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猴子》:當人性與生活發生碰撞,你選擇人性還是生活?

2020-08-28 華華的任性之旅


這是一部全程暗黑色調的土耳其電影,講述了一個三口之家在面對一宗意外命案時所採取的態度,並剖析了這種態度對人心的扭曲的故事。

從觀影角度看,這部電影給觀眾帶來的體驗並不好,大段的沉默,整部片子都給人壓抑的感覺。初看的時候,其實很難讓人看下去,可是看到中途,你會有一種被代入感,因為它太過真實,真實的讓我們感覺它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貧窮、冷漠、不堪、墮落,好像一切不好的詞語都可以在這部電影找到影子,而事實上我們確實看到了,這是一部人性與生活發生碰撞的電影,是挑戰人性底線的電影,也是一部令人感慨的電影,因為當面對生活的困境,我們終究還是不堪一擊。

猴子,一開始被人耍,後來開始耍別人

這部電影的導演用了暗喻的手法,用三隻猴子來比喻這三口之家。

猴子,是很聰明的靈長目動物,一般大腦發達,動作敏捷,學東西也很快。我們經常看到的耍猴的把戲,猴子相當聰明,在訓練之下可以聽懂人類的指示。

在這部電影中,丈夫Eyüp,妻子Hacer以及兒子Ismael組成的三口之家就是三隻典型的「猴子」,既是被耍弄的對象,也是耍弄他人的人。

1、第一隻猴子: 丈夫Eyüp

Eyüp本是一名老實的司機,自己沒有本事,生活勉強能過得去,原本他有兩個兒子,可是一個兒子死了,他只剩下一個,所以他只希望的兒子好好活著,即使他一無所成。

丈夫Eyüp的高官老闆撞死了人,為了不影響自己的政途,他以豐厚的錢為誘餌讓Eyüp替他頂罪,面對貧窮的家境、無所事事的兒子,Eyüp思量再三同意以自己9個月的自由來換取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的錢財。

可惜,Eyüp的付出換來的是妻子、兒子甚至是高官老闆的耍弄,兒子為了買車,讓妻子去找高官要錢;妻子去找高官要錢,卻被高官吸引,最後背叛了Eyüp;高官看上了Eyüp的妻子,用錢買通了妻子。而這一切,Eyüp都被蒙在鼓裡,他的兒子不告訴他,妻子隱瞞他,高官用錢打發他,他成為了被他們耍弄的猴子。

可是,Eyüp也是一隻聰明的猴子,最後他也學會了高官老闆耍人的技能。他的兒子殺死了高官,為了讓兒子不失去自由,Eyüp用自己的自由換取的錢去買通了一個比他更窮困的人,讓他替自己的兒子坐牢,一開始被耍的猴子最後也學會了耍人的技能。

2、第二隻猴子:妻子Hacer

Hacer本是一個平淡的女人,遵循著丈夫的話,照顧著自己的兒子,她是一隻聽話的猴子,可是她也是一隻不甘寂寞的猴子。

一開始,Hacer是被自己的兒子、被高官耍弄的對象,兒子為了錢讓她出面去找高官,而高官為了美色誘惑了她,她成了一個放蕩的女人。

是的,Hacer也成為了一隻聰明的猴子,在這一次次被耍弄的過程中,她也學會了耍弄他人的技能,在兒子面前她學會了用哭來展示自己的可憐;在丈夫面前,她學會了用沉默來掩飾自己的背叛;在高官面前,她學會了用威脅讓高官來找她。

3、第三隻猴子:兒子Ismael

Ismael是一個自甘墮落的年輕人,在父母的溺愛下,他無所事事,遊手好閒,靠自己的父親出賣自由養活。

他一直在耍弄別人,他用受傷讓自己的母親去找他人要錢;用自己的軟弱讓父親同情他,甚至讓父親為了他而找一個替罪羊。

可是,Ismael也成為了被他母親帥弄的猴子,母親期滿他成為高官的情人,期滿他去與高管見面。Ismael一直都是一隻聰明的猴子,可惜他再聰明,也沒逃脫被他人當猴子耍的境地。

當人性與生活中的貧窮碰撞,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這是一部直擊人心的電影,它讓我們看到了貧窮給一個家庭帶來的困苦,也讓人看到了人性在貧窮面前的扭曲。

貧窮,是一個家庭最無法忍受的困境。因為貧窮,我們得精打細算,每天為了柴米油鹽絞盡腦汁;因為貧窮,我們經常忍受他人的冷嘲熱諷;因為貧窮,我們不得不放低自己的自尊;因為貧窮,我們只能選擇呆在自己狹窄的空間裡。貧窮,帶給一個家庭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困境,也是精神上的折磨。

Eyüp家就是如此貧窮的一家,住在窮困的地方,幹著辛苦的職業,也無法滿足兒子的需求。所以,當錢財降臨的時候,需要他們付出任何代價,他們也都無法拒絕。丈夫Eyüp用自己的自由換取,妻子Hacer用自己的身體換取,在這種時候,人性已不堪一擊。

可是,真的就無法面對,無法選擇了嗎?其實不然,「不堪一擊」是因為他們沒有堅守最後人性底線,在他們的心中,只有烏雲密布,沒有陽光燦爛,正如整部電影中烏雲一直盤旋在天空中。

在生活面前,我們始終會遇到無數的困難,也許是貧窮,也許是其他,這是無法擺脫的事實,而我們與動物的區別就在於,我們懂得為人之道理,也就是所謂的人性。

如果在困難面前,我們毫不猶豫的輕易拋棄人性底線,禮義廉恥,其實與動物也就無任何區別了。

其實,更多的時候,與外界困境無關,更重要的是我們內心的選擇。

相關焦點

  • 《三隻猴子》:親情疏離背後的人性拷問
    三隻猴子——不看、不聽、不說榮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三隻猴子》,片名出自日本宗教中的「三猿像」。「三猿像」是日本日光東照宮木造建築神廄舍的木雕形象,由不看、不聽、不說的三隻猴子組成,對應著儒家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三隻猴子的蒙眼,捂耳,遮嘴動作暗示著劇中人物對事實真相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知而不言。
  • 吃透人性,快樂生活
    可你是否知道?當一個人變得無奈與絕望時,人們的喜怒哀樂,如這四季。既然有春天般的溫暖,那自然會有冬天的寒冷。不得不說,人心真的很黑暗。除了表面的祥和寧靜,便是你死我活的競爭。成年人的世界就沒有純淨的,全是欲望與偏見。有的是在深更半夜,躲在被子裡面哭的無奈與心痛。面對社會對你的不公,你叫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一切的心痛都在自己的身體中糾纏。
  • 《撞車》| 人性複雜,願我們彼此碰撞,善意相傳
    很多人在第一次看時,都以為是在探討種族間的偏見與衝突,但若認真看完整部影片,你會發現,這部電影實際上是在講人性下面,通過分析影片中發生在幾個典型人物身上的故事,剖析人性中複雜的多面性,也希望透過對人性的認識,探尋自我的生存之道。
  • 一部反映哥武背景的電影《猴子》,揭露人性突變的真相
    達爾文說,我們都是猴子變的。 但他萬萬沒想到,人也是會變成「猴子」的。不把責任歸結於隊友,但為什麼要選擇自殺呢?「我們是自己的組織」——意味著這個突擊隊獨立了,而且日後只聽令於自己了。所以怎麼看,你都會覺得蘭博才是影片的主角,他才是人性正常演化的方向,即使在野蠻的叢林法則裡,仍然是一種希望的寄託。
  •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推薦三部揭露人性醜惡的電影
    提起展現人性醜陋的電影,其中不乏驚悚恐怖片,社會倫理片,各種犯罪電影......而很多導演又會把很多素材整合起來,犯罪+倫理+恐怖片結合的電影都不在少數,刺激感動憤怒等眾多複雜情感交織......1、《七號房的禮物》這部電影是一部催淚神作,這部電影導演拍攝很巧妙,許多催淚電影是很壓抑的,一部電影都是在很悲傷的氣氛中度過,但這部電影不同,這部電影不看到最後,你會懷疑這是一部喜劇。
  • 我是好人:面對人性的拷問,是墮落還是選擇善良?
    從表面上看,它是一部充滿黑色幽默色彩的犯罪題材影片,但實際上,它卻是一個深入社會現實生活,反映人性中最為美好的真善美,引起人們對自身以及生活無限反思的價值標杆。郝仁因醉酒發生車禍導致兒子昏迷住院,為籌集高昂的醫藥費,不得不以收廢品為生,生活窘迫。花姐,大雜院房東,熱情善良且富有正義感的一個人。鬍子,說話結結巴巴,愛貪小便宜。範盈盈,長相出眾,個性倔強,因誤會與石逸分手,後發現懷孕。石逸,整天忙碌於工作與情人的成功商人,對家庭關顧不夠。石浩天,人小鬼大,對整天忙於工作而無暇顧及自己的父親心生不滿。
  • 《洛麗塔》,人性與激情的碰撞,關於時間的妄想和道德形態的批判
    無論哪種觀點,本質都是基於人性角度和現實生活的考慮,使《洛麗塔》具有了現實的研究意義。今天,我想從命運悲劇、影像表達和主題內涵三個層面來剖析一下庫布裡克版電影中亨伯特帶給我們的啟示,其中流露出人性、文明、欲望與人生的關係值得所有觀眾深入思考。01、將懺悔融入男主雙重人格的命運悲劇,詮釋人性與激情的碰撞亨伯特是全片的魅力來源,他的成敗決定了觀眾的接受程度以及主題的深刻程度。
  • 重症監護室裡盡顯人性,是搶救,還是放棄,該如何選擇
    重症監護室裡盡顯人性,是搶救,還是放棄,該如何選擇有一位朋友在重症監護室工作,她每天都會見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家庭,在面對是搶救還是放棄的考驗面前,展現出來的態度,真的是五花八門,這時候,病人家屬要面對一個兩難的抉擇,選擇搶救,一定會花一大筆錢,
  • 驚悚片《釜山行》:死神步步緊逼,善良只是人性的一種選擇
    另一方面,處處都在存在博弈的人性,搖擺不定的人性,經過一次次的抉擇,最終不斷靠近那個善良的本心。接下來我將結合電影的人物構思和故事情節,解析人性在死亡面前的三個層面,同時分享電影背後所呈現的深層社會意義。
  • 《鐘擺》:搖搖欲墜的婚姻,起伏善變的人性,是常態還是選擇
    然而世間百態,歐亨利作為優秀小說家,自然不只是深刻描繪人性中良善光明的一面。這篇敘述人性和婚姻中現實又無解的《鐘擺》,以反諷之態繪普世婚姻人性現狀。慢慢地,因為在他日常生活的詞典裡,不存在「或許」這樣的詞兒。對於一個結婚兩年了,住在一套房子裡的人來說,不會有什麼出奇的事等著他。他一邊走,一邊懷著鬱鬱不樂而又玩世不恭的心情,琢磨著單調的一天必然的過程。他既厭惡婚姻無聊,卻又不能下定決心離開。只敢在八點一刻出去玩樂幾小時,徒惹妻子生氣。
  • 《摩天大樓》人性的掙扎與選擇
    表面上看這是一部懸疑劇而深入了解劇情後不難發現導演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人性中難以直面的陰暗。如果說之前《隱秘的角落》是在用手法渲染黑暗,那麼本劇就是內核黑暗。劇中每個人物人設都很豐滿,立意深刻,展現出人性在現實生活中的掙扎與選擇。比如劇中出現的第一個嫌疑人謝保羅,人生本可一帆風順的向前走,卻因為一場車禍不得不在原地踏步。
  • 這部豆瓣評分8.0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告訴你人性與狼性的碰撞
    我認為,這個改編絕對是神來之筆,它使得原本簡潔純真的童話賦予了現實的殘酷意義,將人性的複雜、狼性的殘暴以及兩者的碰撞與並存凸顯無疑,在升華了影片主題的同時,留給觀影者強烈的共鳴和無限的反思。因此,彼得更願意與動物打交道,無論是善良可愛的鴨子,還是自私懶惰的肥貓,甚至是殘暴兇惡的狼。因為它們身上所表現出的都是自然的天性,沒有人性的偽裝與善變。如今這個社會,比起彼得所在的時代更加多變,人性也更加複雜。
  • 《釜山行》:「亞洲喪屍片」的人性碰撞,暴力美學下的一抹溫情
    01、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人性善惡碰撞之中,讀懂延相昊對於人性的洞徹和哲思--困境會摧毀部分人的良知,也會激發人性的光輝喪屍電影是好萊塢經典類型電影其中一種,以震撼人心的視覺衝擊和驚心動魄的劇情發展折服觀眾。《釜山行》作為東方災難電影,在喪屍題材上進行創新和突破,融入東方文化獨有的人性關懷和體察。
  • 羅生門引發的人性猜想
    在交通事故碰撞發生前的那一刻,作為機動車駕駛人總會在緊急避險的時候做出本能的反應,往往會做出向左打方向將副駕駛方向碰撞上去或向右打方向將駕駛室的位置碰撞上去的情況。其實做出這種本能反應的時候,駕駛人並沒有時間可以去思考,所以這時候根本沒有理性思考的成分,只有本能反應,也就是人性的真實反應過程,產生的本能反應下的人性事實。
  • 美麗的罪過,還是人性的邪惡?
    重溫了時空三部曲,每一部都是經典,但是最發人深省的還是這部《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二、生活落魄的瑪蓮娜,遭遇了人性中最邪惡的一面。瑪蓮娜在小鎮居民的貪婪和排擠中,終於走上了出賣肉體的道路,然而,她僅僅只是為了換取生活的必需品和食物。
  • 你的記憶只是你的過去的生活歷程,你的人性才是你生命的價值所在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讓人不甘心,讓人憤憤不平,卻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改變的東西。所以這很難不讓人去回憶過去,因為過去是自己經歷過的,是自己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那些經歷有坎坷、有曲折、有快樂、有悲傷,但似乎都是自己能把握的,年輕時候的道路無論多艱辛我們都是勇敢的面對,並一路走過來的。
  • 《姜子牙》的改編:選擇神性還是人性
    《封神演義》裡的元始天尊說姜子牙是「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結果到了動畫片裡,姜子牙連人間之福也享不成——他被「發配」到了北海苦寒之地「閉門思過」(當然,用直鉤釣魚這個細節還是沿襲了《封神演義》的說法),陪著他的只有師弟申公豹和天界神獸「四不像」,以及作為戰敗者的商朝子民。
  • 《姜子牙》的改編:選擇神性還是人性
    《封神演義》裡的元始天尊說姜子牙是「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結果到了動畫片裡,姜子牙連人間之福也享不成——他被「發配」到了北海苦寒之地「閉門思過」(當然,用直鉤釣魚這個細節還是沿襲了《封神演義》的說法),陪著他的只有師弟申公豹和天界神獸「四不像」,以及作為戰敗者的商朝子民。
  • 《禁閉島》你是相信人性的貪婪,還是相信人性的虛妄
    它們就像一面鏡子,為你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豎起一面鏡子,讓你更好地省視自己。讓你更加清晰的知道:什麼事物才是你認同的;又或者,什麼才是你。《禁閉島》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它特殊的地方在於:擁有兩條互相排斥卻巧妙交織的主線情節。它讓你去選擇:你是相信人性的貪婪還是相信人性的虛妄。難得一見的佳作,細緻入微,越是仔細看細節就越會得到驚喜,沒有明確的結局需要全靠自己挖掘,絕對懸疑劇中的經典!
  • 《動物世界》的人性生存指南,是做一名小丑還是失去人性的動物?
    在遊戲機廳兼職小丑的鄭開司生活困難,父親在幼年時離奇失蹤,母親重病住院,生活中唯一的慰藉是青梅竹馬的小護士劉青對自己的關心。生活所迫——欠債——賭徒,劇情元素並不複雜,也比較常見。02、人性的考驗鋪墊了這麼多,賭局規則卻不複雜,僅僅是剪刀石頭布的卡牌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