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勳老先生的訪談裡,他曾經談及財富觀,其中一個觀點讓人印象深刻。
他說:「我永遠都不會嘲笑富有這件事,因為你沒有窮過,你哪裡知道窮多麼可怕,窮甚至可以逼到人沒有人性。」
很多人都知道錢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平凡的大多數人而言。當今社會普遍存在住房壓力、還貸壓力,本質上就是錢不夠。
錢若是多, 這都不是事兒。大家談到的生孩、養孩子的壓力,教育的壓力,很大程度上都是錢不夠,至少我自己不願意生小孩,就是因為錢不夠。
沒辦法為了生小孩耽誤那麼長時間,沒錢做那麼多的產檢、產後恢復,沒錢請月嫂,也沒錢支持孩子學他可能感興趣的許多東西,這就是現實。
有錢不墮落了不起
1976年,蔣勳從法國學成回到臺灣。那時的臺灣,經濟開始起飛,股市繁榮,新貴崛起,「穿著粉紅襯衫的蓋茨比」猶雨後春筍,一如今日的內地。
親眼目睹了臺灣由亞洲四小龍的繁盛,到今日的蕭條。蔣勳說,他並不反感暴富。沒有經歷過物質的匱乏,難以理解溫飽給人帶來的安全感。
蔣勳1947年生於西安,成長於臺北。幼時經歷了由戰亂到戰後的拮据歲月,他至今仍能記得,小時候街坊四鄰家米缸發出的那種見底的聲音。到上世紀70年代,他到巴黎讀書,班裡來自敘利亞、阿富汗的同學個個富有,而今天這些國家走出的難民,跪在歐洲街頭,只為乞討一點食物。
「永遠不能嘲笑物質存在的重要,一件衣服、一碗飯,有些地區就是沒有這個東西,你沒有窮過,哪裡知道窮有多麼可怕,窮可以逼到人甚至沒有人性。財富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它讓你在溫飽上有穩定、不恐慌。」他說。
李白如果沒有豪商家庭的萬貫家財,他怎能寫出「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或許源於幼時對物質匱乏的記憶,以及內心深處對財富的尊重,在他位於臺北八裡的工作室窗前,擺放著一尊廣漢陶俑。蔣勳說他喜歡這尊陶俑臉上泛起的微笑,這是一種溫飽之後由心發出的喜悅,也是對現世生活的知足。
如此細膩的蔣勳,卻不是一個「清高」的酸腐文人,反而對物質很尊重。他說:「我對物質有很大的尊重,我一點都不會去嘲笑富有這件事。」因為蔣勳經歷過臺灣的貧困期,在那種極其貧困的年代,人性是不值得考驗的,戰亂年代,有的人幾乎淪落到野獸的狀態。
近幾年,蔣勳回到巴黎,他發現每個地鐵都跪著難民,記憶中戰亂年代的故事又從他腦海中浮起來。他在巴黎讀書的時候,班上都是富有的同學,很多人高調說富有不重要,談藝術,談人生,一副清高寡然的樣子,其實他們只不過是沒經歷過貧困罷了。
蔣勳是戰後第二年出生的,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有很多孩子,他很多同學都是七八個孩子,有的甚至有十二個,取名的時候也很簡單,從一毛、二毛、三毛、四毛叫到12毛,窮的時候,別說其他,連孩子的名字都不想太費心思。
那時候蔣勳的鄰居家裡有很多孩子,家裡有個大米缸,月初米缸裡都是米,沒過幾天就能聽到挖米缸勺子碰到缸底的聲音,那個聲音就像夢魘一樣,聽到了就知道該挨餓了。那個年代,家家戶戶食物都不夠。
蔣勳是注重生活基礎的人,他認為文學作品、哲學、藝術來源於生活。蔣勳說他在讀中國古代文人的作品,讀到了一種「寒酸」味,這是一種令人心酸的味道。因為這些文人沒辦法富裕過,他不知道那個富裕裡面生命的那種昂揚是什麼樣的狀態。蔣勳談盛唐,他說:「為什麼會有個盛唐,那個盛世簡直發亮一樣,大概中國很少一個朝代可以達到那種程度,甚至誇張地說連官方公家的倉庫裡的稻穀都流到街上,已經收存不了,就富有到這種程度。」在這段時期,不管是書法上張旭等人的表現,還是詩歌上李白的表現都非常令人驚嘆。蔣勳說他青少年讀李白的時候非常過癮,就像飆車一樣。
蔣勳相信東方、亞洲、中國其實需要一個盛世的到來,這個盛世的到來,首先要觀察經濟上的穩定,人民富有,在有足夠對生活溫飽的信任以後,才能推出一個上層的精神文明盛世來。
物質是精神的基礎,如果物質上有很大的擔憂,那麼我們很難產生「富有」的精神財富。只有對物質有很大的信任,人們才會全身心投入到文藝創作當中,並產生燦爛的文化。
經常在網上看到年輕人發帖說:「我只想搞錢,其他什麼都不想管。」有人評論說這是一種悲哀,其實不然,我很贊同這種想法,因為只有自己富裕起來,帶動親人,人才有心力去追逐精神富足。
一個人連溫飽,連房子都解決不了,你跟他談精神富足,那個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何區別。
現代人之所以喜歡蔣勳,就是他雖然感性,但是他的感性裡是有理性基礎的。比如對財富的看法,我覺得非常客觀。
為什麼這些年來,中國很少看到大師了,大師是養出來的,不是窮出來的,如果大師可以窮出來,想必大師身上都有蔣勳所說的「寒酸」味。他們的基調大多是貧困,而沒有觸及富有精神方面。因此想要創造燦爛的文化,首先得讓人民富裕起來,畢竟文藝源於生活。
如今我們處於物質溫飽沒問題,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很多人開始對精神有需求,喜歡蔣勳的人越來越多,也是因為我們的精神需求的一種表現。
蔣勳的散文非常精彩,就像品茗一壺好茶一樣,初品是苦,越品越有味。如果你想了解蔣勳,建議看看蔣勳的《生活十講》
這是一本關於生活的書——
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定位和獨特的生命價值;要氣節,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舊倫理既衝突又融合,更需個人自省和文化規範;信仰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由此我們可知自己有多貪心、多賴皮、多恐懼;物質和精神的快樂都不可或缺;完滿的心靈生活需要神話;人生的過程比結局更為重要;愛是一生的功課;拿掉蒙蔽,就能看到情與欲的真實;學會用心,學會等待,學會放緩腳步;由此我們可以重拾生活的信仰。
我所推薦的書籍,都是我親自閱讀並極力推崇的,這套蔣勳的《生活十講》一套 原價99元,現價優惠只要48,精裝一套書籍有非常大的收藏意義,只需要一頓飯錢就能買來如此巨著,我認為這非常划算,就算花上千元購買也值!大家想要的話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