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為折翼天使打開一扇窗——亳州特教助力特殊群體孩子終身...

2020-12-26 中國教育新聞網

這是一群折翼的天使,上帝為他們關上了一道門。

有的看不見「雪化後的那片鵝黃、新鮮初放芽的綠」,有的聽不到「燕在梁間呢喃」,有的不知何謂「人間四月天」。

可是,愛、暖、希望一直都在。多年來,安徽省亳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幫助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助力特殊群體孩子終身發展。

培技以就業,融入社會生活

開闊的大教室裡,近80臺縫紉桌順次擺放,形成了一個小車間。這是服裝專業的實訓場,聽障學生正在裡面縫製衣料,看著一個個針腳從縫紉機下走過。

技術指導老師黃超華說:「他們善於動作模仿,對標準化的學習接受能力很強。由於聽力障礙,做事也會更專注。實操課上,學生製作了帽子、包、工作裙、旗袍、褲子等,其中演出服16套、床上用品120套。」

亳州特教成立於1959年,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特教學校之一,現有25個教學班,在校生490人。剪紙裝裱專業是學校有著近20年傳統的龍頭專業,極具亳州地方文化色彩。目前,學校的剪紙作品種類達兩百多種,年產量上萬幅,而且在各類比賽中成績斐然。剪紙作品《花戲樓》獲2004年全國剪紙比賽銀獎,《福娃迎奧運》《年年有餘》獲2005年全國剪紙比賽銀獎、《雄雞》獲銅獎,在全國剪紙藝術展,全國少年兒童剪紙大賽、首屆中陽剪紙藝術節等活動中,學校均有斬獲……現在,剪紙作品已走出校門得到社會認可,不僅作為亳州市的旅遊文化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還成為市委、市政府的外事禮品交流到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學校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新開設了計算機、服裝製作與生產管理、工藝美術等3個專業,增設茶藝、書法、按摩、計算機等課程。

盲人推拿按摩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年年達百分之百,有效解決了皖北盲人就業問題;學校和市區周邊服裝廠進行了校企合作,輸送服裝製作專業畢業生近120人,每年寒暑假組織學生到服裝廠學習實踐,實訓期間享有報酬。

「可以學到謀生的技能,我也像別人一樣能養活自己。」這讓在杉杉服裝廠工作的晴晴很自豪。

培智以自立,減輕家庭負擔

「老師,前天我和他爸加班到很晚,孩子一人被反鎖在家,為別人打工,咱也不能說走就走。回到家,發現孩子餓得在哭,看著他無助的眼神,我真恨自己無能,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兩半……」

一句句哭訴,讓在場的老師為之動容。歷年培智生畢業即回歸家庭,大多不能就業,成為家庭負擔。如何才能培養智障學生的自理、自立能力,真正為家長排憂解難?

今年秋天,學校開設了烹飪課,每天2節課、每周10節課,配備1名專業烹飪教師。課上,教師李恆芝手把手地教授培智生做「宮保雞丁」、「紅燒排骨」等基礎菜品。學生們熱情高漲,在實踐中認識了瓜果蔬菜、烹飪材料、廚具的種類及使用,在動手操作中學會了清洗、切菜、調味、開火、翻炒、收汁、擺盤等。課程後,師生共享美味佳餚。

很多學生進步特別大,逐漸成為家庭好幫手。佳成的媽媽專門趕到學校道謝:「孩子以前從不幹家務,飯來張嘴,自從上了烹飪課,主動摘菜、洗菜、切菜,吃完飯還  主動收拾碗筷、刷刷鍋、掃掃地,變成家務小能手。」

除此之外,學校還開設了烘焙和家政課。烘焙課上,在西點老師的帶領下,學生打雞蛋、放糖、稱面、量油……製作出了甜甜圈、麵包、蛋撻、紙杯蛋糕、餅乾、棗糕等各種各樣的甜品,分發給各個部門和班級品嘗。今年中秋,學校發動職訓班的聾生與智障生共同參與,製作了2316個月餅,並以班級為單位逐生派發。學生們收到月餅後,吃到嘴裡,甜在舌尖,暖在心裡。

能夠做熟飯、炒好菜、幹家務,成為家裡的好幫手,這些看似簡單的技能卻是智障學生考清華、北大級別的學習難度,也飽含了家長最迫切的希望。

培德以互助,實現自我價值

「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看看。」

隨著經濟水平的飛速提高,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聽力障礙者逐步走出家門,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然而,景區內適合他們的公共設施、手語解說資源等嚴重匱乏,為特殊群體提供的專業旅遊服務幾乎是空白。

2018年3月,學校成立了愛德基金會手語文化推廣小組,制定了詳細的項目實施計劃,為期3年,其中就包括以本地著名景點為載體,拍攝手語講解視頻。

拍攝前,學校通過實地參觀、開展歷史講座、手語講解文字稿商討會等多種形式幫助參加活動的12個聽障學生了解景點的歷史背景、典故、發展與作用等;拍攝當天,葉青老師擔任總導演,尋找最佳拍攝角度,設計視頻架構,趙慶春、周鳳榮等老師進行實時手語指導,糾正學生手語表達;後期,項目組成員以座談會的形式開展視頻修校工作,逐字逐句對視頻內容進行斟酌。目前,已經順利完成《華祖庵》《曹操運兵道》手語講解視頻的製作。

聽障學生小雅「說」:「參加了手語景點講解視頻的拍攝,不僅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開拓了視野,而且對通用手語也有了新認識。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成為回報社會的有用之材。」

今年年初,學校成立了趙慶春(特殊教育)首席專家工作室,完成人民教育出版社聾校數學新教材的教材編寫、審讀、試教工作以及教參編寫工作;開展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相關手語故事比賽及錄製活動;利用帶班時間,指導住校生研究無人機,嘗試航拍,用俯拍的角度記錄新校區的嶄新面貌;輻射帶動亳州市4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共同成長……

「特殊教育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教育,教學生掌握一門實用技能比基礎文化課更重要,關乎學生走向社會後的生存與自理。」校長張立峰斬釘截鐵地道,「上帝關上了一道門,我們特教學校就要通過職業教育,為他們打開了美好生活的一扇窗!」(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王志鵬 通訊員 孫雨瑞)

相關焦點

  • 守護著一群「折翼天使」 特教老師們的教師節禮物
    在自己節日的這一天,千千萬萬的老師依然辛勤地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傳道、授業、解惑……在這些人中,有一群既平凡又特殊的老師,他們的學生因為身體或是智力上的缺陷,被稱為「折翼的天使」,而他們正是這群「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
  • 折翼天使,當我遇見你
    世界兒童融合藝術大展開幕 特殊兒童故事6月~9月在省博物館展出文、圖/本報記者任朝亮 通訊員嶽嘉、陳付彬、周嘉敏在普通人眼中,他們是特殊兒童;在父母和特教老師心中,他們是折翼的天使。藝術給了這群特殊孩子快樂的童年,也給了他們成長中陽光般的溫暖。
  • 體驗特教老師的一天 合力託起折翼天使的翅膀
    夏昊的學生在教室學習  在特殊教育行業,學生們一般被稱作「折翼的天使」,因為身體缺陷這些孩子或聽不見世界的聲音,或看不見藍天白雲的色彩。幸運的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年復一年,用愛和堅持敲開了孩子們的心門。
  • 張琪:「折翼天使」的「知心姐姐」
    張琪:「折翼天使」的「知心姐姐」 2020-07-15 13:09:55   來源:安青網
  • 「東方好人」系列報導 | 周英傑:讓「折翼的天使」振翅高飛
    同樣是老師,他們很難「桃李滿天下」;同樣是老師,他們上課更考驗耐心……他們的學生因身體或智力上的缺陷,被稱為「折翼的天使」,而他們便是這群「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    無聲的世界,需要一盞心燈。周英傑相信,「我們是點亮這盞燈的人,心燈搖曳、生命如歌,『折翼的天使』有一天也能振翅高飛」。
  • 科技特教為「折翼天使」插上飛翔的翅膀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帶給這個世界最好的禮物,他們擁有澄澈的眼睛,純淨的心靈。他們是父母心中的天使,也是社會未來的希望。但卻因一些無法逃避的命運,他們中的有些人成為了這世間的折翼天使。
  • 特殊孩子的音樂圓夢人|「四史」學習教育
    作為支部裡的黨員骨幹,施虹飛主要承擔教育培訓部的工作。除此之外,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作為曲陽街道「陽光之家」口琴樂隊的創始人,他通過音樂為折翼天使們打開了另一扇心靈之門。1初次遇見結下不解之緣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施虹飛決定來到「陽光之家」擔任志願者。
  • 做特殊孩子的「解鎖人」 淳安女教師堅守特教事業31年
    她把陌生的特殊教育帶到了千島湖畔,先後兩次參與籌建當地特教學校,並堅守特教事業31年。淳安縣聾啞學校、淳安縣培智學校從無到有,離不開她的努力。 三尺講臺上,方柳鶯和同事們一起默默耕耘,為大山裡的一群特殊孩子,帶去知識和關愛,點燃他們的夢想和希望,也讓特殊教育的種子在淳安落地開花。
  • 汶川特教|為孩子構築樂園的媽媽老師
    汶川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毛運蘭從事特教工作12年了。12年裡,她帶領學校教師在殘障孩子的世界裡默默耕耘和奉獻,為他們點亮希望之火。 據了解,汶川特教的孩子們大多來自偏遠山區,家庭困難,不僅遠離父母,且自身聽力或智力上有障礙。為減輕學生家庭負擔,學校從2013年至今,從未收過一分錢學費和生活費。
  • 【潔愛星聲】特教治療師職業的SWOT分析
    你們所從事的已經不僅僅是一份工作和職業,更多的是承載著備受打擊的特殊家庭的期許和重託。一個好的治療師,可以在這個家庭最痛苦的時候指點迷津,因為你們的付出,在早期的關鍵期把孩子一生的基礎打牢打好,也幫助一家人的思想心態統一建立,用你的力量扶持這個家庭走出最黑暗的時刻,你的愛將照亮一個孩子和他背後三個家庭的未來之路。
  • 「折翼天使」的守護者!宜春這位90後的別樣選擇...
    原創 宜春發布 宜春發布在我們周圍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有耳不能聽,有口不能言生活在沒有聲音的世界裡也有這樣一群天使他們以愛心、耐心、細心和堅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守候在這些特殊的孩子身旁2013年,呂新考入宜春市特殊教育學校,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和聾兒語言訓練工作,現為聽障9年級1班班主任、教務處副主任兼聽障教學部部長。「我付出愛,他們就能理解愛、回報愛」和普通學校不同,在特教學校裡,班主任會將一個班級從小學一年級一直帶到九年級。
  • 探訪特殊教育學校舞蹈老師:用藝術為特殊孩子開啟一扇窗
    烏婭娜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28日電 題:探訪特殊教育學校舞蹈老師:用藝術為特殊孩子開啟一扇窗中新網記者 烏婭娜上午的陽光穿透玻璃灑進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一個舞蹈排練室,一節無聲的舞蹈課正在進行中。
  • 王清:「暖心姐姐」為「折翼天使」插上隱形的翅膀
    「來這裡康復的兒童我們都是提供一對一的服務,每次課程一小時,相比於群體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更有針對性,孩子的康復效果會更好一些。」王清帶著記者一邊參觀工作室,一邊介紹起工作室的情況。   據了解,王清工作室的業務主要是對自閉症兒童、腦癱兒童、唐氏寶寶進行康復等。每一個孩子來上課前,王清都會先評估孩子的情況,再制定合適的康復計劃。這些在別人眼中不一樣的孩子,在王清看來都是可愛的天使。
  • 上帝關了一扇門,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必定會打開一扇窗。而窗外的風景,或許更美。
  • 「媒體報導」為折翼天使修復飛翔的翅膀 促進殘疾兒童健康成長
    有點小,不過還是挺漂亮的……」畫面上的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都是聽障兒童,他們如同「折翼天使」,有嘴,卻喊不出爸爸媽媽,有耳,卻聽不見美妙的聲音……對於他們而言,進行及時有效的康復訓練,幫助恢復或補償損傷功能,是奔向夢想的重要途徑。而0-6歲殘疾兒童康復被稱為搶救性康復。
  • 「身兼數職」陪伴孩子成長!走近特教學校的80後、90後年輕教師
    9月10日,記者來到青島三江學校,在教師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走近學校的年輕教師群體,探訪他們的從教故事。今天是教師節,楊朔老師收到學生送的自製賀卡。每次上體育課都要去「接孩子」三江學校是市南區集義務教育和職業高中教育於一體的一所特殊教育學校,接收的是患有自閉症、智力障礙、腦癱、癲癇等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學校目前有12個年級,近150名學生。
  • 郭敏燕:懂星寶 更懂融合教育
    最後,康復訓練的第一站選擇了上海,在特教老師們的陪伴下,她和孩子度過了最艱難、最迷茫的時光。在那裡,她開始學習自閉症康復幹預知識,一有機會就去參加培訓,用知識武裝自己,她心中有一個目標:打開兒子的心門,帶他走向社會。
  • 連扇學生四記巴掌,特教老師被開除
    康語教育發布公告稱,泉州校區啟智認知老師黃某淼丟失了作為特教老師應具備的執業操守,根據機構相關規定,對黃某淼給予直接開除處理,對該校區校長和教學主管予以記大過處分。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京報記者 黃啟鵬 編輯 白馗 校對 李項玲11月27日,福建康語教育泉州校區回應特教老師連續扇學生巴掌事件
  • 特校老師22年的堅守年的堅守:她把青春全都獻給了「折翼天使」
    她有一群孩子,有的聽不到聲音,有的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有的智力還有一些問題。22年的時間,她始終和他們在一起。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同事們都跟她開玩笑說,「你把最好的青春都獻給了特殊教育」。而她卻說,因為有了這些「折翼的天使」,她的青春才顯得豐富多彩。  來到聊城時,她20歲,如今她42歲,教師節前夕,記者聽她講述了從事特殊教育20多年來的故事。
  • 為折翼天使重塑一對翅膀,首屆陽光影像書畫公益活動圓滿結束
    為折翼天使重塑一對翅膀,首屆陽光影像書畫公益活動圓滿結束 2020-07-10 16: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