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也好意思要?中美月壤「恩怨」終被揭開,42年前教訓令人深思

2020-12-24 燈籠快報

據環球時報援引央視軍事的最新報導稱,伴隨著嫦娥五號的順利返回,42年前美國向中國贈送1克月壤的故事再次被提起。那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接觸到月球樣品。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美國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其中6次成功完成任務,12名太空人成功登上了月球,帶回了重達381.7千克的珍貴月壤和月巖樣品。反觀同時代的蘇聯,僅通過「月球16號、20號、24號」帶回了330克的月壤。

1978年中美建交之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華時為了示好向中國贈送了1克的月球樣本。但是這麼一克的樣本還被分成了兩半,其中一半被收在了北京天文館、一半被用來研究,但就是憑藉著這0.5克的樣本,中國的學者們成功發表了14篇論文,如果當時中國的學者們擁有更多的月壤,必定會做出更多有意義的研究。

要知道自1976年蘇聯實施完最後一次月球採樣之後,人類已經44年沒有獲取到新的月球樣品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冷戰時期的美蘇登月競爭完全是軍備競賽的一部分,所以在蘇聯解體之後這種不計成本的競賽就被全面叫停。

但是隨著中國成功從月球帶回1734克月壤樣本之後,一切都開始發生了改變。目前中國採集到的月球樣品已經正式進入了樣品實驗室,未來中國的科研人員將會對其進行解封、處理、存儲和分發工作。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高級顧問歐陽自遠稱,嫦娥五號的成功將會幫助科學家研究順利研究月球的演化史,並為我國的木星探測等科研工作提供寶貴的經驗。而且為了幫助各個領域的科學家能夠更加精準的申請到月球樣品,中國航天科研人員正在組織中國科學院、各個大學有序的展開申請。

實際上中國嫦娥五號在成功發射之後,NASA就開始「陰陽怪氣」的表態,不僅公然要求中國分享所有的探測數據,還希望中國可以記得當年的「恩情」,回贈美國一定數量的月壤。

對此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總指揮吳豔華明確表示,中國願意同國際上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展開相關的合作,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美國國會此前高調通過了沃爾夫法案,明令限制美國NASA在內的相關機構與中國航天展開合作,所以為了中美之間能夠就該項目站還合作,完全要看美國方面的態度。

相關焦點

  • 美國也好意思要?中美月壤「恩怨」終於被揭開,42年前教訓令人深思
    據環球時報援引央視軍事的最新報導稱,伴隨著嫦娥五號的順利返回,42年前美國向中國贈送1克月壤的故事再次被提起。那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接觸到月球樣品。
  • 美國怎麼還好意思向中國開口?
    NASA口中的1克月壤根據央視軍事日前的報導稱,在「嫦娥五號」順利返回之際,NASA再次提及了美國在42年前,向中國贈送過1克月壤的事件。對中國科學家來說,那是他們第一次接觸月壤,在當時的太空領域中,蘇聯和美國的相關技術遙遙領先。
  • 曾經,美國贈送我國1克月壤,還拿放大鏡放大……
    本文轉自【央視軍事】;42年前 美國贈給我國1克月壤 只有黃豆般大小 還要用放大鏡放大 >如今 我們自己從月球帶回1731克月壤!受贈1克月壤 中國向星辰大海挺進 1978年,中國科學家第一次接觸月球樣品,該樣品是由美國贈送,重1克。
  • 當年美國贈送我國1克月壤,只有黃豆大小,中國的月壤會怎樣分配
    42年前,因為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有限,當時的中國也只是剛剛在衛星發射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對於探索月球來說更是一種幻想。在當時的情況下,美國贈送給了我國1克月壤,這對於當時的科學家們來說無疑是打開了新的大門。美國送給了中國1克月壤1960年,美國開始實施自己的「阿波羅計劃」,在探索太空的進程上邁著自己的大步伐,尤其是要和自己的老對頭暗暗較勁,爭取讓自己有更大的影響力。
  • 1克月壤的「人情債」
    1克月壤的「人情債」都說科學無國界,尤其對於太空探索這種事關全人類的問題,但誰都知道, 都說科學無國界,尤其是對於太空探索這件事關全人類的問題,但誰都知道,這是一句空話。美國人一貫是政治掛帥。380多公斤月壤樣本,美國曾經分享給多個國家。其中,盟友的待遇優厚。然而,對於中國,美國人非常吝嗇。
  • 懸天淨土-壤巴拉 壤塘 我美麗的家鄉
    1958年10月20日,經國務院第八十一次會議通過,建置壤塘縣。由色爾壩、上寨區(原屬綽斯甲縣)、杜柯區(原屬甘孜色達縣)、南木達地區行政區域組成。1958年建縣之初,縣治設距現縣治28公裡處的納塘。1959年11月,縣人民委員會治所由納塘遷至現壤柯鎮。
  • 今天美國惱羞成怒:20年前為何會放過中國?
    有時候,國家的崛起就和人的命運是一樣的,個人的奮鬥固然重要,當然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一、今天,中國讓美國害怕如果20多年前,你對美國人說,未來的中國會讓你們感到害怕。我想百分之一百的美國人會認為你瘋了。換到中國,同樣如此。因為說實話,當時的美國實在太過強大,用遊戲裡的話說就是BUG的存在。
  • 美國曾只給中國1克月壤,堪比羞辱——今天我們要自己去月亮上採集了!
    其實,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嫦娥五號除了要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採集月球樣品,還要將樣品送回地球! ▲嫦娥四號著陸器就落在了斜坡上 為了順利起飛,要攻克月面起飛軌道設計、月面起飛測控、發動機羽流導流等月面起飛的核心難題。
  • 中方靠自己獲得月壤,美方不好開口要?這取決於美政府的態度
    當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表示,中國會否分享給美國月壤,完全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態度,很顯然,中國絕不會白給月壤,要看美國有什麼行動了,如果華盛頓執意和中國搞對抗,不斷損害中國的利益,那就不要說了,肯定不會給。這次記者會之後,美國政府果然沒有提出要求,這是為什麼呢?
  • 中國將從月球帶回土壤,美國為何異常關心?
    「要不送給他們2克吧,顯示一下我們的大方!」「事出反常必有妖。美國人為啥這麼急著要月壤?他們自己不是有那麼多嗎?」有人說,NASA之所以著急想要月壤,是因為美國人心虛,擔心「阿波羅登月」的騙局被揭穿。真相究竟是怎樣的?中國從月球帶回土壤,美國為何如此緊張?
  • 當年美國送1克月壤,嫦娥升空提出非分要求,3個字回答徹底死心
    ,對此中國的3個字回復讓它徹底死心了,那就是「不可能」,中國也曾請求美國分享阿波羅計劃的數據,但當年美國只送給了中國1克月壤,而如今美國在嫦娥升空後提出非分要求,中國自然也不會答應。圖為嫦娥五號發射嫦娥五號是中國最先進的月球探測器,和它的前輩們一樣,這顆探測器將著陸在月球上執行任務,而且這顆探測器還將完成一項非凡的壯舉,那就是從月球表面採集2公斤的深層土壤樣本回國,要知道月球取樣返回的技術難度非常之大
  • 美國「政治病毒」損害中美關係 美前高官:中國不會屈服於美國的頤...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夢旭 本報記者 張旺 李司坤 任重 柳玉鵬】「政治病毒為害甚於新冠病毒。」對於美國政府在疫情危機中對內加劇兩黨政治分裂,對外破壞世界多邊抗疫合作,進一步損害中美關係,新加坡前國會議員吳俊剛13日撰文形容,華盛頓染上了「政治病毒」。這種病毒仍在擴散。
  • 在近代帝國主義侵華過程中,美國扮演了一個什麼樣角色?
    而要說起中美兩國的接觸一定會追溯到近代史的清朝,而這也就是近代的帝國主義侵華時期,不過作為帝國主義國家,美國雖然沒有參加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但之前卻幫助英法軍隊炮轟了大沽口,同時還參與了後來的八國聯軍侵華,雖然後來的賠款美國用來幫中國做了一些好事,但中國人至此還是給美國扣了帝國主義侵華的帽子。不過當我們細看歷史時,美國這個國家的形象總是若隱若現的,很難分清是敵是友?
  • 中美貿易摩擦,歐盟和日本為什麼既依賴美國,又選擇靠近中國?
    先看日本,日本可以說是中美貿易摩擦最大的受害者,日本既要討好美國,又要拉近和中國的關係。日本這麼做是為了利益,一些日本企業受到衝擊,而美國根本不考慮日本的難處。美國為了向中國施加壓力,曾經要求日本政府讓日企離開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去。但是轉移到東南亞需要多少成本,能不能盈利,美國不管。
  • 全球視野丨美國施壓日本?中美關係日益複雜,安倍說這話啥意思?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美國聯合其他西方國家,不斷將疫情原因甩鍋給中國,讓中美關係日益複雜化。因為疫情的原因,中日韓三國的之間的聯繫比以往更加密切了一些,而安倍如今說出這種話究竟啥意思?日美合作由來已久,表明立場撇清關係安倍這話其實也是無可奈何,當時安倍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被媒體直接詢問,在中美之間的交戰中,日本站在誰的立場上。安倍此時略有猶豫,但還是說:不可否認的是此次疫情確實是從中國擴撒出去的。
  • 臺灣終將淪為中美嫌惡的「麻煩製造者」!
    1月20日美國新總統拜登順利就任了,但在臺灣島內只因為駐美代表蕭美琴到底是否受邀參加拜登的就職典禮所引發的爭論,藍綠吵到不可開交,藍綠也紛紛翻看過去的黑歷史來彼此吐槽。為了一件小事就衍生這麼多紛擾,凸顯臺灣各界對接下來臺美關係是否因拜登上任而走味的焦慮感,也預示著拜登時代的中美臺海關係勢將有一波調整。
  • 中美關係裡,誰更有意識形態取向?
    這期間最著名的故事是1949年5月解放南京以後,圍繞美國對中國的外交承認問題,黃華作為我方特殊代表和美國駐中國大使司徒雷登進行了兩個月的秘密接觸。那麼就告訴大家在中美關係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我們對中美關係的觀察要克服一個刻板印象,就是大家通常會認為中方是有比較強烈民族主義傾向的,尤其是共產黨的領導人,早期領導人也好,現代領導人也好,是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取向的。而美國則是表現出了戰略上的彈性、務實、著實跟遠見。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事實是恰恰相反的。
  • 外媒:中美關係要想走出僵局 應該有這三大要素
    來源:環球網英國《金融時報》12月6日文章,原題:美國降低與中國衝突的三個優先事項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及其新一屆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是決定如何處理與中國的衝突。兩國最初的貿易戰演變成了科技戰,現在陷入僵局。目前兩國急需一種新做法。
  • 如何從1克月壤挺進星辰大海?科學家們這樣講→
    12月19日上午,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離開國家航天局,前往國家天文臺「安家落戶」。從完成交接的那一刻開始,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到了科學研究階段。接下來科學家們要對這1700餘克的月球樣品展開哪些科研?
  • 臺灣註定淪為中美博弈的祭品!(上)
    今天的臺灣既非四年前(蔡英文上臺)的臺灣、也非12年前(馬英九上臺)的臺灣,更非20年前(陳水扁上臺)的臺灣。 在2000年之前,超過70%的臺灣人會自認「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但今天,超過80%的臺灣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臺灣社會的政治屬性與國族認同出現了歷史性的逆轉。 這就是現在的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