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兩岸商匯 」去關注
可以看到很多的好文章
建議大家點擊右上角將【兩岸商匯】設為星標
(安卓用戶可設置為[置頂])
臺灣鄉愁的味道
↓↓↓戳下面視頻觀看
《新周刊》曾在一期封面上印出這行字: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這是來自大陸的慷慨讚美與真誠問候。
▲臺灣演員舒淇 Photo©Richard Schroeder▲臺北橋匝道 臺灣2300多萬人,機車數量超過1500萬輛,密度世界第1。機車見證著臺灣經濟的興衰。Photo © rkrkrk
2019年臺灣GDP總量被福建省反超,
臺灣一片譁然!
但人均GDP仍居第三,僅次於港澳。
▲當年臺灣就如同今日廣東,是世界級工廠。1990年臺灣人均GDP就已破1萬美元。臺灣錢淹腳目,臺胞曾給人的第一印象。國民黨退據臺灣,外省人來了
甲午戰爭後,日本殖民臺灣50年。
1949年,國民黨150萬人敗退臺灣,
臺灣迎來第四次移民潮,人口激增至600萬。
外省人將大陸各省的文化習俗帶入臺灣,
使臺灣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熔爐。
▲到1987年戒嚴結束,臺灣經歷了40年白色恐怖。
《正方形的鄉愁》
臺灣攝影之父©阮義忠
▲臺灣攝影師阮義忠的作品集《人與土地》《臺北謠言》《正方形的鄉愁》《失落的優雅》記錄了一個逝去的時代。外省人軍屬家眷的800多個村落,
形成了獨特的臺灣眷村文化。
鄧麗君、郭臺銘、李安、白先勇、侯孝賢、林青霞、張艾嘉等名人來出身眷村。
▲ 《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真人秀中,大小S學爺爺講山東話,範曉萱說自己祖籍湖北。
▲眷村是大陸遊客最感興趣的主題遊之一。圖為臺中「傳奇景點」彩虹眷村。Photo©cheng Yi花襯衣+刺青+金鍊子+歪頭嚼檳榔,
打打殺殺的臺灣黑幫形象,
一度成為華人圈復古時尚。
▲《艋舺》講的就是1980年代末一段臺灣黑幫往事。臺北的龍山寺、艋舺、西門町就如同香港的深水埗、旺角,都是讓人浮想聯翩的地方。
▲高德地圖數據:2016年林志玲語音導航上線,當日APP下載量超6倍、新增用戶飆升230%。人情味,成為臺灣旅遊搜索率最高的一個詞。
咖啡館+民宿+文創,輕易俘獲遊客心;
每一件伴手禮,都藏著細膩巧思;
每一所民宿背後,都有一戶善良主人;
每一間咖啡館,都藏著一個歸鄉青年的小夢想。
▲日本攝影師川島小鳥作品集《明星》,拍出了最臺灣的人情味。
熱鬧的夜市小吃,
Q彈的珍珠奶茶,也是嗲嗲的~
▲馬蜂窩數據顯示大陸赴臺個人遊最愛體驗No.1:夜市!滷肉飯、牛肉麵、蚵仔煎、珍珠奶茶、蝨目魚-你一定倒背如流。也有一種批評聲音:
小確幸讓臺灣沒有未來。
😂 臺灣人也表示無奈:
「我們的小確幸是被逼的!」
經濟停滯,無力追求大格局、大確幸,
年輕人又跨不出臺灣,只能躲在咖啡店,
服下一粒「自以為幸福」的催眠藥。
但其實,小確幸也創造價值,
臺灣把「萌+人情經濟」發揮到了極致。
▲2002年臺灣啟動文創戰略,2018年文創企業達64401家,產值突破萬億新臺幣,大陸人做文創、開民宿、咖啡館,必先到臺灣取經。
臺灣,確實存留著一張很傳統的中國臉,
它是豎版書、繁體字,是溫良恭儉讓,
是24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臺灣文化地標 今年5月31日,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店關閉,5萬人聚集書店以演講、歌唱的方式向這一時代經典致敬並告別。▲李安曾說「我對世界的眼光是在臺南養成的。我的紀律、道德標準、行為準則,基本是臺南給我的。」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臺灣人」
臺灣,我的故鄉在遠方
三大族群民眾的命運沉浮,
塑造了臺灣的城鄉格局。
臺灣有鮮明的南北差異:
外省人多在臺北,都是講臺普的「高富帥」;
本省人多在南部,講閩南客家話的「鄉土臺客」;
原住民多在東部,說著大家都聽不懂的話。
—— 這是臺灣人常愛自我調侃的話題。
▲基隆 臺灣最北端的城市,也是海運樞紐港口之一,與南部高雄並稱兩大港都。臺灣北部,最繁華的都會圈
今天的臺北並不以顏值取勝,
大陸人說它像北上廣的城鄉結合部,
臺灣人也感慨「北京好多101大廈啊!」
但臺灣綜藝之父王偉忠說:
北京好看不好玩,臺北好玩不好看。
言外之意:臺北生活舒服。
▲臺北101大廈 臺北地質鬆軟、颱風地震頻發,不適宜建超高大樓。高達508米的臺北101已是工程界一大突破。 Photo ©vcg
一個故宮,兩個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館、中山紀念館、陽明山……這些都是大陸遊客最惦記的必遊景點。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翠玉白菜、東坡肉形石、毛公鼎。 Photo © John Seaton一張臺北地圖 = 濃縮的「中國」
香港的路名很殖民,臺灣的路名很愛國。
在臺北街道名字裡讀懂中國式「鄉愁」,
你能否在臺北地圖上找到家鄉?
▲在臺北地圖上,以南北向的中山路、東西向的忠孝路畫一個大十字坐標,分出上下左右四大塊,就能和中國大陸地理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城市對號入座了(也有個別例外)。1947年奉命為臺北街道命名的,是一位上海籍建築師叫鄭定邦,他的靈感來自上海街道命名法。臺灣南部,才是臺灣最早的記憶
臺灣400年,臺南當了263年省會,
臺南、高雄、屏東、嘉義……
歷史最悠久、遺蹟最多、民俗最老、
小吃最地道、人情味也最濃厚。
熱播劇《想見你》拍遍了臺南的古早味!
▲苗慄海清宮的媽祖像 Photo © John Seaton高雄,臺灣第二大城市
以港口身份見證了臺灣經濟起飛,
同時也保留著最「傳統」的一面。
▲高雄蓮池潭龍虎塔 Photo © rkrkrk
▲宗教在人間!名氣最大的宗教頻道是星雲法師開辦的人間衛視,Slogan是人間值得你百般凝視。 Photo © rkrkrk中西部,一派農田稻香
一望無垠的平原,土地肥沃,
閩南先民最早擇居臺中,精耕細作,
貢獻了臺灣引以為傲的稻米、蔗糖、高山茶。
羅大佑唱的《鹿港小鎮》就在彰化,
當年離家的年輕人可有歸來?
東部,臺灣人心目中的「淨土」
宜蘭、花蓮、臺東,
人口稀少而風景迷人。
原住民退居山林,枕在太平洋的海浪上,
把悲亢、隱忍、感傷都唱成了歌,
從卑南山嶺唱到蘭嶼海岸,
它有個美麗的名字叫:海洋藍調。
「我們現在已經都回來,
為了山谷裡的大合唱……」
▲宜蘭 蘭陽平原,遠處隱約可見龜山島。Photo© Frank lu一位網友留言:
關於臺灣,是一個美麗與哀愁的回憶。
2017年春節,我帶著母親環遊臺灣15天,為什麼是臺灣?
因為父親生前最心心念念的地方就是臺灣,他一直說這是最近也是最遠的地方,遠到有些人一輩子都去不了。
他一直希望去看看中正紀念堂和臺北故宮裡的三件寶貝。
2016年的12月他突然永遠離開了我們,那麼的猝不及防,這也讓我明白:
很多事情不能等,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了!
於是,我精心規劃臺灣環島遊,誓要讓母親走出痛苦,也了卻父親的心願。
在臺北我們住圓山飯店,感受別致的中國味道;
日月潭的清晨我帶母親去騎行,讓她感受生命的勃勃生機;
在阿里山我們幸運的看到了久違的日出;
在墾丁的海邊,我們拍下一組落日餘暉裡緊緊依偎的照片;
在花蓮,我們讓太平洋的風吹散那些哀愁。
只是無論到哪裡,母親總會拿出父親的照片,仿佛穿越那最遠的距離,讓他看一眼。
我們總有太多「如果」,也有很多「早知道」,但如果早知道我們會來不及,請問還會讓遺憾發生嗎?
此後每一年我會帶母親出遊,南半球、北極圈都留下了她的腳步。
世界很大,終也走不完,心距不遠,終究會回歸。
《臺商總匯》
一個大家值得推薦的平臺.
你關注了嗎?
我們己經等你很久了!
特供大陸地區的平臺
讓你在大陸
也能享用臺灣美食
體驗臺商優質商品
趕快按下面二維碼去加入我們吧!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
進入特供大陸地區的商城
去品味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