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傳》

2021-02-08 微微塵的分享知識之路

《梵谷傳》美國的兩位傳記作者——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裡·懷特·史密斯。

這個傳記的主人,他越獨特,他的生命越有光彩,可能就越激發傳記作者創作的那種熱情。而梵谷就是這樣的一個生命,他像流星一樣滑過人類的天際,他只在這個世界上活了三十七年,但是他卻留下了海量的作品,特別是到生命後期的一段創作,可以說幅幅都是大師級傑作。

一,數字時代的紀實紀錄片。把梵谷的一生非常清晰地做一個界定:早期的時代、在荷蘭的時代、以及回到法國的法國時代。

二,梵谷的原生家庭。文森特·梵谷出生在荷蘭的一個其實蠻顯赫的家庭,因為梵谷家族有著非常龐大的家族成員體系,有一支是他的叔伯輩,他們白手起家創立了古庇爾畫廊。這個畫廊從無到有,其實到梵谷出生的時代,它已經在歐洲的藝術品交易領域,特別是在油畫交易領域佔有了壟斷的地位。1853年出生的,他是這個家庭的長子。但非常奇特的是,他不是第一個孩子,因為還有一個孩子也叫文森特·梵谷,出生在1852年,在出生的當年就已經夭折了。

三,梵谷的童年。每天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大聲地朗讀,互相拿出一本書來,大體就像我們現在這樣坐在一個客廳裡,然後大聲地朗讀。這種閱讀習慣伴隨了梵谷的一生,可以說在梵谷37年的生命當中,手不釋卷、筆耕不輟,這是他的原生家庭給到他的,他的閱讀習慣非常好。而在他孤獨的童年過程當中,提奧的存在是一個巨大的安慰。

四,梵谷在倫敦。之前投奔伯父後因為浪蕩被辭退,在倫敦、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都會裡,梵谷度過了一段流放的歲月。他就這樣浪蕩到27歲,到27歲梵谷都沒有動筆開始畫畫,之前的人生都是失敗的,每一次失敗都讓他覺得是羞辱。

五,梵谷在博裡納日。直到他在二十八九歲的時候,真正開始動筆的那一刻,他畫出來的都是這些色彩黯淡的素描。可以說30歲之前的梵谷,他的人生都是失敗的,是黑色的。

六, 梵谷在荷蘭。他的事業不成功,在信仰上也遭致失敗,而情感上的失敗,是真正壓垮梵谷的稻草。 

七,梵谷在巴黎。巴黎時期可以說是梵谷整個生涯當中的創作最高峰。梵谷所有的創作都來自於後面的10年,在荷蘭度過了差不多6年,而在巴黎時期就是這最後的4年,傑作噴薄而出。可能好多書友就說,我們都知道梵谷的《向日葵》,我們知道梵谷的《麥田》《星空》《柏樹》都是這個時期畫的。

八,梵谷在阿爾。

阿爾明亮的正午陽光給了梵谷創作的巨大靈感。《十五朵向日葵》誕生了,有人說十五朵向日葵有著深刻的象徵,十二朵是基督教裡的十二門徒,然後還有三朵是他、高更和提奧,這是有著特別的象徵意義的。剛才說很多傑作都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黃房子》《向日葵》《午夜的咖啡館》。

九,梵谷在聖雷米。梵谷的星空——《星月夜》。

十,梵谷在奧威爾。

直到那一天——1890年的7月27號,他的下腹部已經中槍了,一直在流血,那麼這把槍在哪裡,是誰打的,現在都是一個謎。

結語:梵谷的一生,37年的生涯給我們帶來的啟迪就是,如果你在痛苦當中,在絕望當中,這個世界上的痛苦絕望者,一定不止你一個。你不要忘了曾經有一個生命也如此地絕望,但是他在不停地創作,把他一生所經歷的孤獨苦痛不斷地表現出來,狂熱的孤獨的心變成了燦爛美好的藝術。

相關焦點

  • 《梵谷傳》Lust for Life
    又名:梵谷傳/慾海浮生/生活的欲望/梵谷傳類型:劇情/傳記製片國家/地區:美國語言:英語
  • 以梵谷之筆繪畫梵谷 ——傳記電影《至愛梵谷·星空之謎》評析
    影片以獨特的視角另闢蹊徑進入梵谷的精神世界,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部全新的「梵谷傳」。《至愛梵谷·星空之謎》「苦修」般的製作方式,讓影片的創作已經超越了文本自身的價值和電影的消費邏輯,整個過程變成了一次儀式感極強的「藝術獻祭」。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用梵谷的方式,致敬梵谷!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用梵谷的方式,致敬梵谷!梵谷是梵谷,電影是電影,藝術是藝術。用梵谷的方式,致敬梵谷。但是用油畫來拍電影,觀影並不舒服畫確實很美,但故事也許第一遍沒有理解那麼深入畫面是由畫家們一幅幅畫出來的這一點就足夠讓人走進電影院去看了,對於我這種對梵谷沒啥了解的人,看了以後感覺他好像離我近一點了,不僅僅再是遙遠的大神了「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催淚大作,心靈暴擊。絕對堪稱藝術的一部電影 每一幀都美的可以截屏 old school的手法講述了梵谷最後的日子 很獨特 很棒。
  • 一首寫給梵谷的歌,和一間梵谷的房間
    那時候,歐文·斯通寫的《渴望生活——梵谷傳》可是被我視作聖經般的存在,每天不閱覽一番就會渾身不自在。《渴望生活——梵谷傳》每當我讀起這本書的時候,總會戴上耳機循環播放著Josh Groban版的《Vincent》。說起來,梵谷的一生瘋狂而又充滿著悲情。
  • 紀念梵谷誕辰167周年
    吳冠中先生在生前曾和我談起過梵谷的《向日葵》,他說:梵谷的《向日葵》就是一張人的臉。而吳冠中先生自己也畫過《向日葵》。吳先生的《向日葵》當然比梵谷的平和多了。今天是梵谷誕辰167周年的日子,我又想起了這一幕。 有人說,梵谷沒有到過中國,但在中國卻處處都是梵谷的故事。
  • 《梵谷傳》| 當我畫一個男人,我就要畫出他滔滔的一生!
    梵谷曾與高更是摯友,但後來兩人從生活方式到藝術理念都產生了極大的分歧,水火不容。巨大的衝突使梵谷精神病發作,他想殺死高更,但卻在錯亂中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給了一個相識的妓女。也許那時梵谷的內心,也是這樣的百感交集。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梵谷?歌手周雲蓬曾說:愛上梵谷,其實是愛上了虛妄中的悲劇英雄。
  • 梵谷先生的故事
    ,▼ 那段時間的我,總會想到梵谷,會想到他被關在精神病院治療時,畫出了傳世之作《星夜》,那是他透過病房窗戶,所望到的夜景,畫裡那旋轉的星空,顯然是梵谷的幻象,很多書上都會寫:那是梵谷被關久了,天天晚上看星星看出來的,▼
  • 11.16美國【永恆之門】梵谷傳 他為創作做出了怎樣的犧牲
    達福將在片中出演文森特·梵谷。電影將聚焦梵谷在法國阿爾勒與瓦茲河畔奧維爾度過的時光,重點講述藝術家的創造力和為創作做出了怎樣的犧牲。該片將在法國當地取景拍攝。部分豆瓣用戶短評 · · · · · ·       最差的梵谷傳,絕對的失敗之作,全是硬傷:想近距離講梵谷的內心戲,用獨白或者第一人稱比較好,電影卻在第一和第三人稱中來回切換,導致完全走不進情緒,第一人稱用了濾鏡遮擋,可是梵谷不是瞎子謝謝!第三人稱的展現則爛俗到爆,用了多到爆的鋼琴提琴配樂,手持跟拍還不斷晃鏡,感覺像妓女一樣招呼客人說「快看我梵谷,多寂寞多藝術啊!」
  • 梵谷怎麼死的,這真的重要嗎?
    關於梵谷的死,傳記作家歐文·斯通在梵谷傳記《渴望生活》中的描述,定格為世界性的公共記憶:長期的精神、身體與經濟危機,壓垮了瘋狂的藝術家,梵谷最終扳動槍機,在他常常作畫的麥田裡開槍自殺。而在電影中,主創們引入了另一種說法,梵谷可能並非死於自殺,而是來自他人的誤傷。這一說法顯然參照了另一本傳記《梵谷傳》的考證。
  • 《至愛梵谷》,至愛星空下的他
    通過動畫師手繪的120幅梵谷畫作,試圖探索梵谷的精神世界與死亡之謎。一群有著瘋狂想法的電影人,把梵谷作為後印象派的大神級人物。能在大熒幕上看到他的畫展,來探索梵谷的精神世界與死亡之謎,對每一個人觀影人來說是很不可思議了,讓梵谷美學成為一場專屬視覺的盛宴。
  • 我和梵谷的四面之緣
    他借給我中文版的《梵谷書信集》和柯克 · 道格拉斯演的《梵谷傳》。梵谷怎麼會一頭扎進繪畫,又為何會割下耳朵、最後草草了結生命,我其實並不理解卻也不願承認。他和梵谷,梵谷和他,都和我只有條條框框的生活格格不入,這讓我不知自己到底該惶恐,還是期待。在遲疑中,他離開了我們家鄉所在的城市,去了廣州。我還記得那天中午接完他的電話,握住聽筒忘了要放下。
  • 《摯愛梵谷》:梵谷的銀幕回眸
    郵差的兒子,Armand Roulin ,在父親Joseph Roulin 的要求之下,親自郵遞最後一封來自梵谷的信件。然而,收信人,梵谷的兄弟Theo也已經去世,終結了梵谷與凡世最為親密的關聯。困惑的Armand Roulin 決定將信送達給合適的人,也開始尋著梵谷生命中最後的軌跡去揭開他死亡之謎的真相。
  • 是什麼讓「梵谷美術館」成為全球的票房冠軍?
    而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術館,作為世界上最權威的梵谷文化研究基地,在梵谷品牌文化的打造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天,我們就看看梵谷美術館到底有什麼高招。給梵谷看過病的Félix Rey醫生 / 加歇醫生而梵谷,在梵谷短暫的傳教士生涯中,他為礦工、底層的人、被上帝遺忘的人傳福音。
  • 在倫敦「遇見文森特梵谷」,荷蘭梵谷博物館沉浸式梵谷展將於南岸...
    荷蘭是畫家梵谷的出生地,也是目前梵谷多數傳世畫作的所在地,而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是館藏梵谷作品數量最多的荷蘭博物館。由於畫作的脆弱和珍貴,無法像一些藝術品一樣跨越重洋展現給其他國家的人們,梵谷博物館開始了以「遇見文森特梵谷」為主題的沉浸式巡迴展。
  • Hey,我該如何認識你,梵谷
    梵谷和他那盆東倒西歪的向日葵一樣,醜陋卻豔麗。《梵谷傳》作者:史蒂芬·奈菲、格雷高裡·懷特·史密斯出版社:譯林出版社如果說《渴望生活》是一本人物傳記小說,那麼《梵谷傳》就是一本更具學術價值的作品集。認識梵谷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認識他的作品。這本書除了介紹梵谷的主要人生經歷以外,還通過與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合作,收錄了近 200 幅梵谷代表畫作及照片,這其中還包括大量此前沒有被人們注意到的作品。這些作品幫助讀者更近距離地接觸這位偉大而又神秘的藝術家。
  • 情迷梵谷
    梵谷的朋友的兒子走訪了梵谷離世前生活的小鎮上的人們,在人們的回憶與敘事中還原最後的梵谷。而電影的鏡頭分為兩種:當我們追隨著採訪者的視角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上百位動畫師們不遺餘力地為我們用梵谷的油畫的風格為我們展示梵谷眼裡的世界;當鏡頭轉向講述人講述的關於梵谷的回憶的時候,畫面變成了用最深最重的素描畫,描繪梵谷那深重的眼窩底下複雜而劇烈的情感。
  • 他作為梵谷的摯友,最後卻割掉了梵谷的耳朵!
    梵谷費盡畢生心血創作了《向日葵》等大量傑作,但是靠賣畫還是無法過活養活自己。梵谷和高更性格不合,兩個人的分歧眾多,後來不歡而散。梵谷的感情世界非常複雜。他前後喜歡過多個女人,並與多名妓女發生過關係。他又有同性戀傾向,高更就是他的基友之一,兩人曾多次住在一起。有故事這樣說到,拉舍爾開玩笑跟梵谷說中意他的耳朵,所以梵谷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 132年前的聖誕,梵谷為什麼要割耳朵?
    1888年,梵谷在聖誕夜前割下了自己的耳朵,歷史真實原因,眾說紛紜。一、高更說1888年2月,梵谷定居阿爾,遇到了人生中很重要的朋友——保羅·高更。梵谷每天急切地期盼高更的到來,還畫了一幅《向日葵》送給高更,把它掛在居所的牆上。
  • 「真假」梵谷自畫像
    不得不說梵谷最近真的挺忙的,先是他的《春日花園》在3月30日凌晨被盜,再到近日,網傳奧賽美術館的一位安保人員6歲的女兒對梵谷的《自畫像》進行了「再創作」,引起了網絡上一陣騷動和「哀悼」,並表示這要是愚人節的惡作劇該有多好。但實際上,發布此消息的en24.news網站上標明的日期就是4月1日,確實是愚人節的惡搞新聞。
  • 紀念梵谷去世130周年:梵谷的眼淚(五)
    梵谷基金會與博物館創辦人:侄兒文森特·梵谷梵谷的母親,一位牧師的妻子也看到了她長子成名的那天,老婦人談起往事淚水漣漣, 她後悔不該多次把兒子趕出家門,並扔掉梵谷寄給自己的油畫。儘管梵谷的遺骸明明白白就在腳下。卻沒有任何人像尋找俄羅斯尼古拉二世一家遺骸那樣將「受盡苦難的聖骨」重新安葬!梵谷最後歲月的油畫《麥田群鴉》飛揚著碎裂四散的死神黑翅,仿佛大難臨頭,烏雲傾壓著三條小道,恐懼與驚慄的鮮豔色彩震撼心靈。「混亂天空下的麥田代表著悲哀與極度的孤獨」(梵谷),這也許是他留給世人的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