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該我上本學期的公開課了,我講《將相和》一個流傳了千百年的佳話,這節課我準備了好長時間,查找資料,製作課件,為學生補充相關的知識,了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在網上查找名師教學案例,通過對比設計自己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查人物的資料,對課文進行預習,在自己有心得的地方做好批註,課前在另一個班進行試講等等。只為找到一個讓學生、教師能相得益彰、教學相長的設計,一個精彩的課堂。
尋找記憶的拋錨處
蘇氏說:你所讀的這一切,就是你的學習的智力背景。這個背景越豐富,你學習起來就越輕鬆。你每天讀得越多,你的時間的後備就越多。因為在你課外閱讀的這些東西裡,有千萬個接觸點,是跟課堂上所學的教材相通的。這些接觸點,我們可以稱之為「記憶的拋錨處」。它們吸引著必修的知識向著人們周圍的知識的海洋伸展開去。課文距離我們的年代太久遠,學生不能理解當時的人物及思想。所以,我結合時代給學生滲透了許多當時的知識、人文、風俗等,如:戰國七雄、商鞅變法、合縱與連橫、春秋五霸等,並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讀《古今中外著名軍事家》一書,了解廉頗的經典戰役及對趙國的貢獻。從而加深學生對廉頗這個人物的理解。同時這些材料刺激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產生了諸多困惑(從情感角度講就是「興奮感」),這些困惑促成了想要解釋和解決這些問題的強烈願望,這種願望使他們對新知識格外敏銳並很容易理解,讓學生在課堂上很容易地找到記憶的拋錨處,為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做好的鋪墊,為上好這節課夯實了基礎。
讓思維在這裡碰撞
要讓學生讀懂課文,讓學生有話可說,達到不言之不快的境界,就要找到文章的交集點。 在教學目標上說,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二套大綱(感性材料)過渡到第一套大綱(解決問題所形成的知識)的連接點; 從學生內在講,就是將懂未懂處,明暗交織處; 教師所做的策略講,就是創設某種策略,引發學生進入這種憤悱之境(交集點)。經過許多遍的讀,我發現學生對廉頗的∶「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理解得不到位,而它又是故事前後連接矛盾引發的點,還是補充了廉頗生平故事後一個課內外交集的點。那怎麼樣讓學生深入理解呢?我想到了辯論,讓真理在思辨中明析。上課後,我讓學生思考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有的說:「完璧歸趙。」有的說:「負荊請罪。」還有的說:「將、相和好的事。」我指導學生說:「你只說出了結尾,前面呢?沒有矛盾就怎麼會有和好呢?」看學生沒有思考好,我又找其他同學補充。讓學生總結出了:藺相如由於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上的表現突出立了大功,被升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妒忌想讓藺相如下不了臺,在聽了藺相如以國家為重的話,勇於負荊請罪的事。我就抓住這個有利時機,製造矛盾說:「我看廉頗說的在理,藺相如就是靠一張嘴,爬到廉頗頭上去的。你看廉頗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汗馬功勞。而藺相如就動動嘴皮子,就成了上卿,要是我,我也非常不服氣。你能認真讀課文,找出反駁老師的事實依據嗎?」學生一聽,反駁老師的馬上就開始找了。
火花在深度燃燒
李XX說:「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獻上和氏璧。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讚,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藺相如很有智慧。他僅憑觀察就知道秦王沒的誠意,還想出了「璧的瑕」的好主意,拿回了和氏璧。」引導深度解析「我追問到僅僅有智慧嗎?」李XX接著說:「藺相如捧著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裡,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從這段文字還可以看出:藺相如是在沒有刀光劍影的戰場上拼命呢!我點評:沒有刀光劍影的戰場,說是多好!藺相如是在拼命。再次深入思考如果秦王真硬要搶璧,那藺相如會怎麼辦?他就會和璧一起撞碎,他是在賭博,拿命在賭。更深層次剖析那他撞了沒有,沒有。為什麼呢?因為秦王太愛那個璧了,為什麼愛它,想得到它,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它呢?補充:我們一起來了解和氏璧的來歷。學生們了解了和氏璧悽美的故事,以及傳國玉璽的珍貴。藺相如正是考慮到秦王不會捨得和氏璧才能做到完璧歸趙的。總結提升這更能體現出藺相如超人的智慧和以命相搏的膽識,所以說,藺相如不僅僅靠嘴皮子。
原XX說:「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我認為藺相如心思縝密,走一步,看十步,甚至更遠,他想了一會兒,說明在接受任務時,他就考慮到所遇到的種種困難,並找到了相對應的方法,他很有遠見卓識。是呀!我們要學習他這種優秀的品質。同學們說服我了,看來應該給立功的藺相如以激勵,我同意升他為上大夫。我最不滿就是他在澠池之會上他靠一張嘴就升為上卿
這時,周XX說:「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跟我現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從這裡邊我們可以看出: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了讓學生理解得更深入,引導深度解析我點撥道:秦王在歷史上有暴君的稱號,趙王害怕嗎?怕。那麼藺相如害怕嗎?怕。那為什麼還敢要挾秦王呢?再次深入思考那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氣極了,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更深層次剖析那需要何等的勇氣呀!一個為了國家的尊嚴,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有膽有識的英雄,我也佩服!
本文中對廉頗寫得較少,誰來說一說廉頗?
魏XX說:「廉頗有勇有謀,很愛國。」我一聽,把我補充的內容都用上了,就說:「文中並沒有這樣寫,你從文章中體會到了什麼?他說: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廉頗知錯就改。我接下來說,是呀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更難能可貴的是當面認錯。那需要何等寬廣的胸懷,正是如此,也才成就了他千古名將的風範和氣度。
我又引用古人對他們的評價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贊藺相如 贊廉頗
秦庭搏命發衝冠, 回車示弱總心安,
便使梟雄氣血寒。誰識負荊低首難。
為問書生真本色,真是將軍胸膽在,
千秋莫作等閒看。 始留佳話後人看。
本節課我通過師、生辯論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深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優秀品質,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