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12月30日,財經作家吳曉波發表了主題為「預見2021吳曉波年終秀」的跨年演講,他表示,中國產業經濟經歷了工業革命的「末班車」、網際網路革命「頭班車」,2021年將進入產業智能革命的未來列車。此外,他還預測了2021的八大趨勢,其中之一的主題是:「雲上中國」初露崢嶸,主要是談關於產業網際網路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吳曉波在演講中提到,「從1998年的新聞門戶到2016年的新零售都叫消費網際網路。2016年以後,網際網路試圖改變城市治理和城市運營,再接著通過傳感器、大數據、雲計算改變中國傳統製造業的每個生產要素和運轉模型,所以前五個階段叫做消費網際網路,從今往後的階段叫做產業網際網路。」
吳曉波表示,產業網際網路是中國製造業一個巨大的未來。「2021年中國幾乎所有產業的領跑公司,都有機會正在、已經或者將要開始他們的產業智能化的建設。」
以下為吳曉波跨年演講中關於產業網際網路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20多年來,網際網路對中國的產業經濟構成了一輪又一輪的衝擊。
1998、1999年,網際網路通過新聞門戶、郵箱、搜索這些新的產品改變了人和信息的關係;2003年有了淘寶,非典推動了中國零售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同時改變了人和商品的關係;2013年有了O2O,改變了人和服務的關係;2007年有了網際網路金融,改變了人和金融的關係;2016年有人提出新零售,改變人和空間的關係。
從1998年的新聞門戶到2016年的新零售都叫消費網際網路。2016年以後,網際網路試圖改變城市治理和城市運營,再接著通過傳感器、大數據、雲計算改變中國傳統製造業的每個生產要素和運轉模型,所以前五個階段叫做消費網際網路,從今往後的階段叫做產業網際網路。
今年我們和阿里雲合作拍了一部紀錄片《雲上的中國》,為了拍這部片子我走訪了很多地方,去內蒙古的草原牧場,到大涼山一家鋼鐵公司看它的「鋼鐵大腦」。
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跟大家講,在全世界的製造工廠和實體企業中,中國今天戰鬥在一線的這些企業家朋友,無論是做鋼鐵廠的,做服裝廠的,還是蔬菜市場的,他們都是今天這個地球上最激進的產業智能化實踐者。
今天到日本、德國、法國,哪怕到美國,都沒有看到那麼廣泛的產業智能化的巨大實驗。在這一點上,各位同學一定要對中國未來的產業智能化保持極大的信心。
我們看到了很多新的改造,比如城市大腦。
中國城市大腦的改造從2016年開始,它第一個改造的是十字路口的紅綠燈。
有人講過一句話,「全世界最遠的距離不是從南極到北極,是從紅綠燈到交通攝像頭。」做城市大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它連起來,把這個數據放到後臺,形成一個城市交通大腦。
全中國第一個幹這個事情的是我的家鄉杭州。2016年杭州是全中國堵車排名第二的城市,把紅綠燈和交通攝像頭接起來以後,今天杭州市的擁堵排名下降到全國第17位。
今年我到成都交通部門做調研,成都通過交通大腦把所有區域在移動的物體,比如公交車、計程車、網約車、共享單車的情況數據化,再把各個區域的交通數據反向共享給所有計程車司機們。就這麼一個動作,讓成都的計程車司機一個月多賺600元。
至於醫院,有了城市大腦以後,不需要排隊,在家裡先上網預約,再去門診。
中國在2014年以後,網際網路基礎設施能力的建設,在全世界所有城市建設中一定是非常領先的,我們看到「雲上中國」的面貌正慢慢清晰。
金融大腦。在過去幾年中,晚上最睡不著覺的人很大一部分是銀行家。全世界的企業當中,曾經牆最厚、門檻最高、門口安兩個石獅子的是誰?銀行。過去它幹一件事,叫錦上添花,它其實也會雪中送炭。
有一個詞叫「信用」,什麼是信用呢?你家裡有多少錢。我把錢貸給你,你拿什麼抵押,你有廠房嗎,有生產設備嗎,有房產證嗎?有,把錢借給你,這叫信用。
中國有幾千萬家企業,其中90%是小微企業,這些小微企業中的60%從來沒有得到過銀行的貸款。得到貸款的60%是一年期的短貸,這是2018年以前中國金融市場的基本情況。
後來,出現了一些科技網際網路銀行,他們開始重新定義「信用」,一個企業的信用並不是你有多少廠房、多少生產線、有沒有房產可以抵押。是什麼呢?是現金流,是每天做多少生意、做多少業務。所以,業務本身構成了數據,形成了一種新的金融信用。
我在一些網際網路銀行做調研的時候,他們跟我說,「小業主的貸款信用,並不比大企業低。」
深圳的微眾銀行微業貸,這是國內首個線上無抵押的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產品。截至2020年11月,微業貸已服務了超過170萬的企業法人,其中超過60%的授信客戶是首次獲得銀行企業貸款。
大數據對整個金融系統的改造已然深化。不僅僅是網際網路銀行、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形成了數據能力,很多傳統的股份制銀行甚至城商行都在建立自己的「金融大腦」。
所以,今天中國金融系統的雲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在全球範圍內也是非常先進的。
我還去了十多年沒有進過的一個鋼鐵公司。
今天中國最先進的鋼鐵廠,一家在廣東的湛江,另外一家是在哪裡呢?很奇怪,居然在中國最窮的大涼山深處,在西昌,叫西昌鋼釩。我站在廠房中巨型鋼爐面前的時候是很感慨的。原來如果出現這個場面,必有很多汗流浹背的煉鋼工人在那裡管爐子。
十多年前我去的時候,一爐鋼大概能煉10噸、20噸,現在一爐鋼能煉200噸,而且門前只站了一個指揮員,整個煉鋼系統都完成了自動化和信息化。
在自動化和信息化的背後要幹第三件事,叫做智能化。200噸冶煉的時候要放很多鐵水,還要放七八種合金,原來多少鐵水、多少合金,全憑煉鋼工人的經驗,現在通過AI計算配比。
改造後,每噸鋼節約一公斤原料,所以一年單單這一項可以節省1700萬元,效益提高2.4倍。
鋼煉完以後做鋼錠,鋼錠做完以後要打成板材,板材出廠以前要做表面檢查,上面有很多斑點、裂痕、不合格的部分。
原來做表檢怎麼做呢?需要一個人站在一個板材面前用肉眼觀察,哪裡有問題,拿筆畫一個圈。現在,表檢有了AI輔助,既高效又準確。所以,在一個最最傳統的鋼鐵公司,我們看到了一個「雲上中國」的變化。
我們還去看奶牛。中國有1000多萬頭奶牛,我今年11月到內蒙古的一個牧場,看到2000頭奶牛脖子上套了一個智能脖環。
當奶牛套上智能脖環以後,它所有的行為數據和生理數據都可以被記錄下來。
奶牛工告訴我在牛套上脖環之前,他每天在這個牧場中管理2000頭牛要走2.7萬步,套上脖環之後呢?走1萬步就可以。發現一頭奶牛,原來需要20分鐘,現在花2分鐘,定位系統一找就找到了。
奶牛最重要的是什麼呢?要看它什麼時候發情。屏幕上的小夥子很厲害,他能目測奶牛什麼時候發情,揭發率可達75%。脖環套上之後,揭發率達到95%,產奶量可以提升10%。
從城市的交通信號燈到奶牛的脖環,我們看到了一個「雲上中國」的面貌已經慢慢地呈現出來。
2021年中國幾乎所有產業的領跑公司,都有機會正在、已經或者將要開始他們的產業智能化的建設。朋友們,這是中國製造業一個巨大的未來。
加入產業網際網路雄鷹會
開拓人脈、連結資源、對接資本
1.紅杉中國沈南鵬:數字經濟的巨大優勢會在未來五年疊現
2.騰訊投資董事總經理姚磊文:騰訊為什麼重視 To B 投資?
3.高瓴資本的產業網際網路布局
4.星瀚資本楊歌:To B投資 核心是圍繞產業集群
5.To B 行業容得下中年人
6.黃奇帆最新演講: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模式更像是「小鍋菜」
7.中國SaaS平臺的三種商業模式
提醒:歡迎加入B2B內參組織的產業網際網路企業家社群,與優秀B2B及產業網際網路企業家進行高品質交流,收費標準:999元/人,如需了解情況,請加微信:13522657967,請備註公司+職務+姓名。
致產業網際網路創業者,如您需要對接股權融資、戰略諮詢、供應鏈金融資金,請加微信:13522657967,或把您的需求發到郵箱b2b_n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