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 | 吳曉波頻道創始人
本文選自《每天聽見吳曉波》,轉載請聯繫:吳曉波頻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點擊音頻,聽見吳曉波)
——每周末,在筆記俠遇見吳曉波——
筆記小引:
點擊可閱讀:阿里沒對外講過的真相 | 湖畔大學阿里CEO張勇演講
無獨有偶,逍遙子說到決定阿里命運的三次「分分合合」:
1、最英明的一次「分」:把淘寶和支付寶分開。支付寶完成解決淘寶的問題的歷史使命後,從淘寶切分出來,在更廣闊的商業場景中發揮效用,如今支付寶市場份額已經跟淘寶平起平坐了。
2、關鍵性的「合」:阿里媽媽再次回歸,成為淘寶商業化的主體,奠定了直到今天為止還是非常有效的、整個阿里媽媽營銷平臺的基礎。
3、劃時代的「分」:將淘寶和B2C淘寶商城進行切割,天貓獨立出來,進行品牌升級,以此避免系統性風險,做風險對衝。
「合」與「分」的界限在何處呢?順商業大勢而為,順應消費習慣的變化,進行戰略調整,如此才能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每一個中國男孩子,幾乎都是從《三國演義》開始了解本國歷史。
我記得我讀書讀到小學3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到鄰居家去玩,他們家有一個舊的、黃梨木做的書架,書架上呢,有一本已經泛黃的,卷了毛邊的、繁體字的《三國演義》。我偷偷的把它拿到了我的家裡,在被窩裡看。打開這本書羅貫中先生寫的第一行字,就把11歲的我給鎮住了。
圖片來自:琅琅網
羅先生說,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直到了30多年後,讀了很多的書,走了很多的路,甚至寫了好多書的我才突然想起一個問題,想要請教羅貫中先生,為什麼天下大勢必須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為什麼不可以分了,就不能不再和呢?和了就必須還要再分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底是中國的大勢?還是天下的大勢呢?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美國有一個歷史學家,他曾經當過美國歷史學會的會長,也是北美地區一個非常重要的中國史專家,叫做魏培德,他認為啊,這個問題是西方歷史和東方歷史的一個區別點。
中國與歐洲在早期都是從部落制進化到城邦制的。
我們這個國家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如果對應到西方的話,剛剛跟古希臘同期。孔子在齊魯半島,乘著一輛破車周遊列國的時候,畢達哥拉斯正在義大利南部傳授幾何學;孟子出生的時候,亞里斯多德剛剛12歲;
到公元前360年的時候,在東方發生了第一次重要的集權式改革,就是商鞅變法。而西方呢?在公元前354年出現了亞歷山大大帝。
公元前156年到81年的時候,漢武帝完成了中央集權制度的改革,而幾乎同時,在西方出現了一個凱撒大帝,他也讓高度集權的帝制替代了共和制。
圖片來自:百度科技
從公元前二世紀到公元三世紀的500年裡,東西方世界分別出現了兩個大一統的帝國,我們這兒叫做大漢王朝,而在西方是羅馬帝國。
我們今天被稱為漢人,可以看到漢朝對後來歷史的影響;
而在西方呢,幾乎所有的文明史都會用很大的筆墨來描寫羅馬時代。
到公元184年,漢帝國陷入內亂。中國經歷了將近400年的三國魏晉南北朝,幾乎同時,羅馬帝國在外族的侵略下分崩瓦解。從此,東西方歷史突然的花開兩枝。
中國在公元589年重新實現了統一,並從此再也沒有長期分裂過。而歐洲呢,進入了中世紀,經歷了漫長的封建制,從此再也沒有統一過。
所以,魏培德的問題是:在世界第一批帝國,羅馬和漢朝崩潰後,中國歷史和歐洲歷史為何差異起來了呢?
10年前,我寫過一本書,叫《激蕩30年》,描寫了1978年到2008年中國經濟變革崛起的歷史。
當我寫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發覺啊,30年並不足以描寫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全部秘密,所以我接著寫了《跌蕩100年》,再然後呢我又寫了《浩蕩2000年》。
我從公元前七世紀的管仲變法開始研究2000多年,中國經濟變革歷史的真正秘密到底在哪裡?歷史對當今的現實又有哪些投影和借鑑的意義?進而從經濟變革的角度來探尋中國歷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背後的秘密。
而我所有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都在一本叫做《歷代經濟變革得失》的書裡。
想要了解更多吳曉波的觀點?
現在僅需 180 元
你就可以擁有一年 260 期的財商早餐
每天 5 分鐘的財商早餐
開啟財經門外漢的商業大門
提升商界一族的財經視野
洞察喧囂世界的背後真相
每天不到一塊錢
卻請了一整年的財商顧
「 你是否想了解更多2017年新商業進化論
中的各種商業模式思考?」
張泉靈領銜25位商界智囊
在喜馬拉雅FM《筆記俠:新商業進化論》等你
面向新商業,對症下藥,系統結構化地學習
掃圖中二維碼哦~
合作夥伴:混沌研習社|湖畔大學|創業黑馬學院|i黑馬| 創業邦|領英中國|36氪|騰訊|京東|正和島|中歐|微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