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微信公眾號:yezijianglive 最新電影第一時間發到你微信上,請回復 觀看說明 。
導演: 朱利安·施納貝爾
編劇: 讓-克洛德·卡裡埃 / 朱利安·施納貝爾
主演: 威廉·達福 / 魯伯特·弗蘭德 / 奧斯卡·伊薩克 / 麥斯·米科爾森 / 馬修·阿馬立克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法語 / 英語
上映日期: 2018-09-03(威尼斯電影節) / 2018-10-14(紐約電影節) / 2018-11-16(美國)
片長: 110分鐘
又名: 梵谷.永恆之門(港) / 梵谷:在永恆之門(臺) / 在永恆的門口 / 在永生之門
IMDb連結: tt6938828
永恆之門的劇情簡介 · · · · · ·
威廉·達福將加盟朱利安·施納貝爾([潛水鐘與蝴蝶])執導的新片[在永恆的門口](At Eternity’s Gate,暫譯)。達福將在片中出演文森特·梵谷。電影將聚焦梵谷在法國阿爾勒與瓦茲河畔奧維爾度過的時光,重點講述藝術家的創造力和為創作做出了怎樣的犧牲。該片將在法國當地取景拍攝。
部分豆瓣用戶短評 · · · · · ·
最差的梵谷傳,絕對的失敗之作,全是硬傷:想近距離講梵谷的內心戲,用獨白或者第一人稱比較好,電影卻在第一和第三人稱中來回切換,導致完全走不進情緒,第一人稱用了濾鏡遮擋,可是梵谷不是瞎子謝謝!第三人稱的展現則爛俗到爆,用了多到爆的鋼琴提琴配樂,手持跟拍還不斷晃鏡,感覺像妓女一樣招呼客人說「快看我梵谷,多寂寞多藝術啊!」更可怕的是敘事和對話。一個美國人拍歐洲藝術家最怕的是肚子裡沒貨,果然導演的理解僅限於表面,對話幼稚到吐血,情緒也都是喊出來的,他們是安靜的藝術家而不是話嘮!高更才不會到處跟人說自己要去哪裡!梵谷和他哥哥也不是搞基!請導演多看看高更記錄片!如果電影基調的第三人稱用黑白,且不惺惺作態,而第一人稱視角用彩色,少說話多畫畫,或許有翻盤的可能。如今,只是一個美國小學生看到梵谷之畫的做作意淫。
他不是天才,也不是病人,更不是怪胎。這個電影自始自終都像阿爾的村夫從旁揣度著他,全程都在著力模仿他的外殼,詮釋後人給他貼的那幾個陳詞濫調的標籤,從他自己的口說出「我也許出生得太早」簡直可笑至極。如果不以他的名義,這可能是部很棒的電影(不確定,因為受不了提前退場了),就這樣。
威尼斯第15場主競賽。太平庸了,甚至有幾分難看,可能也是由於這個題材已經難拍出新意的原因,通篇都在以一種靈魂對話的方式呈現,可是觀眾真的想看這些嘛?我不相信真實的梵谷會把「成為永恆」掛在嘴邊,這是對於藝術家的一種後世自我意淫。最大的亮點,可能就是找的演員真的和畫中蠻像吧。😂😂
半個虎頭超長蛇尾吧,影片開始仿佛真的想要拍19世紀巴黎藝術家群像,然而急轉直下。主競賽最短的作品之一,我卻看得幾近窒息,zqsg地看傷了。
陣容豪華到能數星星,連最後那段高更的文字都是路易加瑞爾念的。但,難看瘋了。之前所有兩星片和這片一比都可以加到三星,拉黑施納貝爾,他是不是真的以為自己很有創意啊……? 情感泛濫,矯揉造作又刻奇至極,MV式的抒情段落多到令人作嘔,而且真的不是只要鏡頭懟臉+狂拍主觀鏡頭+全程旁白就能貼近人物內心的啊喂(而且主觀鏡頭的虛焦移軸就像梵谷眼睛結了翳,別跟我說他是在模仿印象派啊,模仿成這水平也真的可以歇著了,就算梵谷本人有眼疾也不至於非得這樣笨拙的模仿啊)……而且你能想像到梵谷自己親口說出「我不應該屬於這個時代」這種話嗎?自比耶穌也不是這麼直接說出來的吧? 很同意下面一篇短評提到「討好梵谷迷」的說法,仔細一想,這部全程無節制堆滿各種梵谷icon的電影,難道不是一部思路很超英片的「梵谷porn」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