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是魔鬼 | 尋找生命的意義本身就沒有意義

2020-09-04 七月的生活和電影

導讀

電影《很可能是魔鬼》是由羅伯特·布列松執導的劇情片,1977年6月在法國上映,獲得第2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本片講述了一個年輕人在不斷尋找生命的意義的故事

或者可以說是一部看起來很無聊的電影,總共95分鐘的電影,期間我不斷睡著好幾次,影片放到三分之二處時我還沒看明白在講什麼,直到最後主人公去看了心理醫生,和醫生的對話間才明白,他只是一直在追尋一個生命是什麼的問題。

他到最後也沒弄明白生命是什麼,他最後想說的話被一槍打破,他想說什麼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想知道,只有他自己知道。

而生命的意義,就是你可以問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想的越多,越沒意義,最後只有去死

影片一開始描寫了大量的環境汙染、森林砍伐、濫殺動物、化學汙染導致畸形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他游離在宗教、政治、科學、愛情裡,想要藉此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他看得越多卻依舊看不明白自己。

他捂著耳朵不去聽樹木砍伐的聲音,他在兩個女人之間徘徊,他在街頭教其他人數學,他想幫吸毒少年戒毒,想要用宗教感化吸毒少年,他想要幫助別人,想通過這一系列讓自己明白存在的意義,在和醫生的對話裡,他說他厭惡生存也厭惡死亡。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他是個矛盾體,既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又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有什麼意義。生存和死亡之間,他必須做出一個決定,站在兩者之間使他感到痛苦,找不到自身的意義使他感到痛苦,為自己還是為他人?為家庭還是為社會?

而說起存在的問題,就想起之前《大路》裡面的片段,「傻子」告訴傑爾索米娜她存在的意義,「我不知道這塊石子有什麼用,但它肯定是有用的。因為它若無用,一切都無用。星星也是!」每個人都有存在的意義,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其他人。

他想過自殺,夢見被殺也想過跳河也試著扣動扳機,那天他只是拿著槍朝河裡打,手裡拿著子彈只是看著,他甚至在想死之後會是什麼樣。最後他選擇用錢誘惑吸毒少年來殺自己,他們一路走來到了公墓,當他開始發表最後的演講時,吸毒少年不等他說完直接就開槍,隨後又補了一槍,偽裝成自殺現場後拿走他身上所有的錢跑了。

雖然他已經決定死亡,卻一直在思考,對於吸毒少年來說,他只是拿錢辦事,所以他不去聽他講完,對主人公來說也是一種解脫。

生命本身既是問題,又是答案

在歷史長河中,生命的意義一直是科學以及神學思索的主題。你為什麼存在?你是以什麼形式存在?你是什麼?可是我們真的需要去思考這些問題嗎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為了改變世界,為了賺更多錢還是過更好的生活,為了取得更好的成就……好像這些都不能解釋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最多只能說這些都是為了好好活著的手段。

活著就是為了好好活著,賦予生命的意義是通過我們如何去好好活著。如果我們真的想明白了什麼是生命的意義,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生命好在毫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木心《素履之往》

我是七月,分享生活。

相關焦點

  • 託爾斯泰的存在主義危機,生命本沒有意義,他卻不斷尋找
    託爾斯泰陷入了存在主義危機,他在日記中寫道,「地球上的生命無可給予」,在此之前的幾個月裡,他一直在讀物理學。在更多地了解自然的冷酷法則後,他失去了對超驗論的信心。他說,他在所有的科學領域都進行了探索,但遠遠沒有找到他想要的東西,而是開始相信,所有像我一樣尋求生命意義的人都一無所獲。
  • 尋找生命的意義
    就是心理諮詢師和來訪者一起走過她人生中最艱難、最迷惘的沼澤地,使來訪者尋找到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就像你現在這種狀態,我們需要共同探討,最終讓你更加明白自己,了解自己,這個過程需要你的配合,需要你敞開心扉表達自己,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打開心靈的鑰匙在你身上,而不在於我。我們現在需要籤訂一份心理諮詢服務協議,明確各自職責和服務的內容、原則。」
  • 老子的悲觀主義:找不到生命意義的人,比生命本身更可怕
    那些鬥來鬥去,爭來爭去的玩意兒對他而言沒有意思,他想要的是追求生命本質的意義,以及一場精神的冒險之旅。在《戴建業精讀老子》一書中,戴建業老師對老子的思想精神有了更為深刻的描述和理論。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這個「道」便是世界萬物變化的規律,而人也不是規律馴化的一種。
  • 蔣勳:如果生命沒有意義,你還要活嗎?
    在我們的文化中,以「愛」、「關心」或是「孝」之名,其所做的任何決定都是對的,不允許相對的討論、懷疑,而沒有懷疑就無法萌生孤獨感,因為孤獨感就是生命對生命本身採取懷疑的態度。    從小到大,我們都以為生命是有意義的,父母、老師等所有的大人都在告訴我們這件事,包括我自己在當了老師之後,都必須傳遞這個訊息,我不能反問學生說:「如果生命沒有意義,值得活嗎?」  但我相信,我如果這麼問,我和這個學生的關係就不會是師生,而是朋友,我們會有很多話可以講。  如果你問我:「生命沒有意義,你還要活嗎?」我不敢回答。
  • 《刺蝟的優雅》:尋找生存的意義,關於生命的頓悟
    這個小女孩精神世界很繁榮,小小年紀思考著生命的價值。看不起一輩子活在魚缸裡的魚。她說出的話雖然略中二,但是不無道理。假如死亡不能免除痛苦,那還有什麼意義。看起來童年幸福的她為什麼想死?的確,上流社會家的孩子不好做,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可她的家庭氛圍也並不壞。可能大家會譴責帕洛瑪的家長,都沒教給孩子生命之寶貴。可能還有人說本片涉嫌美化自殺。她說跳樓太痛苦了,不行。
  • 一切生命的意義,都是「心」編織的故事
    你根據自己的需要賦予自己故事,它就是你的人生意義。意義是你自由的定義,你享有那賦予萬物意義的自由。但給予事物一定的意義,那只不過是你給予自己的心一個故事而已。人生或事物的意義,是心的故事。事物本身不存在什麼意義,除了心的故事,一切都不存在。
  • 史蒂芬·霍金:生命的意義
    例如生命有意義嗎?在這脆弱珍貴的世界裡,我們的存在有何來由嗎?究竟活著的意義為何?思考的意義為何?作為人類的意義為何?甚至探討現實本身的極限……科學讓我們得知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人類的大腦遠比你意想中更為錯綜複雜,但若並非如此,你也不可能意想任何事。它包含了許多腦細胞,數目和銀河系的星星一樣多,約有一千億上下腦細胞連接在一起,彼此之間的連結比已知宇宙裡的星系還要多。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如何才能實現有持久意義的東西?許多人從來沒有停下來考慮這些重要的問題。多年後回頭看,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的人際關係已經破裂,為什麼他們感到如此空虛,儘管他們可能已經實現了他們設定的目標。曾經有一位已經達到運動巔峰的運動員被問到,當他剛開始從事運動時,他希望有人能告訴他什麼。他回答說:」我希望有人能告訴我,當你達到頂峰時,那裡什麼都沒有。」許多目標只有在追求中浪費了多年的時間後,才會露出空虛的一面。
  • 水運憲:生命意義的勘探者
    他的戲劇性是由他生命本身的豐富性、驚異性與作品中人物命運與故事情節的尖銳衝突所爆發出來的文本張力;他的面具化主要體現他將藝術與生活區分得異常徹底,不向文學的強權或機會主義妥協,以及他不斷捕捉時代經驗,儘可能使自己的創作主題與書寫風格多樣化。水運憲在文學創作上始終遵從心的方向,文字率性真實而不落俗套。
  • 生命意義的最終答案!
    人類不知道進化了多久才能才能提出這樣的問題,生命的意義?換句話就是人活著的意義?因為其他動物根本不會產生這種問題。只有人類這種高級生物通過進化通過智慧的開發積累與傳承才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因為早期的人類也會跟其他動物一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根本就不緣起這樣的問題。
  • 《活著》裡的這十句話,揭示了活著本身的意義
    但是,又有一個疑問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之中,活著的本身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該怎麼去尋找活著的意義呢?《活著》裡的這十句話,感受生命的意義,看看這十句話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人生哲理。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吧。相信你會有不同的感受。1.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
  • 平凡人的生命意義!
    也有很多人說:平凡人要找到最平凡的快樂……我卻從整個故事裡看到一件有意思的事:那個一直努力追求人生意義的人最終追求到了,心裡卻空落落的;那個一直對生活沒有任何激情的小靈魂,卻獲得了「生」的通行證……他們倆最終都明白一件事:生活的真正意義,不在於做事,而在於做人:成為一個對生命有感知的人,
  • 不要問人生的意義,因為人生本就沒有意義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在會吃會玩活出花樣灑脫的作家蔡瀾老先生來說,人生就是吃得好一點,睡得好一點,多玩玩,不羨慕別人,不聽管束,多儲蓄人生經驗,死而無憾,這就是最大的意義吧,一點也不複雜啊。嗨,真羨慕蔡瀾老先生這樣的灑脫。蔡瀾會吃,吃出了美食家的名聲,身材微胖卻不會大腹便便。
  • 活出生命的意義 | 錢立峰
    在被送進集中營以前,讓弗蘭克爾最為心痛的,是納粹沒收了他視作生命的、尚未完成的書稿。但在集中營的嚴酷環境裡,恰恰是弗蘭克爾想要重寫這些書稿的強烈渴望,成為了支撐他掙扎著活下去的理由。一個人一旦找到了活下去的意義,那麼所有的痛苦,也便不再那麼不堪忍受了。 有人說:上帝的規則是,先給痛苦,再給出路。
  • 電影《心靈奇旅》:生命的意義,就是無需意義
    任務看似很簡單,就象許多人自然認為的那樣,「火花」就是生命的意義。而Joe認為他人生的意義就是站在臺上演出,只要把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地方告訴對方,就能幫助對方找到「火花」。他們沒有死,卻也不再活著。就象那個證券交易所的基金經理,滿腦子只有交易。交易、交易、交易,交易能帶給他什麼已經不記得了。他的靈魂在黑色山谷不斷低頭尋找,空洞而呆滯。
  • 專訪|李滄東:真正飢餓的人,是每天尋找生命意義的人
    這些人物軟弱卻沒有放棄掙扎,真實得甚至有些醜陋。但在李滄東看來,正是在醜陋的現實中,藏著生命的意義。「他的作品有一種逼真的寫實,如同他的電影那樣深刻地刻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他拙樸的筆觸下隱藏的是這些細小的事件背後巨大的悲劇感。」《燒紙》一書的中文譯者金冉如此評價李滄東的寫作。
  • 精讀心流(十一)生命的意義
    最後兩章分別是《挫折中如何自得其樂》和《追尋生命的意義》。記得多年前,在心理協會的一次集會上,老師問:你們覺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當時回答:人生的意義即找到自己的意義。今天竟然在米哈裡的書裡與這句話重逢,讓我格外驚喜。找到人生意義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每個懂的人都會理解這句話。
  • 生命的意義
    我想,人生的意義有很多種。獨處的平靜,親人的相聚,朋友的幫助,生活的感想,病痛的經歷,目標的實現,閒暇的娛樂,還有很多在過去的或未來的日子裡難忘的時間或事件。它所產生的可能是幸福、快樂、愉悅,也可能是悲痛、無奈、煩躁,但凡是所在、所為、所思,皆有意義。
  • 《悟淨出世》:人生的意義在於追逐本身
    你怎麼度過你的每一天,是有意義的,你是幸福還是悲傷,這是你真切的感受。這對你而言,就是有意義的。我們需要將自己擺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上,然後投身於適當的作為。追逐本身,即意義。觀音為了讓悟淨更好的領悟,她讓悟淨跟隨唐僧三人去取經,並告誡他這一路不可懷疑,只管前行。
  • 【新鮮人文】生命的意義
    時間的不可逆和不可停止性,讓越來越多的人去追尋生命的意義。那時候是講如何體會人生,那麼生命的意義究竟何在?你恣意揮霍,時間在流走,你細細品咂,時間也在流走。都說人生苦短,仿佛是一眨眼的功夫,1年就過去了,仿佛是彈指一揮間,10年就過去了。人的一生經得起幾次眨眼和彈指一揮間?相對於地球,對於宇宙,人的生命實在是太短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