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先生的故事

2021-02-19 Jun的碎碎念

這一篇文,我想聊聊梵谷,

因為上個月,我被抓去酒店集中隔離時,

整整14天,我唯一能看見的窗外風景,

就是下面這張照片,

▼ 

那段時間的我,總會想到梵谷,

會想到他被關在精神病院治療時,

畫出了傳世之作《星夜》,

那是他透過病房窗戶,所望到的夜景,

畫裡那旋轉的星空,顯然是梵谷的幻象,

很多書上都會寫:

那是梵谷被關久了,

天天晚上看星星看出來的,

▼ 

星夜 The starry night 1889年

@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於是我也以身試法,

天天晚上躺著看星星,

結果發現連'月亮'都看不清,

果然星星啊,是要靠'幻象'才能看見的...

那14天的隔離,

我算是真正感受到了,梵谷失去自由的感覺,

會讓我覺得,離他更近了一點點,

所以我就想著,

要和你們好好講一下,這位偏執又狂熱的天才了。

文森特·威廉·梵谷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1890年

梵谷這一生,是個悲劇,

這個悲劇,在他出生時就註定了,

因為他家裡面的宗教氛圍太濃了,

爸爸是牧師、祖父也是牧師,

這讓耿直的白羊座梵谷,

從小就背負了一種偏執的宗教使命感,

對於任何事情,

他要麼不投入,要投入就是100%的狂熱,

對藝術、對宗教、對愛情都是如此,

直到最後,這種狂熱反過來將他吞噬的乾乾淨淨。

向日葵 Sunflowers 1887年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梵谷的初衷並非是當一名畫家,

但他這一生,卻註定和'藝術'綁在一起,

因為他的三個叔叔都是荷蘭知名的大畫商,

而梵谷的第一份工作,

就是去叔叔的畫廊做銷售,

梵谷18歲的照片

其實他這份工作做得很好,

在那7年的職業生涯中,

梵谷一直在不停的升職加薪,

他20歲時的工資,

就已經超過他那當牧師的老爸了,

這是讓梵谷感到極為驕傲的,

但他最終還是被開除了,

並不是因為工作沒做好,

而是他再也受不了,

公司把'藝術品'當成『商品』來賣的理念,

杏花 Almond Blossom 1890年

@ 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梵谷在畫廊工作的這7年,

培養出了他對藝術的頂級審美力,

可以這樣說,梵谷在開始畫畫之前,

就已經是個專業級的藝術鑑賞家了,

鳶尾花 Irises 1889年

@ 洛杉磯保羅·蓋蒂博物館

J. Paul Getty Museum, Los Angeles

結束了畫廊的工作以後,

梵谷決定追隨自己的內心,全身心的投入宗教,

於是在25歲那年,他來到了比利時的一個煤礦區,

以一個傳教士的身份,開始向人們傳福音,

我想在比利時的那段日子,

應該是梵谷一生中最崩潰的時光,

因為他看見的都是人間慘劇:

曠工們每天都要下到危險的坑洞中長時間工作,

瓦斯爆炸經常會發生,

人們在不停的死去。

梵谷想要救贖他們,

想讓他們相信,上帝總有一天會眷顧他們,


只是我猜,他有可能連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

用麻袋背著煤的礦工妻子們 1882年

@ 荷蘭克勒勒-米勒博物館 

Kröller-Müller Museum 

於是,梵谷決定像那些窮人一樣生活,

他覺得身為一個傳教士,

自己沒資格過得比窮人好,

他搬進了草棚裡去住,

也會和工人一起下到700米深的礦井中,

梵谷的爸爸有一次去比利時看他,

幾乎都認不出自己的兒子,

他說:他就完全像是一個礦工,

雪地裡的礦工 Miners 1880年

@ 荷蘭克勒勒-米勒博物館 

Kröller-Müller Museum 

最終,教會受不梵谷了,

因為傳教士的形象,一向都是很體面的,

梵谷的這種邋遢和貧窮,

教會是絕對無法容忍的,

於是,在做了七個月的傳教士後,

梵谷被逐出教會了...

在永恆的門口 At Eternity's Gate 1890年

@ 荷蘭克勒勒-米勒博物館

Kröller-Müller Museum 

被逐出教會後的梵谷,完全崩潰了,

因為他自小的信仰坍塌了,

他想將一生奉獻給主,去幫助窮人,

但教會卻將這夢想徹底毀滅了,

萬幸的是,藝術拯救了他,

在弟弟西奧Theo的鼓勵下,

梵谷開始畫畫了...

自畫像 1889年

@ 巴黎奧賽美術館 Musée d'Orsay, Paris

梵谷將所有對宗教的熱情,

都投入到了繪畫之中,

繪畫對於梵谷來說,就是信仰,

不明白這一點,

你是很難看懂梵谷的畫的,

因為他的很多畫裡,

都充滿了狂熱的情緒,

你如果從'信徒'的角度去欣賞的話,

是很能和它產生共情的,

麥田與收割者 1889年

Wheat Field Behind Saint-Paul Hospital with a Reaper 

@ 德國弗柯望博物館 Museum Folkwang, German

1880年,27歲的梵谷正式開始了他的繪畫生涯,

那一年,這世上少了一位虔誠的傳教士,

但那真的很值得,

因為近現代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畫家,就此誕生了。

To be continued...

關於梵谷的精神疾病

很多人都很感興趣

我特意做了一個小視頻來講這個事

希望你會喜歡

為了持續看到推送

麻煩點個'在看'哇

⬇️ 

相關焦點

  • 看過這部梵谷油畫電影,才真正懂了梵谷先生的孤獨
    聽過李志的《梵谷先生》,你真的了解梵谷的故事嗎?前不久,世界上首部全油畫動畫長片《至愛梵谷》(Loving Vincent)發布了一分鐘的預告片。這部耗時7年的動畫電影,為紀念梵谷125年誕辰而作。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油畫電影。在影片美到窒息的畫面裡,一共用到了65000幀油畫,平均每一秒就要用到12幅油畫,而且全是靠15個國家125位畫師手繪。
  • 專輯 梵谷先生
    01你離開了南京,從此沒有人和我說話+02董卓瑤+03春末的南方城市+04來了+05曖昧+06想起了他+07梵谷先生+08斜
  • 我和梵谷的故事(一)
    家父是畫家,畫了一輩子的油畫,師承吳冠中先生。
  • 時隔7年,李志終於又再次開口唱起《梵谷先生》,我們終將和這個世界和解…
    一位是他永遠的搭檔,永遠的演唱會嘉賓——校園民謠代表女歌手葉蓓;另一位則是「李志」,我要講關於李志的故事:李志作為嘉賓演唱了三首歌,《和你在一起》,《天空之城》,《梵谷先生》。你沒看錯,對,是《梵谷先生》。
  • 【視頻】李志時隔7年再唱梵谷先生:我們生來就是孤獨,但幸好還能歌唱
    11月26日晚,李志以嘉賓的身份登臺老狼的「愛已成歌」演唱會,在萬眾矚目下,他演唱了這首暌違舞臺7年的代表作《梵谷先生》。在現場,一段絲絲入扣的吉他聲後,李志用喑啞的嗓子唱出熟悉的歌詞。唱到動情處,他聲嘶力竭,悠揚的口琴緩緩響起。在這個夜晚,他似乎想把所有的壓抑都釋放出來,與其說他是在表演,倒不如說他虔誠地在與所有到場觀眾分享一段時代的安魂曲。
  • 紀念梵谷誕辰167周年
    吳冠中先生在生前曾和我談起過梵谷的《向日葵》,他說:梵谷的《向日葵》就是一張人的臉。而吳冠中先生自己也畫過《向日葵》。吳先生的《向日葵》當然比梵谷的平和多了。今天是梵谷誕辰167周年的日子,我又想起了這一幕。 有人說,梵谷沒有到過中國,但在中國卻處處都是梵谷的故事。
  • 他們為何要用油畫講述梵谷的故事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幕後工作照但是,為什麼選擇用油畫來表現這位困頓的荷蘭後印象派畫家的故事?梵谷一生中創作出864幅油畫,1037張素描,150幅水彩畫,只賣出過一幅。「他的故事非常感人,儘管很悲傷,但同時也非常振奮人心。」」導演休這樣表示,這位電影人曾經在2006年憑藉動畫短片《彼得和狼》(Peter & the Wolf)拿到過奧斯卡小金人。
  • 梵谷的耳朵有很多秘密
    如果以推理小說的視角去看「梵谷的耳朵」事件,真相將會如何?這是藝術史當中最血腥、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當晚究竟發生了什麼?梵谷割耳的故事可能是所有藝術家中最著名的一樁奇事,後世也據此對梵谷的性格及其藝術作品做出論斷。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用梵谷的方式,致敬梵谷!
    但是用油畫來拍電影,觀影並不舒服畫確實很美,但故事也許第一遍沒有理解那麼深入畫面是由畫家們一幅幅畫出來的這一點就足夠讓人走進電影院去看了,對於我這種對梵谷沒啥了解的人,看了以後感覺他好像離我近一點了,不僅僅再是遙遠的大神了「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催淚大作,心靈暴擊。絕對堪稱藝術的一部電影 每一幀都美的可以截屏 old school的手法講述了梵谷最後的日子 很獨特 很棒。
  • 《摯愛梵谷》:梵谷的銀幕回眸
    在他盡情揮灑才情的短短幾年裡,和他的死亡之後,梵谷達成了他的願望:」I want to touch people with my arts. I want them to say, 'he feels deeply, he feels tenderly」。(我想用我的藝術創作感動世人。我希望他們說,他的感受是那麼深刻又溫柔)銀幕上的故事從一封信開始。
  • 梵谷女神 第13期 王思予
    藝術品不再是美術館的專利,可以與你與我相生相伴Artworks will not be the patent of art galleries anymore,it can also be a part of us藝術衍生品,因你的故事變得獨一無二
  • 梵谷與鉻黃不得不說的故事
    這位一去無返的友人是梵谷生平唯一的摯友——保羅·高更。而這束曾經向陽而生,如今亦向陽而死的向日葵,則是梵谷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向日葵》。鉻黃也許是與梵谷淵源最深的一種顏色。在西方繪畫史上,黃色素來不受待見,被視為骯髒、卑劣的顏色。
  • No.1736◄)):梵谷和我
    繪本導讀很久以前,在法國南部一個靠近阿爾勒鎮的美麗鄉村,我曾經做過一件醜惡的事情……這個故事的開頭與其他的故事不大一樣:一個人正在寫下他的懺悔和自責
  • 梵谷離世一百多年後,關於他的歌卻越來越多了
    Start here:1890年7月29日,在腹部中彈後的第30個小時,荷蘭畫家文森特·梵谷離開了這個令他早已厭惡的世界,無聲地留下了眾多後來被世人稱讚的傳奇畫作。這一顆讓梵谷亡命的子彈到底是誰射出的,如今對這個缺乏歷史依據的名人故事,依然是眾說紛紜。
  • 中國梵谷:我20年畫了10萬幅,卻比不上梵谷的一幅
    很難想像迄今為止,他已經臨摹了10萬多幅梵谷的油畫。趙小勇也是天才,模仿的天才。28分鐘他就能畫好《向日葵》,22分鐘完成《梵谷自畫像》。他說:「他們說我是中國梵谷,其實畫梵谷是為了吃飯,現在也是為了吃飯。」
  • 力劇場合演式戲劇《梵谷和我》:孤獨、瘋狂、熱情,8月一起出演梵谷的故事.
    梵谷熱愛著他畫筆下的人間,用著近乎偏執、瘋狂的方式。一家畫廊的繼承人,從小耳濡目染的聽喜愛藝術的祖輩說起梵谷,許多年後,祖輩已不在,自己也從美術專業畢業,這家畫廊也交手給他經營,當他再看到曾經聽到過的那些畫,正掛在著名的博物館裡……那些與梵谷似曾相遇、探尋梵谷的故事的往來一一展現在了眼前……而這些故事,將由主人公與現場的部分觀眾一起完成演繹。
  • 以梵谷之筆繪畫梵谷 ——傳記電影《至愛梵谷·星空之謎》評析
    好萊塢時期經典傳記電影的人物塑造具有極為強烈的類型特徵,強調英雄人物挑戰困境,從而最終戰勝命運不公,故事往往從人生的中間開啟(不強調幼年時期家庭的影響),突出人物在生命歷程中的自我發現,這類影片成功完成了在銀幕上塑造美國個性和構建社會主流性格的使命。好萊塢傳記電影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在觀眾中形成了先入為主的效應,決定了觀眾對傳記電影美學樣式的認知。
  • 七旬老太叫板梵谷,被魯豫央視採訪,俺畫的向日葵比梵谷的好.
    唯一的樂趣也就是陪3歲的孫女,她喜歡給孫女講家鄉的故事,滿山坡的山楂樹、山茱萸,還有山裡的狐狸和狼。在城市裡長大的小孫女根本想像不出來,說:「奶奶,你能不能給我畫出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奶奶的故事很多,畫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半年後,奶奶就已經畫了三四十幅。
  • 至愛梵谷
    《至愛梵谷》用一封無法投遞的信件串聯起梵谷在去世前最後六周裡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物之間的秘密,帶觀眾穿越回十九世紀末的歐洲,並陪伴梵谷走完他最後的人生。故事從梵谷去世後一年說起,阿爾芒從父親手中接過梵谷的一封信,本要交給梵谷弟弟提奧,卻得知提奧已經死了,一系列問題困擾著阿爾芒,於是他開始探尋梵谷死亡的真相。這一路探尋的過程中,梵谷的故事開始展開,其作品也一一出現在觀眾眼前。
  • 他作為梵谷的摯友,最後卻割掉了梵谷的耳朵!
    梵谷費盡畢生心血創作了《向日葵》等大量傑作,但是靠賣畫還是無法過活養活自己。梵谷和高更性格不合,兩個人的分歧眾多,後來不歡而散。梵谷的感情世界非常複雜。他前後喜歡過多個女人,並與多名妓女發生過關係。他又有同性戀傾向,高更就是他的基友之一,兩人曾多次住在一起。有故事這樣說到,拉舍爾開玩笑跟梵谷說中意他的耳朵,所以梵谷割掉了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