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疫情後中國經濟3大挑戰和5大特點!

2021-02-17 北大縱橫



吳曉波,生於1968年,藍獅子創始人。本文為2020年7月11日演講實錄。

關於經濟周期

 

吳曉波首先用「康波」曲線開始了他的演講——

 

編者註:經濟周期性最早的發現者是1926年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他在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經濟的大量統計數據後,發現發達商品經濟中存在的一個為期50—60年的長周期。所謂康波,指的就是經濟會從回升、繁榮、衰退最後至蕭條,不斷重複。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的產業經濟是60年為一個周期的,所以我們大部分人會經歷一個到一個半的經濟周期,所以我們身在哪裡、身處哪個時間段、哪個地區,對我們來說特別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感謝爹娘,把我們生在這裡,生在這個時代。

1978年的中國特別窮,人均GDP只有153美金。如果一個家庭裡有兩個孩子,父母把一個孩子送到當時中國最好的酒店——北京飯店做營業員,把另外一個孩子送到美國,隨便找一家肯德基麥當勞當服務員,一年下來收入竟然相差56倍!到2019年的時候,中國人均GDP達到10000美金,要知道1978年的時候美國就已經達到這個水平了,這個階段我們用了41年的時間。而現在,56倍的差距已經縮短到6—7倍了。

 

如果你1999年在上海花1000萬買一套房子,此時你有一個哥哥在紐約曼哈頓買一套房子,到今天,上海的房子漲了13.4倍,而紐約的房子漲了不到3倍。

 

1978年到2008年,中國年均GDP複合增長率9.4%,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可以連續30年始終增長在8%以上。

 

如果你做實業你會發現,在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裡,你基本上做的是「內貿」,1998年到2008年是中國外貿經濟高速發展的十年,2008年外貿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第一次超過了60%,而現如今,外貿對中國的貢獻率已經回到了33%。

 

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張康波曲線圖,我們在判定一個地區的經濟情況和發展前景時,我們要看的是這個曲線到底能夠伸多長,全世界有一些國家就是穿越了康波周期的「浪底」的,比如美國,在未來20年可能會保持高速發展。也有些國家和地區在高速發展過程中,跌入到「失去」的浪底,比如日本、臺灣,還有地中海國家,如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

中國的「三班車」

 

如果上帝是「輪值主席」的話,1978年之後的上帝應該是我們中國人;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日本、德國、香港、臺灣等地的商人進入中國內地投資,他們為什麼來?因為當時我國的優勢很明顯,勞動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制度寬鬆;而現在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國中產階級迅速崛起,勞動力成本上漲,土地價格上漲,我們可以發現2019年的中國現狀與1978年進入我國投資的國家和地區面臨的是一模一樣的情況。所以說,在1978年的時候,我們趕上了工業革命的末班車。

 

1978年的時候,有大量外資進入中國,但是當時中國物資短缺,工業水平差,生產力更差,但是現在不同的是,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我們生產了全世界60%的消費品,智慧型手機的90%生產在中國,2019年我們的汽車產量相當於美國、德國和日本三個國家的總和外加200萬輛。

 

全球的網際網路產業是從1995年開始的,中國是1996年由中科院接通了網際網路的那根線,最早開始撥號上網的有200人,馬化騰是深圳站站長、雷軍是北京站站長、丁磊是寧波站站長,當然還有馬雲。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阿里、騰訊、新浪、百度、攜程、360、京東等全部誕生於1998年的二季度到1999年的四季度。

 

網際網路經濟20年,前10年是PC時代,中國天天學習矽谷,但是到2010年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之後,中國人開始有更多的創新。

 

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滲入社交、遊戲、大數據、雲服務包括城市管理方方面面中,比如今年流行的健康碼,1月23日疫情開始後,2月16日阿里巴巴就開發了健康碼。我們在移動網際網路方面的創新已經走在全球領先地位,我們在5G方面的技術創新專利申請量比美國高出了1倍。

 

目前中國很多公司開始布局產業智能化,上個月(6月份)騰訊宣布投入5000億進入產業智能、阿里巴巴投入3000億進入產業智能。

 

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夕陽產業和朝陽產業,養雞肯定是夕陽產業,但是你在雞的耳朵裡裝上傳感器就是朝陽產業,在雞身上貼一個區塊鏈的晶片那就是智慧農業。

中國之變

 

中國現在每一天都有1萬家創業企業成立,每年就是360萬家,但是每年「死」了多少呢?300萬家!中國創業企業中的97%是在18個月內「死」的,但依然有很多人衝進創業大軍中來。中國人創業有兩個特點:第一是人多,第二是心很浮躁。中國過去40多年裡,曾經有3個人從窮小子在30歲的時候就發展成為中國首富,分別是陳天橋、丁磊和黃光裕。而現在呢,很多公司還沒創業就拿到風險投資,創業兩到三個月就開始比誰先上市,兩三年的時候就要發展成為「獨角獸」企業。在過去幾年裡,我看到太多浮躁的公司。在座的各位,我敢說未來沒有一個人可以在30歲可以成為中國首富,因為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能不能發展上市,能不能成為獨角獸,已經不重要了,今天特別重要的事是什麼呢?你能不能好好做一床被褥,你能不能好好地養一隻雞,你能不能好好地做好茶葉,回到產品本身!我們需要慢下來,扎紮實實做好產品,我認為這也是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的一些啟發!

 

目前中國已經告別了「崇洋媚外」時代,比如你去日本旅遊,你一定不會喜歡東京,因為東京肯定沒有上海好,但是你會喜歡京都,會喜歡鎌倉,會喜歡伊豆半島,那裡才是日本!

我們今天在街頭經常看到穿漢服的小姑娘,這是20年前無法想像的,沒有一個60、70、80後穿漢服,而漢服的受青睞者是90後。這是中國人的本土意識開始覺醒!

 

10多年前,房地產開發商開發的樓盤都是巴洛克風格、拜佔庭風格,而你們看現在還有嗎?現在都是中式風格、簡約風格!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喜歡中式風格,喜歡我們中國的文化。

 

目前中國新中產階級已經達到了2.5億人,未來10年,這個數字將增長到3.5億人,3.5億是什麼概念,相當於美國全國人口的總和!這部分人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對好產品的需求、對家庭的熱愛,對滿足精神的需求推動著中國的製造業!

我們調查了去年「雙11」銷售最好的100個國貨產品,60%的品牌是出現在2015年之後!2015年,是中國新中產階級誕生的元年,那一年我們突然意識到我們到底該為誰生產產品。

中國挑戰

 

西方第一部史書應該是希羅多德的《歷史》,記述公元前5世紀的希波戰爭。寫的是當時地中海的兩個國家,一個叫雅典,一個叫斯巴達,發生了30年的戰爭,為什麼打起來了呢?因為雅典的崛起對斯巴達構成了重大的危機,這就是新興國家和守成國家之間的戰爭。作者認為新興國家的崛起,守成國家對其發動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歷史上稱為「修昔底德陷阱」。

今天全世界的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都在問一個問題,今天的中國和美國有沒有可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有人計算過,從「修昔底德陷阱」到今天,在全球範圍內戰略性的大國與大國之間的對峙發生過16次,其中有12次是以戰爭結束的。

編者註:「修昔底德陷阱」,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此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他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告終。

 

川普有個政治顧問叫班農,他在2017年12月曾經有個演講:中國崛起對美國有戰略性威脅,我們要以其為潛在敵人!美國未來對中國經濟領域有五個方面遏制: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網際網路金融和5G!

 

中國今年大學本科畢業生是840萬,歷史最高,去年是750萬,每年還有新增城市就業人口大約1000萬,還不包括隱形失業、公司裁員等,所以經濟降速對產業、對消費、對就業產生了很大的問題。

 

產業的動能轉換本身就很困難,但是這次貿易戰、國際環境的惡化、疫情的不確定性把轉型的預期打亂!

產業創新5大特點

 

NO1:企業服務軟體元年

 

以前移動信息化不是必需品,但一定會延遲,不是重要的事情,但是現在疫情來了之後成為必需品,一旦替代了之後就不可逆了!所以,疫情對行業進行了巨大的推動,這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NO2:網際網路化的消費者關係重建

 

疫情之後,我們發現消費者的行為更多地轉移到線上,而且我們發現線上的效率不比線下更低,所以更多的企業開始通過直播等網際網路技術與消費者產生連接。

有位企業家發出感嘆:

第一、沒有疫情,我們不會想到做網上直播;

第二,沒有CRM系統和雲服務,我們無法在網上賣商品;

第三,沒有這次實驗,我們不會意識到這個世界發生改變了!

未來中國將增加100萬個直播間,解決新增就業3000萬人!

 

中國2019年每個人平均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是5個小時,2020上半年是6.2個小時。這一變化是移動互聯迅速發展的根本驅動。

 

NO3:低端製造業加速外流,倒逼智能化創新

 

低端製造業受疫情影響在加速外流,而活下來的企業該怎麼辦呢?只能進行智能化創新,如生產線的能力、設備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產品的迭代能力等,倒逼著中國智能化創新的步伐!

 

NO4:全社會信息化聯網加速,大數據與雲計算成為核心競爭力

 

這次疫情增加了所有企業的網際網路意識、數位化意識大幅度增加,無論你是養雞養豬,還是做服裝做紡織,千萬要跟上這次產業智能化的浪潮。如果你是50後、60後的企業家,我們公司高管團隊中80後的比例一定要超過70%,如果達不到,這家公司第一個需要被辭退的人就是你自己,你已經成為這家公司最大的障礙!

王璞公眾號

吳曉波縱論網際網路中國style:利用網際網路能讓我們這個國家真正走向開放

吳曉波:瘋了

吳曉波:對我影響最大的八句話

吳曉波:2015年是大企業危機!(深度好文,懂的人都看了好幾遍)

吳曉波:狼文化的盡頭是什麼

吳曉波:我是怎樣把90多萬公眾號粉絲打造成一個社群的

吳曉波:我們真的還需要「雙十一」嗎?

吳曉波:在中國,掌握這3點你就掌握了商業世界

吳曉波寫給女兒的信:生命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浪費!

吳曉波話新零售布局:人、貨、場、時

北大縱橫公眾號

吳曉波:你還關心張瑞敏嗎?

吳曉波:你的企業未來不關注這7點 一定會死掉

吳曉波:如果毛澤東是企業家

吳曉波: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發人深省)

吳曉波:狼文化的盡頭是什麼

吳曉波:再也不會有德魯克了

吳曉波:對我影響最大的八句話

吳曉波:與眾不同的背後,是無比寂寞的勤奮

吳曉波:這些年,馬雲犯過的六大錯誤

吳曉波:我觀察了10年才發現,那些很努力卻沒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特點

吳曉波:2018年八大趨勢預測!

吳曉波:未來企業組織形態都是峰窩式的

吳曉波跨年演講:六件事,預見2019

MBA公眾號

吳曉波:中國巨變將發生在2014年

吳曉波:我之哀宋林,實則是哀國企

吳曉波:把世界交給80後

吳曉波:巴西人抵制世界盃的經濟分析

吳曉波:王石是有底線的人,遲早都能回來

吳曉波:自由與理想

吳曉波:誠信是你唯一需要保全的財產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大咖全名單 ↓↓↓

相關焦點

  • 吳曉波:「新國貨」底氣源於中國供應鏈體系
    【解說】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網上購物節如約而至,以「80後」、「 90後」為主的年輕消費群體,願意為中國文化、為中國品牌買單成為新的消費潮流。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近年來不斷為「新國貨」奔走呼喊,他在廈門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解析了「新國貨」浪潮崛起的特點及走向。
  • 同時被吳曉波、羅振宇兩位大咖cue到,海爾憑什麼?
    2020年5月中旬,長沙河西王府井自營超市無奈撤場,這是王府井在長沙的第二家店,其運營時間不到5年。到2020年8月,昆明王府井的生活超市也悄然撤離。而巧合的是,無論長沙店還是昆明店,王府井超市原址進駐的品牌都是盒馬鮮生。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模式,和大數據改造門店體系,盒馬鮮生僅2020年12月就開出了21家門店。
  • 朱民、吳曉波解析2021年經濟趨勢,2020企投家年終盛典順利舉行
    吳曉波老師攜手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百威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仁榮,恆天財富股份董事長兼總裁周斌等業界大咖,問道企業破局之路,展望2021經濟新趨勢。   同時他預測,科技創新全球競爭和數位化大潮正在猛烈襲來。一方面,今年的疫情將推動無接觸線上經濟和技術的需求和發展,數位化物流供應、在線消費、在線醫療、在線教育、在線銷售等行業發展蓬勃。   另一方面,中美經貿科技摩擦加劇,科技世界競爭開始,新基建等國家戰略的出臺,大力地推動了中國經濟的數位化轉型和生長。
  • 2021中國經濟如何預見?企業家該如何重拾信心?聽聽吳曉波怎麼說
    2016年以後,網際網路試圖改變城市治理和城市運營,再接著通過傳感器、大數據、雲計算改變中國傳統製造業的每個生產要素和運轉模型,所以前五個階段叫做消費網際網路,從今往後的階段叫做產業網際網路。 今年我們拍了一部紀錄片《雲上的中國》,為了拍這部片子我走訪了很多地方,去內蒙古的草原牧場,到大涼山一家鋼鐵公司看它的「鋼鐵大腦」。
  • 吳曉波跨年演講:在動亂中看「基本面」,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的八大...
    在2020年12月30日廈門舉辦的「預見2021吳曉波年終秀」上,吳曉波用「三危疊加」來形容2020年——「新冠疫情的衝擊」、「中美 貿易摩擦的加劇」、「產業換擋周期的破壞」,讓無數企業和個人,都經歷了艱難的考驗。但在國際經合組織最近預測的2020年全球十大經濟體數據中,中國是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
  • 騰訊攜手吳曉波推出中國首部大型品牌經濟紀錄片《新國貨》
    5月27日21點,中國首部大型品牌經濟紀錄片《新國貨》於騰訊視頻重磅上線,後續將於每周三定時更新。《新國貨》紀錄片共計6集,由騰訊廣告、騰訊視頻攜手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歷時兩年共同打造,面向全國頭部及中腰部快速成長的新國貨品牌、發掘不同發展階段和區域的各行業領域的本土企業故事,細數國貨百年跌宕沉浮,集中展現新國貨品牌力量。
  • 定位專家顧均輝暢談中國經濟和網紅經濟的挑戰與機遇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28日電(記者 鄧洪海)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經濟如何實現向好發展成為很多人關心的話題。這其中,網紅經濟受到很多資本和年輕人的追捧,是當前經濟發展中不容忽視的力量。近日,定位專家顧均輝做客中國青年網《兩會大家談》欄目,暢談中國經濟和網紅經濟的發展現狀、未來發展趨勢等熱點話題。 定位專家顧均輝做客中國青年網《兩會大家談》欄目。
  • 吳曉波:因為疫情,我們正在「孿生」一個雲上的中國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ID:wuxiaobopd),作者:吳曉波,36氪經授權發布。原題目《吳曉波:《激蕩2020——疫情特別演講》全文整理》 十多年前,我寫了一本關於1978年後的中國企業變革史的書,寫完後滿天滿地找書名,因為我想找一個詞,它可以形容這個時代所有的衝突——它的跌宕性和它的戲劇性,但我很長一段時間都找不到這個詞。
  • 預見2021丨吳曉波年終秀:勇敢者們,往前衝別回頭
    12月30日,伴隨著郎朗指尖跳躍的「莫扎特C大調奏鳴曲」,由中國移動全球通冠名,廈門建發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預見2021丨吳曉波年終秀「正式在廈門拉開帷幕。這場持續了5年的知識跨年活動,今年也沒有失約。除了線下的現場,今年線上吳曉波年終秀和芒果TV·大芒計劃獨家合作了直播。
  • 愛奇藝極速版聯動吳曉波頻道、宋鴻兵,關注疫情下的中小企業生存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是一場全民戰爭,全民參與,共築防線成為共識。愛奇藝極速版也積極參與其中,充分發揮短視頻平臺的價值和作用。從2月12日起,愛奇藝極速版聯動吳曉波頻道、宋鴻兵等財經名家推出系列直播,關注財富,解讀基金,獻策中小企業如何生存,員工心理輔導以及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發展,從財經的專業角度助力疫情防控。
  • 吳曉波2020年終秀,U牌自愈系豐小為助力勇敢者的心
    跌宕起伏的疫情,讓很多東西停滯下來,也讓很多東西加速前行。今年的吳曉波年終秀和往年一樣,邀請50個經濟學者,讓他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做出了一些對第二年宏觀經濟的預見。但是中國製造還存在很多「阿喀琉斯之踵」,中國的創業市場、中國的產業經濟到了最後的攻堅戰階段,我們可能需要花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完成中國這次的進口替代和科創硬科技的發展。第二、「雲上中國」初露崢嶸2021年中國幾乎所有產業的領跑公司,都有機會正在、已經或者將要開始他們的產業智能化的建設,這是中國製造業一個巨大的未來。
  • 「焦慮」的羅振宇和「憂傷」的吳曉波
    3 相比於羅振宇,吳曉波在選擇傳媒這件事上純屬後知後覺。 18歲的吳曉波,考中了杭州市文科的第二名。 在選擇學校和專業上,他沒有太明顯的取向,但只要滿足一點就行:不能和老爹在一個城市。  後來在老師的建議下,他選擇了復旦的新聞系。
  • 疫情下的行業眾生相,愛奇藝極速版聯動吳曉波頻道、宋鴻兵直播解讀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是一場全民戰爭,全民參與,共築防線成為共識。愛奇藝極速版也積極參與其中,充分發揮短視頻平臺的價值和作用。從2月12日起,愛奇藝極速版聯動吳曉波頻道、宋鴻兵等財經名家推出系列直播,關注財富,解讀基金,獻策中小企業如何生存,員工心理輔導以及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發展,從財經的專業角度助力疫情防控。
  • 恆天財富攜手吳曉波年終秀預見2020:新氣象、新財富、新徵途
    據悉,話題#吳曉波年終秀#,在新浪微博上的閱讀量突破了2.3億,在今日頭條上閱讀量也超過了5700萬,截至演講結束時,吳曉波年終秀在全網的合集播放量已經達到6100萬。如此多人關注和收看,這場知識盛宴到底分享了哪些前沿觀點和未來趨勢?
  • 吳曉波:中國為何沒有「管理學大師」?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從一個落後的學習者,變成一個領先者,應該有情境與發展相結合的理論」,吳曉波說。這位到訪倫敦的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坐在我對面,訪談中他強調最多的,是理性思想和制度架構建設對於教育和商業社會的重要性。他肯定地告訴我,當下的中國,正處在一個「基於中國實踐的管理理念大發展的前夜」。
  • 任澤平:後疫情下中國經濟和政策展望
    演講以中國經濟和政策展望為主題,圍繞經濟形勢、新基建及中美貿易摩擦三部分展開論述,重點內容如下:關於經濟形勢受益於有力的疫情防控、結構性寬鬆的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發力新基建,中國經濟恢復與發展領先全球。基建投資發力「兩新一重」,10月基建投資(含水電燃氣)當月同比增長7.3%,較上月上升2.5個百分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進出口及投資動力強勁,相比較下,消費稍顯疲軟,背後隱藏就業隱患。綜上,任澤平認為,目前國內經濟大環境雖好於全球經濟環境,但不利因素仍多,比如歐美疫情、中美貿易摩擦、居民就業壓力較大、地方財政收入下滑、小微企業更為困難等。
  • 蔡凱龍:點評羅振宇和吳曉波2020年終秀
    來源:凱龍的後浪財經作者:蔡凱龍 吳曉波和羅振宇,這兩位跨年演講的兩大先鋒,知識付費行業的兩個扛把子,在2020歲末給我們濃情奉獻出兩場豐盛的年終演講:吳曉波的「預見2021」和羅振宇的「長大以後」。
  • 周其仁最新演講:「起飛」後的中國經濟面臨更大的挑戰
    其中最關鍵的階段是從人類很長歷史的過程中,所謂具有只能靠自然資源特點的傳統經濟,而不能主動地運用科學和技術。什麼叫起飛呢?就是經濟當中開始把科學革命的成果,主動的、大規模的、有意識地應用到經濟活動當中去,所以可以改變要素投入的比例,然後大幅度提高經濟成長的水平,提高人類福利。
  • 吳曉波旗下巴九靈IPO:夫婦持股逾26% A股大V又多一個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吳曉波旗下巴九靈轉道IPO!夫婦持股逾26%,A股大V又將多一個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6月11日晚,一則消息讓著名財經媒體人吳曉波再次引起資本市場關注。無獨有偶,吳曉波去年九月「聯姻」全通教育失敗後,他的同行羅振宇和袁嶽已經開始進行獨立上市輔導,其中袁嶽旗下的零點有數近期已經完成科創板上市輔導工作。業內人士指出,對手的追趕似乎在鞭策巴九靈儘快登陸資本市場。一旦三家完成上市,屆時在A股市場將出現三位大V的身影。
  • 吳曉波:中國歷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3、劃時代的「分」:將淘寶和B2C淘寶商城進行切割,天貓獨立出來,進行品牌升級,以此避免系統性風險,做風險對衝。 「合」與「分」的界限在何處呢?順商業大勢而為,順應消費習慣的變化,進行戰略調整,如此才能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每一個中國男孩子,幾乎都是從《三國演義》開始了解本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