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太小看李安和他的《雙子殺手》了!

2020-12-22 銼影蝸牛

如果說李安是21世紀的格裡菲斯,我還是不忍心看到《雙子殺手》將成為一場「光輝的失敗」。剛看完120幀時我還在為李安的探索性創作而激動不已,可一周下來,不論北美還是國內市場,票房口碑雙雙遇冷的表現讓我為安叔捏了一把汗。先說立場,我認同好萊塢的電影觀念,即電影是需要照顧觀眾情緒的,有了票房收入才能維持電影工業的持續發展,但試想一下,如果只考慮市場的反響,那麼電影將不會存在。

一百多年前的《火車進站》帶來了偉大的電影之神的同時,也嚇退了前來觀看的觀眾。電影誕生於技術,也是在技術的革新中才開拓出電影藝術的更多形式。回顧它從無聲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數碼到立體3D電影等,每個新技術在誕生之初都難免遭到質疑,而觀眾卻是滿足於現狀、意識不到電影是需要革新的,就像默片時代的觀眾已經很享受無聲電影這一前所未有的觀賞體驗,很少有人會思考如果有了聲音的加入會不會更好,甚至有人認為,無聲片是偉大的「啞巴」。只有不斷探索的電影人,才會摸索著實現電影的更多可能。而李安就是這種走在觀眾前面的電影人。

三年前在我觀賞了120幀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後,我對這一新技術並無太強烈的感覺,它就像把現實呈現於我眼前一樣,而後我在電腦上重溫24幀版本時,才體會到這項技術所帶來的觀影體驗的反差,高幀率無疑是屬於影院的。李安所做的,恰恰是把手機屏幕前的觀眾重新拉回電影院。

其實,電影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電影技術的發展史,有了新技術才會探索出電影藝術的新形式,我們不敢保證120幀是否會成為未來電影的主流,就像我們無法證明電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一樣。因此24幀所帶來的「電影感」則更是先入為主的無稽之談,「120幀+3D+4K」所帶來的清晰、逼真、沉浸感是電影的另一重真實,而非廉價的「電視感」,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來說,電影不過是一場白日夢的投射,我們的觀影體驗實際上是一個做夢的過程。當技術提高到一定程度後,電影的清晰程度對觀眾造成的衝擊甚至比現實本身更具備真實感。而作為電影與現實的分界線,真實感所帶來的電影美學上的改變,將會重新定義電影概念。

高幀率帶來高度清晰的觀影體驗,不僅為觀眾營造了身臨其境之感,還可展現出很多現實關注不到的細節。在影片開場時,亨利準備射擊的乘客坐在時速238公裡的列車上,李安採用一個廣角鏡頭拍攝列車運行的底部,此時直線行駛的列車在畫面上呈現出一道弧形,這種視覺形象是扭曲的,它所產生的速度感和視覺衝擊力比以往水平角度的拍攝更強,在高幀率下,觀眾可以看到現實中肉眼都捕捉不到的細節,如若回到24幀,這種衝擊力就被削弱很多。

細節被放大了,畫面內容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因此導演必須合理控制安排畫面內的信息,突出焦點,引導關注的注意力。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李安用搖移鏡頭展現站在舞臺中央的林恩,儘管鏡頭語言細膩,但舞臺四周冗雜的信息撲面而來,又是在高度清晰的120幀下,不少觀眾會產生一種眩暈感,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眩暈感使觀眾更能「切身」體會到林恩在舞臺上的無所適從,拉近了與林恩的心理距離,但它還是李安需要著手改進的地方。

在《雙子殺手》中,李安規避了這種不適感,有意製造焦點,採用很多景深鏡頭,很少再用搖鏡頭和移動鏡頭。就連那場摩託車相互追逐的動作戲中,都沒有按照常規動作片中的移動攝影方法來拍攝,而是採取正反角度的跟拍處理,摩託車高速向前行駛時仿佛在向觀眾橫衝直撞,這比以往的移動攝影所帶來的感受更主觀、更強烈。在移動攝影下的動作追逐戲中,觀眾是處於一種旁觀者的狀態,只能通過汽車相撞、漂移等奇觀來滿足觀眾對於動作戲的興奮感,而在《雙子殺手》中,觀眾仿佛化身成電影場景內的行人,不僅為影片中激烈的追逐感到緊張,也產生了一種自危感,很多人都被這場戲嚇得往回縮,在120幀下這種身臨其境感更為強烈。

為了減少對觀眾的視覺幹擾,亨利和小克的追逐戲都選在相對逼仄的環境下,狹長的距離使觀眾關注的焦點集中於二人身上。同樣的,在另一場近身肉搏的動作戲中,被黑暗充斥著的教堂地窖裡,只通過演員手中的一束光來展現二人的位置關係,避免了多餘的信息量幹擾,也更有利於營造二人的情緒衝突。

電影裡有句亨利對丹妮說的臺詞,似乎也可以用在李安身上,「確定好上船了嗎?那就準備好把過去都丟掉。」,很多人認為李安是上了技術的船,拋棄了過往的一切,即放棄了電影的文本表達,忘記怎麼去講好一個故事。可仔細想想,即使不從技術角度評判電影的價值,《雙子殺手》的文本也沒那麼糟,李安更是沒有背叛他的過去。

熟悉李安的觀眾都知道,他最喜歡的導演是伯格曼,而伯格曼電影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善用特寫鏡頭,他認為人臉才是心靈的窗戶,只有近距離展現人的面目表情,才能拉近與觀眾的心理距離。在李安以往的電影中卻很少採用特寫鏡頭,但這兩部120幀的電影中,李安開始大量採用特寫鏡頭,在高幀率的畫面中,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人物的毛孔和瘢痕,此時帶來的並不只是沉浸感,還有加強了觀眾與演員的「凝視」。

在商業類型片的元素的包裝下,電影的內核還是李安獨成一派的風格,除了回歸他的個人母題父子關係下,還包含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對戰爭的反思,對回歸人類自身的期望。小克剔除了正常人的負面情緒,可亨利並沒有被剔除消極狀態,他理應是個獨立的個體,有著創傷後應激障礙,但在他放下屠刀決意退休之前,他也是被訓練得和小克一樣的機器人,他無法愛人、無法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每夜被夢魘困擾,只有俯臥在地準備扣動扳機的那一刻,才會好受些,某種程度上說,他是被軍隊「克隆」過的。

在影片的結尾出現的「戰爭機器」,是比小克還無堅不摧的、不怕真金火烈、無法感知疼痛的複製人,它具備被複製人的一切優點,同時剔除了對疼痛、悲傷的感知,這讓我不禁聯想到人類與阿爾法狗下棋的結局,我有時會想,阿爾法狗能意識到它是被設計的存在了嗎?它會感知疑慮、悲傷,或是情感的存在嗎?有趣的是,這些複製人也是李安實打實用電腦「克隆」出來的,而結局李安最終讓人類戰勝機器,與其說是必須為之的人道主義結局,不如說是人的個體之於集體的勝利。《雙子殺手》最偉大的地方就是李安用科技推翻了科技,在他一以貫之的父子情結和家庭情懷下,完成了林恩沒有實現的,對自我的回歸。

李安是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拓荒者,也是電影裡所提出的靠近恐懼、擁抱恐懼的人。只是他走得太快了,支持120幀播放的影院只有少數幾家,能看到「120幀+3D+4K」的觀眾更是少之又少,為配合這項電影技術的成功迭代還有很多路要走,除卻影院的設備配套,還需要演員的表演模式、化妝手法、拍攝方式等原有的電影觀念的迭代。但我衷心地希望能有越來越多走在觀眾前面的電影人出現,讓李安不再孤獨。

相關焦點

  • 李安和他的《雙子殺手》:孤獨的開拓者
    10月18日凌晨0點,李安的新片《雙子殺手》上映了。北京能夠滿足120幀/4K/3D放映要求的影廳並不多。當晚,朝陽大悅城的金逸影廳內,除了前兩排和最邊角的座位,幾乎全都坐得滿滿當當。考慮到超過200元的票價,這個場景不能算不熱鬧。對於李安而言,這部電影是別有意義的。繼《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之後,這是他拍攝的第二部120幀電影。
  • 從《雙子殺手》看李安的「技術革新」之殤
    國慶檔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仍在熱映,本周多部熱門「引進片」即將到來,為電影市場注入新鮮活力。 其中,由派拉蒙出品、李安執導的《雙子殺手》,以及迪士尼出品的《沉睡魔咒2》,日本批片動畫《航海王:狂熱行動》將在10月18日同時公映,再掀十月小高潮。
  • 李安導演的《雙子殺手》到底怎麼了???
    這兩部影片,分別是昆汀的《好萊塢往事》,以及李安的新作《雙子殺手》。不過,如今回頭再看,其實還蠻諷刺的。因為,《好萊塢往事》已經宣布撤檔,具體什麼時候能上,誰也說不準。而李安導演的《雙子殺手》雖然如期上映,但是,卻遭遇了非常大的質疑。
  • 李安和他的《雙子殺手》為電影行業帶來了什麼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嘗試了3D,《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體驗了前所未有的120幀,而到了這部《雙子殺手》,不僅繼續帶來120幀、4K、3D的高規格,又用上了最先進的特效。李安和維塔工作室合作用CG技術製作一個20多歲年輕版威爾·史密斯,這是極具創新精神和突破的。
  • 李安新片《雙子殺手》讓南京影院期待又頭疼:又是他!
    技術+哲學,《雙子殺手》是熟悉的李安從目前曝光的信息和預告來看,《雙子殺手》講述了威爾·史密斯飾演的國防情報局特工,在準備退休之際意外遭遇一名神秘殺手的追殺。令他沒想到的是,這名殺手竟是年輕了20多歲的自己。於是,在年老和少年的「我」之間,展開一場生死對決。
  • 《雙子殺手》:李安還是在拍文藝片
    《雙子殺手》的北美口碑和票房都不理想,投資虧損已成定局。而豆瓣評分只有7.1。這對於一出手就長期穩定在8.5分的李安來說,就是不及格的成績。全世界只有一個獨特的李安導演,所以他的作品必須滿足某種期待。《雙子殺手》海報《雙子殺手》是李安的滑鐵盧嗎?算是一種失敗吧,卻也很難說是常規的那種失敗。也許影片節奏緩慢,缺乏槍戰片常見的腎上腺素提升,但李安作為導演倒也沒有什麼明顯失誤。他仍然在按照過往擅長的方式拍攝:人物之間細膩的情感,平實而準確的對白,總體平穩又頓挫分明的節奏,都在體現著一個資深導演數十年的藝術功力和獨特追求。
  • 邀請你一起領略李安《雙子殺手》暗藏的野心
    三年後,李安攜帶這一部《雙子殺手》卷土而來。比起《比利·林恩》,這電影的技術呈現更加極致。Digital Human(數字人物)、高幀數、3D。這三種兵器,李安都將在《雙子殺手》裡玩到極致。下面兩張《雙子殺手》動圖,第一張是普通影院看到的效果,24幀的畫面顯示,火車從瞄準鏡前飛馳而過,你啥也看不到。而在CINITY120幀的放映下,你甚至可以看清火車座位上的乘客!
  • 李安在《雙子殺手》的爭議和問題,早在《綠巨人浩克》就有了
    李安往往能夠藉助類型片的模式,來展現東方式思考,而這種東西結合的方式,往往使得李安在電影主題表達上事半功倍。但是,到了《雙子殺手》之中,這種東西結合的模式,反而使得李安的口碑出現的撕裂和下降。但是在《雙子殺手》中,李安並沒有很好處理兩者的矛盾,導致了電影的不盡人意。對自我的思考和追問不管是李安的忠實粉絲,還是路人,看完《雙子殺手》之後的第一感覺就是,故事太老套了!
  • 李安《雙子殺手》最全觀影指南
    新片《雙子殺手》用60幀看,比預期的要好很多。本以為一個「自己打自己」的故事並不是什麼新鮮題材,但在李安的手下還是看到了他想表達的關於「人」的探討,人的痛苦、困惑,都來自每一個人與自己「我」的關係。再來看看《雙子殺手》裡「數字人物」小克和真人威爾·史密斯的更多對手戲吧!
  • 《雙子殺手》爆冷,李安度過了最尷尬的一次生日
    是,牛肉麵也好吃,但不該是李安。不該是他。電影滑鐵盧?李安跌落神壇?史皇票房毒藥?貼標籤之前,讓我們想想到底是《雙子殺手》配不上李安,抑或是這屆觀眾配不上《雙子殺手》?《雙子殺手》講老梗老梗又咋了???《雙子殺手》的核心是複製人。
  • 《雙子殺手》劇情爛?李安拍的可不是動作片
    看了120幀的《雙子殺手》之後,我才知道什麼叫「清晰」。那臉上細微的表情,那動作的流暢度真的讓我恍惚,我老覺得我不是在看電影。我覺得李安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在《雙子殺手》裡,並沒有太多那些動作片常見的快速移動鏡頭,晃動鏡頭等等。
  • 李安的答案是《雙子殺手》
    —— 李安無論你是普通影迷、電影從業者,還是對未來好奇的極客,李安的新片《雙子殺手》都是你一定要走進影院看的作品。而且至少要看一次 60幀+3D 版本的。△ 《雙子殺手》定檔10月18日它是「處於電影產業鏈最頂端」的奧斯卡金獎導演,為了推動行業邊界而做的創新。這裡面有李安眼中電影的未來。《雙子殺手》劇本成型於1997年,那是《終結者》《黑客帝國》等動作硬漢和硬核科幻盛行的年代。
  • 《雙子殺手》:李安的進與退
    所以這一次的威爾史密斯演技在線,120幀或60幀的效果加分不少,動作場面更是三場大戰各有千秋,作為商業片,《雙子殺手》完全可看,甚至在部分迷戀傳統動作片和科幻片的影迷群體那裡,依舊好看。此番的《雙子殺手》前兩場戲也是如此,很不適應,但是好在逐漸忽略了視覺上差異,轉而關注了劇情。
  • 李安新片《雙子殺手》:口碑爭議,是「類型片」的鍋?
    當李安在宣傳《雙子殺手》時,曾反覆提及由威爾·史密斯扮演的主角亨利面對二十多歲的自己這一情節,並且也坦承這其實也是他自己會面臨的狀況。在電影中,當51歲的亨利面對年輕的自己時,他所說的並非什麼宏大的主題,而是一系列對於自我的懷疑、對深藏在內心深處不安和恐懼的慌張,以及在強硬外表下的脆弱……就像電影中亨利說自己已經不願意再照鏡子,但是面對小亨利卻就是「照鏡子」。
  • 李安新片《雙子殺手》今天就可以看了!
    今天,由復星影業攜手派拉蒙、天空之舞共同出品、李安執導、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科幻動作大片電影《雙子殺手》在全國硬核上映
  • 李安的《雙子殺手》票房撲街?看完《少年的你》突然懂了
    文|令狐伯光10月25日,曾國祥導演,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上映。這部電影豆瓣開分8.7,到現在票房輕鬆突破2億,最終預測票房將突破10億以上。《少年的你》徹底爆了,大導演李安的《雙子殺手》上映到了現在,接近10天票房才剛剛突破2億,電影的票房宣告徹底的失敗。李字《雙子殺手》創造的「雙子」技術。
  • 李安最差的電影《雙子殺手》,卻在科技上成就了他
    哪怕是我們最近看到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和復仇者聯盟:奧創時代,都已經不是原汁原味的3D。他們都是以2D技術拍攝,後期製作才轉成3D的。李安的心中有一顆種子。「2D電影就像牆上的一幅畫,不是真的。但是3D電影太生動了,以致於你的大腦會不自覺的相信發生在面前的一切是真的。」這才是電影技術的真正革新。
  • 拍完《雙子殺手》的李安,真的江郎才盡了嗎
    《雙子殺手》耗資1.8億美元,在北美市場收回成本已毫無可能,最後的希望只剩中國市場。有影評人把中國市場押注 CINITY 廳,嘗試高幀率電影視作 5G 一樣彎道超車的舉措。市場和產業可以以布局未來的方式思考,但留給李安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在回答接下來的計劃時通常會加上一句,「如果還有投資人願意投我的話」。
  • 認「幀」看李安!《雙子殺手》引領電影技術革新
    1905電影網訊日前,由李安導演,威爾·史密斯主演的影片《雙子殺手》正式登陸中國院線。影片採用了3D+4K+120幀高技術規格製作,再次在全球影視創作領域掀起新潮。《雙子殺手》是李安第14部導演作品。李安表示:「用數碼去重新創造一個角色,在故事中取信於人,這個挑戰是從未有過的。」對於《雙子殺手》這樣一部走在時代前列的技術革新電影,顯然,選擇120/60幀的高幀率版才能夠獲得最酣暢淋漓的觀影效果。如同李安在上海的媒體專訪中表示,在色域表現上,《雙子殺手》在RealD的銀幕上「特別好看」。其他的銀幕,容易有鬼影,並且削弱某一些色彩的精準度。
  • 好久沒得奧斯卡的李安,爆料《雙子殺手》原有三種結局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將於10月18日正式與觀眾見面的電影《雙子殺手》未映先火,在提前看片中收割口碑。近日,導演李安、嘉賓高曉松在武漢對談年輕人,暢談電影內外的內心世界。李安透露,純粹按照個人心性,《雙子殺手》會有截然不同的傷感結局,甚至戛然而止;面對年輕人,他表示「一心想早點退休但不知不覺做到現在」,對電影的熱愛「戒不掉了」。「不拍電影都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是除了做菜我唯一擅長的事。」李安似乎一直都處於「創作興奮期」,65歲的年齡絲毫沒妨礙他堅持探索對電影技術、電影語言最新鮮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