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心想成一臺錄像機,
你的雙眼、雙耳,以及身體的其他部分,
是錄像機的窗口。
幾乎所有決定錄像品質的旋鈕和開關,
全繫於你的動機:
你想要錄下什麼,
以及你為什麼要錄像。
心之銘印
我們只要自我思考片刻就會明白,我們看待事物的方法其實源自我們本身。
無論我們把一個同事看做一個討厭鬼或是一個開心果,都繫於我們自身的觀感。
這一點,從其他同事以不同的角度,甚至完全相反的觀點看待你眼中的討厭鬼(或開心果),就可以獲得證明。
事物的好壞利弊源於我們自身又怎麼樣呢?
我們如何能夠運用這一現象,作為我們的優勢呢?
我認為,首先要討論的最重要的事情是:
為什麼事物的好壞並非源自我們本身。
要說我們看待人或事物的方法,源自我們的心或我們的觀感,十分容易。
但非常明顯的是,這不表示我們只要許下願望,我們就能夠控制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
在這個世間,沒有一個商人「想要」失敗,「想要」破產;
想要感受希望破滅的員工、欠收帳款的供貨商、心灰意冷的伴侶子女所承受的痛苦。
從某種角度來看,破產倒閉的想法來自我們的內心,或許是真的。
但並不表示,只要我們希望不破產,它就不破產。
無論是什麼原因使我們用某種方法看待事物,那個原因正迫使我們用那種方法看待事物。
從這個段落開始,我們必須探討「心之銘印」的佛教觀點,即「業」的真實意義。
不過,由於人們對於「業」充滿了許多誤解,那麼我們就使用「心之銘印」的概念來做討論。
把你的心想成一臺錄像機,你的雙眼、雙耳,以及身體的其他部分是錄像機的窗口。
幾乎所有決定錄像品質的旋鈕和開關全繫於你的動機:
你想要錄下什麼,以及你為什麼要錄像。
那麼,影像是如何被記錄下來的?
事業成功或失敗的印記是如何烙印在你的心中?
讓我們先探討心之銘印的整個概念。
把心看做一塊非常敏感的油灰(混合了白堊粉和亞麻籽油的軟團,有一點類似粘土)。
無論何時,無論那塊油灰接觸了什麼事物,那件事物都會在那塊油灰上留下印記。
除此之外,油灰(即心)還擁有其他驚人的特性。
第一,它清澈透明,不具實體;它完全不像我們的身體,完全不是由血、肉、骨所構成的事物。
雖然在某些方面,心屬於腦的一部分,但佛教不接受腦即是心的概念。
心(識)的範圍也擴展至指尖,例如你可以察覺某個人觸磁你的手指,而正是你的心察覺了那個人的觸碰。
此外,如果我問,在你家的冰箱裡面,有沒有什麼好吃的東西,你的心之眼就回到家中。
也就是說,你從記憶之中拉出幾件從今天早晨到現在,可能仍然留在冰箱中的物品。
就某種意義來說,你的意識經由推理與記憶的媒介,已經遠遠穿越了身體的束縛,到達你身處之地之外的另一個處所。
如果我說,想一想天上的星辰或更遙遠的地方,那麼你的心會在何處呢?
心的油灰具有另一個有趣的特質。
把那塊心的油灰想成一個長條,然後像從袋中拉出一條義大利麵一般,記錄了你生命的最初時刻,一直到生命的最終時刻。
換句話說,它的長度隨著時間延展。
在你讀一年級的時候,你所學的注音符號、英文字母銘印在心,然後一直跟著你上了二年級;
這也是為什麼你到了二年級,也包括現在,你就能夠讀字了。
身語意的種子
在西方國家,我們不習慣把學習稱為「蓄意植入印記」,但如果你仔細思量,那正是我們送孩子去學校的原因。
我們希望一年級的老師能夠在孩子的心中烙下一些印記,也希望到了孩子上了醫學院,那些印記仍然存留不退。
如此一來,我們就不必單單依賴社會福利所提供的保障養老了。
雖然我們極少思考整個心理銘印的過程是如何運作的,但我們都相信心理銘印的概念。
舉例來說,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腦子裡裝滿了各式各樣的東西,卻不見腦袋越來越大?
讓我們來談一談那些迫使我們把「中性」、「空白」的事物做了好壞區分的銘印。
截至目前為止,我相信各位讀者已經對「空」這個字有了足夠的認識:
「空」不代表「了無意義」,它和「黑洞」毫無關聯,也不是「努力不去想任何事情」;諸如此類的想法都不是「空」。
「空」表示的意義只不過是:我們避遇了一些好事或壞事,但那些事情本身並無好壞的特質。
這些「好」「壞」感受的銘印有三種不同的植入方式:
無論何時,當我們行動(身)、說話(語),甚至思考(意)的時候,就植入了銘印(身語、意的種子)。
那臺嵌裝在我們內部的錄像機,也就是我們的心,全天候開機;
心的某一個層面持續地錄下經由我們的眼睛或耳朵,以及包括思想本身等身體其他部分的「鏡頭」所感知的每一件事情。
當你看見自己伸出援手幫助一位陷入困境的員工時,一個好的銘印就烙進你的心中。
當你看見自己對一名客戶或一位供貨商撒了一個小謊,你的心中就留下一個壞的印記。
錄像機上的「動機旋鈕<span data-raw-text="" "="" data-textnode-index="158" data-index="1849" style=";padding: 0px">"是決定銘印深淺強弱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你幫助那名員工,不是因為你非常關心他、在乎他;
而是因為他面臨的難題將影響你的產量、利潤,那麼良好的銘印幾乎沒有在你心中留下痕跡。
如果你伸出援手是因為你察覺到,那個難題使員工非常不快樂,那麼良好銘印的痕跡就深刻許多。
如果你提供協助,是因為你認清劃分「你」「我」之間的那條界線是人們自設的;
那個傷害我們其中一人的問題,將傷害我們所有的人。
簡而言之,你看見自己迎戰人類共同的敵人,為人類的不快樂而奮戰。
那麼,那將是你所能植入的最強而有力的銘印之一。
另有幾個因素也決定了銘印的深淺強弱。
首先是情緒。
舉例來說,如果你出於強烈的憤怒,而對供貨商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那麼惡劣的銘印在你心中留下的痕跡就非常深刻。
其次,如果你誤讀了計算機屏幕顯示的商品價格,而向顧客收取超額的費用;
相較於明知價格有誤,仍然將錯就錯的情形,前者所製造的惡劣銘印就弱了許多。
當你對某個人釆取行動時,那個人所面臨的情勢或環境也是決定銘印強弱深淺的重大因素。
摘自:《當和尚遇到鑽石》
作者: 麥可 · 羅奇格西
當今傳授西藏佛教的偉大導師之一,也是安鼎國際鑽石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他以任職於安鼎的親身經驗為例,讓讀者能夠以新穎的角度理解古老的佛教智慧。
安鼎國際鑽石公司的表現之所以如此出色,主要是因為作者任職副總裁期間所做的大部份決定和政策,都是應用本書所提供的商業策略,也就是你在本書看到的佛教原則所作成的。
如果您喜歡本文,歡迎分享、評論互動、點讚
您的支持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