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如果生命沒有意義,你還要活嗎?

2021-01-07 網易

  羅曼讀書會為 閱 讀 而 生

  雅 俗 共 賞 ,醉 美 讀 書

  名家經典散文

  

  如果生命沒有意義,你還要活嗎?

  ·蔣勳·

  我出版過一些書,談了美學、談過詩,寫了一些小說和散文,我想我最終的著作應該是一本懺悔錄。

  我相信,最好的文學是一本最誠實的自傳,目前我還沒有勇氣把它寫出來,但已經在醞釀,我也知道這會是我最重要的功課。

  我是要跳回去做一個和稀泥的人,去掩飾跳牆、記過的事件,還是要做阮籍或嵇康?這就是我的選擇了。

  家庭、倫理的束縛之巨大,遠超於我們的想像。包括我自己,儘管說得冠冕堂皇,只要在八十四歲的媽媽面前,我又變回了小孩子,哪敢談什麼自我?談什麼情慾孤獨?

  她照樣站在門口和鄰居聊我小時候尿床的糗事,講得我無地自容,她只是若無其事地說,這有什麼不能說的?

  其實,我母親和許多母親一樣,手上一直握有一把剪刀,專門剪孩子的頭髮,比中學時代教官手中那一把更厲害,這一把看不見的剪刀叫做「愛」或是「關心」。

  因為這把剪刀,母親成為我走向孤獨的最後一道關卡。在我們的文化中,以「愛」、「關心」或是「孝」之名,其所做的任何決定都是對的,不允許相對的討論、懷疑,而沒有懷疑就無法萌生孤獨感,因為孤獨感就是生命對生命本身採取懷疑的態度。

  

  我們活著真的有價值嗎?我不敢說。我也不敢說殺生一定成仁,捨身一定取義,魯迅寫的秋瑾殺生、捨身之後,其鮮血只是沾染了一顆饅頭,讓一個得肺癆的小孩食用,她甚至救不了他。

  這個了不起的文學家顛覆了儒家成仁、取義的觀念。生命真的有意義嗎?

  儒家文化一定強調生命是有意義的,但對存在主義而言,存在是一種狀態,本質是存在以後慢慢找到的,沒有人可以決定你的本質,除了你自己。

  所以存在主義說「存在先於本質」,必須先意識到存在的孤獨感,才能找到生命的本質。

  在70年代,我上大學的時候,存在主義是臺灣非常風行的哲學,不管是透過戲劇、透過文學。

  例如當時有一部戲劇是貝克特的《等待果陀》,兩個人坐在荒原上,等待著一個叫做Godot(中文譯為果陀,Godot是從God演變而來,意指救世主)的人,等著等著,到戲劇結束都沒有等到。

  生命就是在荒蕪之中度過,神不會來,救世主不會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也沒有來。我們當時看了,都感動得不得了。

  從小到大,我們都以為生命是有意義的,父母、老師等所有的大人都在告訴我們這件事,包括我自己在當了老師之後,都必須傳遞這個訊息,我不能反問學生說:「如果生命沒有意義,值得活嗎?」

  但我相信,我如果這麼問,我和這個學生的關係就不會是師生,而是朋友,我們會有很多話可以講。

  如果你問我:「生命沒有意義,你還要活嗎?」我不敢回答。文學裡常常會呈現一個無意義的人,但是他活著。

  卡夫卡的《蛻變》用一個變成甲蟲的人,反問我們,如果有一天我們變成一隻昆蟲,或是如魯迅《狂人日記》所說人就是昆蟲,那麼這個生命有沒有意義?

  我想,有沒有可能生命的意義就是在尋找意義的過程,你以為找到了反而失去意義,當你開始尋找時,那個狀態才是意義。

  現代的文學顛覆了過去「生下來就有意義」的想法,開始無止盡地尋找,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看法,都不是最終的答案,直到現在人們還是沒有找到真正的答案。

  陳凱歌的《黃土地》裡,那群生活在一個荒涼的土地上,像土一樣,甚至一輩子連名字都沒有的人,他們努力地活著,努力地相信活著是有意義的,或許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生命意義。

  然而,不管生命的意義為何,如果強把自己的意義加在別人身上,那是非常恐怖的事。

  我相信,意義一定要自己去尋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如果聲音不記得》,如果沒有你,生命長短又有什麼意義?
    不知道你看過《悲傷逆流成河》沒有,一個反校園暴力和講述抑鬱症的電影,讓人看完真的會淚流成河。 《悲傷逆流成河》的原班人馬打造了第二部電影《如果聲音不記得》,於12月4日悄悄上映,上映首日我就迫不及待地買了張電影票。
  • 生命周而復始 蔣勳以《雲淡風輕》面對人生悲喜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我風 通訊員 劉迪近日,臺灣美學大師蔣勳新作《雲淡風輕》在大陸出版。本書為蔣勳先生最新散文作品,他在詩書字畫、蟲痕鳥跡中為我們找回東方最美的事物。
  • 蔣勳:愛情一定是專一的嗎?
    文/蔣勳在一些關於愛情的抽象論述中,我們絕對不會反對「專情」這件事情,我們最常歌頌的也是專情,一種「專一」和「專心」,愛一個人至死不渝。當我們對一個人這麼說的時候,當然就是一生一世的事情,甚至是生生世世,像「七世夫妻」的故事,海枯石爛,還要結來生緣的。可是,所謂的「專一」「專心」要如何解釋?每個人在他不同的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不同的領悟吧。
  • 活出生命的意義 | 錢立峰
    活出生命的意義 文 | 立峰打個比方,有個人渾身瘙癢、但是能享受撓痒痒快樂;他要是相比於一個身體健康、因而沒有此種享受的人,會更幸福嗎?如果將人生的意義等同於滿足欲望、追求快樂;那麼他的人生,也終將毫無意義。 哲學家諾齊克 1938-2002 是「羅爾斯正義論"的堅定反對者 再舉個極端些的例子,假如人生當中全是快樂,而沒有如影隨形的痛苦,是否就完美了呢?
  • 蔣勳美學作品盤點
    《蔣勳說紅樓夢》 《蔣勳說紅樓夢》這本書和視頻傳播甚廣,蔣勳對《紅樓夢》獨特且全方位視角的解讀,迷倒眾生。,繡綠的青銅器,夭矯蜿蜒的書法,縹緲空靈的山水畫……經過一次一次時間的回流,將歷史的渣滓去盡後,我們看到的是被「美」層層包裹著的藝術作品中蘊含的真正的時空價值和所承載的歷史意義,一種生機勃勃的大美。
  • 蔣勳:雲淡風輕是生命最好的心境丨21讀書
    到了《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中,蔣勳老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沒有故作高深,他把晦澀的歷史變得通俗易懂。藉助「西方美術史」這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蔣勳帶領我們眺望和瀏覽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觀念、材料、技法,省思人類共同的「美」的嚮往與創造。蔣勳是我們這個時代踏入藝術門檻的最佳引路人。
  • 蔣勳:你沒有窮過,哪裡知道窮多麼可怕?窮可以逼到人沒有人性
    在蔣勳老先生的訪談裡,他曾經談及財富觀,其中一個觀點讓人印象深刻。他說:「我永遠都不會嘲笑富有這件事,因為你沒有窮過,你哪裡知道窮多麼可怕,窮甚至可以逼到人沒有人性。」很多人都知道錢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平凡的大多數人而言。
  • 蔣勳:《詩經》完全不用翻譯,詩是沒有辦法翻譯的
    《蔣勳說文學:從<詩經>到陶淵明》,這本書我讀得還算順暢,因為其文字與我不隔。「如果你喜歡文學,喜歡創作,我建議你多去接觸民間的東西,因為民間的東西才方便你再創作。你越碰《紅樓夢》,越不敢寫東西,它只會讓你沮喪,因為它實在太偉大了。它完美的形式和成熟的語言,會把你綁住。」讀到此處,我忍不住笑了。此話說的倒是很實在,到民間收集素材進行再創作,有許多作家不就是如此起步的嗎?
  • 蔣勳:沒有真正的智慧,就沒有長久的愛情
    如果要下一個結論,我想,真正的愛是智慧。——蔣勳真正的愛,需要智慧文 | 蔣勳在歷史上,我們看到,李清照懷著對趙明誠的愛,兩個人一起切磋詩詞、研究金石,「金石」也變成他們兩人愛情的另一種形式了。莊子就說,你覺得這個寶貝是你的,家人拿去就是失去,可是你如果把它想成這個寶貝是你家的,那麼即使被家人拿去,還是在家裡,還是你的。他覺得有道理,就開始把東西放在家裡。可是有一天,這個寶貝被鄰居拿走了,他覺得很受不了,他失去了這個寶貝。莊子就說,你如果把這個寶貝當做是整個社區的,即使被鄰居拿去,還是你的,不是很快樂嗎?
  • 蔣勳:講給「大家」聽的人
    蔣勳說:「1968年,法國人也在思考一個問題,知識是不是應該被少部分人壟斷?比如法語講vous跟tu,vous是『閣下』如何如何,如果我用『閣下』來稱呼你,後面的動詞都會變,很多的敬語。可是他們認為,如果一個學生對一個學者用了vous以後,後面就放棄了自我思考的很多可能;如果用tu,是比較平等的。羅蘭·巴特的符號學其實也說,我們能不能把一些人與人之間故意造成的隔閡拿掉,用比較自在的方式溝通。
  • 蔣勳: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我看到一種極致
    這一次,不是只聽她說、聽她訪問,而是由你問、文茜答,各式生活疑難雜症、生命辛酸故事、年輕世代煩惱都能在《茜問》得到答案。今年六月,蔣勳心肌梗塞復發,經歷生死一瞬間,從臺東直飛臺北急救命,鬼門關前走過!當時他低調封鎖消息,如今療傷結束,他要給大家看到生命其實可以好好過下去,此外,他也與我們分享這次生病已預立遺囑
  • 蜻蜓FM上線《伴你同行,質優人生》,聽蔣勳講述生活美學
    還記得前陣子,在抖音發了與鮮花相伴吃火鍋的視頻,而爆火的楊麗萍嗎?62歲的她面對不婚的指責,坦然回應:「只要自己過得好,沒有傷害其他人,就可以。」而同樣未婚的俞飛鴻也有一次被問到:「你為什麼49歲一直單身到現在?你覺得老一個人呆著,精神正常嗎?」她沒有一點尷尬,只是表達了沒有拒絕結婚,很享受一個人的生活狀態。
  • 蔣勳:雲淡風輕是生命最好的心境
    蔣勳:我統一回復下大家的問題,我72年到76年的時候在歐洲讀書,所以有很長的時間去看西方的當代藝術。我不曉得,我那個時候在臺灣,因為在故宮上課,帶著一個東方的傳統的一個美學價值觀到西方,剛開始真的很震撼。它真的是千奇百怪,各種表現的方式。慢慢從這些千奇百怪裡面,會發現譁眾取寵的,或者是真正有內涵的,你慢慢可以去區分它。
  • 蔣勳:心死了,你創造的價值再多,得到的不過是一座荒山!
    可是,每天行色匆匆的你我,總是風馳電掣的樣子,腳步飛快,甚至連眼神都是飛快的,有誰能留18分鐘給一首詩?我們有一百個理由忙忙碌碌,忙著奔走在各種熱鬧喧囂之地、名利交易之所,還為自己戴上一頂冠冕堂皇的帽子——努力創造輝煌有價值的人生。密不透風的生活中,我們好像連停留片刻的時間都沒有,每天都上緊發條,覺得浪費一秒鐘就是虛度人生。
  • 蔣勳:生命裡第一個愛戀的對象,應該是自己
    意識到孤獨的存在 生命真的有意義嗎?有一部戲劇是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兩個人坐在荒原上,等待著一個叫做Godot(中文譯為戈多,Godot是從God演變而來,意指救世主)的人,等著等著,到戲劇結束都沒有等到。生命就是在荒蕪之中度過,神不會來,救世主不會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也沒有來。
  • 大樂師談生命的意義
    今天的分享對各位來講非常有意義,所以我也希望你們能夠認真的聆聽。我非常負責任的告訴大家,生命沒有任何意義,是的,你沒有聽錯,如果你覺得我這樣說不夠直接,那我就再直接一點,你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生命也沒有任何意義。
  • 蔣勳:我應該在節氣推移間,學習聆聽更多生命的對話
    我應該在節氣推移間,學習聆聽更多生命的對話蔣勳/文1、我應該在節氣推移間,學習聆聽更多生命的對話我們有時會忽略沒有開花的樹,花期還沒有到,看到別的花燦爛奪目,可以不焦慮、不著急,安安靜靜、沉穩內斂,儲蓄自己的生命能量。要有多麼充足飽滿的自信,才能懂得沉默安靜。安靜等待自己花季的時刻吧。
  • 如果有一天,硬碟消失了,生命隕落了,我們的文字還有意義嗎?
    昨天一整天,除了工作,其餘所有空餘時間,都在弄筆記本,可惜到下班,還是沒有亮起那熟悉的開機畫面。晚上吃完飯,繼續百度,繼續嘗試,終於,看到了熟悉的開機畫面,但是,更不幸的事情在後面,開機後發現,原來D、E盤的東西全部消失不見了。先不管了,先把堅持了六個月的日更更完,已經晚上十點。不管怎樣,一切都等睡一覺再說吧。
  • 蔣勳講紅樓夢裡的微塵眾
    蔣勳說,很多人講《紅樓夢》都是在講考證,這個版本、那個版本,秦可卿在歷史上是誰,薛寶釵又是誰,很多考證,一學期都在講考證的部分,但是唯獨沒有碰小說本身,沒有碰觸文本。他就來講一講文本。很多人聽《紅樓夢》都喜歡聽劉心武,我聽完蔣勳之後再聽劉心武,根本沒法聽,根本沒法聽,我不在意每個人到底是誰,那其實根本沒有意義,知道了怎麼樣,不知道又怎麼樣,無甚了了。
  • 讀蔣勳《留十八分鐘給自己》有感
    我願是那月,為你再一次圓滿。如果你是島嶼,我願是環抱你的海洋。如果你張起了船帆,我願是輕輕吹動的風浪。如果你遠行,我願是那路,準備了平坦,隨你去到遠方。當你走累了,我願是夜晚,是路旁的客棧,有乾淨的枕席供你睡眠,眠中有夢,我就是你枕上的淚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