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美關係要想走出僵局 應該有這三大要素

2020-12-24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環球網

英國《金融時報》12月6日文章,原題:美國降低與中國衝突的三個優先事項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及其新一屆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是決定如何處理與中國的衝突。兩國最初的貿易戰演變成了科技戰,現在陷入僵局。目前兩國急需一種新做法。它應該有三大要素。

首先是對話。過去4年,川普政府動輒在推特發布與政策有關的威嚇,這對解決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問題毫無幫助。同時,公平地說,他的前任們所青睞的定期峰會也並非完全成功。更好的方式是建立一個常設秘書處,全職負責中美關係的各個方面——從貿易和科技,到網絡安全和人員(包括教育交流、籤證和人權)。

秘書處應設在一個中立的司法管轄區,由兩國的高級專業人員組成,將負責數據共享、聯合研究和聯合政策白皮書,以支持兩國領導人的定期會晤。在秘書處的框架下,兩國將聯合執行和監督現有協定,並進行透明的爭端裁決。

其次是貿易。國家間貿易不平衡不是憑空發生的。它們是宏觀經濟儲蓄問題的產物。美國在國內儲蓄長期不足的情況下,在2019年與102個國家存在商品貿易逆差。中國則是長期儲蓄過剩,在2018年與159個國家有商品貿易順差。但從這個因素看,目前處理中美貿易爭端的方法是有缺陷的,支撐當前中美貿易爭端的關稅也是存在問題的。多邊問題不可能有雙邊解決的辦法。它只會導致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分流——給雙方的消費者和生產者帶來更高的成本。

目前徵收關稅的做法應該被放棄,轉而採取重視儲蓄的方案。美國應增加儲蓄,而中國應減少儲蓄。這對華盛頓來說會更難,畢竟美國的儲蓄現在面臨著疫情相關預算赤字的嚴重壓力。

中國需要繼續減少過剩儲蓄——此舉不可或缺,為社會保障體系提供更多資金、抑制出於擔心未來的家庭儲蓄並促進可自由支配的消費。儲蓄的再平衡對於減少中美兩國及其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失衡至關重要。

最後,川普政府將結構性辯論推向高潮。儘管美國在2018年對中國智慧財產權制度和美國公司強制轉讓技術提出的指控證據不足。遺憾的是,這些棘手的問題按照目前這一套做法無法解決。

有一個更好的方法:首先要認識到所謂的結構性議程掩蓋了中美兩國更大的共同願望,即改善彼此的市場準入,從而促進長期增長。雙邊投資條約是一種屢試不爽的方法,兩國長期以來也將其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美國已籤署了42個這樣的條約,中國則籤署了100多個這樣的條約。中美相關談判歷時10年,就在看到終點線的時候,被川普政府擱置了。當務之急是回到談判桌前。

讓美中兩國任何一方退讓都不會容易。一開始可採取一些小步驟來重建信任。這些步驟遠比沿著目前的破壞性路線走下去要好得多。(作者為耶魯大學經濟學家、摩根史坦利亞洲區前主席史蒂芬·羅奇,喬恆譯)

原標題:《美媒:走出僵局,美中急需考慮這三點》

相關焦點

  • 史蒂芬·羅奇:要讓中美衝突降溫,首先應該考慮三件事
    【文史蒂芬·羅奇 譯/觀察者網由冠群】即將走馬上任的美國喬·拜登政府有一個首要任務,就是如何處理美國與中國的衝突。這場衝突始於一場貿易戰,後來又演變成了技術戰,而現在則陷入了僵局。現在兩方迫切需要找到一種新方法以解決這場衝突。
  • 外媒:中美關係是一出莎士比亞悲劇
    來源:參考消息外媒:中美關係是一出莎士比亞悲劇《日本時報》網站8月4日發表題為《中美關係是一出莎士比亞悲劇》的文章稱,川普任命了一大批高級官員去擔任他們極度缺乏資歷或經驗的職位,讓中美之間的溝通變得如此困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大悲劇。
  • 中美會撕破臉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社會學家丁學良談中美關係
    那中美關係是不是有改善的可能性?中美之間的競爭應該是必然,能不能是一種良性的競爭,而不是惡性的博弈呢?十年後的中美在世界舞臺上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呢?相關的話題。今天節目時間陳箋請到的是知名的社會學家丁學良教授,一起來探討一下。
  • 想打破僵局?美專家稱中國應減少儲蓄,網友怒批:不切實際!
    同時他提出了三個讓中美衝突降溫的建議,引發了熱議。美媒刊登文章,提出三點建議文章表示,從貿易戰開始,美中兩國關係開始惡化。升級成技術戰之後,雙方陷入了僵局。目前,要打破這一僵局,就需要找到一種新的方法來解決這一迫切問題。為此,需要考慮三點。
  • 如何重啟中美關係?美國對華強硬政策已經失靈,合作成最佳選擇
    據《紐約時報》報導,拜登即將正式上臺入主白宮,美國大選結果也已經塵埃落定,但對於川普當前的所作所為,更令外界充滿猜疑,作為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經濟實體,拜登上臺後,美國對華態度會出現哪些變化還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拜登將繼承處於幾十年來歷史最低點的中美關係。
  •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陳琪:要通過經貿合作穩定中美關係
    本次論壇聚焦「美國大選結果對中美經貿關係走向的影響」,經濟學界及中美關係學界知名專家毛振華、嶽曉勇、倪峰、陳琪、刁大明聯合解析。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陳琪表示,不服輸的川普一定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製造一場政治上的爭議和官司。川普是一個非典型的華盛頓政治圈子外的總統,在過去四年裡,大家看到議會幾乎無法制約川普行政當局,美國三權分立的結構失衡已經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變化,政治撕裂十分明顯。
  • 秋冬睡衣應該怎麼挑?牢記這「3要素」,晚上睡覺溫暖又睡得香
    大家好,小甜又來給大家分享穿搭了,希望看完以後的你們,能夠在時尚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格,讓本來就很美的你,變得更加動人。引言:秋冬睡衣應該怎麼挑?牢記這「3要素」,晚上睡覺溫暖又睡得香。引言:秋冬睡衣應該怎麼挑?牢記這「3要素」,晚上睡覺溫暖又睡得香。
  • 外媒:人民幣這一漲,抹去中美貿易戰以來的大部分損失
    原標題:外媒關注:人民幣匯率破6.5關口參考消息網1月6日報導 1月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告顯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4760,創兩年半來新高,較前一個交易日大幅上調648個基點。據路透社上海1月5日報導,這一官方中間價創下30多個月來的新高,也高於路透社6.4978的估計值。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4日報導稱,人民幣匯率已經升至兩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從而抹去了中美貿易戰以來遭受的大部分損失。報導認為,在控制新冠疫情後,中國經濟復甦,這為人民幣提供了支持。
  • 愛情三大要素
    情慾是愛情中的一部分,它使我們很想和對方親近,建立親密關係,甚至發生性行為,這就是激情的表現。有一種化學物質「phenylethylamine」(苯基乙胺)」簡稱PEA,是最基本的愛情物質。只要大腦產生足夠多的PEA,愛情仿佛就產生了。這常令我們誤以為愛情就是這種觸電的感覺,其他什麼都自動忽略。其實,這更多是荷爾蒙的衝動。因此也就有了所謂的激情過後,一拍兩散的「一夜情」,或一時迷戀就進入婚姻的閃婚一族。究竟是TA的什麼特質吸引你?
  • ...汪文斌強調,我們歷來主張,中美雙方應該加強溝通對話,在相互...
    2020-11-09 15:41:02來源:FX168 【美媒宣布「拜登勝選」,中國外交部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回應外媒記者有關美國大選問題時表示
  • 中美關係,關關難過關關過
    很多朋友和我一樣擔心,中國在開放環境下走出的現代文明之路,未來有可能出現大的不確定性,被封閉之氣影響。有人甚至悲觀預測,「再這麼下去,學英語可能都是崇洋媚外」。同時,也有朋友與我商榷。他們比較集中的意見是,「為什麼不把這些道理說給美國人聽?我們也不想脫鉤,就像我們也不願意搞貿易摩擦。但美國一定要摩擦、脫鉤,你非說不脫?」 「別太善良,既要準備好酒,也要準備獵槍!」
  • 中美關係不斷惡化!論中美兩國短期內爆發戰爭可能性有多大?
    當成了中美關係緊張,中美戰爭一觸即發的證據,在網絡傳播。對此,東歌在此呼籲:如果有讀者,看到此類消息,千萬不可信謠傳謠。那麼趁此機會,我們從世界局勢,中美兩國局勢,中美關係等多方面。理性、客觀的分析下,中美之間有沒有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我們從以下幾點來分析,中美之間是否會爆發戰爭?
  • 王毅:中美應一道努力,排除各種幹擾阻力,實現中美關係平穩過渡
    這是中方對下階段中美關係的主張和期許,也希望能成為美國各界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共同認知。當務之急是,雙方應一道努力,排除各種幹擾阻力,實現中美關係平穩過渡。同時,沿著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共同利益的方向,爭取使下一階段的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信。王毅說,中美關係近年來遇到的嚴重困難,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相信這也是包括各位工商界人士在內的美國各界不願看到的。
  • 經濟學者預測2021:中美關係無法回到曾經,樓市暗松明緊
    接下來,小巴先來劇透一波,看看圍繞2021年的宏觀經濟、中美關係、全球化、樓市、A股這些話題,經濟學者們都有哪些預測、期待以及擔憂。2020年,中國經濟遇到的形勢空前複雜。百年一遇之大疫情,帶來百年一遇之全球經濟大衰退,全球貨幣大放水,大國博弈加劇,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
  • 中美競爭與合作關係可並存
     《聯合早報》1月12日報導:中美之間雖然存在競爭關係,但衝突並非無可避免。雙方必須採取理性觀點,尋求共同合作基礎,以在多個領域上展現全球領導力。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昨天在《海峽時報》線上舉辦的全球展望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冠病雖加快了一些結構性調整的步伐,但各國可以通過全球合作進行重建,並走出疫情,變得更強大。中美關係是能否促進全球合作的關鍵因素。王瑞傑說,中美相互保持接觸,以及與全球體系保持接觸,符合雙方的利益。中美的競爭與合作關係可以並存。
  • 中美關係裡,誰更有意識形態取向?
    這段早期歷史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去細緻的去講,為什麼?那麼就告訴大家在中美關係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我們對中美關係的觀察要克服一個刻板印象,就是大家通常會認為中方是有比較強烈民族主義傾向的,尤其是共產黨的領導人,早期領導人也好,現代領導人也好,是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取向的。而美國則是表現出了戰略上的彈性、務實、著實跟遠見。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事實是恰恰相反的。
  • 中國駐美大使就中美關係及留學生問題連線專訪
    您能否給大家解讀一下,這將起到什麼樣的作用?目前能否實現?崔大使: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提的這三條建議,特別這三個清單,既立足於中美關係的現實需要,又很具前瞻性和建設性。第一個是要建立合作清單,在哪些領域中美完全可以開展合作。
  • 「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前瞻:拜登會與川普大不同?|北京觀察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不僅是在中國有利益的美國大企業代表組成的集團,也是兩國經濟相互依存的象徵。此外,該委員會負責人克雷格·艾倫曾是歐巴馬政府的一員。現在,這些官員重新掌權,拜登執政依靠的正是他們這一批人。「中國釋放這個信號的背景是,美國大選結果日益明朗,中國已經向拜登發了賀電。美國政府要換人,而且還換了黨派,這對中美關係來講是一個改善的契機。
  • 金燦榮:「甩鍋」操作正在將中美關係逼向困境,美國要慎重!
    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在溫莎狩獵「野味」(圖片來源:Rex Features)第三種就是所謂的制度傲慢,歐美覺得自己是民主制,透明,碰到這種問題一定會處理得比中好,而且在民主制之下老百姓的自我責任感很好等等,我把這一切都歸為一種制度傲慢。這三大傲慢還不是個人的問題,基本上大部分歐美人有很長時間都是傾向於忽略這個事兒。
  • 校正航向 排除幹擾 實現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事實已經並將繼續證明,美方的這套作法無視中美建交40多年來取得的合作成果,無視兩國有識之士為發展中美關係付出的多年心血,無視國際社會期待中美兩國和平共處的強烈願望,是不可持續的,也是不得人心的。中美關係出現嚴重困難是中方不願意看到的。雙方應該從中美建交以來的風雨中汲取有益經驗教訓,美方的對華政策應當儘早回歸客觀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