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和智慧從來不是一對親兄弟,他們從來就是一體不二的存在啊!

2020-12-24 我心無礙即菩提

《法寶壇經》第84講

朋友們!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南無阿彌陀佛!大家吉祥如意!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

前幾天我們分享學習了六祖慧能大師的一篇《無相頌》,在這篇偈頌裡,有一句「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的偈語。

當時我們對於什麼是戒?如何持戒?……等問題很淺顯的提及了一下!為什麼是很淺顯的提及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我們目前做的是關於《法寶壇經》的宣講分享系列。如果用很大篇幅來講解有關「戒律」方面的法,會有點跑題;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佛教的戒律弘深,不是幾篇文章就可以宣說清楚的;一帶而過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第三個原因是我們佛教的「戒律」還是有區別對待的。四眾弟子所持戒律各有不同,開遮持犯精嚴有法。一不留神,就會有僭越之嫌,故而不可鋪排開來講;

第四個原因是網絡空間魚龍混雜,一旦圍繞「戒律」引起紛爭,則實在不該。故而不可多言;

第五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本人水平還不足以論戒!

雖然我也腆的臉受了戒,平日裡也謹小慎微的恭謹持戒。但的確不敢妄論戒法!有志於學戒的善信們還是就近依止一位師父好好修學為好!因為這個「戒律」有的部分其實是不允許公開講的!

比丘戒比丘尼戒在漢傳佛教體系裡是不允許在家眾聽聞的。而在家五戒以及八關齋戒大家好自受持就可以了。多說也無益!至於菩薩戒,可能終其一生我們也不可能圓滿行持!你看很有意思!其實菩薩戒是諸戒當中最難行持的,而菩薩戒又是盡未來際不待緣緣而授的!至於其他的戒法只是盡形壽行持就可以了。

《楞嚴經》有雲:攝心為戒,由戒而定,由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我們學佛其實就是學這個「三無漏學」,也就是學「戒定慧」三學。而我們修行其實也就是修這個「三無漏學」,也就是修「戒定慧」三學。

戒定慧三學本身也是佛法修學的次第。偉大慈悲的釋迦牟尼佛在講法的時候就是依著次第在講的!大家可以去考察一下,釋迦牟尼佛講的所有的法都是依循次第而宣講的。可以說無一例外!

而戒定慧三者之間又是完整不可分割的。這個也是偉大的釋迦牟尼佛無上智慧的體現。佛陀宣講的所有的教法,既可以依循次第漸進的修學增上,但一旦通達後,就會明白,所有的法都是圓融而不可分割的!

就如同「戒定慧」三無漏學,真能做到攝心為戒之時,其實已經是在定的境界了!而真實的定境必然會生發智慧!

有的人戒律持的不怎麼樣,但就是喜歡吹噓自己的禪定功夫如何了得。所以這些人終其一生也只能是大口大口喝著茉莉花茶沫子,然後又大口大口的吹牛,沫子亂噴一番罷了!

記住!沒有很好的持戒,甚至是做不到持戒攝心,你想進入禪定的境界那是門都沒有的事啊!而沒有一點子禪定的功夫,妄想獲得佛法真實的智慧這本身也是鏡花水月,妄想一通而已!

真正的佛法修行,「戒定慧」三無漏學是永遠繞不開的主題!

《法寶壇經》記載,六祖慧能大師開示大眾雲: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

六祖慧能大師是通達的佛法成就者!所以在祖師的眼裡定慧是一體的。甚至不只是定慧一體,三無漏學的「戒定慧」都是一體的,一如的!所以叫一體真如嘛!

一體真如即是成就!當然不是是個人就能有這樣的成就。你只有有了這樣的成就才算是真正的成就。不然就還是得依循次第去漸次增上的修學。但修學佛法的最終還是要通達,還是要要修到一體真如之境後,才算個了斷!

我們禪宗就是這樣一個特色,它總是用「一體」觀來看待問題。這樣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容易引起很重的分別念。我們實修的時候,就可以很容易的放下分別的執念,從「一念」,「一體」,「一真」,「一如」,「一法」……上下手!

本來從「一體」觀來認識佛法本質是修行人的看家功夫。不知從何時起,又是要掄棒子,又是喝嗓子,參話頭,打機鋒……此等操作雖是演法靈機一動之舉,焉知又不是祖師大德們無奈之舉呢?

我們眾生的這個分別妄想的執念實在是太強了!能夠一棒子打醒悟的,或是一嗓子喊開悟的定非常人!那個根性決然了不起!

所以我就勸學佛愛好者們先去好好學學唯識法!好歹我們即使要分別,也要如理如法的分別啊!我們不能總是在錯亂意識裡進行妄想分別,那樣是不會得到佛法實際利益的!

可惜!從民國後,很多所謂的「唯識家」們只重空談,將無比殊勝的佛教唯識法當做哲學邏輯來看待。此等人其實真的是佛門敗家子弟一類人。

《金剛經》所言:凡所有相,即是虛妄。我們就不會在分別「所有相」上面下功夫,因為「所有相」的實質是「虛妄」。我們只要認識到「所有相」或「一切相」皆是「虛妄」這個真理,進而參究實證這個真諦就可以了!這就是禪宗!這也就是為什麼修學禪宗一定要明心見性。因為只有在真正明了本心,洞見自性之後,才會真正的通達「諸法空相」,以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真諦。

不然即使你認可甚至相信了「諸法空相」以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妙理,你也只是「想通」而已!還算不得真實修證!

其實,有很多修學禪宗的人第一步就是難於「想不通」!而還有很多修學禪宗的人則「死」在了第二步上,即以為「想通」了就是明心見性了,就是成就了,就是見與佛齊了!從而墮入狂禪狂慧而自得為意!

其實此等學人最為可憐。自己已落金剛地獄大陷坑而不自知矣!

不修學禪宗法門的善信們如果看到六祖慧能大師講「定慧一體不是二」的教言時,千萬不要誹謗!因為「定慧一體」是禪宗的本旨。所以六祖慧能大師此處說: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定慧一體不二是禪宗妙處所在。你如果認為「定慧有別」那你就好好修你的那一套去。求止求觀任方便嘛!這個不要爭論,更不要強求!

定是慧體,慧是定用。智慧如果不以「定」為妙體,則無異於孤魂遊蕩;而禪定如果不以「慧」為妙用,則無異於枯木寒巖!

孤魂遊蕩之智慧必然虛妄不真,而枯木寒巖之禪定終究於解脫毫無益處。

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我們真的能夠於剎那之間進入佛法智慧之境界,那麼必然安住於甚深妙定之中。因為無定不足以生發智慧;

我們如果真的能夠於剎那間進入佛法禪定之境界,那麼必然身心處於智慧普照之中!因為真是的智慧永遠不可以離開禪定!

此處為何總是用「剎那」一詞呢?因為剎那即是一念,而定慧一體無二隻能在一念之間完成體用的相融!如同滾水落入茶杯的剎那,霎時茶水交融,俄而茶香四溢瀰漫……於是乎茶乎?水乎?茶味水味交融一處時才是茶水的香味……妙哉!

現在的所謂修行人為什麼很少有成就者呢?主要是禪定的功夫不過關!禪宗的修學對禪定的要求其實不是一般的高!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疾病,皆得健康。祈願一切眾生,無有貧窮,皆得富足。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煩惱,皆得菩提。祈願一切眾生,得遇佛法,皆得成就。

南無阿彌陀佛!

本文原創 感恩關注 願與有緣 共成佛道

相關焦點

  • 威爾和格蕾絲從來就不是朋友
    而格蕾絲在發火之後,自己也承認了這個,那就是她始終為當年威爾的出櫃時間而氣憤怨懟著,因為這麼多年來,那都讓她懷疑是不是自己錯了,是不是自己不夠有魅力。這種自我懷疑讓她始終對威爾懷有怨憤,這說明什麼?這說明當年的出櫃事件從來就沒有翻篇的,我們所謂「翻篇後我們還可以做好朋友」是從來都不曾存在過的。那威爾翻篇了嗎?很明顯也沒有。
  • 佛教中的「不二」,才是佛法的靈魂,宇宙間的真理
    就是為了尋求宇宙間的真理,從根本上解決眾生遇到的生死問題。眾生是執拗的,因為累劫以來的業力形成了「我執」,不知道「拐彎」,不知道轉念,所以才有愚痴、迷惑、無明煩惱。一切佛法不是二法,自心也不是二法,佛道本自清淨,也沒有種種分別相可得,這就是佛法的「不二」。
  • 禪宗的「禪定」和「四禪八定」到底是怎樣一對「小冤家」呢?來聽
    我們禪宗不是不提倡禪定,禪宗如果不禪定那就不叫禪宗了。但禪宗歷代祖師所倡導的禪定的確有別於其他佛教法門的禪定。不拘佛教也好,還是其他修學禪定的宗教也好,無外乎都是依循「四禪八定」而修學禪定的。佛教所修學的禪定次第和其他宗教所修學的禪定次第的不同之處在於什麼地方呢?那就是我們佛教最終要修到「滅盡定」才算究竟的禪定成就。
  • 為情自殺的女記者丨女人存在的意義,從來不是為了男人
    慢慢的,她被這種情話洗耳了,也會偶爾和他把情話對上一對。不過同是說情話,段丹峰的表現和那個男人也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從聊天記錄上可以看到段丹峰的表達克制又雋永,有著女孩特有的嬌羞,她說「我會陪你走過所有的路」,潘奧則說「我愛你愛得有點醉」,這樣一對比,明顯更能體味女人的那份深情。
  • 禪宗目的,不是禪定|禪定分成世間定,與出世間定二者!
    禪定與禪宗一般調養身心為主的數息、觀佛像、觀種子字、觀木片、觀萬物的禪坐等禪定,並不等於禪宗。因為,禪宗雖然也鼓勵參禪、打坐等禪定,以先期調適身心;但是,更重視般若智慧的開悟,並且明白的說世間禪定,並不能讓人解脫生死的煩惱。
  • 佛教 禪宗真的不論禪定解脫嗎?或許你我都錯了!
    佛祖自然也曉得,他正慈悲地衝著你微笑呢……偉大的六祖慧能大師真的是極具大智慧地祖師!用簡簡單單地十二個字直接明了地闡明了什麼是明心妙義。同時還把如何明心的方法以及明心後的境界全部講說出來了。這就是祖師的慈悲!心底無私,為了眾生開悟,什麼樣的秘訣都和盤脫出。不像我,有很多修行秘訣就是藏著掖著不說呢!
  • 柒筆他們的陪伴從來就不是理所當然
    相遇不是何岸和夏以沫因1993年版《麥田裡的守望者》那樣的奇妙相知,生活也沒有出現如《等一個人咖啡》中楊澤於為胃痛的女友做一杯「老闆娘特調」的浪漫,也沒有像《颶風營救》Kim Mills那樣一次次置身於危險裡。你們的日子似乎過得如流水般沒有波瀾,那麼自然,沒有什麼特別。爬山,可以遇見特別的人,聽不一樣的故事,我迷戀爬山的過程。
  • 十 修行禪定的方法
    第二步,克服幻境         心繫一境的時候就是入定了,但這是粗淺的定。這時候由於每個人的心理狀態不同,定中會出現不少的景。關於禪定有很多方面的解釋,從科學的角度上說,禪定就是生理和心理所處的一種特殊狀態。
  • 《局中人》真正的「風鈴」從來不是沈放,而是沈林
    電視劇《局中人》正在熱播,這部電視劇由潘粵明和張一山主演,作為一部諜戰題材的電視劇這部作品劇情非常精彩,張一山和潘粵明在劇中飾演一對親兄弟,雖然兩人目前陣營不同,但是他們的心中都是為了國家大義,張一山飾演的沈放,是一位潛伏者,在剛開播就對其身份進行了交代,告訴大家他是「風鈴」,大家也對這個消息信以為真。
  • 我從來沒吃過這麼髒這麼好吃的烤豬肉
    △最上癮的旅行短視頻丨讓平淡的生活撒點野▲ 他們把整隻豬開膛破肚,連同尾巴都一起平攤在烤架上,五臟俱全。
  • 努力,從來不是一個過時的詞;目標,也從來不是一個空泛的口號
    雖然電影名和原著名被譯得沒有什麼新意,但是這部影片所反映現象卻十分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有影評說,這「一部失敗者的電影戰勝一碗成功學的雞湯」。一個高中差生經過努力考取大學的故事在如今的電影題材中並不少見,但是它到底有什麼魅力,讓人們對它有如此高的評價呢?
  • 經常被觀眾誤以為是親兄弟的他們,林國斌和黎明簡直就是雙胞胎
    張家輝和張學友張學友與張家輝曾經一度被觀眾誤以為是親兄弟,緣由是張家輝的一句玩笑話,他說張學友是他哥哥,而張學友也不假思索的說:是啊。其實他們兩人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再說相貌差距也是有點大,不過他們兩人的私交甚篤,也確實像兄弟一樣。第二對,劉家良和劉家輝
  • 瓊瑤的真實情感揭秘:婚姻解體的根源從來不是小三
    無論是否喜歡看言情劇,瓊瑤都是文學領域和影視界不可忽視的存在。從16歲開始,她就顯露出了優於常人的文學天賦,她的一生可以說是一部傳奇,比她寫的任何一部愛情小說都更加精彩絕倫。探秘瓊瑤的一生,我們能夠在其中發現兩個秘密:一是原生家庭的創傷會影響人的一生;二是婚姻解體的根源從來不是小三。
  • 曹誠淵——現代舞從來就不是用來看得懂的
    老實說我完全不知道他們在跳什麼,我們不知道他們在表達什麼意思,可是他們在舞臺上穿著很簡單的衣服,男男女女奔騰著,跳躍著。那種感覺讓我心潮澎湃,「他們在做什麼?太過癮了!我要上去跟他們在一起!」他們好自由啊,我沒有想過他們到底在跳什麼,可是他們的身體所爆發出來的力量觸動了我,「好漂亮啊!好羨慕啊!
  • 愛情從來都不是男人的剛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蘇心,ID:suxin9849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婚外情的結果,大多是和利益有關,而不是感情。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這封信簡直就是一顆威力巨大的炸彈,成了整個單位關注的熱點,人們茶餘飯後只談論這件事了,畢竟當時還不是網絡時代,又沒有太多八卦聊,就只盯著這件事咀嚼。領導安排人去調查這件事,男人打死也不承認,女的也不承認,說是有人誣陷他們。得不到真憑實據,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 讓你哭的從來都不是文案
    2.讓你哭的從來都不是文案. 3.可惜我們沒有熬到冬天 不然我們可以一起看雪的 4. 真的希望有人能看懂我為什麼失落。 14.每次在評論裡看見 「XXX我喜歡你」 就覺得那人有病,告白為什麼要來和他無關的地方。後來才明白,只有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我才敢說喜歡。
  • 從《中餐廳》到《演員2》,趙薇從來都不是天真無腦的小燕子
    趙薇和黃曉明的"權力爭奪戰"中,趙薇逐漸處於上風,比霸道總裁的強迫式安排強太多。趙薇早就是一個大老闆,她經營《中餐廳》中體現出來的遊刃有餘,正是她經商智慧和管理智慧的體現。在印象中,郭敬明的綜藝總會有battle,在《中國夢想秀》《最強大腦》,郭敬明的存在感十分強,也很出風頭,不歡而散的場景也是有的。
  • 趙英男和小紅,從來都不是張愛玲筆下的硃砂痣、白月光……
    如果真有如果的存在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這是真童話,假青春……可,如果真的有如果的存在,人生的AB面,他們會否走向另一種可能?辛夷的倉促離世,小白的成全,小紅、秋水與趙英男多年的痛苦關係……這些陰差陽錯而又匆匆發生的劇情讓小編禁不住扼腕。
  • 禪定必靠打坐姿勢,修行必經禪定
    禪定必靠打坐姿勢,修行必經禪定,大乘小乘也不矛盾。李淵回原創,文化,國學,儒釋道。導語:目前只講禪定這個「禪」,不講禪宗那個「禪」。禪宗目前已經基本斷了,只剩下一個軀殼,而沒有實質之精神。而且,禪宗的問題更為複雜,我們目前暫且不談!我現在要談的是禪定,禪修的那個禪。
  • 定慧一體止觀雙修?定慧等持止觀雙運?你究竟還要歧途上走多久呢
    而且六祖慧能大師進一步明確指出,「定慧一體不是二」!有言定慧有別的大眾是自心迷的大眾。定是慧體,無定不足以發智慧之功用;慧是定用,無慧不足以彰禪定之妙德。即慧之時定在慧,當我們自性智慧現前時,定就在慧中;即定之時慧在定,當我們心入甚深禪定之時,慧就在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