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不出門給人添「堵」,也不讓人給自己添"堵「,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上網找劇看了。英劇是首選,即便相同的題材,對幽深人性的探索,也總有獨特的英倫風格體現,那種陰溼、灰濛、冷峻、微光,不只是畫面的調度,更是複雜人世的洞燭。
《受害者》還只是第一季的短短四集,一個故事的大概情節已完整,但還是有些交代不清的地方、Craig Myers犯下的罪案好像有原型,比之劇中的情節更加令人髮指、人物故事也更曲折,這會是有第二季的原因嗎?第一季的展開?那這一季的主題該如何延續?
看前三集對 Anna Dean 這個近乎偏執的母親有點反感,對Craig Myers在身份還在似是而非的搖擺狀態中的他,有疑慮有同情還有點覺得他太軟弱。劇中那麼多幹擾對他身份的認定的情節與人物(湯姆、丹尼),想必也是要讓看客像劇集裡的檢察官說的,在安娜一案中,忽略克雷格是不是埃迪,他只是這一案的受害者,這樣接受安娜的有罪判罰可能更理性客觀 ?
但是,克雷格就是埃迪。知道了事實的警長要對他揮拳,而我在知曉他的真實身份時同樣觀感有變,即使是他在面對自己曾經的受害者不停地對他道歉、而完全崩潰的一刻坦白的。人是多麼複雜,我們不能審判他人,但還是會有根深蒂固的意識無時不刻在審判著看似的一切。
最後一場,那個廢棄的橋下。在我看來不可思議但還是會動容,為施害者和受害者的相對而坐,為受到過深深傷害的母親的舉動。
」遠在是非對錯之外,還有一片所在,我將在那裡與你相遇、」 我就駐足那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