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軌拍攝技巧

2021-02-08 簡映畫攝影交流平臺

前天,谷豆攝影俱樂部組織一些攝影愛好者到拜寺口雙塔進行夜拍星軌,由於各位攝友有些是第一次拍攝星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今天給大家講一下拍攝星軌的技巧和後期處理。

1、器材的選擇

使用B門拍攝星軌對於拍攝器材的要求並不高,只要一部數碼單反照相機和一支廣角鏡頭就可以實現。

拍攝星軌你還需要的就是廣角鏡頭。

當然還有一些必不可缺的附件:

三腳架、快門線、手電筒、指南針等。三腳架用於長時間固定機器保持不發生移動,快門線用於鎖住快門(定時快門線,最好是有線的,有遙控的也要用那根有線的連線,因為長時間曝光,用遙控容易出現信號中斷),手電筒用來在黑暗中的照明為拍攝前做準備,指南針則方便你確認拍攝的星星運動方向。

2、拍攝地點及時間

最佳地點:

需要找遠離市區的地方,避開光汙染。找一個合適的前景,最好可以稍微仰拍,這樣可以避免地平線附近較強的光汙染,拍到天頂更明顯的星星。注意晚上郊外天氣非常冷,做好防寒措施。

星軌拍攝一般建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進行,這樣的環境可以一次曝光而完成。而在有光亮的環境中拍攝,必須分開拍攝,根據實際情況確認曝光時間,拍攝多張後在PS裡進行合成。建議使用RAW格式來拍攝,在分次拍攝並確定正式拍攝之前查看直方圖的亮度分布情況。


最佳時間:

什麼時間適合拍攝星軌,是在拍攝前必須了解的。如果在晴朗的夜晚,月亮太亮則會掩蓋星星的光芒,所以拍攝星軌一般建議選擇在沒有月亮的時間,農曆二十三開始月亮一般在午夜零點升起,一直到農曆三十才會推遲到黎明才升起。初一到初八這段時間,它才開始會從傍晚向上半夜變動。而三十和初一幾乎整夜看不到月亮。所以一般在農曆二十三到初八這段時間拍攝星軌是比較好的時間。這個時間裡的晴朗夜空,因為沒有月光的幹擾,星星的光芒會很明亮。

拍攝小貼士:  

露水:潮溼的夜晚容易結露水,摘掉uv,安上遮光罩都可以有效防止鏡片結露水,不同的鏡頭,結露水的難易程度也不同,可以適當選用。如果天氣比較潮溼,就要小心定期檢查一下鏡頭是否結了露水。如果實在太潮溼,就不要拍攝,以免損傷相機和鏡頭。

3、拍攝方向的選擇

拍攝方向決定了星軌在畫面中的不同形態,表達自己心中的影像要事先確定拍攝方向。對著正北方拍攝可以得到以北極星為圓心的星星運動軌跡、而對著正東正西方向拍攝同樣可以得到扇形的運動軌跡。

如果想拍攝星星轉圈的效果,需要把北極星拍攝到構圖範圍內。北極星在正北方,通過北鬥七星和仙后座都能夠找到,如圖所示:

如果無法找到北極星,那麼就用廣角對著北方拍,就沒問題。南半球的朋友們就正相反了,需要往正南方拍攝,而南半球也沒有一顆北極星類似的可以指引位置的亮星,只要對準方向就好了。

4、對焦方式的選擇

採用全手動對焦,如果想表現前景的精確對焦,可以使用手電筒照亮前景來進行對焦;而在景深範圍許可的條件下可以直接對著無限遠來對焦。

拍攝前可以使用鏡頭的最大光圈和使用高ISO方法先進性試拍,並回放查看對焦與構圖,確定好後把ISO調回到100—200之間,正式拍攝時間儘量使用大光圈,因為大光圈可以把星星拍攝的更明亮。一般建議前景保留1/3的畫面,其他留給天空。

拍攝小貼士:

對焦:漆黑夜空想獲得星空的準確對焦不容易。而單純的手動擰到無窮遠的方法也未必就管用。中高端機身的中央對焦點是比較強大的,可以對著金星、天狼星等最亮的星星完成自動對焦。一旦對上焦之後,就要在對焦標尺上記住位置,下次就可以手動擰到此處了。對於低端機身無法對星星完成聚焦的,可以提前長個心眼,在有月亮的時候對著月亮完成聚焦,然後記住位置。或者對著很遠處的燈光完成一次聚焦,然後拍一張星空看看焦點準不準。實在不行的情況下,就只能手動擰到無窮遠,然後稍微往回一點,然後試拍校正焦點。

5、曝光量的控制

在夜裡拍攝星軌,基本上屬於面對黑暗進行拍攝,因為星光很暗,曝光時間會很長,曝光時間一般在20分鐘至一小時,如果時間段的話星星的軌跡不會很長,亮度也不夠,如果時間太長的話,星星的軌跡會太長而且會比較雜亂,最好的曝光時間控制在一小時為最佳。網絡上有很多經驗參數,大家都可以參考。當然這個根據當時天空的亮度(有沒有月亮)情況要適當調整。其實基本也是靠蒙,幸好現在都用的數位相機而且可以用RAW格式挽回很多失敗。用膠片是好,噪點會少,但是曝光不好掌握,和數碼相輔相成最好。我參考的曝光參數是:f/2.8, ISO400, 20min。 其他參數需要根據互易律以及膠片的互易律失效的情況來綜合調整。

曝光時間參考表

曝光時間光圈ISO60分鐘F2.8-F3.610020-30分鐘F2.8-F3.62005-10分鐘F2.8-F3.640090-120分鐘F5.6100

ISO的作用

ISO不再是簡單的一個控制曝光的參數。因為星軌中,星星以一定的亮度在移動,所以,ISO的高低就直接可以關係到星軌的長度和深淺!如果用高ISO,因為需要的曝光時間變短了,所以星軌的長度有所縮短,但是星軌相對與背景的對比度會有所提高,暗色的夜空會顯得更加深邃。但高ISO 帶來的噪點也會相應增加,這個是缺點。如果用低ISO,不用說,會獲得噪點較少的比較純淨的畫面,由於曝光時間比較長,也可以獲得更長的星軌。但相對的,星軌的亮度會降低,顯得對比不足。另外對於數碼機來說,長時間曝光也會帶來噪點的增加。個人感覺ISO400是個比較平衡的選擇。膠片機由於沒有長時間曝光的危害,更可以選擇較低的 ISO,但對比度降低的問題是仍然存在。

光圈的選擇
同ISO類似,由於星星的移動,光圈的大小同樣會造成對比度的變化。由於星星的亮度很低,大多推薦使用大光圈拍攝(大於等於2.8),但如果想收入近景,並用閃光燈或者手電打亮的話,需要考慮光圈造成的景深問題。這個時候小光圈值得考慮。

拍攝小貼士:

測光、構圖:可以先用最大光圈最高感光度短時間曝光(10秒)試拍一張,根據回放直方圖確定需要的曝光量,再根據倒易率計算出實際需要的曝光參數。這樣同樣可以在漆黑的夜晚試驗一下構圖。且對單次長曝法和疊加法都適用。拍攝星星的機會很珍貴。起碼要花費驅車前往郊區的油錢,挨餓受動,在架子旁孤獨的等待曝光時機的結束,一個晚上其實拍不了幾張。所以即使做了完全的準備,最後按下快門前,還是值得對所有的參數和狀態重新檢查一下。現列舉如下:快門檔在B門、光圈、快門線是否好用、ISO設定是否準確、數碼機降噪是否關掉(很重要,節省時間)、鏡頭或者機身的防抖是否打開、三腳架是否牢固,必要時掛重物、鏡頭是否對焦到無窮遠處、每一個錯誤幾乎都是致命的。嗯,最重要的,一定要有足夠的電量。

還有一個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在相機設置中取消「長時間曝光降噪」功能,這會大大提高存儲速度。

6、PS疊加法星軌:

原理是這樣的:採用較高的感光度(ISO800甚至1600)、較大的光圈(F5.6或者更大)、較短的曝光時間(1分鐘),連續拍攝幾十張甚至幾百張星空的照片,再用後期方法將這幾十上百張照片疊加在一起,達到連續曝光幾個小時的效果。

首先在ACR中設置好調整項目,然後存儲為默認值,這樣每張raw打開到ps裡之後都是調整過的了。

然後在ps中將raw文件載入堆棧,考慮到電腦性能,一次載入幾十張為宜。

記住要勾選「創建智能對象」,然後點確定,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等待,直到所有片子都載入完畢,成為一個智能對象圖層

載入完畢後,執行「堆棧模式」-「最大值」就可以完成星軌的疊加了。這個過程也很慢,需要等一會兒

最終效果(加入了彗星和星芒效果的更花哨的星軌)

還有一些星軌合成軟體( startrails 軟體)。和單張長時間曝光相比,多張短時間+後前軟體合成的方法,星軌痕跡要好許多。可以在中途更換電池、更換存儲卡之類的。

學會拍攝星軌,僅是技巧和形式的獲得,而一張好的攝影作品,體現的是內容和意境的表達,即使你在完成一張照片過程中,應用了100種攝影技術、技巧,也未必得到一張好照片;同樣一張星軌照片,星跡再粗、再亮、再園,也僅僅是一張星軌圖。帶著問題去實踐,是學習攝影的最好方法,歡迎實踐後,再來探討,同時也在此期待你的第一幅星軌作品。




相關焦點

  • 星空銀河與星軌的拍攝技巧
    浩瀚的星空、一望無際的星空銀河、星軌,都是夜裡拍攝的好題材。星軌作品最適合的拍攝時機?星軌作品最適合的拍攝時機是在月半以後,月出前的2個小時,或是月沒前的半個小時。這2個時間點的好處為何?月出前的2個小時開始拍攝,可以利用月光還未出現以前,盡情地捕捉1個多小時的星軌,然後利用月缺的月光出來後,適當的幫地景補光,再收取快門。
  • 攝影愛好者必讀的星軌拍攝技巧
    如果想要拍出漂亮的星軌,最佳的拍攝地點應該就是遠離都市的高山,注意,城市周邊的郊區的高山由於光害嚴重,大多不是理想的攝影地點
  • 值得收藏的星軌拍攝秘籍!
    星空拍攝是很辛苦的,也是一件孤獨、寂寞而又快樂的事情,大家可以通過我拍攝的時間就能想像的到有多辛苦,好了廢話少說,言歸正傳,以下是我要將的內容,分五個階段。第一:星軌拍攝手法第二:拍攝前期準備第三:星軌拍攝過程第四:如何後期疊加第五:如何拍攝閃電
  • 拍星軌太麻煩?學會這個技巧1分鐘就搞定了
    因此有時拍攝星空的條件太好,也不一定適合拍星軌。這種情況提前預估,可以減少長時間拍星軌的風險。什麼樣的照片適合製作星軌,比如下面的情況。拍攝這張照片時,雖然能看到明顯的銀河,但星空條件並不如第一張的條件好,繁星相對少很多。同時星星的明暗反差比較大。亮的星星少,反而利用星軌的拍攝或者後期製作。製作的星軌效果如下。
  • 在家也能拍星軌!城市夜空拍攝指南
    ,尤其是如何拍星軌。堆棧是拍攝星軌的常用方法,當然你完全可以拿各種各樣的照片來「堆」~~拍星軌的方法,其實跟之前差不多,唯一的差別就是拍攝的照片數量多了。以下面這張星軌照片為例:如果不知道怎麼對焦到無限遠,請參考這篇文章:星空攝影技巧每隔3秒拍攝一張。一共拍攝200張。(不過我實際只拍了185張)最後蓋上鏡頭蓋,拍一張全黑的照片。
  • 手機也能拍出酷炫的星軌,手機星軌大法詳細教程
    用相機拍星軌,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長曝幾個小時,直接拍出星軌圖;二是連續拍下幾百張星空照片,利用後期堆棧處理出星軌效果。相機拍星軌畫質和細節會更好,但操作以及後期會更加繁複。手機拍星軌,非常簡單,直接使用手機自帶相機星軌模式,拍攝1小時以上,星軌就出來了,後期簡單調色處理就可以出圖。
  • 星軌的拍攝(疊加法和長曝)及後期方法
    南半球的朋友們就正相反了,需要往正南方拍攝,而南半球也沒有一顆北極星類似的可以指引位置的亮星,只要對準方向就好了。注意事項拍攝技巧1、對焦:漆黑夜空想獲得星空的準確對焦不容易。而單純的手動擰到無窮遠的方法也未必就管用。
  • 還沒學會星軌拍攝?抓緊學起來!
    但是當需要在弱光環境中進行一些比較特殊題材的創作拍攝時,曝光時間可能感覺仍然不夠。比如拍攝天體、把黑夜拍的如同白天等,今天就給大家奉上星軌的前期拍攝和後期處理。1、器材的選擇使用B門拍攝星軌對於拍攝器材的要求並不高,只要一部數碼單反照相機和一支廣角鏡頭就可以實現。
  • 拍星軌(拍攝流程+後期處理)
    但是當需要在弱光環境中進行一些比較特殊題材的創作拍攝時,曝光時間可能感覺仍然不夠。比如拍攝天體、把黑夜拍的如同白天等,今天就給大家奉上星軌的前期拍攝和後期處理。1、器材的選擇 使用B門拍攝星軌對於拍攝器材的要求並不高,只要一部數碼單反照相機和一支廣角鏡頭就可以實現。另外拍攝星軌你還需要的就是廣角鏡頭。
  • 也許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星軌照片,是怎麼拍的? 一點技巧
    這是一張我在非洲拍攝的最意外,也讓我覺得最幸運的照片。並且,也許它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使用8mm球形魚眼鏡頭拍攝,畫面是接近180°的視角,並且是球形的)普通的星軌?當你放大畫面的中心,就會發現一顆穿過星軌同心圓圓心的流星:
  • 4種方法,星軌照片,這樣來拍!
    這張簡單的北極星軌照片,是構圖君前幾天所拍。即一次得到星軌效果。如果你想線條少一點,就再減少一點曝光時間。如果你想線條多一點,就再增加一點曝光時間。三是用堆棧合成:就是拍攝多張照片,然後堆棧出星軌效果,比如這張,就是堆棧的星軌效果。
  • 純乾貨:拍星軌從入門到精通
    拍攝一張星軌圖有兩個基本過程:拍照和後期處理。我在這裡分開給大家講一講。1)    當所有準備就緒了,拍攝星軌的第一步當然是架好三腳架。有個小細節是,三腳架的底部通常有個小鉤子,把背包掛鈎子上可以讓三腳架更穩定。然後把相機安放在三腳架上。2)    之後就是構圖。其實構圖挺複雜,不宜展開說。簡單來說,首先選定一個方向,可以用手機自帶的羅盤找方位。
  • 拍星軌,怎能不會疊加法?
    但這種方法總存在一些無法用拍攝技巧解決的缺陷。近期,後期軟體功能的不斷強化,能夠同時處理的圖片數量越來越多,堆棧疊加效果也越來越智能,由此衍生出了一種利用多張照片堆棧疊加,以模擬超長曝光時間效果的攝影方法。這種疊加法拍星軌與傳統的長曝光法相比,有何優勢?使用時有何注意事項?小編今天就來為您說說。
  • 攝影教學丨銀河星軌拍攝簡易入門
    攝影教學丨銀河拍攝入門寫在前面本文為作者本人拍攝經驗,請勿與其他教程類比。本文適合零基礎想學習銀河星軌拍攝的小白選手。本文主要講述銀河拍攝所需設備、操作步驟及參數,不分享機位和後期如何修圖。注意:有些鏡頭有慧差,也就是拍星空的時候邊緣的星點會長出小翅膀,俗稱小飛機。適馬的20mm F1.4 ART這個頭的小飛機就比較嚴重。不過接片的話會好一點,因為邊緣都重複的。除了1.4的大光圈,f/1.8和f/2的鏡頭也能勝任拍攝,而且體積更小更容易攜帶。如索尼的FE 20mm f/1.8G, FE 28mm f/2等。
  • 鬥轉星移|星軌攝影簡易教程
    為什麼先會說北極星呢?第一張照片也就是封面照片是我在寧夏青銅峽的黃河壇拍攝的,可以看到星軌的圓心正好在塔尖的位置,圓心那顆較亮的星星就是北極星,北極星就是星軌的中心,它決定著拍攝的方向、構圖等等。當你熟知北極星的位置時,拍攝便會變的很容易,也會省去不必要的麻煩,以免拍攝一兩個小時後得到的照片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 如何拍星軌
    膠片時代,一張星軌照片曝光長達1小時或數小時,中間略有移動或不期望的強光(手電光或車燈)就廢了,到了數碼時代,一般採用堆棧法拍星軌,所謂堆棧其實是photoshop的一個功能,英文叫Stack,堆疊的意思,估計是某程式設計師翻譯成堆棧了,方法就是連續拍攝多張短時間曝光的照片,比如30秒一張,連拍120張,總曝光時間為
  • 星軌照片該如何製作?
    點擊查看:星軌該如何拍攝?那麼,我們拍了一大堆星星的照片後,該如何把它們變成絢麗的星軌照片呢?星軌照片一般說,星軌照片的後期製作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對每張照片的調色處理,第二步是對調整完的照片進行堆疊,以形成最終的作品。
  • 星空拍攝技巧
    逃離高節奏生活下的城市,來到荒野,舒展身體,仰望星空,頭頂那片深遂的蒼穹,浪漫又唯美,心境能得以寧靜。8、選擇天氣:選擇一個空氣通透、天空無雲的日子很重要,另外月光也影響拍攝,因此最好選擇農曆的二十以後或者初五之前,在日落兩小時後和日出兩小時之前,這時的月光較弱。9、拍攝地點:如果想要拍出漂亮的星軌,遠離都市的高山是個不錯的選擇,海拔越高的地方越好,但城市周邊的郊區的高山由於光害嚴重,大多不是理想的攝影地點。
  • 星星與星軌的拍照技巧,手機、相機通用方法
    如果你不懂技巧,就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下,拍攝方法一點也不難。什麼時候適合拍星空?星空屬於是天文攝影的一種,也是夜景攝影的一種,攝影的分類並沒有明確的劃分,不過,按照夜景攝影來說,星空攝影的難度算得比較簡單的題材,基本上只要沒有什麼光汙染,這樣的環境都可以拍攝,主要的關鍵點在下面。
  • 拍星軌,怎能不用疊加法
    然而,傳統的星軌拍攝方法——長時間曝光,總是存在一些與拍攝技術本身無關,不以攝影師個人意志為轉移的缺憾。傳統長曝光法拍的星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後期軟體可以同時處理的圖片張數越來越多,圖像堆棧疊加的效果也越來越智能,也衍生出了新的星軌拍攝技術:疊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