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轉星移|星軌攝影簡易教程

2021-02-17 星光雜貨店

感謝你,關注貓爪的分享。

【第005期】=astronomy

鬥轉星移,晝夜更替,時間在流逝。

這一期貓爪為大家帶來如何拍攝星軌的簡易教程,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夠駐足星空下,用手中的單反或者微單相機將美麗的星軌記錄下來,與星空為伴,與時間為伴。

如果你在繁星點點的夜空下駐足仰望一兩個小時,你就會發現星星在移動,它們和太陽一樣,都會有升有落,鬥轉星移,在地球上看來所有的恆星都在繞著北極星轉動,24小時正好會畫一個圓,這是因為我們的地球的自轉軸在「北向」的延長線上指向北極星,所以我們會發現北極星是基本上不會動的。這就是為什麼北極星是用來在野外夜間迷路時指引方向的恆星(除了在北極點和南半球以外)。除此之外,我們還應明白一個小知識,就是在北半球北極星的高度角與當地的地理緯度相等。


北極星在小熊座,這是它在天球上的投影位置,它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勾陳一。北極星距離地球434光年,遙遠的星光在我們地球看來是平行光。所以就會有圖中所示的關係。正是因為地球自轉導致的星星轉動的原因,所以當把相機架在某個位置長時間曝光,就會把星星脫線的軌跡留在相機的感光元件上,也就是我們經常見到的星軌的照片。


為什麼先會說北極星呢?第一張照片也就是封面照片是我在寧夏青銅峽的黃河壇拍攝的,可以看到星軌的圓心正好在塔尖的位置,圓心那顆較亮的星星就是北極星,北極星就是星軌的中心,它決定著拍攝的方向、構圖等等。因此在拍攝星軌之前,我們要能夠準確的找到北極星,這也是決定你的星軌照片成不成功的關鍵。那麼該怎麼找到北極星呢?下面就開始講解星軌拍攝的方法,Step By Step。

想要順利地拍攝一張星軌照片,必須得在你要拍攝的地點能夠迅速的找到北極星。認識星空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情,所以在拍攝之前要多抬頭仰望星空,認識星空並且快速的找到北極星。當你熟知北極星的位置時,拍攝便會變的很容易,也會省去不必要的麻煩,以免拍攝一兩個小時後得到的照片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其實沒有將取景框的中心對準北極星拍攝,也會得到星軌的照片,因為星星還是在動的,只不過會得到圖中所示的樣子,這張照片是15年雙子座流星雨時拍攝的,左下角星軌斷開是因為久久不肯散去的雲所導致的。其實星軌的拍攝也不一定要去對準北極星,但還是前面所說的北極星對照片的構圖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還是找找北極星吧,當你拍攝時迷路了還是有作用的。關於如何找北極星,推薦兩種方法,分別是「星橋法」與手機App法。

一、星橋法


星橋法是我們辨認星星認識星空的好方法,通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觀察夜空中比較容易辨認的星星及星座,然後通過與其相對位置的關係認識周圍的星星及星座,呈輻射狀展開,這樣慢慢就可以認識大多數星星了。北極星也是同樣的辦法,大家一定對北鬥七星耳熟能詳,它也是星空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七顆星,如下圖所示,北鬥七星位於大熊座;還有一個星座就是位於銀河之中的仙后座,其形狀像「M」或者「W",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麥當勞的LOGO,仰望星空餓了的時候就去找找它,這兩個星座基本上都是偏地理北向的方向,因此尋找這兩個星座就朝著東北至西北上方的天空掃視。


找到這兩個大熊座和仙后座這兩個星座之後,找到北極星就很容易了。從大熊座的北鬥七星開始,它的鬥勺的部位的兩個星五倍的距離處就是北極星,同樣的對於仙后座的「M」,延長"M「後交於一點,連接它與中間那顆星星,五倍的距離處就是北極星,具體的位置關係如圖所示。


如果還是很難找到北極星,那麼就運用智能的辦法,藉助手機App快速的找到北極星。

、手機App


這類手機App類似於地圖一樣,其實就是夜空的地圖,我們可以叫它為天圖,當然專業的叫法是星圖或者虛擬天文館,這裡軟體比較多,這裡推薦一款常用的App「星圖」,安卓與IOS的應用商店中都有,搜索「星圖」下載即可。


安裝完之後打開即可,記得允許使用位置,因為App需要識別你在哪裡,然後對著北邊的天空移動手機,它就會識別手機指向方位的星空,記得搖一搖App才會更準,然後就找到北極星(勾陳一)了,朝著屏幕中北極星的方位找過去,就會發現一顆不是特別亮的星星,那就是北極星,記得再用方法一檢驗一下,星圖App有時候會傻掉。夜間溫度較低,手機很容易被凍得直接關機,所以掌握方法一還是很有必要的。


星空攝影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星野攝影,一類是深空攝影,星軌就屬於前者。因為星點比較暗的原因,所以星空攝影大都需要相機長時間曝光。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挑選一個原理城市燈光汙染的地方,天氣也要適合,多雲雨天都是不可以的,最好是繁星滿天的天氣。還有一點就是查看月相,滿月時月亮就是最大的光害,月明星稀,一般農曆二十三到農曆初七都是適合外出拍攝的,因此這幾個條件加起來一年中適合拍攝的時間也就沒多長了,一定要隨時查看天氣預報和雲圖,做好拍攝計劃。再者,星空攝影也大都在夜晚進行,尤其是冬春兩季,夜晚的溫度相當低,所以必要的防寒裝備是必需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全,不要去危險的地方。每次拍攝時,我最擔心身後有東西在動,或者是擔心拍攝的畫面中出現不明的物體,因此有人結伴也是極好的。


一、拍攝器材

上圖是拍攝時必備的拍攝器材,大致清單如下:單反或微單相機、三腳架、快門線及備用電池、相機備用電池、廣角鏡頭、手機、充電寶、手電、帶有紅燈的頭燈、SD備用卡等。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攜帶其它拍攝所需要的器材,如柔焦鏡、平板電腦、平板燈以及備用電池X2,因為在溫度很低的夜晚,電池會被凍傻,總之多帶幾塊電池是錯不了的。

二、拍攝裝備


拍攝裝備完全看個人需要和個人喜好,夏天天氣較為涼快時,建議穿長袖長褲,備上花露水,防止被蚊子咬傻;秋冬天氣寒冷時,一定要穿足保暖的衣物,不要覺得自己血氣方剛,年輕氣盛,為了一張好照片身板垮掉感冒發燒打點滴的事情是不建議的。總結一句話天暖防蚊,天冷防凍。除此之外,喜歡戶外紮營的可以攜帶帳篷,瓦斯爐之類的東西,還有一點很重要,如果夜晚外拍時間較長,可以多帶些吃的,相機長曝的時候你就可以在一旁吧唧嘴了。這麼多的東西,建議買一款戶外的攝影包,依據自己可以承受的荷載和自己需要帶的東西的多少選擇,像圖中所示。


合適的拍攝地點必須具備這幾個特點:1、安全,千萬不要前往沼澤地、漲潮的海邊、懸崖、深山老林以及狼出鬼末之地,也不要去往方圓十裡地沒有人的地方;2、遠離城市光汙染,遠離霧霾。城市中其實也可以拍出星軌,但星軌就會被城市燈光和霧霾淹沒,守了幾小時的拍攝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照片是很不划算的,下圖分別是在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拍攝,可以看出星軌很暗淡;3、選擇好的地景拍攝,單純拍星軌的照片是索然無味的,地景可以是古建築,可以是老房子、湖邊、雪山、枯樹、沙漠以及高山處的城市背景等等,這些在於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去發現一些有意思的目標點,嘗試著多拍一些就會有很直觀的判斷,再者多看看別人拍的照片也是很有幫助的。



合適的時間這一點也很重要,首先天氣是晴朗的,越是無雲越是理想;再者要避開大月亮,農曆九號到農曆二十二號這段時間不宜出行拍攝星軌,月亮本身就是一個大的光汙染源,去年去壩上草原正好趕上農曆十七,嘗試拍攝的星軌和城市中沒多大區別,下圖是在壩上草原拍攝的星軌,好不容易等到月亮落下去太陽就快升起來了;最後就是看自己的閒餘時間了,要是有假期要提前做好準備,實時查看天氣預報,這裡推薦晴天鍾和風雲二號的衛星雲圖,百度搜索即可。


前面說了星空攝影都需要長曝光的理由,所以在拍攝之前一定要熟悉自己手中的相機,清楚各個參數的調節。最好是能夠在拍攝之前演練幾遍操作方法,這包含相機的ISO、光圈、M檔B門、白平衡以及快門線上所需要設置的拍攝時間(LONG)、間隔時間(INTVL)以及拍攝張數(N),下面就詳細說說相機及快門線的操作,以及如何構圖和對焦。

一、相機的設置


這裡因為相機品牌和機型的不同,操作的具體方法也不大相同,但總體原則完全一致,以尼康D7000為例(我使用的機型)來講解。星空攝影需要將相機設置到手動擋,也就是轉盤上「M」檔,然後轉動調節快門速度的轉盤,將快門速度從低往高調節至「Bulb」,也就是所謂的「B」門,轉動光圈轉盤,將光圈調製最大,光圈的顯示為倒數,因此數字越小,光圈越大,這樣調節的目的是讓相機能夠捕捉到暗淡的星光。「B門」則是為了連接快門線,實現全自動拍攝。


除此之外還要關掉鏡頭或者機身的自動對焦,兩者選其一即可(有些鏡頭沒有),將鏡頭或機身上的開關從「A檔」轉至「M檔」即可,這裡就說到了對焦,烏漆墨黑的夜晚如果使用自動對焦,你會發現快門是摁不下去的,因為相機找不到要對焦的目標。這裡就說到了如何手動調焦的問題。因為拍攝星空需要融合地景,還要拍攝更多的夜空,所以你手中現有的鏡頭,儘量使用最廣角的鏡頭,然後將鏡頭調節至最廣角端。


因為拍攝的目標是星星的緣故,所以按照道理來說對焦環應該擰到無窮遠,但其實拍攝發現無窮遠的焦距星點是虛化的,所以正確的焦距是無窮遠稍微往回收一點,具體收多少,不斷拍攝在顯示屏上放大查看嘗試,直至星點最實為止,當然如果有遠處的燈光或者月亮時,可以嘗試在取景框中以此為目標進行調焦,星點和遠處的燈光或者月亮的焦距是差不多的。保證焦距調節好後(這一點很重要),嘗試記住焦距,下次拍攝的時候就會方便很多。


還有一個調節拍攝照片亮度的參數忘記說了,就是ISO,拍攝星空高感控噪能力越強越出色,當然這也意味著價格越高,檔次也從殘幅直接升級到全畫幅。尼康D7000的ISO調節方式是摁一下「info」按鈕,屏幕會顯示拍攝參數,摁住縮小按鈕,這時候會發現屏幕上顯示的ISO被選中,撥動前面的轉盤就可以調節ISO,拍攝星軌時習慣將ISO調節至640以上,建議不要太高,尤其是殘幅,會大大增加照片的噪點。

白平衡的調節同ISO一樣,只不過是上方的按鈕,我比較喜歡自動,拍攝的星空是黑色的,方便自己後期修改,如果喜歡藍色星空的照片,白平衡可以調成鎢絲燈或者螢光燈。

二、快門線的設置


在連接快門線之前,建議將相機架在三腳架上,快門線的設置很簡單,這時候就要嘗試拍攝照片,確定構圖和框景,之後就要交給快門線的控制了,所以一定要保證你的快門線電量充足,還有你的快門線一定要有顯示屏,並且是適合你的相機的機型的。


這裡選擇了一張有注釋快門線按鍵功能的圖片,我們需要使用左右按鈕調節需要設置的參數,點擊中間的「SET」,使用上下鍵增減時間和拍攝張數進行調整。有了前面的相機設置基礎,我們先可以嘗試拍攝,按住快門釋放按鈕,拍攝20s,滴滴答答響二十次就可以了,數羊的時間就到了,然後查看拍攝的照片亮度合不合適,星點夠不夠亮,構圖中不中意,以此基礎來調節ISO和曝光時間,然後調整三腳架的高度,拍攝點的位置以及鏡頭指向的方向來調整構圖,重複讓自己滿意後記住曝光時間,還需注意的一點是相機屏幕顯示亮度和真實亮度之間的差別,多拍攝幾次就會有準確的把握。

分別設置「LONG」、「INTVL」、「N」確定曝光時間,間隔時間和拍攝張數,這裡要說說間隔時間的問題。因為要拍星軌的原因,所以單張照片不擔心星星脫線,如果要去拍銀河或者星點就要控制拍攝時間了,時間太長就會出現星星脫線。那麼曝光多長時間星星會脫線呢?間隔多長時間不會造成兩張照片疊加時星星不斷線呢?


我們注意到自己的相機鏡頭都會有焦段,18mm-105mm、50mmm、11mm-16mm等等,然而在殘幅相機和全畫幅相機上是有區別的,也就是所謂的等效焦距,兩者之前存在轉化係數,尼康為1.5,佳能為1.6,也就是說尼康殘幅的18mm的等效焦距為18X1.5=27mm,這也是全畫幅勝任殘幅的一點原因。

那麼星點拍攝多久會出現連線呢,有一個經驗公式,用360除以等效焦距得到的數字以秒為單位就是保證星星不脫線的時間,其實對於拍攝星軌來說時間越久越好,但時間太久噪點太多,而且容易出現過曝。地球24小時自轉一圈,所以星星24小時繞北極星畫一個圓,那麼平均下來一個小時的星軌長度也就是360°÷24=15°,為了保證星軌比較壯觀,超過20°算是比較好看的,這樣累積曝光時間也就至少得1個多小時。所以拍攝的時間就是拍攝張數NX(單張曝光時間LONG+間隔時間INTVL)。對於間隔時間,一般設置在1s-3s,當然尼康D7000的18mm端嘗試6s的間隔也沒有出現斷點,我一般的設置為LONG=30s,INTVL=3s,N=160,調節N在0的時候使用想先按鈕出現「---」,表示無限張,也可以選擇這樣的方式拍攝,拍到自己覺得時間OK停止。然後摁下「定時器啟動」按鍵,開始拍攝,守護你的景色和相機,唱歌輕舞看電影都可以的。下圖是拍攝時相機部分的狀態。


當你拍攝完成之後,就可以檢查東西,收好自己打到的獵物,小心翼翼的回家了,拍攝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車燈的幹擾,這樣就會毀掉一張照片,如果後期合成去掉這張照片,星軌就會出現明顯的斷點,所以星軌攝影是一段時間的攝影,要保證這段時間內完美拍攝,包括天上的雲彩,雖然這樣的事情很難控制。

使用軟體:Lightroom,Startrails,Photoshop

這三個軟體都是極好上手的,現在的Photoshop軟體已經成為人人都會的軟體,那麼Lightroom與Startrails更是簡單,對於星軌的後期處理只需要簡單的一些操作就完全可以了。我們拍攝的多達百張甚至更多的單點星空的照片需要進行堆棧,如果對這個詞不理解,可以簡單的想成是把星星連成線。這裡有兩種辦法,以封面照片為例。


為了保證畫質,所以拍攝時的ISO感光度設置的較低,所以會發現拍攝的照片偏暗,星點也不是很明顯,這時候就要使用圖片處理軟體調整,為了方便把近百張的照片使用同樣的方式處理,這時候就要用到Lightroom軟體了(後面簡稱LR)。建議將所要合成星軌的照片單獨放置在一個文件夾裡,方便LR導入批量修改並導出。


LR首次打開後會讓你選擇暫存的位置,根據自己喜好吧,默認是在文檔中,LR的暫存檔累積起來會很大,簡易定時清理。打開LR後會出現上圖的界面,點擊「圖庫」,在右下方看到「導入」選項,點擊後在左側上方找到星軌照片的位置,「全選」後導入即可,然後點擊上方「圖庫」右側的修改照片選項,開始批量處理星軌單張的照片(注意不要把暗場的兩張照片導入)。


點擊其中的一張照片進行處理,我們只需要處理好其中的一張照片,然後將修改的照片與其它照片同步即可,這樣可以快速保證所有的照片使用相同的辦法和參數修改。星空的照片處理原則是提亮高光和白色色階,將星點提亮,然後調整色溫,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上圖是對某張照片所修改的參數,對色溫進行調整,主要是讓星空的顏色腳冷,個人比較喜歡黑色中融合淡藍色的星空,這個調整依據個人喜好。其次提亮曝光將照片變亮,這時候有人會問,為什麼拍攝的時候不把ISO調高呢?自己覺得殘幅相機的高感控噪還是太差,因此拍攝時使用640以上的感光度,一般會在800,所以照片會偏暗,然後將剩下的交給後期。剩下的高光與白色色階提亮是為了增亮星點的緣故,清晰度的增加也是,但清晰度的增加就意味著噪點,和Photoshop中的銳化有點相像,所以清晰度建議不要太高。這些參數大家可以嘗試著去調整,觀察照片的變化會對這些參數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還有一個參數就是鏡頭校正,一般拍攝星空我們會用廣角鏡頭,畫面畸變比較嚴重,可以點擊「啟用配置文件校正」,一般會自動識別拍攝照片時所用的鏡頭,這樣校正後的畫面看著會比較舒服。


調整完單張照片後在下方全選所有照片,「ctrl+a」即可,選擇後在左上側有「同步」選項,點擊後「全選」後「同步」,這樣會將設置同步到所有照片中,保證每張照片都是自己想要的效果。


同步處理完所有的照片之後,就要將這些照片導出了。點擊左上角的「文件」,然後點擊下拉菜單中的」導出「,會出現下方的界面,這時候只需要注意選擇導出的文件夾,以及調整導出照片的品質,默認照片的品質是60%,大家可以調整成100%即可導出,剩下的星軌合成就要交給Photoshop或者Startrails了。



一、Photoshop堆棧(不推薦)

為什麼說不推薦PS呢?大家不都說PS是萬能的嗎?因為PS處理星軌疊加時,一個字,卡,兩個字,太卡。而且處理後的照片效果和Startrails(一個不到2M多的軟體)沒什麼區別,所以這裡只是告訴大家方法,不具體演示了。

打開PS,點擊左上角的「文件」,將滑鼠移至「腳本」,然後在出現的菜單中選擇「將文件載入堆棧...」。


然後會出現以下這樣的界面,點擊「瀏覽」全選要合成星軌的單張照片,記得勾選「載入對象後創建智能對象」,這一步是關鍵,然後點擊「確定」,緊接著你的電腦會變得非常卡,漫長的等待,等待將照片導入好之後再進行下一步操作。


等待照片合成智能對象後(圖層欄變成一個圖層後)導入就完成了,然後點擊上方「圖層」,將滑鼠拖至下拉菜單中的「智能對象」,在右側「堆棧模式」中選擇「最大值」,緊接著就嗑瓜子繼續等待吧,星軌合成到這一步就算是結束了。


因為電腦太卡的緣故,所以只選擇了其中的幾張照片,合成後的照片如下圖,星軌比較短,大家可以嘗試這種辦法合成星軌,合成之後再使用PS簡單調整,然後就大功告成了。因為這種辦法電腦太卡的緣故,所以推薦第二種辦法,簡單有效出效果。


二、Startrails合成


因為使用PS合成星軌太浪費時間的緣故,我們勤勞聰明的人類發明了一種不到2M的軟體Startrails,大家搜索「Startrails」下載即可,不需要安裝,解壓文件後就可以使用。打開文件夾後出現如下的界面,雙擊Startrails應用程式即可。


打開後出現如下界面,軟體很簡單,菜單欄和下方顯示的快捷欄中的功能一樣,所以不用去管,第一個文件夾樣式的圖標是用來添加星軌合成的單張照片(已經添加完畢),第二個帶了黑方塊的文件夾樣式的圖標是添加暗場的照片,添加好之後點擊第五個星軌樣式的圖標,會有兩個選項,第一個選項是「快速但不會修復斷點」,第二個選項是「慢速,自動修復斷點」,一般照片沒出問題就選擇第一個選項,和第二個選項沒有區別,開始合成星軌,繼續等待,不過時間要快很多。



很快就合成完成,一張照片用時1s左右,合成完成後點擊上方快捷欄的第三個保存樣式的選項,選擇文件夾保存,這時候會彈出下圖的窗口,這個是保存照片品質的選項,默認是90,改成100點擊「ok」即可,星軌就在這個時候完成了。


將導出的照片再到PS中稍稍修煉下,主要包含亮度、色彩以及細部的噪點等等,這一點在於自己的品味和喜好,討好自己便是,下面三張照片分別是原片和兩種處理效果,經過在朋友圈發布徵詢意見後,發現大家還是喜歡第二張的居多,主要是雲的暖色調和整個照片的冷色調對比比較舒服,當然喜歡第一張和第三張的也是有的。

總的來說,前期做好充分準備以及正確的拍攝會為後期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好的照片是很少去大修大補的,只是藉助圖像處理軟體稍加潤飾即可,強調自己所要表達的重點才是後期軟體的目的。

這幾天工作比較忙,這篇文章一拖再拖的終於在今天寫完了,趕著這些天下班的時間就一直在整理和碼字,文字比較淺顯,感情也比較平淡,希望能夠給感興趣的讀者和想要拍星軌的同志一些引導,星軌的拍攝上手後其實很簡單,但要拍攝一張滿意的作品是很難的,有時候更多的是拍攝外的一些事情。


總之,感謝大家的關注,也希望能夠將這篇文章分享給身邊更多的人,我相信在大家的身邊不乏有一些攝影愛好者,旅行的路上,遇到好的風景,也不要忘了將相機鏡頭上揚,拍拍夜晚的星空!

貓爪工作室

maozhuastudio

分享行悟,願遇你所愛


相關焦點

  • 手機也能拍出酷炫的星軌,手機星軌大法詳細教程
    用相機拍星軌,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長曝幾個小時,直接拍出星軌圖;二是連續拍下幾百張星空照片,利用後期堆棧處理出星軌效果。相機拍星軌畫質和細節會更好,但操作以及後期會更加繁複。手機拍星軌,非常簡單,直接使用手機自帶相機星軌模式,拍攝1小時以上,星軌就出來了,後期簡單調色處理就可以出圖。
  • 攝影教學丨銀河星軌拍攝簡易入門
    攝影教學丨銀河拍攝入門寫在前面本文為作者本人拍攝經驗,請勿與其他教程類比。本文適合零基礎想學習銀河星軌拍攝的小白選手。本文主要講述銀河拍攝所需設備、操作步驟及參數,不分享機位和後期如何修圖。方法E: 星點對焦法,對有些相機的屏幕,微單或者單反的Live View 模式下,可以看清星點的或者遠處的燈光點的。把鏡頭切換到手動對焦模式,放大畫面到星點位置,轉動對焦環到無窮遠位置,慢慢往回擰,直到星點或者燈光點的大小最小。
  • 【第一期】星空攝影系列教程開始招生:星空攝影私房菜
    如果你是一個星空攝影小白,必然會被這些專業的名詞而困惑。          2.2.7  焦距工具        2.2.8  全景工具        2.2.9  日期與時間設置        2.2.10  星曆功能        2.2.11  日月出落、曙暮光、特殊時段、日月位置        2.2.12  日月搜索        2.2.13  星軌功能實例
  • 攝影愛好者必讀的星軌拍攝技巧
    如果想要拍出漂亮的星軌,最佳的拍攝地點應該就是遠離都市的高山,注意,城市周邊的郊區的高山由於光害嚴重,大多不是理想的攝影地點
  • [PS擴展面板] - StarsTail2018(堆棧蒙版星軌合成)
    名稱|StarsTail2018(堆棧蒙版星軌合成無奈的是咱們好多朋友對攝影的技巧都不是很熟悉,設備也很貴,又想要整出來這種照片,可怎麼辦呢?(圖片來源於網絡)不要怕,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款PS的擴展程序,讓你0攝影基礎也可以搞出這種美美噠照片。來,讓我們先認識一下它!
  • 拍星軌,怎能不用疊加法
    而用攝影的方法來表現出星星的移動軌跡,拍出「鬥轉星移」的奇幻效果,是許多攝友們一直努力的目標。然而,傳統的星軌拍攝方法——長時間曝光,總是存在一些與拍攝技術本身無關,不以攝影師個人意志為轉移的缺憾。傳統長曝光法拍的星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後期軟體可以同時處理的圖片張數越來越多,圖像堆棧疊加的效果也越來越智能,也衍生出了新的星軌拍攝技術:疊加法。
  • 在家也能拍星軌!城市夜空拍攝指南
    前段時間給大家發了這張圖不少朋友都表示很喜歡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如何在城市裡拍攝夜空,尤其是如何拍星軌堆棧是拍攝星軌的常用方法,當然你完全可以拿各種各樣的照片來「堆」~~拍星軌的方法,其實跟之前差不多,唯一的差別就是拍攝的照片數量多了。以下面這張星軌照片為例:
  • 星空銀河與星軌的拍攝技巧
    這時除了晨曦攝影之外,高山上的星空、銀河與星軌也是搶手的風景攝影題材之一。這一篇我們就用簡單的文字,帶大家進入浩瀚的星空夜裡。浩瀚的星空、一望無際的星空銀河、星軌,都是夜裡拍攝的好題材。星軌作品最適合的拍攝時機?星軌作品最適合的拍攝時機是在月半以後,月出前的2個小時,或是月沒前的半個小時。這2個時間點的好處為何?
  • 星軌拍攝技巧
  • PS小教程——星軌效果,製作比較科幻的星軌效果照片
    我們本篇教程帶同學們來製作一下美麗的星軌,星軌(英語:Star trail),亦稱星跡或星流跡,是指一種通過長時間曝光以拍攝夜空中星體視運動的影像
  • 星軌照片該如何製作?
    #在上一篇圖文中,我們探討了如何拍攝星軌照片。那麼,我們拍了一大堆星星的照片後,該如何把它們變成絢麗的星軌照片呢?星軌照片一般說,星軌照片的後期製作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對每張照片的調色處理,第二步是對調整完的照片進行堆疊,以形成最終的作品。
  • 如何拍星軌
    膠片時代,一張星軌照片曝光長達1小時或數小時,中間略有移動或不期望的強光(手電光或車燈)就廢了,到了數碼時代,一般採用堆棧法拍星軌,所謂堆棧其實是photoshop的一個功能,英文叫Stack,堆疊的意思,估計是某程式設計師翻譯成堆棧了,方法就是連續拍攝多張短時間曝光的照片,比如30秒一張,連拍120張,總曝光時間為
  • 技巧 最美星月夜 用騰龍15-30mm入門星空、星軌攝影
    星空攝影需要有哪些前期準備工作呢?拍攝時怎麼設置相機?新睿航今天就帶你用超廣角鏡頭SP15-30mm F/2.8 Di VC USD入門星空、星軌攝影。合適地拍攝時機是關鍵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在夏天拍攝星空,其實每個季節都拍得到星空,只不過在夏天時星雲會格外漂亮。
  • 免費報名【定時快門線功能操作能使用:讓拍攝影慢門,星軌,延時不再是難題】
    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定時快門線的發展史以及使用功能你都了解清楚了嗎?
  • 拍星軌太麻煩?學會這個技巧1分鐘就搞定了
    因此有時拍攝星空的條件太好,也不一定適合拍星軌。這種情況提前預估,可以減少長時間拍星軌的風險。什麼樣的照片適合製作星軌,比如下面的情況。提醒:在拍攝星軌前,先拍一張星河的照片。先判斷是否適合拍攝星軌。後期製作星軌技巧下面我們就以第二張照片為例,講一下後期製作星軌的方法。1.在Photoshop中打開一張星空照片,注意要選擇適合做星軌的照片。2.在菜單中點開動作面板,在這裡我們要做一個動作記錄。
  • 珠寶攝影教程——相機如何選擇
    隨著珠寶攝影教程系列文章持續更新,後臺收到越來越多的學員諮詢,尤其是以設備居多。老師你用的什麼相機,用的什麼閃光燈,用的是什麼參數。大部分初學者都是問具體的參數,以為有了這些數據就可以拍出理想的作品。但是,沒有好的兵器確實無法拍出好的作品。
  • 4種方法,星軌照片,這樣來拍!
    這張簡單的北極星軌照片,是構圖君前幾天所拍。即一次得到星軌效果。如果你想線條少一點,就再減少一點曝光時間。如果你想線條多一點,就再增加一點曝光時間。三是用堆棧合成:就是拍攝多張照片,然後堆棧出星軌效果,比如這張,就是堆棧的星軌效果。
  • 這可能是最詳細的星空攝影入門教程,果斷收藏!
    星軌拍攝技法4.星空攝影我們應該拍什麼?很多人認為拍到銀河或星軌就成功了,忽略地景是普遍問題。比如月升前1-2小時開始拍攝星軌,之後機位不動等月亮升起後拍攝地景;或者在月落前約半小時拍攝地景,之後機位不動拍攝星軌。同理,機位不變前提下,也可利用日出前或日落後的藍調時段(Blue Hour)拍攝地景,再和星軌照片後期合成在一起。
  • 值得收藏的星軌拍攝秘籍!
    第一:星軌拍攝手法第二:拍攝前期準備第三:星軌拍攝過程第四:如何後期疊加第五:如何拍攝閃電而疊加法拍攝星軌,背景天空及地面前景的曝光度就是單張照片上的曝光度,不會隨著張數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只要單張照片不過曝,最終疊加好的星軌就不會過曝。這樣可以拍攝更長的星軌,最多可以拍到兩三個小時,拍出來的效果更壯麗,也不會因長時間曝光而導致前景和天空的顏色發生變化。
  • 極影系列教程——星空攝影技巧全揭秘 (上)
    星空攝影系列教程擬分為:星空攝影技巧揭秘 (上)星空攝影技巧揭秘 (下)星空全景接片前期後期技術詳解上篇下篇1. 相關天文知識1.星軌拍攝技法4.星空攝影我們應該拍什麼?很多人認為拍到銀河或星軌就成功了,忽略地景是普遍問題。在本章的開端就已介紹過,星野攝影不是天文攝影,屬於風光攝影之中的一類,因此和風光攝影中其它題材的概念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