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所學校畢業的?」「你什麼專業?」
據說,面試官問這類問題,讓應聘者最反感!
為什麼呢?因為應聘者覺得面試官很無腦——簡歷上寫的不都有嗎?還問我是什麼專業和學校。
心裏面覺得,你煩不煩啊。
這個說法,贏來了不少點讚。
但是站在面試官一方,有人卻並不認同這一點,他也有自己的理由——「看簡歷」和「聽簡歷」是兩回事,讓你自我簡短介紹,能讓面試官感受到一些在簡歷中看不到的東西。
你品,好好品品,讓你介紹就是感受你,這種感覺是從簡歷中「看」不到的,似乎也有幾分道理。
也有人認為:篩選簡歷和面試的人未必是同一個人。
甚至還有面試官直接數落求職者:
「笑話!我每天看那麼多簡歷,誰還記得你啊,真把自己當盤菜?讓你再口頭說一遍怎麼了?」
一看,不僅理直氣壯,而且還有幾分盛氣凌人,可能讓人聽了很不舒服。
當然,這些反駁的說法還是有些站不住腳的。不管篩選簡歷的和面試的是不是同一個人,一個簡單的事實是,面試官在拿到面試之前,一般都是拿到簡歷的,那麼,這就意味著,在開口之前,不應該看看簡歷的基本情況嗎?
看都不看就發表觀點,這種行為很常見,網上就有不少這種人,俗成噴子。
究其原因,也不複雜,很多人都習慣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問題,把自己代入到「應聘者」或者「面試官」的角色,然後發表一番所謂的「高論」。
有些面試官也是這樣的姿態,確實讓應聘者進而對這家公司產生不太好的印象。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應聘者一定要抓住面試官的這個「小辮子」不放呢?
平心而論,面試官問這種有固定答案的「封閉式」問題,確實有欠水準,甚至說面試官也確實無腦。
這種指責無疑是非常有道理的。但問題是,你能告訴對方說:
「你這個面試官不行啊,這麼簡單的問題還問,麻煩給我換一個面試官吧。」
如果你是客戶,也許可以考慮這樣的要求,但你是應聘者、求職者,你不能選擇什麼樣的面試官。哪怕面試官是不專業的,但你為了尋找一份工作,真的要跟對方剛下去嗎?
所以呢,道理總是對的,但現實總是殘酷的,你不能把希望的理想狀態,當成真是狀態。
你要記住一點,所謂認知升級,就是對人和事的看法,不能停留在對錯上,而是要看形勢、看強弱。
也就是說,你是求職者,現在你去面試了,如果你不是大牛,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那你就是弱勢的一方。反之,如果你很牛,是稀缺人才,被人搶著要,你當然是強勢的一方,如果面試官表現出來對你的輕視或者不尊重,你當然可以甩臉走人,否則,還是乖乖地按照對方的問題來回答吧。
因為你沒有選擇能力!還有什麼資格挑三揀四呢?換句話說,你要想清楚你去應聘的目的,你是為了尋找一份工作,而不是跟對方抬槓,說出正確道理的。
如果那樣做,你可能贏得了道理,但是也許很難找到工作,這就是最大的現實。
而且,你要從人性本善的角度去想,或許面試官是真的忘了你的名字和畢業學校呢?畢竟,你在對方心目中並非那麼重要。
或者,對方其實知道你的畢業學校,只是想藉此開場、打破尷尬呢?就跟我們經常說的「你吃了嗎?」
所以,作為應聘者,我們還是要有多元視角,不要僅僅站在自我角度上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