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上官鼎推武俠新作《王道劍》 88萬字一氣呵成

2021-01-17 中國新聞網

  我們對於金庸江湖「後張無忌時代」充滿了好奇與想像。46年後,71歲「重出江湖」的上官鼎推出八十八萬字的長篇武俠小說《王道劍》,給出了那段歷史的答案。

  這個名字曾和上個世紀武俠小說的輝煌相連,少年名動江湖,以未滿弱冠之年,應約代古龍續寫《劍毒梅香》,隨後以武俠小說《沉沙谷》一書成名。這個筆名下的三兄弟之一劉兆玄,曾做過臺灣「行政院長」,是化學博士。9月7日,劉兆玄來到南京金陵圖書館開講,並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少年成名 曾任「行政院院長」

  「上官鼎」從來沒有見過古龍。只是當年古龍寫《劍毒梅香》要求稿酬上漲未果而棄筆,出版社找來剛剛發行處女作《蘆野俠蹤》、有點火爆的「上官鼎」續寫,竟意外大獲成功。

  實質上,當時的上官鼎是兄弟三人合用的筆名。劉兆玄共有六兄弟,劉家自小非常注重孩子國學素養,既要練習毛筆,又要背誦經典。中學時代為掙零用錢,自幼嗜讀武俠小說的劉兆藜、劉兆玄、劉兆凱三兄弟以上官鼎為集體創作之筆名發表武俠小說,隱喻三足鼎立之義。劉兆玄為主要執筆者,哥哥劉兆藜則負責男女之情的描述,弟弟劉兆凱則專寫武打部分。

  江湖少年江湖老,但上官鼎很快「金盆洗手」,二十五歲便宣布封筆退出江湖。劉兆玄遠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深造化學,學成歸臺後,歷任大學教授、校長,以及臺灣「交通部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

  17歲成名後封筆46年。而通常武林中的規矩,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理由,「金盆洗手」後重出江湖,將為武林人士所不齒。如今,71歲的劉兆玄怎麼會再想到「重出江湖」,寫這部《王道劍》?

  歷史懸案 紀念亡友引出的武俠

  劉兆玄告訴江南時報記者,2012年,他為踐與臺灣大學化學系的同學及亡友陳棠華之約,造訪陳生前在福建寧德市創建的公司時,意外見到寧德當地幾名文史工作者,聽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明朝第二個皇帝建文帝的下落之謎,在寧德有了新的發現。

  在明史研究中,「靖難之變」後建文帝的下落是一大懸案。燕王朱棣與建文帝的權力鬥爭,燕王勝利;勝利者壟斷髮言權,永樂宣告:「暴虐的昏君建文已經自焚」,官書不得不如此記載。然而,建文逃亡之說,卻在民間廣泛流傳;然而「野史」內容又頗多虛幻難以取信。於是,「建文史事」成為明代中葉以後,史學界努力探討的課題。

  2008年,福建寧德發現了一座古墓,其格局特殊,座基採明十三陵中明長陵(明成祖永樂帝陵)的相同座向,雕飾多仿明皇陵規格。墓前有舍利塔一尊,塔上刻有「御賜金襴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二十個字。按照文史工作者的解讀,「佛日圓明大師」是指明太祖朱元璋,「第三代」是皇孫,「珠禪師」是朱姓禪師的諧音,這個塔文應該是指:墓中的主人乃是有明太祖御賜金襴袈裟的皇孫,法名叫「滄海」的朱姓禪師。而建文帝削髮為僧臨終的法名,就是滄海法師。劉兆玄在文史工作者帶領下,還在寧德支提寺見到了一件明代的雲錦袈裟,看到了袈裟上的五爪金龍。

  此外,劉兆玄還得知,支提寺鄭和送來的千尊佛像,明永樂年間為明成祖的仁孝皇太后所賜,原總數1000尊,現尚存947尊。且2010年,浙江鄭義門村二十六族迎接來自寧德「鄭岐村」的旁支認祖歸宗,而據考證,該村先祖鄭岐便是「靖難之變」中和建文帝一起失蹤的近臣鄭洽……

  所有這一切都指向一個結論:靖難之役後,建文皇帝並未死於皇宮大火,在他人幫助下,他削髮為僧出亡東南,落腳於福建寧德支提寺……

  回到臺灣後,劉兆玄覺得「這些資料要在歷史層面翻案,仍然不足,但是用於文化藝術創作之上,則很豐富」。於是重新提筆,開始創作這部歷史武俠小說。

  一氣呵成 三千多張稿紙一張沒撕過

  武俠小說向來寫少林寺、武當派很多,寫儒家卻少。劉兆玄表示,「我要表達的是用儒家王道思想創造的一個永續發展的武俠世界,王道無敵,不為爭鋒,以德服人。」

  時隔46年後劉兆玄一人執筆,利用工作以外時間,用15個月的時間一口氣寫了這部80萬字的作品。他透露,自己不擅電腦,全都出自他親筆手稿。「用手寫比電腦還快,寫作過程十分順暢,所手寫的56本、三千多張稿紙,一張稿紙都沒有撕掉過。」

  「自己貌似建文帝附體。」劉兆玄連書中俠客的插畫也不假手他人,他笑言,這些手稿若干年後,說不定也很值錢。而為了讓弟兄再次參與,這次創作臺灣版的小說封面上的「王道劍」三字,他請了書法很好的六弟劉兆凱來書寫。

  小說《王道劍》

  故事梗概>>>

  故事從朱元璋剷除曾助他打敗蒙元建立明朝的明教開始,設置了兩條基本的情節線:一條是廟堂之上朱元璋大殺功臣,繼之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迫使建文帝朱允炆在忠於自己的臣子及不計前嫌的江湖英雄掩護下,落髮為僧,歷盡艱險終隱居於福建寧德支提寺;另一條主要情節為江湖上中土武林各門派抵抗天竺武林霸主的強勢來襲。其間穿插了明教的伺機復仇,錦衣衛的助紂為虐,「靖難之役」四年的戰爭過程,真實歷史人物鐵鉉、方孝孺等的忠貞節操,以及鄭和下西洋等等故事。

  記者專訪>>>

  一半場景發生在

  600多年前的南京

  記者發現,每一冊裡面有不少跟故事情節有關的南京知名景點的照片,比如明故宮遺址、明孝陵、靈谷寺、江南貢院等等。劉兆玄說,這是因為小說裡面一半的場景都發生在600多年前的南京,他自己也曾四次來南京,去看過夫子廟、桃葉渡等地方。

  「最早一次來南京是1947年,呆了半年的時間。如今蠻高興,很多東西都還在,明城牆、秦淮河都在,桃葉渡旁的小溪也在,還有靈谷寺,莫愁湖的勝棋樓都還在。」

相關焦點

  • 【微訊】臺灣武俠小說家劉兆玄蒞寧籤售武俠新作《王道劍》
    9月4日,臺灣著名武俠小說家劉兆玄先生蒞臨寧德萬達嘉華酒店,舉辦他封筆長達46年後「重出江湖」,歷時15個月創作完成的武俠小說新作《王道劍》的籤售活動。市、區領導鄭民生、劉登健、黃家盛、王世雄、孫煥春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籤售會儀式。
  • 張紀中看上《王道劍》 建文帝出亡寧德或拍成影視
    陳虹虹)今日上午,臺灣著名武俠小說家劉兆玄先生蒞臨寧德,舉辦他耗時15個月創作的88萬字的新作「江湖與廟堂之間---《王道劍》」籤售活動,與著名導演張紀中及現場的武俠迷們一起暢聊江湖與王道,武俠與文學等話題。
  • 劉兆玄武俠小說《王道劍》在寧德舉行籤售會
    一套四冊的幾百套《王道劍》很快就被售空。有的市民還買了好幾套,以贈親友或作收藏之用。  現場市政協領導及嘉賓發言後,劉兆玄還與媒體及參與觀眾進行了互動。一位男士提問:「我也寫過小說,但我寫作的時候,連續寫個三四天就會非常累,甚至虛脫,您是怎麼做到在這麼短時間內寫出88萬字的長篇武俠小說的?」  劉兆玄回答:「我是利用空閒的時間寫的,每次出去公幹或旅遊,我都帶著稿紙。
  • 劉兆玄《王道劍》書寫歷史懸案 兩岸共探建文帝迷蹤
    劉兆玄《王道劍》書寫歷史懸案 兩岸共探建文帝迷蹤 2014-09-04 21:39: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臺灣前「行政院負責人」、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4日在福建寧德市舉行其新作《王道劍》的籤售活動時如是說。  劉兆玄1943年5月10日生於湖南瀏陽,上世紀60年代,以上官鼎為筆名,創作了《長幹行》、《沉沙谷》等多部武俠小說,曾幫古龍接手代寫《劍毒梅香》,1968年宣告封筆,是繼古龍之後最受武俠大師金庸推崇的臺灣武俠小說家。
  • 【熱帖】網友強烈推薦上官鼎新作《王道劍》,大呼「根本停不下來」
    編者按:自17歲始寫武俠小說的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著名武俠小說作家劉兆玄,「金盆洗手」46
  • 歷史武俠電視連續劇《王道劍》明年將正式啟動
    網易娛樂12月16日報導 籌備近兩年的根據臺灣著名作家上官鼎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王道劍》近日拍板定案,該劇將於2017年初正式啟動,知名導演鄭曉龍擔任總藝術顧問,國內網絡歷史小說第一人月關將出任編劇,擬邀請胡歌、王凱、孟耿茹
  • 上官鼎新作《王道劍》「靖難之變」背後的江湖史事
    封筆多年的著名武俠小說作家,年過七旬的臺灣前「行政院院長」、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再度以「上官鼎」為筆名,創作長篇武俠小說《王道劍》。「劉大俠」上次發表武俠小說已是四十六年前的陳年往事了,如今重新執筆、再續文緣,兩岸書迷期待已久。《王道劍》是章回體歷史武俠作品,以明朝「靖難之變」為主軸,並加入近年歷史學者最新考古發現,揭秘明朝建文帝失蹤之謎。
  • 上官鼎封筆46年重出江湖 臺灣前行政院長劉兆玄發《王道劍》
    2014年9月1日訊,「我從17歲發表第一部武俠作品,今年我71歲了。」封筆46年的臺灣武俠小說作家劉兆玄昨日下午來到首都圖書館,再度以「上官鼎」為筆名「重出江湖」,發表了長篇武俠小說《王道劍》。被書迷們稱為「劉大俠」的劉兆玄於2012年開始寫作《王道劍》,歷時15個月,全文長近百萬字,共四部,耗費了3000張稿紙,2014年在兩岸出版。
  • 上官鼎:《王道劍》是創造儒家的武學
    武俠小說家上官鼎今年已經71歲了,重出江湖之作是皇皇四卷的《王道劍》。距離寫第一本武俠小說時的17歲,已經隔了半個多世紀,距離封筆也有46年之久了。上官鼎原名劉兆玄,其實最初「上官鼎」是兄弟三個合寫武俠的筆名。「三個人鼎足三立,所以就用了『鼎』,覺得複姓聽著顯得武功高,那時什麼司馬、諸葛、歐陽、臥龍都被用了,上官沒被人用,我們三個就用了『上官鼎』的名字。」
  • 著名武俠小說作家上官鼎推新作 已封筆46年(圖)
    本報記者 邢虹攝  封筆多年的著名武俠小說作家上官鼎攜近90萬字的長篇武俠小說《王道劍》「重出江湖」。上官鼎是劉兆玄的筆名,中秋假期,他在新街口新華書店籤售,並在金陵圖書館開講。書中有大量篇幅描寫了明朝時期的南京,他來到南京也格外感慨:「書裡寫到600年前的那些地標,都還保存得那麼完好。」
  • 大家 上官鼎和他的「王道劍」
    上官鼎生於1943年,1960年出道時才剛剛17歲。而金庸出道時(1955年,《書劍恩仇錄》)已31歲,梁羽生30歲(1954年,《龍虎鬥京華》),諸葛青雲29歲(1958年,《墨劍雙英》),臥龍生28歲(1958年,《風塵俠隱》),古龍22歲(1960年,《蒼穹神劍》)。17歲出道是什麼概念?
  • 兩岸將合拍電視劇《王道劍》
    2015年第一屆海峽兩岸影視節目展26日在臺北開幕,大陸九洲文化傳播中心與臺灣吉富文創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宣布兩岸將合拍電視連續劇《王道劍》。《王道劍》改編自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筆名「上官鼎」)創作的同名歷史小說。該書以明朝「靖難之役」為創作背景,融史入俠,書寫了一段與真實歷史環環相扣的武俠世界,並根據近年福建寧德歷史學者最新考古發現,揭開明朝建文帝失蹤之謎。小說於2014年出版發行,在海峽兩岸熱銷。
  • 兩岸合作歷史傳奇電視劇《王道劍》項目在京啟動
    中國臺灣網3月30日北京訊 由九洲文化傳播中心全力打造、臺灣吉富投資控股集團參與合作拍攝的古裝歷史武俠電視劇《王道劍》日前在京正式啟動。  19日,受九洲文化傳播中心主任徐尚定邀請,臺灣吉富投資控股集團總裁劉吉人先生一行赴京,洽談共同出資合作拍攝電視劇《王道劍》事宜。
  • 上官鼎重出江湖 王道劍藏鋒圓融
    臺灣前「行政院負責人」劉兆玄,最近重新啟用「上官鼎」筆名,出版武俠小說《王道劍》。大陸上,長期沒有這一類的作品,要在改革開放以後,才有不帶政治意義的小說出現。奇峰特起者,則是二月河的帝王小說。他的作品是歷史的「小說化」,與金庸將歷史作為小說背景的取徑完全不同。   《王道劍》兼具歷史與武俠兩個層面,將歷史背景與故事發展,密切結合。據說,金庸私淑大仲馬和狄更斯。這兩位作家,大仲馬的「三劍客」系列,更像武俠小說,而狄更斯的《雙城記》則更像歷史小說。
  • 臺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會長、電視劇《王道劍》原著作者...
    臺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會長、電視劇《王道劍》原著作者劉兆玄先生一行蒞臨九洲音像出版公司 2019年01月31日 22:42:00來源:九洲音像出版公司
  • 兩岸合拍電視劇《王道劍》將成九洲2017年力作
    近日,由兩岸聯合拍攝的古裝武俠電視劇《王道劍》劇本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該劇原著作者劉兆玄、著名導演鄭曉龍、編劇月關及該劇主創人員出席了會議。會上,主創人員就電視劇《王道劍》劇本大綱、分集劇情以及今後的創作方向展開熱烈討論。
  • 兩岸將投資5億臺幣合拍電視劇《王道劍》
    2015年第一屆海峽兩岸影視節目展11月26日在臺北開幕,大陸九洲文化傳播中心與臺灣吉富文創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宣布兩岸將合拍電視連續劇《王道劍廖慧娟 攝  《王道劍》改編自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筆名「上官鼎」)創作的同名歷史小說。該書以明朝「靖難之役」為創作背景,融史入俠,書寫了一段與真實歷史環環相扣的武俠世界,並根據近年福建寧德歷史學者最新考古發現,揭開明朝建文帝失蹤之謎。小說於2014年出版發行,在海峽兩岸熱銷。
  • 王道劍—中國名廚廚藝生涯
    王道劍中國名廚姓名:王道劍出生日期:1962、12、3O民族: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