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幾句老演員王潤身。他的藝術生涯起步於早年的冀中軍區文藝工作隊,從河北軍區文工團到瀋陽軍區抗敵話劇團演員,從1956年步入影壇進八一廠,再到文革後的長影廠演員;從頭部片子《激戰前夜》的偵察科長,到新世紀初的《驚濤駭浪》老戰士為止,45年的銀幕生涯中,塑造過30個左右不同人物角色,其中雖不乏諸如《明天回答你》中的車間主任、《舞獅人傳奇》中的雜技藝人、《燈》中的船長、《大圍捕》中的公安局長,包括看片中發現的《永不消逝的電波》客串的交通站印刷工等各類角色,但銀幕形象主要是軍人和老農。17年時期影片,幾乎是清一色軍人角色,海陸空三軍全演過。
王潤身扮演的軍人氣質硬朗,形象剛毅,表演渾厚樸實。不論是《長空比翼》率先示範,告誡戰友不要自滿輕敵的空軍師長、《赤峰號》意志頑強,用負傷身體堵漏水的海軍戰士、《戰上海》中奮勇爆破、負重傷戰鬥英雄的陸軍班長等正角,抑或是影片《鞘中之劍》自信滿滿的敵補給區司令、《黑太陽731》鬼子軍醫等反角,個人感覺,氣質上基本如此。正角給我們留下難忘印象的是影片《林海雪原》中我軍偵察排長楊子榮,看那連鬢的鬍子、「匪」氣十足的容貌,不離手的菸袋,土匪黑話對答如流的言談舉止;那矯健的步伐,敏捷的舉動,靈動的眼神,英武的神態,把一個打入匪穴,與威虎山座山雕匪幫鬥智鬥勇,舌戰群頑,以攻為守挫敗「小爐匠」,獲得勝任大擺酒宴,迷惑眾匪,與戰友裡應外合,圍殲匪巢,智勇雙全、心思慎密的偵察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銀幕之上。
《野火春風鬥古城》中偽軍團長、起義將領關敬陶,雖是個在鬼子和上司面前忍氣吞聲、明哲保身,委曲求全等待時機的陰暗面軍人,那也是軍裝筆挺,不苟言笑,自命清高哈。地下黨放他挽救他,視作個人之間的恩仇,施以金錢報恩的卑微企圖;查戶口遇楊小冬,自恃城內「臭蟲跳蚤」較多,你奈我何,慌而不亂;其妻勸他另謀出路,舉棋不定,不願輕舉妄動;直至地下黨曉以民族大義的勸告信,才使他反戈起義,演出了滿懷心腹事,身在曹營心在漢,沉默而鎮靜,複雜而驚異的性格和心情。
老農類角色,我印象比較深的有兩部片子。70年代末長影片子《北鬥》中分飾兩角,一個是遭受沉重壓迫,積有滿腔仇怨,但無處伸訴,痛苦不能自拔,被地主討債逼得喜怒無常,吹嗩吶、打老婆,站在黃土地上,發出悽愴憤懣、質問茫茫蒼天的瘋子申多餘;一個是手撥三弦、腳打板唱,面對兇頑,錚錚彈撥如怨如訴、敢恨敢怒的《天心順》曲調,弦弦壯懷激烈,聲聲震動人心,用生命最後一息控訴黑暗社會罪惡、世道不公恨難消的陝北說書老藝人。
80年代初長影《不該發生的故事》中受極左路線迫害,革命意志消磨,一味沉於小康之樂,理想悄無聲息地在渾濁的酒精中溶解了、生產隊作業組無人要他,從喝「老太爺」般生活沉醉的酒到傷心流淚委屈的酒直至舒心開懷的酒的老黨員梁財。印象最深的是「林強」要他時,梁財緩緩起身,先是驚愕尷尬,繼而滿臉驚喜,興奮掃視眾人,抬腿向前,忽聽有人反對,進退兩難,猛地停步,雙手抖動,默默蹲地。這一起、一走、一停、一蹲,有動有靜,把梁財驚訝、窘迫、內疚的心情演得層次清晰,真是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