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三國學成語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劉備張飛關羽桃園三結義

2021-02-19 老墨家族

話說,天下的趨勢,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朝末代,七國紛爭,最終並於秦國,秦國滅亡後,楚漢紛爭,最終合於漢,漢高祖斬白蛇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到了漢獻帝,又破裂分為三國。

當時巨鹿郡有兄弟三人,張角,張寶和張梁。張角號為「太平道人」,後來四處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其影響力越來越大,徒弟越來越多,隨即和自己的兩個兄弟商量私下偷造黃旗,起兵謀反。

張角帶領大軍進犯幽州地界,幽州太守劉焉忙召集校尉鄒靖商榷張榜招兵。榜文到了涿縣,涿縣一位英雄性情寬厚,少言語,喜怒不形於色,身高將近一米八,兩隻耳朵垂到肩上,雙手過膝蓋,長相俊朗。

此人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漢景帝的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以販賣蓆子和鞋為生。劉備見榜文不禁一聲長嘆,卻猛然聽見一人在身後說話:「大丈夫不為國出力,在這嘆氣幹什麼!」

劉備轉頭見此人身高將近一米九,腦袋小,眼睛大,聲音洪亮,劉備見他相貌非常,問其姓名得知,其姓張名飛,字翼德,平常賣酒和豬肉為生。

劉備與張飛一起入店飲酒,正喝著,看見一個大漢推著輛車子停在門口,隨後進店坐下。此人身高兩米,鬍鬚就有60多釐米長,面色棗紅,丹鳳眼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劉備邀請他一同坐下,問他的姓名。此人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為雲長,河東解良人。因為殺了當地仗勢欺人的人渣,從家鄉逃出來有五六年了。

三人一起到張飛的莊子上共議大事。第二天,三人在桃園中備下祭祀用的禮品,焚香拜天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發誓完畢,三人以劉備為長兄,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後來召集了一大群勇士,三百餘人在桃園中痛飲一醉。

第二天,劉焉命劉備三人帶領五百士兵,前去破敵。第二天青州太守求助,劉焉又派鄒靖帶著劉備三人,領兵五千支援青州,敵眾我寡,出奇致勝。打完青州,劉備三人領兵五百直奔盧植軍中,不分勝負。

盧植讓劉備前去潁川打探消息,約期圍剿。忽見一支軍馬打著紅旗截住去路,為首的將領身高七尺,細眼長鬍子,官拜騎都尉,姓曹名操,字孟德。曹操領兵五千攔住賊寇,張梁,張寶死戰才得以逃脫,曹操緊追不捨,而劉備帶著兵馬來到潁川,只聽見喊殺聲和一片火光,賊寇早已消失。

劉備三人拜別皇甫嵩等人,星夜奔走,趕赴廣宗。

老墨家族小程序——老墨家族VIP現已全面上線,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進入。

音頻暢聽,操作更方便!

老墨家族投稿郵箱:

laomotougao@163.com

來!投!稿!吧!

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新浪微博:老墨家族

抖音:laomojiazu(老墨家族教育)

快手:老墨家族

歡迎來找我們玩喲(*`∀´*)ノ!

相關焦點

  • 《桃園三結義》劉備 關羽 張飛 對天盟誓 有苦同受 有難同當 有福同享
    誓畢,拜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成語典故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幹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
  • 聽三國學成語丨齊心戮力 ——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官兵三英戰呂布
    北平太守公孫瓚(zàn)領兵來的路上,碰見了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邀請他們一起加入討伐董卓的大軍,三人跟著公孫瓚一起來到了洛陽見曹操。曹操推選袁紹為盟主,第二天開始制定盟約,袁紹說:「賊臣逆子董卓,大肆屠戮百姓,權傾朝野,致使江山社稷淪喪,今日袁紹聯合諸位,共赴國難,凡是我同盟者,齊心戮力,以示忠義,永無二心,有違背此盟約者,必失性命,永無子孫後代。
  • 《桃園三結義》是劉備為了尋求意中人使用的計謀!!
    之前小編說到了諸葛亮初出茅廬別有用心,那麼劉備在諸葛亮的故事中一直都是處在主動的位置上,那麼讓我們來看看劉備關羽張飛的這個三結義又出現什麼問題了呢?說道桃園三結義大家都會想到劉備、關羽、張飛這三個好兄弟。
  • 三國中有桃園三結義嗎?桃園三結義的意義有哪些?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一段盪氣迴腸、催人淚下的劇情。劉關張三人偶然結識,因為同樣的政治抱負三人走到一起,義結金蘭,從此關羽張飛對劉備生死相隨,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 但是在正史中,沒有桃園三結義的記載。那麼,羅貫中先生寫桃園三結義的意義何在呢?
  • 桃園三結義起家時,張飛最有錢為什麼只做了個老三?
    當年張飛劉備和關羽桃園三結義,每個人心中豪情萬丈,一心想做出點成績出來,劉備只能靠張飛這樣的土豪資助,張飛據說不止一家屠宰場和酒坊,桃園三結義之後,張飛還召集三百勇士,在自己家中的桃園開懷暢飲,一個桃園能放得下三百人,可見有多大
  • 桃園三結義是真的嗎?
    第二天,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等祭禮應用之物,三人焚香再拜而禱告: 「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誓畢,三人按齒序排位,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 史海鉤沉 |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我們從未結拜
    在《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是第一個著名的故事,也是後來許多精彩橋段的基礎。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想到他們祭告天地,焚香而拜,結為異姓兄弟的故事。關羽、張飛二人對劉備忠心耿耿,在人多的地方終日侍立在劉備左右,保駕護航,不避艱險。但此句只說三人「恩若兄弟」,未見得是結拜兄弟的關係。關羽那句話進一步確定,三人未結拜,因為他稱劉備為「劉將軍」。《三國志·張飛傳》也記載:張飛年輕時和關羽一起事奉劉備,「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其中,只提到張飛把關羽當兄長一樣看待,未提劉備。
  •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到底是誰編造了這樣的故事
    關羽、張飛二人對劉備忠心耿耿,在人多的地方終日侍立在劉備左右,保駕護航,不避艱險。但此句只說三人「恩若兄弟」,未見得是結拜兄弟的關係。關羽那句話進一步確定,三人未結拜,因為他稱劉備為「劉將軍」。  《三國志·張飛傳》也記載:張飛年輕時和關羽一起事奉劉備,「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其中,只提到張飛把關羽當兄長一樣看待,未提劉備。
  •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到底是誰編造了這樣的故事
    在《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是第一個著名的故事,也是後來許多精彩橋段的基礎。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想到他們祭告天地,焚香而拜,結為異姓兄弟的故事。關羽、張飛二人對劉備忠心耿耿,在人多的地方終日侍立在劉備左右,保駕護航,不避艱險。但此句只說三人「恩若兄弟」,未見得是結拜兄弟的關係。關羽那句話進一步確定,三人未結拜,因為他稱劉備為「劉將軍」。  《三國志·張飛傳》也記載:張飛年輕時和關羽一起事奉劉備,「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其中,只提到張飛把關羽當兄長一樣看待,未提劉備。
  • 【成語故事】桃園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
  • 劉備至死都沒給關羽、張飛追封諡號,是怨恨關張,還是另有隱情?
    有極度推崇的,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也有異常鄙視的,言稱:劉備虛偽,關於自大,張飛魯莽,要是劉備真當了皇帝,首先就會殺了關羽和張飛……當然更有「學究派」,從正史中去窺尋線索,並指出:根本就沒有什麼「桃園三結義」。而且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關羽、張飛那麼替劉備賣命,可劉備至死都沒給兩人追封諡號,相反卻追封了法正。劉備這是在怨恨關、張,還是另有隱情,到底是幾個意思?
  • 劉備稱帝之後,成了一國皇帝,卻為何不給關羽張飛封王?
    眾所周知,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成為後世江湖兄弟結拜的典範。當然,在真實歷史上,桃園三結義並不存在。但有一點依然可以肯定,即: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確情如兄弟!陳壽的《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 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 劉關張:我們從未結拜.那怎麼會有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關羽、張飛二人對劉備忠心耿耿,在人多的地方終日侍立在劉備左右,保駕護航,不避艱險。但此句只說三人「恩若兄弟」,未見得是結拜兄弟的關係。關羽那句話進一步確定,三人未結拜,因為他稱劉備為「劉將軍」。《三國志·張飛傳》也記載:張飛年輕時和關羽一起事奉劉備,「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其中,只提到張飛把關羽當兄長一樣看待,未提劉備。
  • 桃園三結義,生死手足情
    三義宮,原為「三義廟」,又稱「漢昭烈帝廟」,坐落於河北省涿州市,是歷史上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故地,為紀念劉備三兄弟在此結義而建。始建於隋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1508年明武宗皇帝朱厚照親賜璽書「敕建三義宮」。整座廟宇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文化底蘊豐厚。
  • 桃園三結義時,網友專心打卡名場面
    自從四大名著的影視劇上線B站之後,網友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笑到肚子疼,就比如說《三國演義》當中,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三結義時,就有很多網友專心打卡名場面!
  • 桃園三結義,劉備由此打造政治鐵盤,開始進入歷史大局
    這就引出了劉備這個《三國演義》的主角之一。劉備要幹一番事業,沒有人幫忙哪行啊?他能認識到這一點,就搞了個桃園三結義。一、劉關張三結義每個政治行動集團,都有它的根本來源,由此也奠定了它的行動者基因。劉備政治集團也是如此。但是,相對於曹操集團和孫權集團來說,劉備集團更加體現出了底層特色。劉備15歲的時候,他媽媽就讓他出去遊學以增長見識,準備將來有機會的時候,幹一番大事業。
  • 聽故事 學經典: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
  • 「桃園三結義」結的什麼義?
    劉關張三兄弟在涿郡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結為異姓兄弟,並且立下了一段熱血澎湃的誓言:「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根據年齒,劉備是大哥,關羽是二哥,張飛是三弟。
  • 「桃園三結義」被誤讀千年,它的真相你必須要知道
    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在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中緩緩拉開帷幕。公元188年三四月的一天,在一片灼灼盛開的桃花林中,端放著一黑漆案桌,桌上擺滿了烏牛白馬等祭禮,案前有三人正莊重地焚香跪拜。其中,跪在正中間的,兩耳垂肩、面若冠玉,此人正是劉備;跪在左邊的,面若重棗,丹鳳眼、臥蠶眉,此人正是關羽;跪在右邊的,豹頭環眼,燕頜虎鬚,此人正是張飛。只見三人便跪拜邊焚香發誓:這就是《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並且,這只是一個故事。
  • 劉備師父是盧植,張飛師父是王養年,那關羽的師父又是何方神聖?
    劉備因為父親早亡,與母親相依為命,只好以織草蓆賣草鞋為生,不過劉備祖上也是做過官的,母親還是希望劉備將來有所成就,因此在熹平四年(175年),劉備15歲,母親就讓外出求學。張飛出生於當地的一個富貴人家,自小脾氣就暴躁,他的舅舅擔心他將來到處惹事,因此請來了王養年,好讓張飛得到些教導,能當人師父的都絕非是等閒之輩,張飛師師從王養年,不僅在武藝上有很大的進步,在文學上也有很大的提升,其草書寫得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