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見到璀璨的星空,絢爛的銀河,我們的內心一定都是無比激動的。不過拍完回到家,看著灰濛濛的Raw文件,如何對星空照片進行降噪,調色和增強常常讓我們一籌莫展。
本周的攝影教程,託馬斯就將分享一下自己總結摸索出來的一些星空後期處理經驗。
本文將用以下這張照片作為主要的例子,Raw文件使用截幅的D90相機以及普通廣角頭拍攝(曝光參數:30秒,F3.5,ISO3200),所以畫質並不出色。而且前景的過曝和遠處的光汙染也給照片的處理增加了難度。
不過經過鏡頭矯正->色溫控制->曝光調整->初步降噪->銀河加強與潤色->二次降噪->銳化輸出這幾步後期處理之後,我們得到了一張效果還不賴的銀河照片。下面託馬斯就會一步一步詳解它的處理過程。
星空片後期的第一步就是鏡頭矯正,以修復廣角鏡頭帶來的畸變,和大光圈帶來的暈影了。
這步我用效果更明顯的另一張片子為例,原片四個角漆黑一片。
在ACR或者Lightroom中應用鏡頭配置文件矯正,將「校正量-暈影」數值提高到100,原來左上黑角裡的星空又顯露了出來。
提高「校正量-扭曲度」值可以糾正廣角頭帶來的畸變,糾正之後效果不一定更好,可以根據預覽效果決定是否使用。這兩張照片我都把扭曲度的值設為了0。
星空照片一般有2種色溫,一種是冷色,一種是中性色。
一般月光下拍攝的星空,原始天空色溫都是偏藍的,比如這張月色下的Ama Dablam峰。
而在沒有月亮的時候,天空原始的色溫應該是中性深黑色的。在銀河中心不明顯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降低色溫值,讓天空帶上藍色,從而讓照片更加有趣。但是銀河中心明顯的時候,保持中性色溫就是最好的選擇了,這樣才能突顯銀心絢爛的色彩。
大部分星空照片的色溫值都是在3500-4500的範圍之間,但是更準確的調整方法,還是以直方圖為準。
下面這張就是標準的中性色溫星空,其顏色直方圖主體為白色,說明R、G、B三個通道的直方圖基本重合,畫面被中灰色佔據。
如果我為了營造更寒冷夢幻的效果而降低色溫值,星空就變成了冷色色溫星空。直方圖裡表現就是藍色的直方圖從白色重疊部分右移了出來,非常明顯。
理解了直方圖就可以回到我們這張照片了,我先把色溫設在4850的較高值,明顯色溫太暖了,直方圖中紅色直方圖右移了出來。
色溫降低到3150的較低值,又偏冷了點,銀心的色彩完全被冷色覆蓋了。直方圖裡也是明顯提示,藍色直方圖從白色部分右移了出來。
我慢慢移動色溫滑塊,同時緊盯著直方圖。大概在3850的時候,R、G、B
三個通道重新完全重合,直方圖中基本只剩下了重疊的白色部分。
這就是色溫控制的方法。如果想處理成中性星空,則調整色溫讓R、G、B三個直方圖重合,如果想偏冷色,則降低色溫讓藍色直方圖右移出來。
右移色調滑塊可以讓星空偏紫,如果想營造夢幻的效果就可以適當增加色調值。
星空照片原片大多很暗淡,所以先要增加曝光,這裡我設置為+0.9。
有較亮前景或者光汙染比較嚴重的照片,需要降低高光來抑制這些過亮的部分,本片直接-100。
陰影加20適當提亮地景中的黑暗部分,陰影不宜拉的太高否則噪點會很明顯。提高白色值到50,則主要是為了讓星星的亮度更加明顯。
為了讓銀心的色彩更加絢麗,我直接把自然飽和度提高到+30。
但是這樣的副作用就是前景過飽和,我在HSL面板中降低了過飽和的藍色和黃色的飽和度。
增加一個漸變濾鏡,曝光設為-0.8,然後從下往上拉讓濾鏡正好覆蓋前景,壓暗照片的前景。
接下來我們開始第一步突顯銀河的工作了,用徑向濾鏡在銀河附近拉一個圈,色調+6讓銀河更紫,白色+30讓銀河中的星星亮度更高,清晰度+15讓銀河輪廓和對比更加明顯。
因為後面會對銀河進行強化,如果不先降噪一次的話,後面各種小噪點都會被當成星星提取強化。所以在ACR、Lightroom裡的最後一步就是初步降噪了。
降噪時可以放大圖片,找到幾顆若隱若現的小星星,保證降噪完成後他們還在。一般「細節面板-減少雜色-顏色」的值保持在默認的25不動,「明亮度」提高到10-20之間,本圖設為15時亮度噪點就隱去了不少。
ACR中調整完成完的圖片如下,下面可以進入Photoshop中,著重對銀河進行加強和潤色啦。
銀河的強化需要用到Google公司的免費插件Nik Colleciton,安裝完成後在PS菜單中點擊濾鏡-Nik Colleciton-Color EFex Prof 4。
首先從左側的濾鏡列表中選擇「詳細提取濾鏡」,這個濾鏡可以幫助提取銀河裡不明顯的細節。我們可以通過控制濾鏡的參數以及不透明度,來改變細節提取的強度。
接著點擊添加濾鏡,再選擇「色調對比」濾鏡,這個濾鏡可以強化和突顯我們提取完細節的銀河。同樣我通過不透明度來適當減少了濾鏡的強度。
最後再加一個「天光鏡」濾鏡,這個濾鏡會給銀河加上暖色,讓銀河的色彩更加突出。
然後點擊確定應用這3個濾鏡,一個新的Color Efex Pro 4圖層就建立了出來。當然這3個濾鏡都是對整張照片起了效果,所以我們現在的前景已經慘不忍睹了。。
所以給Color Efex Pro 4圖層加一個蒙板,填充黑色,然後用低不透明度(比如25%)的筆刷把銀河和星空部分刷出來,這樣剛剛濾鏡的強化就只作用於銀河部分了。
接著我們加強銀河中心的對比度。新建一個曲線調整圖層,點擊紅圈標出的手型工具,在銀河的暗處A點取樣,曲線中會建立對應的A點,再在銀河亮部如B點取樣,同樣曲線中會建立對應的控制點B點。上拉B下拉A,一個增加銀河對比度的S型曲線就建好啦。
同樣建立黑色蒙板,用低透明度筆刷刷出銀河部分。注意蒙板的過渡一定要柔和,這樣才能防止刷出「火腿腸」一般過於突出的銀河。
接著對銀河部分進行調色,調色一般使用曲線或者色彩平衡工具。這裡以色彩平衡為例,新建色彩平衡調整圖層,選擇「高光」區域,增加紅色數值,然後用蒙板刷出銀河部分。這樣銀河整體就有了更加絢麗的紅色調。
之後我們可以再加幾個色彩平衡圖層,分別加藍,加洋紅,加黃等等,然後用蒙板讓他們作用在銀河裡不同的區域和星雲上,這樣銀河就更加亮麗多彩了。
我覺得天空中的光汙染還是有些喧賓奪主,所以新建曲線圖層,蒙板刷出天邊的光害區域,降低亮度並讓色溫偏冷一點。
以上的步驟在圖像中又產生了新的噪點,所以在輸出前我們還需要做第二次降噪。這裡我們使用強大的Nik Collection插件裡的Dfine2降噪工具。
PS菜單中點擊濾鏡-Nik Colleciton-Dfine2,保持默認參數點擊確定即可。
降噪會「敵我不分」的同時隱去一些星星的細節,所以我們同樣要添加蒙板,適當減少降噪圖層對銀河的作用。
最後銳化,保存,這張星空照片的後期流程就處理完了。raw文件中隱隱約約的銀河,經過我們的處理已經絢爛而突出啦。
本張星空raw文件下載地址: http://pan.baidu.com/s/1nveunqT
(源文件僅供學習、練習之用,謝謝支持~)
本周分享的銀河星空後期處理技巧主要有以下5個:
1. 鏡頭校正是星空處理的第一步。
2. 星空佔主體的照片,色溫控制以直方圖為依據。有銀心的照片一般處理成中性色溫,普通的星空則可以處理成冷色星空。
3. 單張星空的降噪可以分為兩步,ACR/Lightroom中的細節面板進行初步降噪,以及Nik Collection-Dfine2工具的最後降噪。
4. 銀河的強化可以在ACR中用徑向濾鏡初步處理,然後使用Nik Collection-Color Efex Pro 4中的三板斧:詳細提取、色調對比、天光鏡進一步強化,最後使用曲線增加對比度。銀河的強化需要配合蒙板的使用。
5. 銀河的調色使用曲線和色彩平衡工具,結合蒙板對銀河和銀河各個部分進行調整。
我是@Thomas看看世界,每個周日晚上,分享一篇原創攝影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