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12月31日,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他的年終秀上發表跨年演講。演講中,吳曉波對下一個商業浪潮、供應鏈重構、體驗經濟、硬科技、資本市場等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並對2020年的商業趨勢和變革作了8個預測。
吳曉波認為,全球商業世界即將迎來第四次浪潮,它有物聯網、網際網路、新材料、能源革命、醫學革命、新金融、人工智慧、智能汽車、航天航空等領域,在未來的十到二十年內,將發生剛剛過去的二十年裡網際網路改造世界那樣的變化。
關於資本市場,吳曉波表示,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30周年,剛剛過去的6個月,是30年中國資本市場改革中最市場化、最激進的一段時間,這些市場化的改革會推動整個資本市場的回暖。
以下為吳曉波演講內容(有刪減)。
1.待浪再起,韌性考驗
2020年,在中國現代化史上會是一個挺重要的年份,因為兩個數據。第一,2020年是全面小康年。2013年,中國13.9億人口中,處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還有9000萬。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每年以1200萬至1400萬的速度不斷脫貧。2013年的9000萬貧困線以下人口在2020年會全部脫貧。第二,我們的人均GDP將超過1萬美元。
今天,當中國吃掉了工業革命的所有紅利,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當中國成為全球網際網路最令人激動的實驗場的時候,發現奇蹟也面臨著結束。
我們必須期待一個新的浪潮到來。其實今天的全球商業世界並沒有對即將到來的那個第四次浪潮有一個清晰的定義,它叫什麼名字呢?不知道。
我們只能在年終秀上暫且給它定義一個名字,叫做「科技智造時代」。它有物聯網、網際網路、新材料、能源革命、醫學革命、新金融、人工智慧、智能汽車、航天航空等等領域,在未來的十到二十年內,將發生剛剛過去的二十年裡網際網路改造世界那樣的變化。
我們的產業,我們的消費,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我甚至懷疑十年後在座的各位朋友,身邊可能沒有一個愛人,但會有一個機器人。這就是第四次浪潮。
即將到來的技術和變革會改造農業,改造工業,改造服務業,包括金融業,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革命者和被革命者。因為中國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所以第四次浪潮所可能發生的硬體革命和應用性革命在中國,未來二十年我們仍然是最大的應用市場。
我特別喜歡任正非今年年初在北京講的一句話,他說:2019年的冬天不是靠熬能夠過去的。
春天會不會來?一定會來。但是即將到來的春天不是2019年的春天,也不是1992年的春天,也不是1978年的春天,它是一個前所未見的春天。我們沒有辦法用過去的春夏秋冬的煎熬的辦法、等待的辦法、既有的規律去期待下一次春天的到來。
所以,2019年的冬天靠熬是熬不過去,必須要靠創新。很可能這一輪春夏秋冬的交替中有很多的人要離場,沒有關係,會有無數的新的品牌、新的創新、新的模式誕生,我們期待這些誕生一一出現。
2.國貨運動,方興未艾
2010年代這一輪的新國貨運動,並不是第一次,在中國現代化史上,已經發生過兩次。
今天我們所面臨的是第三次國貨運動,它和第二次國貨運動的最大區別就是審美。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時,新中產會成為這個國家消費的主力,而這部分消費主力的本土文化意識會大規模地崛起。
今天,很多80後、90後年輕人買回家的是什麼東西呢?是跟我們文化相關的東西。今天中國所有的消費者中最「崇洋媚外」的是60後和70後,最愛國的是90後和00後。
這一輪消費者開始為傳統買單了,小到服裝家居,大到建發房產,都越來越多地從中國傳統文化審美中汲取靈感。
我們一方面在消費市場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國貨,中國人願意買中國產品。同時我們在全球市場看到,這些中國公司開始建立自己的品牌,這是中國人的品牌,中國人的商品,它不再藏在領子裡,不再藏在其他地方,明明白白地印在外面,這就是Made in China的2.0。
所以,中國的消費市場、中國的製造業有沒有機會?有機會。
3.供應重構,產銷分離
2019年,我們看到很多公司,他們只幹一件事情,就是把中國所有的紡織機通過傳感器連在一起,實現一張局域專業的物聯網。當機器開始運轉,就開始產生這些數據。
這件事情在中國特別有意義,為什麼?因為中國有全世界最多的機器。通過一個機器和傳感器產生數據,拆解訂單,最後形成一個動態產能,整個供應鏈在未來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這件事情並不僅僅只在傳統的製造業發生。
今天在中國的製造行業,出現了一個五層協作體系。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說,在過去的四年多時間裡,在全球的製造業和生產車間中,中國是被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得最為徹底的車間。
在過去四年裡,中國在大工業生產和柔性化製造領域的改造是全世界最頂尖的。當這些改造被完成以後,就要往上做PaaS和SaaS供應鏈管理,再往上是去中心化的渠道,包括像薇婭、李佳琦直播、京東、聚划算、拼多多這些渠道,還有MCN公司,再往上面就是個性化的品牌。
今天,你想做一個淨水器、一個機器人,或者個人的服裝品牌,都不需要像二三十年前,你的父輩那樣,圈一塊地,養一群工程師,把產品做出來全國營銷,建立渠道,打品牌。你只要能成為這個新的五層協作系統中的某一個價值鏈中的一環,將你的工作做到極致,你就有存在的價值。
所以,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製造優勢和能力在這個新五層寫作體系下被瓦解掉了。為什麼中國很多大型的製造業企業在2019年非常困難?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整個核心能力正在被解構。如果他們在這個五層系統中的每一個能力都處於中檔或者中下,怎麼能夠走到2020年呢?
這就是正在被變革的中國製造業。你們可以想想,在五層協作體系中,是大公司的優勢更大,還是中小公司的優勢更大?很明顯,中小公司的優勢更大。
所以,今年真的是中國大公司的「危機之年」。
4.體驗經濟,美好爆發
世界上第一家電商公司是幹什麼的?賣書的亞馬遜。為什麼賣書?因為書很標準,質量可控、價格標準,同時供應鏈非常清楚。當年,中國的易趣網、當當網都是賣書起家的,所以全世界第一個被網際網路幹掉的行業,就是書店。
中國的圖書銷售,在2016年實現了超越,線上購書超越了線下購書。你看到這個現象的時候,會產生一個直覺的判斷,認為中國的書店幹不下去。但實際上,今天在中國一二三線城市生活的所有人,都看到了一個事實:越來越多人去到單向街書店、十點書店、言幾又書店。
有家書店的店長和我說,他們做過一次調查,問了100個顧客他們要買什麼書,發現受訪者的答案都是「我不知道」。那為什麼這些人還要來書店呢?
我要證明我是一個讀書人,要在這裡談個戀愛,在這裡見個朋友,在這裡喝杯咖啡,坐在一個有陽光的窗戶下,陽光照在我的長髮上,雖然房價很貴,但是此刻歲月靜好。
所以書店變成一種身份象徵,變成人在某一個時刻對自我認知的愉悅和犒賞,它叫體驗。所以,今天的書店已經變成了一種體驗。
有一個比書店更可怕的巨無霸——商場。今天中國超過5萬平方米的商場有8000多個,超過10萬平方米的商場有2700多個。
我曾經問一個95後,你在哪兒購物?他對我說,只要是能在床上買的東西,我絕對不會下床。那商場裡的東西要賣給誰呢?為什麼現在商場裡還有這麼多人?我們來看看2019年商場激增的十大品類。
20年前,我們的商場可不是這麼構建的。那時候,商場的一樓是化妝品、黃金珠寶,二樓是少女服裝,三樓是熟女服裝,四樓是男裝,五樓是體育用品。
但時至今日如果你還是這樣格局的商場,那你根本沒有資格跟我們邁進2020。因為你和體驗經濟沒有關係。今天,我們的商場由一個賣商品的地方變成了一個賣體驗的地方。
2014年,我女兒18歲時,我給她寫過一篇文章《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本來我以為這句話是屬於90後的,因為他們是中國這第一批新中產的子女,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貧窮,什麼是飢餓,什麼是補丁。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人生伴侶、工作、城市和國家。
但今天我不這麼想了,我今天認為這句話屬於所有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去體驗,我們也有機會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5.硬科技催生慢哲學
在上半場演講中,我們發現2019年是投融資出現斷崖式下滑的一年,其實在硬科技領域裡,投融資也微微下滑。但從長波段來看,中國硬科技的風險投資項目在持續增長。比如大數據園區,2013年的時候全中國只有10個,但今天有超過200個;醫藥園區在2013年的時候有22個,今天有169個。
這說明什麼?說明資本、政府、產業,都在大規模地向硬科技行業聚集。我認為這一景象在2020年以後會持續加速。
2019年,我們有了科創板,第一批25家企業上市的時候,我查了一下企業家的年齡,發現平均年齡在52歲,其中76%是碩士和博士,海歸佔16%。BAT(百度、阿里、騰訊)的三個創始人,2019年他們的平均年齡50歲,TMD(今日頭條、美團、滴滴)的三個創始人2019年平均年齡37歲。
網際網路相信「快」,但是當你回到一個馬桶蓋、一個發明、一個技術、一個大數據,回到一本書、一篇文章的時候,朋友,你快不起來,你不再依賴流量,你依賴產品本身。
所以2020年,中國會進入硬核創新的慢時代。我們要相信慢的力量。慢容易嗎?慢可難了。當慢下來的時候,我們會面臨四個考驗。第一,企業可持續研發能力的考驗;第二,中試和量產能力的考驗;第三,需求創造能力的考驗;第四,企業家忍耐和學習能力的考驗。
中國人喜愛「唯快不敗」這句話,但到2020年,當我們離開這個會場的時候,快真的已經終結掉了。我們要讓自己慢下來,讓自己靜下來,我們要相信可持續發展、可持續創新的力量。
6.快公司面臨期中考
當我們談慢的時候,再看快的公司2020年會怎麼樣?
今年10月,上海計劃舉辦一個新能源汽車展,結果臨展前一個月宣布延後一年。據說是因為當時報名的60多家車企中,有30多家倒閉了。
同時,胡潤公布了最近三年中國有10家公司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成為了獨角獸,快不快?其中幾家是新能源汽車呢?5家公司。讓我們看看這些公司能活過多久。
我認為新能源汽車一定是一個有價值的賽道,但是這個行業的發展真的需要那麼快嗎?需要以獨角獸的方式來呈現嗎?不一定。我認為真正能夠成為新能源汽車賽道裡勝出者的少數人,一定是在這個產業有長期積累、埋頭苦幹、發明技術、認真地研究那輛汽車的人,而不是天天在風口上開新聞發布會發PPT的人。
這個故事讓我們想起了斯蒂格利茨的一句話:毀滅的種子是什麼?第一個是繁榮。
還有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戰績,很多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在2011年創業以後,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辦法在中國上市,於是跑去香港、紐約上市,其中46%的公司股價已經跌到了發行價的30%。
這就是快的代價,少數的勝出,大多數的一地雞毛。
7.資本市場回暖可期
2019年,上證和納指都不錯,上證漲了21.9%,納指漲了33.17%。
2019年下半年,特別是6月份之後,我們看到了一系列的新聞:滬倫通正式啟動、科創板開板、外匯管理局取消QFII和RQFII的投資額度限制,看到了新三板精選層直接轉板上市政策的發布,資管新規的鬆綁,創業板允許借殼重組, A股再融資的全面鬆綁,創業板再融資取消連續兩年盈利限制,看到了國內第一個股指期權產品——滬深300股指期權推出。
更關鍵的是就在48小時前,我們看到了《證券法》大修的通過。
其中有一條很可能直接在明年上半年推出,就是發審委的取消,公司上市的權力下放到滬深兩大交易所,意味著2020年註冊制有可能真正在中國發生。
朋友們,中國的A股市場是在1990年12月份開市的,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30周年,剛剛過去的6個月,是30年中國資本市場改革中最市場化、最激進的一段時間,這些市場化的改革會推動整個資本市場的回暖。
與此同時,我們還看到一件事情,就是中國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在2019年增長了20.5%。
中國的理財市場在明年會發生什麼情況?
2018、2019年,很多中國的新中產在理財方面嚴重受挫,原因就是P2P持續地爆雷。而恆天財富的調查顯示,當暴風雨過去以後,2020年我們很可能看到三個景象:第一是監管趨嚴,第二是剛兌退場,第三是多元配製。這三個景象,很可能成為2020年中國理財市場新的發展特點。
8.奧運激蕩,5G熱潮
明年是奧運年。隨著中國新中產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把時間花在自己的健康上,像跑步、健身。
體育復興帶來運動服飾品牌的復甦式增長。2008-2019年間,中國所有知名運動服飾企業都出現了U型的增長曲線。在2010-2012年間,部分品牌出現了大規模的倒閉和關店浪潮。這是因為在2008年的巨大紅利下出現了巨大的庫存,而這過程中,頭部企業又出現巨大的分化。
例如在2008年還是全國第二名的福建企業安踏,到今年不僅已經躍居第一,且營收比後面幾名加起來還多。
它的成功,很大原因是做了兩件事:第一,跟奧運會長綁定;第二,通過對FILA(斐樂)和AMER(亞瑪芬體育)等國際品牌的大規模併購,實現了高速發展。所以,隨著中國體育產業和運動產業的發展,體育經濟依然會是中國高速成長的領域。
2020年,我們還將迎來5G熱潮。今年是5G元年,2020年全球將有2億部5G手機,而中國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個能夠生產價格在2000元以下的5G手機的國家,中國的製造優勢將在5G熱潮中再一次得到煥發。
到2035年,5G在全球將創造13.2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這個產值排行上的第一名是中國,中國會成為5G產業最大的獲益者。
十年一G——1999年3G誕生了PC網際網路,2009年4G誕生了移動網際網路,2019年以後的5G呢?「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整個社會從人與信息的連接,迭代到人與物的連接,以及物與物的萬物互聯。
所以,未來的十年將是5G信息革命和科技智能時代,它給我們帶來的種種變化,將超過過去30年的總和,這是一個變化更加快速的時代。
明年,5G的「第一戰」將出現在明年8月份的東京奧運會上。我甚至在想,到明年舉辦吳曉波年終秀的時候,5G會跟我們有關係嗎?我希望明年此時此刻,5G能夠帶給大家一點驚喜。第一站如果在東京奧運會的話,第二站就在咱們年終秀也挺好的。
新京報編輯 趙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