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的冬天過去,春、夏、秋這三個季上高山拍照,氣溫終於不再那麼「凍人"。這時除了晨曦攝影之外,高山上的星空、銀河與星軌也是搶手的風景攝影題材之一。這一篇我們就用簡單的文字,帶大家進入浩瀚的星空夜裡。
浩瀚的星空、一望無際的星空銀河、星軌,都是夜裡拍攝的好題材。
星軌作品最適合的拍攝時機?
星軌作品最適合的拍攝時機是在月半以後,月出前的2個小時,或是月沒前的半個小時。這2個時間點的好處為何?月出前的2個小時開始拍攝,可以利用月光還未出現以前,盡情地捕捉1個多小時的星軌,然後利用月缺的月光出來後,適當的幫地景補光,再收取快門。而月缺的月沒前半個小時開始拍攝,則是利用月光先補地景,然後再月落以後得以延長星軌拍攝時間。
拍攝銀河小技巧
拍攝銀河的方法極為簡單,在15-30秒內曝光完成是極為重要的重點,因為過久的時間星體移動,點點繁星容易變成條狀星軌,所以建議用2.8以上的大光圈,加上極高的ISO(3200~6400),再以15-30秒左右曝光即可。山上因為光害很少,所以各處都可以看到滿天星鬥,一般而言,月圓前後的2周日子,月光較強,比較適合拍攝夜景,月缺的日子較適合拍攝星空銀河與星軌哦。
拍攝星軌的準備工具與拍攝步驟
由於拍攝星軌需要以長時間曝光,讓天上微弱的點點星光,得以留存在影像中。因此,固定相機的三腳架,以及電子快門線,是絕對不可或缺的拍攝利器!(為了避免快門啟動時,反光鏡的震動造成影像晃動,建議先進入相機選單中,將反光鏡預升打開)
1、對焦:請先把鏡頭切到手動對焦MF,如果環境昏暗不好對焦 ,可以先把相機的對焦點對準遠方的燈光或是天空的月亮進行對焦。如果鏡頭上有表尺,那先切到MF,然後看著鏡頭表尺,把鏡頭焦聚轉到"無限遠符號∞「,其實就把焦點轉到鏡頭的無限遠(泛焦)處。
2、測光:先用大光圈與高ISO拍攝測光用照片,拍攝完成後,檢查直方圖的最左側是否呈現最高峰並貼近邊緣。如果是,就代表畫面裡有太多黑色無法辨識的景物,拍攝測光用照片時建議再加上EV值(提高更高的ISO或是延長拍攝時間),直到直方圖的最左側出現差異距離,而且最右側無過曝的峰值,就可以利用該曝光值,作為換算為長時間曝光參數。以這個拍攝經驗裡,在自然無光害的高山上夜曝,通常可以加上1-2的曝光補償,尤其月缺或是無月光的環境,使用AV(光圈優先)拍照,正常的曝光幾乎都要加到2或3以上,如此可以獲得更細緻的暗部細節。
3、換算曝光時間拍攝星軌:舉例來說,先利用光圈2.8與ISO3200而快門時間暫時設為60秒拍攝星空影像。然後檢視曝光值是否符合您的需要。如果照片過暗,就再開高ISO或是延長快門時間,直到照片符合你需要的曝光值。如果光圈2.8、ISO 3200、快門時間60秒所拍攝的影像亮度符合您的需要,那就可以換算拍攝星軌所需的長時曝光。
4、於是我們預設把ISO降到200,光圈5.6來拍攝星軌,那所需的曝光時間如下:先算出ISO的完整級距:3200 → 1600 → 800 → 400 → 200,3200到200其間相差4級,所以快門時間可以延長到60 → 120 → 240 → 480 → 960秒=16分鐘。光圈的完整級距:2.8 → 4 → 5.6其間相差2級,所以快門時間由16分→ 32分→ 64分,然後換算時間得到64分,那就可以拍出1小時的星軌照片。
拍攝方位的差別
當拍攝方向正北時北,拍出的是圓形星軌,而面向東西時,所拍出的是類似流星雨般的條狀星軌。
想拍攝心目中的星軌,不一定得遵照攝影時節表
或許有人會覺得夏季比較適合拍攝星軌作品?實際上,攝影是一種遇見,不一定得套用百分百的思維。如何解釋呢?如果拍攝的重點是銀河,那當然屬夏季到初秋最為適合。但是星空輪轉或是類似流星雨的條狀星軌作品,其實只要天氣狀況許可(天光無雲、無光害),巧妙的選擇題材,適當的構思再透過曝光的技巧,任何季節都可以拍攝星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