,曾杭沒有錯,因為他太過於愛馬曉曉了,但在我看來,他並非真的愛馬曉曉,畢竟真愛一個人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而不是做出傷害對方的行為。在電視劇《知否》裡,小公爺因為對盛明蘭一見鍾情,可是他卻沒有站在盛明蘭的角度思考問題。
  • 《我不是藥神》背後的真實案件,現實版藥神「陳勇」!
    最近的《我不是藥神》上映有一段時間了,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一個什麼故事,一個神油店老闆接待了一個白血病患者,而去私「盜版」格列寧的故事。而且該片曾在上海舉行了上千人超前點映活動,監製兼領銜主演的徐崢現場發言,這個電影在中國出現是一件特別高興的事情。
  • 馮小剛電影《芳華》把人分5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你的層次,決定了你的視野,你的視野,決定了你看到的風景。作者丨王耳朵先生來源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馮小剛的熱門電影《芳華》,正在各大影院上映。昨天去看了電影,我沒有失望。《芳華》仍是馮小剛最好的電影之一。電影,講的是 1970 到 1980 年代,某軍區文工團。
  • 豆瓣評分9.0《我不是藥神》:真實事件的故事,走進人間的「善」
    沒有神的光環,你我生而平凡。——電影《我不是藥神》主題曲2018年有許多優秀的電影在影院上映,相信有一部電影對於看過的觀眾而言,絕對是看後難忘的、並且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他不是偉大的藥神,他只想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救人,能救一個是一個。
  • 《我不是藥神》,最多70分!
    你用不用?用?普通家庭能快速跌破貧困線。不用?……唉……將於7月6日上映的《我不是藥神》,則把「曲線救命」的方案,搬上大屏幕:沒錢吃正版?走私藥試試。《我不是藥神》官方劇照 本片還沒公映,已成爆款。 網絡評分破9,遠超同期好萊塢大片。
  • 《我不是藥神》看哭朋友圈,背後的真實事件更感人!
    作者|女神的秋褲2018年7月2日,清華大學,《我不是藥神》首映禮。
  • 「孝道」的四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縱觀《論語》和《孝經》,儒家所講的孝道,從低到高大概分為四種境界:「贍養」、「敬養」、「安養」、「卒養」,只有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當中,反覆磨練自己、反省自己,才有可能達到「孝道」的最高境界。
  • 《我不是藥神》:我們只是想活著
    今天小編想要給大家說說《我不是藥神》這部國產佳作。小編個人覺得這是目前為止將文藝片和商業片結合得最好的一部國產片了,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而且十分感人!尤其是電影中一位老婆婆的話:「我們只是想活著。」簡直太好哭了吧!這部電影在拍攝上獨具特色,它首先使用的是手持槓的鏡頭拍攝,擁有非常少的固定鏡頭,畫面運動豐富,具有非常強的張力。
  • 《我不是藥神》記錄著真實的故事,講述的卻是活著的力量
    而《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到底是用什麼讓中國的觀眾,對國產電影的未來有了十足的信心?1、電影中巧妙的預言,你看懂了嗎?一部電影的細節想要完全看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第一遍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專注於劇情,但是當你回顧這部電影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自己忽略的細節。剛開始黃毛因為偷了程勇的藥被程勇在大馬路上追,就在黃毛快要逃脫的時候,發生了車禍。
  • 《我不是藥神》影評:我們只是想活著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由文牧野導演的中國大陸以犯罪為題材的影片。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就引起了許多電影愛好和者的關注,也獲得了很高的豆瓣評分。它由真實故事改編,反映的是當前很受關注的醫藥問題。我不是藥神,我們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在疾病面前,我們會恐懼,會想要活著。
  • 我不是藥神,我是病人!
    在看《我不是藥神》之前,就不能不了解一下《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咱們不談演員、不談演技,就來說一下他的劇情和故事。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一個絕症病人如何努力求生並拯救成千上萬面臨同樣境遇的人。其實,《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原型陸勇,「中國抗癌藥代購第一人」。  34歲那年,陸勇確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吃了兩年抗癌藥格列衛,花費56.4萬。
  • 若你窮困潦倒,不妨看看《天道》中做人的5層境界,或許能翻身
    《天道》是一部深受大家喜歡的經典電視劇,這是一部集聚思維深度和透視人性的作品,《天道》中說眾生平等,但是做人的境界卻是有高低之分。在電視劇《天道》中,所有人都將各種人性演繹得淋漓盡致,同樣也嚮往們傳達了做人的高低,誰是什麼樣的境界。
  • 從達拉斯到《我不是藥神》:最諷刺的最心酸,最荒誕的最現實!
    幾年前,美國好萊塢推出了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劇情片《達拉斯買家俱樂部》,起初這部電影除了男主演馬修麥康納之外,沒有什麼太大的亮點,可是隨後這部影片卻包攬了當年的金球獎及奧斯卡的多個獎項,馬修也憑藉該片榮獲雙料最佳男主角,這意味著該片不僅贏得了媒體觀眾的一致讚譽,同時也獲得了奧斯卡大票導演、編劇、學者的認可,那麼這部電影的魅力究竟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