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羅奇:要讓中美衝突降溫,首先應該考慮三件事

2020-12-23 中國青年報

【文史蒂芬·羅奇 譯/觀察者網由冠群】

即將走馬上任的美國喬·拜登政府有一個首要任務,就是如何處理美國與中國的衝突。這場衝突始於一場貿易戰,後來又演變成了技術戰,而現在則陷入了僵局。現在兩方迫切需要找到一種新方法以解決這場衝突。這一新方法應考慮三大要素。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刊載本文

首先,對話。過去四年,川普政府的推特治國模式絲毫沒有解決這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任何問題。同時,也要公平地說,川普前任所熱衷的定期峰會模式——無論是兩年一次(小布希)還是一年一度(巴拉克·歐巴馬)——也不完全成功。

更好的辦法是設立一個常設秘書處,由該秘書處全面負責美中關係的方方面面——從貿易和技術到網絡安全和人員交流(包括教育交流、籤證和人權議題)。

這一秘書處應設立在一個中立的司法管轄區,由兩國的高級專業人員組成。該秘書處應負責共享數據、聯合研究和聯合發布政策白皮書以便支持兩國領導人的定期會晤。在它的主持下,兩國共同負責執行和監控現有協定,並透明的裁決爭端。

第二,貿易。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不是在真空中發生的。它們是宏觀經濟問題積少成多的產物。美國國內儲蓄長期不足,它在2019年與102個國家有商品貿易逆差。而中國則長期存在儲蓄盈餘,其在2018年與159個國家實現了商品貿易順差。僅因這一個原因,目前主要通過增加關稅來解決美中貿易爭端的方法就有缺陷。多邊交織造成的問題不可能由雙邊協商去解決。這只會導致貿易夥伴間的貿易轉移,給雙方的消費者和生產者帶來更高的成本。

這種做法——增加關稅以及所謂的中國購買美國產品第一階段協議——應該被拋棄,轉而採取一個儲蓄計劃。美國應該增加儲蓄,而中國則應減少儲蓄。華盛頓比北京更難做到這一點,因新冠疫情而產生的巨額財政赤字使美國承受巨大壓力,難以進行儲蓄。

這將需要兩黨對立的美國國會致力於削減中期財政赤字。而中國則正相反,它需要繼續減少其過剩的儲蓄,轉而向社會保障機制提供資金,緩和居民家庭因提防風險而過度儲蓄的狀況和促進私人消費。儲蓄的再平衡對於減少兩國及其與貿易夥伴間的貿易失衡問題至關重要。

第三,川普政府將中美結構性問題引入公眾辯論視野值得稱讚。儘管川普政府在2018年提出的有關中國智慧財產權機制和強迫美國公司轉移技術等指控都證據不足,但它們凸顯出人們嚴重關切中國是否遵守自己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答應的要求。不幸的是,目前的方法沒有解決這些棘手問題中的任何一個。

還有一個更好的辦法:中國兩國首先要認識到,所謂的結構性問題不過是個障眼法,它遮蔽了對美中兩國而言都更重要的目標,即改善兩國的市場準入條件以便提升長期的經濟增長率。達成雙邊投資協議是一種被時間證明有效的方法,兩國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達成協議就可以促進經濟增長。美國已經籤署了42個這樣的條約,中國已籤署生效了100多個。美中條約談判進行了10年,就在即將達成之際被川普政府放棄。現在回到談判桌上來應該是當務之急。

這種協議將取消跨國公司在每一市場直接投資的持股上限。這一協議將抹除跨國投資中的合資企業架構,「迫使技術轉讓」這一棘手問題將從談判桌上消失。沒有合資企業,也就不會有任何東西從一個合伙人手中轉移到另一個合伙人手中。一項覆蓋範圍廣泛的、可執行的條約(其執行屬於上述秘書處的職權範圍)也可用於解決有關智慧財產權、國家產業補貼和網絡安全方面的爭議。

現在想要讓中美任何一方後退都不容易。那麼首先,兩國可以先邁出一小步來重建信任。但即使是後退一小步,也比繼續沿著目前的破壞性路線向前走要好得多。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英國《金融時報》,作者簡介:史蒂芬·羅奇,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史坦利亞洲區前主席)

來源:觀察者網

相關焦點

  • 史蒂芬·羅奇:政權移交給改善中美關係提供契機 建議成立新部門...
    財經網訊 「政權的交迭給中美雙方改善關係提供了契機,首先中美應該改變對話結構,建立一個全天候的部門來處理中美所有問題。其次我敦促拜登新政府,能夠撤回或降低對華關稅,放棄中美之前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這個協議本身就不可行。第三,中國和美國搭建一個新的框架來解決一些重大問題,重新談判一個雙邊投資協議,藉此重啟兩國投資貿易關係。」
  • 耶魯大學史蒂芬·羅奇:希望中美雙方進行更有建設性的交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張姝欣)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史坦利亞洲區前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Roach)在12月12日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針對全球經濟分析稱,明年波動性非常強,明年上半年,世界上多數發達國家很有可能經濟持續下滑,包括美國。
  • 史蒂芬·羅奇:美中亟需建立新的互動框架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史蒂芬·羅奇:美中亟需建立新的互動框架作者:史蒂芬·羅奇儘管現代科學正在創造奇蹟,但是新冠疫情之後的世界需要的不僅僅是疫苗。美中衝突是我最擔心的。隨著貿易戰演化成科技戰,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站在通往「新冷戰」的關鍵路口。疫情後的世界經濟展望很大程度取決於美中能否從衝突的升級轉為衝突的解決。拜登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提供了一個機會,但要實現美中衝突的化解並不容易。兩國關係的緊張沉痾已久,可以追溯到川普上任之前。
  • 史蒂芬·羅奇:美國現在「重啟經濟」是十分冒險的
    在我看來,政策重點應該放在公共衛生和抗病毒的科學研究上。要想重建經濟,最終開發出疫苗必須是最優先考慮的事項。與此同時,貨幣和財政政策為我們更好地應對正在經歷的公共衛生災難發揮了橋梁作用。儘管許多人把這些政策描述為典型的刺激措施,但我並不這樣認為。我更願意將這些措施看作是暫時的救助措施或「橋梁支持」(bridge support),而不是刺激。
  • 外媒:中美關係要想走出僵局 應該有這三大要素
    來源:環球網英國《金融時報》12月6日文章,原題:美國降低與中國衝突的三個優先事項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及其新一屆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是決定如何處理與中國的衝突。兩國最初的貿易戰演變成了科技戰,現在陷入僵局。目前兩國急需一種新做法。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格雷厄姆·艾利森指出假設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能夠在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職,可以看到新一屆美國政府會在三個方面蓄勢待發。首先拜登政府將優先美國利益,也就是重新組織聯盟或盟友在與中國的競爭和對抗中制衡中國。第二點則是拜登政府將埋葬美國單邊主義,例如重新加入《巴黎協定》、世衛組織、延長美俄核軍控條約、重組世貿組織等。
  • 與傅高義對話:融合還是衝突?中美關係難點芻論
    但當時傅高義說的「中美兩國不應相互誤判」,在川普政府上臺後中美關係全面緊張的今天,仍發人深思,並不過時。對傅高義先生的去世,我們已向他的家人表達了哀思和悼念。今天將兩篇舊文重新刊發,以慰逝者。與傅高義對話:融合還是衝突?
  • 中美若在南海爆發衝突,菲律賓將參戰?
    所以,菲律賓「參與中美可能在南海爆發的熱戰,肯定會站在美國一邊,與中國為敵」。 三是,俄羅斯的「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報導了個消息。以此來證實這種說法所言非虛。 真的如此嗎? 洛倫扎納這番話,最主要還是警告中美目前在南海有因誤判導致衝突的風險,一旦這種風險真的在南海引爆熱戰,將會給地區國家帶來不可估量的重大後果。因為,在南海爭議區域附近的菲律賓很大可能會成為「衝突的中心地帶」。
  • 中美衝突升級臺灣安全嗎?看看島內媒體人怎麼說
    不少研究國際關係、區域研究學者認為,從中美互相關閉領事館,情勢若升溫,最可能在南海和臺海爆發衝突。 對此,臺灣多位資深媒體人黃暐瀚、陳揮文、趙少康、尹乃菁等共同探討「中美衝突若升高,臺灣真的安全嗎?」,並分析各種可能性。
  • 《三十而已》鍾曉芹復婚:打算復婚的人一定要考慮好這三件事
    在感情生活中,破碎的感情能夠複合也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但曾分開過的感情更加脆弱,打算復婚的人一定要考慮好這三件事所以在再婚之前,我們必須考慮你們是否已經糾正了對方原來的離婚原因,是否有致命的傷害。曾經影響感情的因素是存在的,而將再次在一起的人也很警惕。只有當雙方都完全不同於過去的人,並且糾正了以前的致命缺點,他們才能不再因為同樣的原因而分開。
  • 在中美最敏感的這件事上,安倍到底啥意思?
    明明問題中挖了選邊站的坑,雖然更多考慮了美國人的耳朵和感受,但安倍基本迴避了這個問題。提到美國時,說「美國是日本唯一的同盟國」等表述,也是日本常見的外交辭令。談及中國時,安倍看上去並沒有要刺激我們的意思。
  • 2020最後2個多月,中美兩軍有4次重要會議:原來戰爭根本打不起來
    因此,我們還是應該以官方的新聞消息為準。那麼如今中美關係到底發展到什麼局面了?10月29日下午,國防部發言人在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從10月20日到28日,中美兩軍先後進行了兩次溝通。20日,中央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領導就跟美國國防部高層通過電話,就兩軍關係以及雙方產生的問題展開了深入交談且交換了意見。10月28日至29日,兩軍就危機以視頻會議的方式進行了溝通。
  • 【中國那些事兒】史蒂芬·羅奇:美國 「反華四人幫」完全不理解美...
    中國日報網8月5日電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4日刊發美國耶魯大學知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的評論文章稱,在過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川普政府四名高級官員組成的「反華四人幫」針對中國發表了一系列經過精心策劃的激烈演說,這些演說只會抨擊共產主義
  • 看《金剛川》之前,有必要知道的三件事
    明天《金剛川》就上映了,觀影前,請允許我講三件事 第二件事,歷史背景 在《八佰》放映時,網上突然湧現一堆中學歷史都很少及格的「歷史專家」,瘋狂談論歷史考據,紛紛下結論說那場戰鬥很小,根本不慘烈,真是令人噴飯。如此情緒化地質疑歷史真實性,也是醉了。
  • 領養寵物狗前應該考慮的10件事!
    在將新的狗或貓帶回家之前,需要考慮以下10件事:1 承諾您每天有時間逗它嗎?會記得每天晚上都鍛鍊寵物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並且沒有人可以執行這些基本任務,則應改變想法,選魚或鸚鵡等低需求的動物做伴侶。您可以進行一些粗略的研究,查找一些資料以了解其重要性,但要獲得最佳建議,最好諮詢獸醫。6 為調整期做好準備如果是小狗,領養到家,做好哭泣的準備。就像人類嬰兒一樣,幼犬在新家的頭幾天晚上會哭泣,把小狗放在床上撫慰是一個好方法。
  • 人窮的時候,不要先考慮賺錢,而是做好三件事,為賺錢打好基礎
    正因為如此,當人很窮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是直接去賺錢,想辦法去賺錢來改變自己的現狀。但是根據許多成功人士分享的經驗來看,要賺錢之前,需要做好這三件事,先打好賺錢的基礎,才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人窮的時候一定要先培養好恆心,因為成功一定屬於有恆心,能夠堅持到底的人。(三)調養精神,鍛鍊身體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沒有哪個人不明白,但是越懂的道理,卻沒有幾人可以做到。人窮的時候最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調養精神和鍛鍊身體。要知道一個人,如果身體很差,就算有錢了,也沒有享樂的命。
  • 互關領館後,中美在聯合國「正面衝突」,美國氣得拋出「一票否決權」?
    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都為對方考慮。就看你如何把握了。獅子座:獅子座的人一般在人群中非常顯眼。就看你如何把握了。獅子座:獅子座的人一般在人群中非常顯眼。以後要學著拒絕別人。都喜歡優先考慮別人感受。他們很迷戀。因此。進而促進兩人的關係。如果獅子在愛情中有什麼抱怨。自己選擇的人要一輩子對她好。對於自己的緣分。水瓶座的美夢未能實現。有一種桃花能吸引人的眼睛的感覺。在北方也找不到幸福。
  • 補壹刀:在中美最敏感的這件事上,安倍到底啥意思?
    明明問題中挖了選邊站的坑,雖然更多考慮了美國人的耳朵和感受,但安倍基本迴避了這個問題。提到美國時,說「美國是日本唯一的同盟國」等表述,也是日本常見的外交辭令。談及中國時,安倍看上去並沒有要刺激我們的意思。
  • 當孩子和小夥伴發生衝突時,父母首先應該這樣做
    很多父母都經歷過在遊樂園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發生衝突,可能我們會氣憤或者不知所措,我女兒一次在遊樂園騎木馬,一個小男孩大老遠就衝過來,說那是我的,我女兒堅定的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