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荒野獵人》在精神上竟是指向這幾部電影

2021-02-19 虹膜


即將進入一年一度的奧斯卡周期,請大家密切關注虹膜,我們將提供海量的專業資訊、評論、訪談、分析,預計包括這麼一些內容:

 

奧斯卡的歷史沿革,它在美國電影發展歷程中起了什麼作用?

全世界最會玩奧斯卡競賽的人是誰?他強在哪裡?

小李這麼多年拿不到奧斯卡,是不是活該?

奧斯卡外語片的規則有什麼問題?

奧斯卡的品味是好還是爛?

奧斯卡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電影獎,竟然有人要吐槽奧斯卡不專業?

奧斯卡編劇獎有什麼八卦?

託德·海因斯訪談翻譯

伊納裡圖訪談翻譯

《荒野獵人》奧斯卡前景預測

……

 

這些內容我相信沒有第二家公眾號能辦到。

請關注 虹膜

 


本文來自虹膜翻譯組,感謝翻譯和校對的辛勤勞動。

亞歷桑德羅·G·伊納裡圖反映生存主義的大片《荒野獵人》,同時具備著西部片的風格。在該片時長約三分之一處有這麼一個場景:他們的同伴休·格拉斯(Hugh Glass)被一隻灰熊咬傷了。印第安人的窮追不捨以及嚴冬的寒意逼人令這群人腹背受敵,內外交困。

 


山窮水盡之時,格拉斯的存在便成了對集體生存的威脅。進至雪坡峭壁間,伴隨著格拉斯的痛苦呻吟盤旋在白雪皚皚的荒原之間,眾人感到西西弗斯般的虛無。「我們同樣身處如此窘境」,這位現年52歲的電影人說道,不僅僅他自己,連同主角萊昂納多,及劇組其他成員都是如此。「寒冷、大雪、痛苦、決心、挫折便是我們拍這部電影的狀態。角色能夠返回另尋他路,而我們不能。打個比方就是,我們必須攀上山巖,沒有回頭路。」

 

荒野獵人的拍攝過程困難多多,其艱難程度堪比史詩巨製《埃及豔后》。傳言劇組分奔離析,電影大佬也對其埋怨多多,電影業內人士謠言紛紛,幸災樂禍。但荒野獵人卻迎難而上,非要為人所未為。拍攝地地理位置偏僻,氣候條件惡劣,可以想見拍攝難度之大。

 


但是藉助奧斯卡最佳攝影埃曼紐爾·「山羊」·盧貝茲基(Emmanuel 「Chivo」 Lubezki)(註:Chivo是西班牙語,意為山羊,盧貝茲基的外號)的高超的攝影技巧,長鏡頭的巧妙運用,對電影當中的打鬥場景作了精心調度,以神奇的光影變化展現出美輪美奐的電影畫面。

伊納裡圖的電影是一場復仇寓言,把其中的美和極端瘋狂展露無遺。而它顯然也是一部有遠見的導演作品,伊納裡圖在格拉斯真實的徵程中看到了一個人類對抗自然的超脫靈魂故事,並極力去尋找恰當的形式,表現這一涵義豐厚的內容。

 


《荒野獵人》也建立在在伊納裡圖調教明星全力出演的能力上(尤是迪卡普裡奧,他幾乎不說英語——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裡也不說任何話),同時他也繼續著自己的轉型:從帶給觀眾《愛情是狗娘》(2000)、《21克》(2003)、《巴別塔》(2006)的「墨西哥新浪潮」裡玩轉敘事的情節劇作者,蛻變成為拍攝《鳥人》(2014)的意識流風格家。

 

不得不說這部片子還是打上了導演的印記,而試圖對這段鮮血浸染的美國早期發展史做出巴洛克式的評論更可謂是這名不斷嘗新的導演作為藝術家的野心勃勃之舉。你可以因為《荒野獵人》肆意的渲染和恢弘的劇情等等而喜歡或痛恨它,但作為一部有著驚人的心血投入、良知和非凡表現力的電影,你沒法對它置之不理。


:這部電影是2010年啟動的,製片人史蒂夫·格林(Steve Golin)給了我劇本的初稿,大體上依據麥可·龐克(Michael Punke)描寫格拉斯的書改編而成。說真的,這個劇本只用了書裡的人名和核心軼事:格拉斯被熊攻擊,被照料、被遺棄,在寒冬裡完成近200英裡的旅程。這是唯一的史實了——他的許多故事都建立在傳說上。就拍電影而言,我傾向於挑戰自我,做前所未做的事情,對深入考察適應性和忍耐力的想法很感興趣……我想知道一個人在近乎無聲的荒野中能探索出什麼,以及這個人的精神維度是什麼樣的。:嚴格意義它並不是西部片。影片的故事發生在西部出現之前,雖然在路易斯和克拉克的西部探險之後,但早於在掘金和石油開發時代。而那個時刻為今天播下了種子,對我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公司會僱傭一些沒文化的窮人或逃亡者,讓他們籤字畫押然後服勞役。這些人的付出遠多於所得已經成了默認的狀態。在那裡種族主義是常態,而且無知是被鼓勵的。這片土地因利益而被瘋狂掠奪。實質上,這就是我們所知的現代無管制資本主義的開端——奪走一切而毫無回饋。:無論影片的背景是否早於西部的誕生,這部電影仍有資格成為西部片,不是麼,裡面充滿了西部片的形象……即使電影顛覆了這些符號。:它更多的是關於西部的形象和景觀的。但以最純粹的方式來看……不是。我從未將其視作西部片。影片想探索的命題並沒有和西部片產生聯結。我知道約翰·福特和薩姆·佩金帕確立了這一類型,我也看過許多偉大的美式西部片。年輕的時候,我對西部片中把復仇作為目標的理念沒有任何質疑——事成之後秩序恢復,人們從此之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就行了。而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完全反對這種故事內核。我一點也不覺得西部片對《荒野獵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真的。


我更多指向的是黑澤明的《德爾蘇·烏扎拉》、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盧布廖夫》——後者或許是我最喜歡的電影——還有赫爾佐格的《阿基爾,上帝的憤怒》和《陸上行舟》,甚至是《現代啟示錄》。


《德爾蘇·烏扎拉》(1975)

這些電影是史詩般的作品,有著壯麗的奇觀和非常宏大的敘事,但都透著瘋狂的、戲劇性的關於人類境況的展示。在這些電影中,自然的優美和殘酷衝擊著你的心靈。每部電影都有來自單個角色非常私人的視角,這才是挑戰。任何人都可以拍一部美麗的風光片,除非你有一個有令人激動的故事基礎在那兒,不然那就是純粹的魔法而已。


點擊或輸入以下關鍵詞,查看過往精彩內容

華語爛片 | 文革片單 | 足球 | 高倉健 | 真探 | 希區柯克 | 原力覺醒 | 師父 | 同性戀電影 | 卡羅爾 | 驚悚片 | 性意識 | 八部半 | 最好華語片 | 邊境殺手 | 侯孝賢 | 絕命毒師 | 電影院 | 柳升完 | 福爾摩斯

相關焦點

  • 你們看到的,已經是第三個版本的《荒野獵人》了……
    電影《人在荒野》海報,看片名→_→的熊……1971年的電影《人在荒野》(Man in the Wilderness,1971)也是改編自這一故事,導演是2013年辭世的理察·C·薩拉芬,此人能導能演——執導過具有西部精神的飛車片《粉身碎骨》(Vanishing Point,1971)和同樣具有西部精神的現代動作片《刺穿猛虎眼》(Eye of the Tiger,1986)兩部非常有風格的電影,這兩部影片我個人都很推薦,尤其是《粉身碎骨》。
  • 這部電影堪比《荒野獵人》的5個理由
    如果奧斯卡可以再重來一次,我覺得它也可以獲奧斯卡電影《第十二個人》,2017年上映,堪比萊昂納多主演的《荒野獵人》的5個理由1.豆瓣評分一樣,都是7.8分豆瓣評分大多數都很準,代表一種綜合評價,一般豆瓣7.8分以上的電影很少有不好看的2.
  • 周末電影:《荒野獵人》
  • 電影推薦《荒野獵人》
    美國2015年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劇情片《荒野獵人》是2015年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執導的劇情電影,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湯姆·哈迪、威爾·保爾特 、多姆納爾·格利森、保羅·安德森等主演。
  • 電影《荒野獵人》的五大啟示
    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的電影《荒野獵人》在大陸上映後,引發了影迷們的熱議。
  • 讓小李子得獎的《荒野獵人》 其實是導演在向塔可夫斯基致敬
    視頻截圖 這是俄羅斯網友2月3日傳到YouTube上的混剪作品,左邊是電影《荒野獵人》片段,右邊的素材,就來自塔可夫斯基的一系列作品。是不是覺得,嗯,還蠻像的。 「我第一次看(《荒野獵人》)的時候並沒有注意到……我沒想到這部電影裡有什麼關於塔可夫斯基的隱喻,但後來我聽到別人提到(《荒野獵人》的鏡頭和塔可夫斯基的一系列電影有相似之處),我才想到要剪個視頻。」彼特瑞克說。 為了剪輯視頻,他不單反覆看了《荒野獵人》,還把塔可夫斯基的電影都找出來看了一遍,對比之後他發現,確實存在相似之處。
  • 這兩個版本的《荒野獵人》要比小李子的版本早半個世紀!
    >《荒野獵人》中的主人公休·格拉斯(Hugh Glass)歷史上確有其人,據維基百科的介紹說,他大約1783年生於賓夕法尼亞州,卒於1833年。電影《人在荒野》海報,看片名→_→的熊……1971年的電影《人在荒野》(Man in the Wilderness,1971)也是改編自這一故事,導演是2013
  • 《荒野獵人》,你真的看懂了嗎?
    電影不斷重現的片段,是Glass一個人在蒼茫的雪地中彳亍,高聳的樟松無言,連綿的冰山默視,連陽光也短暫眷顧,剩下無盡長夜。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叔本華如是說。《荒野獵人》中的蠻荒感與個人的孤冷「相映成虐」。電影從頭到尾,給人的感覺就是冷:不僅是荒無人煙,千裡冰封,而且是人的渺小,孤獨,悽冷無助,以及悲慟,與當下社會的「熱」:社交軟體,跨國旅行,網購代買,各種消費和炫耀——完全格格不入。
  • 如何制定電影拍攝時間表?以《荒野獵人》為例
    文中分析了有史以來最艱難的電影製作之一——《荒野獵人》,並向大家展示一個靈活的拍攝時間表是如何讓《荒野獵人》從劇本變成一部影片的! ▲《荒野獵人》拍攝時間表 什麼是拍攝時間表? 拍攝時間表是由導演助理製作和管理的電影和電視製作計劃,詳細說明每一天的拍攝和場景,用於使製作的所有元素保持在正軌上。 為了了解拍攝計劃在製作過程中會發生多大的變化,來看看《荒野獵人》的拍攝過程。
  • 10部荒野求生電影:驚險、勵志、漲知識
    18世紀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魯濱遜漂流記》,將人類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冒險和進取精神寫成了一部史詩,至今長盛不衰。近年來,由英國冒險家貝爾·格裡爾斯主持的求生節目《荒野求生》同樣人氣極旺,人們從中體驗到挑戰、冒險、知識和信仰。或許人們過慣了文明社會生活,反觀極端惡劣的自然生活,而無不神往。
  • 《荒野獵人》電影影評
    當我們瀏覽影評的時候,總會遇到「某某電影沒有劇情,或是劇情很糟糕」的評價。不過在 Murph 看來,電影存在的目的並不在於講故事。《還魂者》的情節設計並不比《白雪公主》更高明,然而當電影結束時,熒幕前的美國觀眾卻全部被震撼的坐在椅子上不能動作。電影的魅力就在於這樣的感染力。
  • 《荒野獵人》,一部男人看的電影.
    這次是一次即興看的電影,本來以人在商場車庫洗車,然後要排隊等大概一小時,所以無聊就上去找部電影看一下。本來,我是打算再看一次《瘋狂動物城》的,但是時間剛好開映了10分鐘,然後回頭一看,碩大的荒野獵人的海報,小李子炯炯有神的雙眼對視著我,仿佛對我說:少年,來看看我吧,絕對好看。
  • 荒野獵人|荒野求生莎士比亞版
    使小李子最終拿到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的,正是這部《荒野獵人》。 關於這部影片,筆者並不想去寫一篇學院派的影評,來給這部小李子的封神之作貼上什麼標籤,亦或是寫一篇觀影指導,給大家一種具有傾向性的暗示;這篇文章,只想和讀者們談談筆者對這部電影的感覺:一隻灰熊引發的血案,小李子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那一刻,貝爾大神靈魂附體,他代表了莎士比亞復仇劇的歷史傳統,哈梅雷特萬歲,基督山伯爵萬歲!▼
  • 不開腦洞,正經聊聊如何真正看懂《荒野獵人》
    《荒野獵人》終於千呼萬喚般在內地上映。在你進電影院之前,看這個標題別被它嚇到,單純以劇情論,該片可以說簡單易懂:這是一個男人的求生與復仇故事,過程雖然磨礪,但目標單一,無支線情節,沒有「開腦洞」的餘地。
  • 電影 |《荒野獵人》:震撼人心的悲壯之歌
    《荒野獵人》根據麥可·彭克同名長篇小說改編,故事講述19世紀一名皮草獵人休·格拉斯 [1] 被熊所傷並被其他獵人搶走財物拋棄荒野,獵人經歷痛苦奇蹟存活後開始復仇的故事。《荒野獵人》成為了萬眾的焦點。《荒野獵人》,這部集齊了第88屆奧斯卡男影帝、最佳導演、最佳攝影三大獎項的電影,註定是一部讓人不能不看的電影。長達145分鐘的正片,看完之後我只能用「震撼」二字去形容。為什麼是「震撼」,因為這一部電影太真實了。
  • 推薦7部精彩的「荒野求生」電影和紀錄片
    因此今天在這個題材下精選了4部非常棒的紀錄片,和3部精彩電影,和大家分享。大家最最熟悉的貝爾的《荒野求生》這裡就不再推了,貼心的檁子也整理了所有的播放連結哦。這個周末,非常推薦你選一兩部來試試~紀錄片1、單挑荒野 Marooned With Ed Stafford 只有一部攝像機,荒島上存活六十天這是一套Discovery頻道製作的真人秀節目,主角是締造金氏世界紀錄的冒險家兼求生高手艾德史塔佛。
  • 揭秘電影《荒野獵人》8大看點
    為什麼電影《荒野獵人》在北美上映後口碑已經上天了?為什麼說《荒野獵人》是值得二刷的電影?
  • 《荒野獵人》:復仇,到底會給人帶來什麼結果?
    《荒野獵人》對於很多人來講其實是從小李子衝奧得知,同樣湯老師也是亮點之一,除了這些有分量演員之外,電影本身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導演對長鏡頭運用和理解還是那麼出眾,把鮮血、殘忍刻畫得深入人心,也把主人公格拉斯求生欲望表現得仿佛觀眾也跟著在荒野叢林中尋求生存希望。
  • 《聚焦》擊敗《荒野獵人》,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終獲影帝.
    如果說一定有很多人不喜歡《荒野獵人》,那不喜歡《聚焦》的應該很少。從廣義上來說,電影行業也是媒體的一分子,《聚焦》是歌頌媒體的道義精神,會讓電影人與有榮焉。正義感戰勝了技術。《荒野獵人》輸掉讓人感到意外,它在業內做的推廣和遊說相當出色。投《荒野獵人》的人可能是基於兩個原因:其一,它是對美國歷史的一種少見的書寫。
  • 為什麼《瘋狂動物城》比《荒野獵人》更高分?
    2016年第一季度電影圈最大的新聞莫過於小李陪跑奧斯卡的梗終於不能再用了,有關獲獎影片《荒野獵人》的精(can)彩(bao)片花也早已在網上傳得風生水起,沒想到這麼黃暴的片子居然也通過了光腚腫菊的審核,在祖國大陸華麗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