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博醫療:比肩3年7倍的愛爾眼科、歐普康視的國內龍頭

2020-12-27 巨豐財經

醫藥生物行業既是穩健增長的產業,又是高科技加持的成長型行業,同時各個不同的細分領域專業性極強、難度極高,因此在資本市場中,生物醫藥公司幾乎在各個領域都湧現出一大批行業龍頭,慢牛、長牛層出不窮。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家眼科領域的龍頭,並非大家耳熟能詳的、4年7倍的愛爾眼科(300015)、3年7倍的歐普康視(300595),它是資本市場的新秀:愛博醫療(688050)。

愛博醫療(688050):

愛博諾德(北京)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4月21日,是一家專注於眼科醫療器械的自主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服務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由國家「千人計劃」和北京市「海聚工程」 特聘專家解江冰博士創辦,主要產品覆蓋手術和視光兩大領域,主要針對白內障和屈光不正這兩大類造成致盲和視力障礙的主要眼科疾病,核心產品是人工晶狀體和角膜塑形鏡,以及一系列配套產品。公司以研發創新為本,目標開發眼科全系列醫療產品,成為國內眼科醫療領域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公司是國內首家實現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狀體產業化的廠家,也是國內產銷量最大的可摺疊人工晶狀體製造商之一。目前人工晶狀體產品已進入國內1000多家醫院使用,並且出口至亞洲、歐洲和美洲10餘個國家,包括德國、法國、荷蘭、義大利、奧地利、盧森堡、泰國、巴基斯坦等,累計銷售近100萬片。

2019 年公司人工晶狀體銷售數量在國內市場佔比 10.28%,銷售金額佔比 6.70%。

公司人工晶狀體在國內技術領先:

2014年,公司第一款人工晶狀體普諾明®A1-UV獲得國家藥監局(CFDA)註冊證,該產品是一款疏水性丙烯酸酯製成的高次非球面人工晶狀體,是國內首款自主研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可摺疊非球面屈光性人工晶狀體。截止 2019年6月,該產品已在全國1,000多家醫院銷售。

與同類進口產品臨床對比,產品術後視覺質量優秀,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價格更低,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大量臨床應用中得到證實,被白內障手術醫生普遍認可。該產品被專家推薦成為「非洲光明行」、「一帶一路光明行」等國家援外項目的政府採購產品,結束了國家白內障醫療援外活動時主要使用進口品牌人工晶狀體的局面。獲得了「國家火炬計劃」 、 「中國僑聯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等榮譽和獎項,被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評為「2015 年我國眼科十大成就」, 並在中華醫學會第十九次全國眼科學術大會期間被專家評價為「第三代非球面人工晶狀體」,代表非球面人工晶狀體領域的新技術

人工晶狀體「從非可摺疊」 發展到「可摺疊」 是行業內的一大進步,能夠有效降低手術切口,減小病人的創傷和痛苦,提高手術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6年,公司具有散光矯正功能的普諾明®Toric型人工晶狀體經國家藥監局(CFDA)「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獲得註冊證。CFDA在其官方網站發布:「該產品具有『後表面高凸』、 『高次非球面』、『複雜面形獨立分離』、『邊緣等厚』和『具有肝素改性的疏水性丙烯酸酯材料』等特點」,「在國產人工晶狀體中尚屬首創,是國產器械在高端人工晶狀體領域的一大進步」。

該產品先後獲得科技部《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目錄》、《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服務)》、《中關村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目錄》等認定和北京市發明創新大賽發明創新金獎。截止目前,該款產品仍然是唯一的國產散光矯正型人工晶狀體。

2018年,公司預裝型人工晶狀體普諾特®AQBHL獲得CFDA註冊證。預裝式設計能使手術醫生的操作更為簡便,減少手術過程中的人工晶狀體汙染風險,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成為發展趨勢。該預裝產品較目前國際市場上主流產品在操作步驟上更為便捷可靠。同時該預裝植入器搭載全球首款根據中國人眼模型設計的非球面人工晶狀體,在像差矯正功能上進行了優化,更適合中國人眼使用,標誌著國產人工晶狀體在人工晶狀體的精準化方面更進一步。

新產品:角膜塑形鏡(OK鏡)今年獲批上市

公司角膜塑形鏡於2019年3月獲批推向市場。2019上半年銷售約5000片角膜塑形鏡。雖然新增視光類業務佔公司收入比重僅1.24%,但該業務成長空間廣闊,預計後續佔比將顯著提升。

角膜塑形鏡作為被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可行性較高的近視控制與矯正手段,在青少年的視力控制及矯正上擁有安全、有效、可逆、美觀等諸多優勢。

公司的角膜塑形鏡採用創新性的基弧非球面設計,擁有全球專利布局,對解決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不斷攀升,近視低齡化、重度化的現象具有重要意義。公司角膜塑形鏡材料透氧係數為125,在國內外產品中屬於領先地位。目前該技術已成功實現產業化,正在進行市場推廣,公司作為國內第2家獲得角膜塑形鏡註冊證的生產企業,目前正處於成長期。

在研管線儲備充足:

公司緊跟國際廠商高端產品技術趨勢,積極布局高端產品,開展多焦點人工晶狀體、有晶體眼人工晶狀體、大景深人工晶狀體、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觸鏡(RGP)等產品及手術與視光領域配套產品的研發。

公司研發的RGP已獲得產品註冊;多款高端人工晶狀體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多焦人工晶狀體預計於2021年上市,有晶體眼人工晶狀體(PR)的研發有助於打破國外品牌在該領域的壟斷,預計於2023年上市。

財務業績:

2016年,公司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44億元、-139.66萬元,2019年則分別達到了1.95億元、6668.51萬元。2012-2018年營收複合增長率達到64.90%,歸母淨利潤在2018年由虧轉盈,2019年同比增長228%。

行業趨勢:

眼科疾病擁有龐大的患者群體基礎。世界衛生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近視人數約有14億,其他眼病患者約有3.14億,其中有不少的患者都是因白內障、青光眼、未經矯正的屈光不正等原因致盲,致盲原因中白內障約佔39%、未經矯正的屈光不正佔18%、青光眼佔10%,這三種疾病已經成為全世界致盲和視力障礙的主要原因。

我國眼科疾病領域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受到老齡化程度加深、生活方式改變、工作強度增大、過敏源增加、用眼不當等各類因素的影響,青光眼、白內障、視頻終端綜合症、乾眼症、角結膜炎等眼疾患病人數增加,對眼科治療需求不斷增大,2018年眼科醫院診療人次達到 2932.4萬,同比增長11.3%。

眼科屬於高精尖學科,對材料和技術的精細化程度要求高,包括人工晶狀體、人工視網膜、人工角膜、硬性角膜接觸鏡在內的高值醫用耗材用於眼疾治療。據醫械研究院統計,2018年我國眼科高值醫用耗材市場規模約為76億元,同比增長16.92%,近三年均保持了雙位數的快速增長。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提升以及電子產品普及等,眼疾病的需求還將進一步提升,眼科耗材行業景氣度持續向上。

具體來看,我國60至89歲人群白內障發病率約為80%,90歲以上人群白內障發病率高達90%以上。2019年我國白內障的患病人數高達1.84 億。2011-2019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佔比從13.7%增長至18.1%,未來,中國將加速步入老齡化時代,白內障患者人數呈現穩步增加的趨勢。

另一方面,我國近視人口數接近7億,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根據衛健委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全國兒童青少年(6-18歲)總體近視率為53.6%。

2019年7月,國務院專門出臺了《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支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高值醫用耗材提升核心競爭力。這對有技術含量,產品質量過硬,有價格優勢的國產製造商有利。

同時隨著京津冀及黑吉遼蒙晉魯(「3+N」聯盟)人工晶狀體類高值耗材聯合帶量採購的推進,預計人工晶狀體領域行業競爭格局有望重塑,國產品牌未來有望通過帶量採購逐步實現國產替代。

(作者:秦亮執業證號:A0680616110002)

相關焦點

  • 眼科黑馬愛博醫療今日科創板上市:能否超越歐普康視?
    愛博醫療成立於2010年,目前公司主要產品覆蓋手術和視光兩大領域,針對白內障和屈光不正兩大類眼科疾病,其中手術領域的核心產品為人工晶狀體,視光領域的核心產品為角膜塑形鏡(OK鏡),圍繞兩大核心研發生產了一系列配套產品。
  • 我重點跟蹤的這家眼科醫療企業,有歐普康視的潛力
    這家公司叫「愛博醫療」,在它IPO前我就開始關注,我是在兩年前研究歐普康視的競爭對手時知道這家公司的,當時聽說它的角膜塑形要在內地獲批了,所以一直在關注IPO的進展。
  • 歐普康視-國內角膜塑形鏡領軍企業
    這家公司上市4年來,第1年股價漲了4倍,第2年1.4倍,第3年2.2倍,第4年又2.2倍,幾乎年年都翻倍的漲。即便如此,如果把眼光拉長到10年甚至30年的標準來看,未來可能仍然有10倍甚至50倍的空間。 目前我國近視患者人數已超6億,並且呈現逐年增長趨勢,近視人數約佔人口的一半,預計到2020年底近視人口將超過7億。
  • 10年暴漲30倍,18個月暴漲14倍!這個行業漲瘋了
    龐大的市場需求,也讓眼科行業催生了一個又一個牛股,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愛爾眼科、興齊眼藥、歐普康視。二愛爾眼科(300015.SZ),創業板第一批上市的企業。在過去不到11年的時間裡,愛爾眼科股價上漲了30倍,是創業板中的超級大牛股。
  • 估值上天 愛爾眼科值不值?
    來源:每日財報作者:劉雨辰愛爾眼科作為最早布局的業內龍頭自然是首選標的,但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經嚴重偏離了合理的區間,投資需謹慎愛爾眼科成立於2003年,2009年成功上市,從上市至今,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均實現高速增長,營收從 2009年的6.06億元增長至
  • 愛爾眼科車輪併購資產暴增40倍 醫療糾紛違規經營接二連三上演
    愛爾眼科於2009年登陸A股市場,上市12年來,公司實現了一輪又一輪波瀾壯闊式的併購。上市以來,公司總資產暴增40倍。截至去年底,旗下醫院超過600家。  併購也助推了愛爾眼科業績與股價飛升。上市以來,公司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增長約25倍,市值增長約81倍。
  • 湖南首富陳邦的隱憂:愛爾眼科醫療糾紛頻發 愛爾投資負債率高企
    "地域"舒適區帶來的市場份額競爭——剛於去年12月被納入富時中國A50成分股的愛爾眼科(300015.SZ),2021年開年即遭遇"內憂外患"。作為中國民營眼科醫院龍頭公司,愛爾眼科成立於2003年,創始人系現年56歲的陳邦。這位非科班出身的湖南首富,早年間通過飽受爭議的"院中院"模式切入眼科服務市場。2000年,受制於"院中院"亂象的全國整治,陳邦被迫轉型,並依靠外部融資以及"三級連鎖"的商業模式,打開了其眼科版圖的擴張之"窗"。
  • 行業正值黃金周期,兆科眼科的「入場時機」到了?
    不過中國眼科藥物市場正處於起步階段且存在巨大增長潛力,截止2019年中國的乾眼、黃斑變性、糖尿病性黃斑水腫、青光眼患者分別是美國的13.3倍、10.5倍、6.0倍、4.8倍,整體眼科患者需求遠超美國。歐普康視、愛爾眼科"珠玉在前",兆科眼科能否複製成功?
  • 眼科醫院IPO井噴 民營眼科賽道急擴容
    「國內民營眼科市場呈現『一大多強』的局面,其中,愛爾眼科憑藉雄厚的資金造就了遠超其他競爭者的市場規模,各地也均有大型醫院或集團冒出。」8月8日,某私募基金醫藥行業分析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眼科是目前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專科市場,規模已接近千億級別,將會誕生更多的大型醫療集團。」
  • 愛爾眼科悄悄創新高!醫療糾紛中的「白內障手術」有多少明與暗?
    (21世紀經濟報導)近日,國內眼科連鎖醫療行業龍頭愛爾眼科(300015,SZ),深陷一場白內障手術引發的醫療糾紛之中,因當事一方是知名抗疫醫生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而受到市場廣泛關注。雖然雙方已就爭議問題隔空多次論戰,但至今尚無定論。其中,艾芬曾公開質疑,愛爾眼科是否為了推銷高端人工晶體的白內障手術逐利,而忽視了對患者採用合理治療方案,從而導致後續其視網膜脫落。
  • 愛爾眼科:拉上心靈的窗簾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統計,我國醫院眼科門急診患者數量從2012年的7357.3萬人次上升至2018年的1.08億人次。國信證券的數據顯示,同期我國眼科醫療市場份額從461億元增長至108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5%[16]。
  • 一夜暴跌230億,是什麼遮住了愛爾眼科的眼?
    單拎Q3數據出來,愛爾眼科營業收入44.01億元,同比增長47.55%,歸母淨利潤8.7億,同比增長62.34%,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0.01億元,同比增長85.49%,可以說相當亮眼。拉長時間軸,貴為眼科賽道的龍頭,愛爾眼科算得上一路高光。
  • 人紅是非多的愛爾眼科
    因此,愛爾這10年裡實現了營收從幾億到百億,醫院數量從幾十家到幾百家的增長,愛爾也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眼科治療品牌。歸因愛爾的成功,需求大於供給是本質,醫生的培養體系是基石,而資本槓桿則是其引擎。所以,醫療機構過快的增速,經常是做出了一些犧牲的,具體犧牲在哪些地方,患者和群眾是不知道的,這全憑公司的良心。但總體而言,需求,醫生體系,資本槓桿,愛爾眼科的三板斧暫時也不算出了特別大的問題。長期增長持續性不錯,但估值是個問題從幾年的維度看,愛爾還有不少的體外醫院在培養中,短期內年化30%的玩法還是可以,而且需求也確實還在增長。
  • 愛爾眼科千億市值背後的百億併購
    2009年-2018年,愛爾眼科始終保持穩定且較快速度的增長,營業收入從6.06億元增長到80.09億元,10年增長12.22倍,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從0.92億元增長到10.09億元,10年增長9.97倍,且無一年出現衰退。這種水平,即便放眼整個A股市場,都並不多見。  與之對應的,愛爾眼科的市值也一路飆升。
  • 艾芬「失明」背後:愛爾眼科醫療事故頻發,曾致患者左眼失明
    而愛爾眼科通過多年跑馬圈地,現已成為國內最大民營眼科醫療機構,公司市值在年末站上了3000億元,一年時間市值增加超1800億元。不過,其業績增長更依靠併購來的資產並表驅動,這也讓愛爾眼科累積了41億元商譽。
  • 愛爾眼科捲入醫患糾紛,抱團基金遭遇強震
    2020年三季報顯示,愛爾眼科為中歐醫療健康混合的第一大重倉股,持倉佔比7.28%;為鵬華養老產業股票的第二大重倉股,持倉佔比9.37%。此外,易方達基金張坤、蕭楠,廣發基金苗宇、張芊等基金經理,各自也都有基金重倉愛爾眼科。除了國內公募基金,頂級私募高瓴資本也重倉持有愛爾眼科。
  • 達則兼濟天下——愛爾眼科在行動
    從財務數據來看,其營收從2009年的6.06億增長到17年的59.63億,翻了9.83倍,年複合增長率33.07%;歸母淨利潤從0.92億增長到7.43億,翻了8倍,年複合增長率29.74%;扣非後淨利潤從0.92億增長到7.76億,翻了8.45倍,年複合增長率30.57%;其淨資產收益率也從2010年的9.74%增長到2017年的21.74%。
  • 私募爭鳴|景泰利豐張英飈:從愛爾眼科現象深度剖析2021年投資機會
    那麼,今天我想從我們之前投資過的愛爾眼科(300015.SZ) 出發,來分析2021年的投資機會。 一、愛爾眼科現象 愛爾眼科的股價從2013年到現在一共上漲了 37倍,我們景泰是從13年的8、9月份開始買入愛爾,那麼到今天也有20多倍的漲幅。
  • 醫療服務行業專題報告:從行業龍頭看醫療服務的致勝之道
    眼科和健康體檢行業率先完成洗牌,眼 科行業愛爾眼科領先優勢持續擴大,以愛爾為首的「一超多強」格局已經基本奠定;隨著阿里與美年的戰略合作達成,健康體檢行業的兩大龍 頭美年健康和愛康國賓也有望從競爭走向合作,美年作為體檢行業唯一 的上市公司其龍頭地位不可撼動。而口腔行業雖尚未出現覆蓋全國的知 名品牌,以通策醫療為代表的具有強區域影響力、並著眼全國布局的口 腔連鎖龍頭正在嶄露頭角。
  • 眼科行業:龍頭公司已高不可攀了嗎?
    2019年,華夏眼科營業收入達24.56億元,收入增速達14.46%,淨利率為7.43%;普瑞眼科營業收入為11.03億元,收入增速達17.33%,淨利率為4.11%;何氏眼科營業收入為7.46億元,收入增速達21.48%,淨利率為10.81%。在眼科服務行業已成為醫療服務行業的黃金賽道的同時,投資者開始關心這些企業是否會對愛爾眼科的全國性擴張帶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