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粉絲519萬,微博粉絲195萬。只要李雪琴繼續留在《脫口秀大會》舞臺,這個數字還會漲。一個外行網紅,闖入脫口秀半決賽,讓一群專業演員都感到了職業危機。編劇史航形容這一幕是:像一個巨人,沒有彎腰就走過拱門。李雪琴的野生幽默,七分自嘲,三分喪。這是她的風格,也是她的生活。
李雪琴的走紅,是她倒黴生活裡,一次幸運的偶然。2018年,她正處在人生低谷,其實再過一年,就能從紐約大學教育學研究生畢業。可日益加劇的抑鬱症,讓她對一切都束手無策。最嚴重時,連課都上不了。萬般無奈下只好辦理了停課休學,乾脆回北京治病。
一天,她溜達到清華大學,看到遊客們正圍著校門拍照。李雪琴也學著他們,打開手機攝像頭,拍了一條抖音。面無表情,素顏出鏡。沒有任何臺詞準備,操著一口東北味普通話,張口就來:「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了清華大學,你看這是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一日一度公眾號喲:yryd115
吳亦凡是她喜歡的明星,而李雪琴是借用一位東北大媽的名字。初嘗試後,拍視頻成為無聊生活中的一種調劑。她繼續化身李雪琴,帶著偶像吳亦凡在北京各處打卡:「吳亦凡,我現在在圓明園,你吃飯沒呢?」「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我來三裡屯了!」
沒想到2019年1月,吳亦凡竟然發視頻回應了:「李雪琴,你好,我是吳亦凡,別管我在哪,你看這燈,多亮。」
素人成為網紅的距離,只有一個晚上。隨後,李雪琴漲粉破百萬,直接登上熱搜第一。被偶像喊話,一夜成名,當之無愧的「追星錦鯉」,鹹魚翻身。李雪琴自己也沒想到,驚喜來得這麼快。她用僅存的理智,在邀約的公司中挑了一家能勝任的。工資可觀,待遇不錯,起碼在北京,她能好好生活了。
很多人好奇李雪琴為什麼喜歡吳亦凡,原因也很簡單:「看他的樣子應該是從小就被保護的很好,沒啥煩惱,因為我沒有過這種生活,我從小就生活在了一種漩渦裡。」用她的話說,14歲已經失去了理想主義,只想賺錢。那年家道中落,父母離婚,李雪琴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和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一樣,她始終覺得父母分開,都怪自己不夠好。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一日一度公眾號喲:yryd115
在艱難的心理博弈中,她選擇了跟母親相依為命。從此,處在青春期的李雪琴被迫長大。她要接過母親所有任性的情緒,幫她度過那些煎熬的日子。比如寫完作業了,剛看會兒電視放鬆一下,母親便勃然大怒,破口大罵。她聽話地關掉電視,也不反駁。不敢有一點青春期的叛逆。再比如考試沒發揮好,來不及自己沮喪,還要先安慰母親失望的心情。一個沒離開學校的孩子,竭盡全力安撫一位成年人,這份負擔可想有多重。一旦背上,根本卸不下來。
她拼命地學習,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要用成績換一點母親的笑臉。以前不患得患失的她,開始嚴苛地要求自己決不能考第二。不然別人就會說:你看父母離婚以後,還是把孩子耽誤了。她不能讓媽媽聽到這種流言,儘管母女兩人,她才是應該被保護的那個。她就讀於當地最好的高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北大來遼寧自主招生時,她也沒有特長加分,僅靠考試成績還是拿到了第一名。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
多年後,李雪琴把這些經歷都講成了段子。用她慣用的語氣,帶著一口東北腔說:我媽是我帶大的。臺下一片鬨笑,可是笑完之後,回顧一個孩子當時的處境,你會覺得深深地同情。孩子只是孩子,他們當不了家庭的保護神,也做不了父母關係的粘合劑。 成年人的問題不該交由孩子處理,也不該把他們原本自然生長的人生拖垮。
但是遺憾的是,很多孩子已經因此早早消耗了過多的熱情。他們很難重新快樂起來。父母分別再婚後,李雪琴依然沒有更快樂。「雖然你倆不是和對方結婚,但我衷心的祝福你倆過得幸福。」送出祝福後,如釋重負,但卻更加孤獨。
2019年,李雪琴走紅了。那些家長裡短依然纏繞著她,唯一好的一點是,她有了經濟實力。起碼終於不再擔心父母的生計,她豪爽地給二老買了好幾份保險。安排好別人的生活,再考慮自己。她本就是抑鬱症病人,不適合高密度、高強度的社交和工作。但生活排山倒海的壓力,毫不留情把她推到了懸崖邊。原本得過且過,沒有希望,不抱期待的生活,上過熱搜後,一去難返。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一日一度公眾號喲:yryd115
身不由己的時刻太多太多,多到足以讓她自殺。有天晚上,她用水果刀在手腕割了三道,企圖體驗自殺。看到出血之後,她又冷靜地給自己包紮好,坐回電腦前繼續加班。最大的感慨竟然是:「我剛剛浪費了一個小時加班時間自殺,沒死成。」
那時,每天收到無數條陌生人的微信,要從早回到晚。躁鬱症加重,她把自己鎖在房間的次數越來越多。一間不足十平米的臥室,她把自己關在裡面,誰也不知道她在想什麼、做什麼。
有一回,她突然打開房門,找出屋外的榔頭,哐哐敲擊手機屏幕。屏幕上碎得都花了,但微信還是不住地往外跳新消息。她反抗的次數很多,但更像內心的自我掙扎,對既定事實毫無影響。因為她要做的事情,依然在備忘錄上排起長隊。整個團隊都在圍繞自己幹活,她要養活一群人,唯一的辦法就是出去接活。每天睜開眼睛,面臨的都是新挑戰、新活動,她是被生活鞭策的陀螺。
這種生活有人羨慕,有人渴望,她也知道這是來之不易的機會。想活下來,就得堅持。幸運女神不會問你喜不喜歡這個機會,你只有選擇在機會降臨那一刻,條件反射地抓住希望的微光。李雪琴是一條有底線的鹹魚。她願意嘗試很多事,但絕對不做完全沒把握的事。當然,你也可以說她怯懦。
早前,她被邀請去參加一場直播,跟《奇葩說》冠軍之一陳銘對談。李雪琴想了想,還是拒絕了。 「他挺有文化的,我怕聊聊聊我接不住。」編劇史航一直挺喜歡這位東北姑娘,認為她看問題的視角很有趣。
就邀她和作家止庵對談,主題是魯迅、張愛玲、周作人三選一。但是李雪琴還是拒接了。「不瞞您說,這三個名字在我這兒就只是知道。我有自知之明,我沒有這能耐。」那麼多藝人上趕著拗知識分子、文化學者的人設。李雪琴堂堂北大本科、紐約大學研究生的高材生,卻認為自己「沒有能耐」。
其實她在去年就接到了《脫口秀大會》的邀約,當時錄製第一期時,她也在現場。看看這種形式,如果可以的話,第二期她就報名參賽。在後臺遇到了前一季脫口秀冠軍龐博,兩人隨口聊了兩句。李雪琴立刻斷了嘗試的念頭。「我去參加個屁啊,連龐博都上不去臺了。」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一日一度公眾號喲:yryd115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但今年李雪琴還是來參賽了,結果沒有她預想地這麼糟糕。相反,她拿了一次爆梗王,分數一騎絕塵,把全場的脫口秀演員都比了下去。大張偉為她連連爆燈,李誕猛誇她天賦異稟,楊天真都想籤下她。但李雪琴還是不高興。連王建國都說:「從我認識你開始,我就沒見你高興過。」
不高興的李雪琴,踏出了關鍵一步,起碼勇敢了。去年,她參加了陳坤發起的公益活動《行走的力量》。在枯燥而艱難的行走中,她多次出現高反,跌入冰河,身體素質不好,只能跟在隊伍的末尾。整個過程中,她都一直垂頭喪氣。回過頭看自己翻過的一座座山時,心頭才豁然開朗。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一日一度公眾號喲:yryd115
「承認別人行而自己不行,是認識自己;但不行還要往前走,那就是勇敢了。」不愛笑的李雪琴成為了一名專業的搞笑博主,現在又是一位天才脫口秀演員。鎂光燈下,她杵著那張不開心的臉,說著沒精打採的笑話,臺下笑倒一片。她喜歡被這些笑聲包圍,儘管她自己感到快樂稀薄。如果痛苦被轉化成別人的快樂,這也是自己存在的意義。
李雪琴的段子讓我們找到共鳴,因為我們都是李雪琴。成年人身不由己地工作和生活,庸庸碌碌,時常找不到活著的價值。可是,哪怕心裡有一萬個放棄的理由,只要明天鬧鐘響起,還是會起床繼續奔跑。畢竟最勇猛的戰士也會有意志鬆動的時刻,最樂觀的強者心頭也會有陰翳。我們都該承認個人的不足,然後勇於超越自己,這才是最大的意義。
李雪琴,加油!今年,我們都要加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