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妮基卡羅執導,劉亦菲主演的真人版《花木蘭》,可以說歷經了層層波折終於在 9 月上映了!咱們的本地公主《花木蘭》一上映就話題不斷,最近更是因為聯名的鞋「醜上了熱搜」。
△ 看看這兩朵 3D 立體大荷花,還有這花花綠綠的配色,以及奇奇怪怪的造型。難怪網友們都說「看著真不像穿的,像燒的」。
其實,花木蘭不是唯一的受害者,這個Irregular Choice 審美一直不走尋常路,畢竟人家品牌名字就叫做「不一般的選擇」。
他家出的聯名款都給人一種設計師怕別人不知道這是聯名的感覺,風格相當寫實主義。但其他這些系列可能適用於某些風格(比如原宿、亞逼)。但木蘭系列從配色到元素的使用都透露著一種「看著不太吉利」的 Feel 。
這還讓小 F 想到了前陣子七夕 Balenciaga 的「中國風」演繹翻車事件。雖說這次的「中國風」不是中國風傳統元素的堆疊,而是迎合了近些年的「土酷」風潮,但最終也弄巧成拙。什麼「他愛我」「我愛你」「我愛我」的塗鴉仿佛是 Hebe 《Love!》歌詞的打歌包。就連廣告也尬穿地心。
直擊靈魂的巴啦啦宇宙配色,心形裡的土味文案,好像都在說著這樣一句話 —— 愛我,你怕了嗎?小 F 真想說一句,拜託了,現在掛曆都不這麼搞了 。
歪果仁對「中國風」的片面理解,總會造成讓人哭笑不得的時尚災難。永遠不會缺席的「龍元素」、不講究的大紅色、以及胡亂堆砌的京劇元素...真想對這些設計師說一句,一樣的梗你們究竟要玩幾次啊 ️ 。
△ 還記得當年的紅高粱模特隊嗎
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風? 這個問題恐怕要小 F 寫一篇論文來論證。在這裡簡單來說,中國風在時尚語境下的表達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能看到的色彩,一個是看不到的意境。
1 / 色彩表達
中國的傳統色彩,關注自然的固有色彩,色彩搭配上注重明暗搭配,不會出現整體特別飽和度和亮度很高的顏色。而且中國風本身是歷史底蘊非常重的風格,自身是帶有復古的氣質,即使是華麗的色彩也不會帶來視覺刺激感。
△ 今年新春阿迪達斯的廣告,就營造了中國式明暗對比的色彩空間
《國家地理》曾經整理羅列了 48 種中國傳統顏色,不僅色感美,名字也很有詩意。
2 / 意境表達
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中國風」,「風」指的是風格,而不是簡單的元素堆砌。是氛圍的表達,是一種氣質。
△ Riri 親自驗證「中國風」的表面和內核。元素堆砌就會變成 2015 年 Met Gala上的「雞蛋灌餅披薩」,氛圍表達就是神秘的東方公主
其實西方最了解的是,華麗繁複的中國風,也可以叫西洋中國風。唐朝時貿易發達,讓世界知道了東方有一個 China 的存在,他們迷戀東方的文化與物件。比如名媛手中的扇子,和繡滿花鳥圖案的屏風,還有綾羅綢緞,名貴的陶瓷,都是貴族拿來攀比的行頭。
△ Marc Jacobs 設計的 LV 2011年系列就是典型的華麗繁複中國風色彩
△ 去年年底的 Valentino 中國大秀也是該風格的代表
如果說這種「西洋中國風」是豔麗的,那另一種流派 —— 與宋朝同一氣質的,則是內斂的,含蓄的,有一種欲說還休,點到即止的情懷。面料上回歸自然,簡約不繁複,UMA WANG就是個中代表。
電影《邪不壓正》裡周韻的服裝就是她設計的,端莊自持,還帶有清純可愛的氣質。UMA WANG 和周韻也相互成就了彼此的美,穿UMA Wang 的周韻,人如其名,就是完美的東方神韻教科書。
我們已經見識了那麼多歪果設計師的「中國風」嘗試反例,接下來來看些「中國風的正確打開方式」洗洗眼睛。
1 / 旗袍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旗袍是西方世界對中國服飾的唯一註解。這也是為何西方時裝設計師但凡要創作以中國為意象的時裝系列,旗袍是一定要翻出來再創作一番的。
時裝設計師裡,海盜爺可以說對中國風情有獨鍾,尤其喜歡老電影裡穿著旗袍、風姿綽約的中國女星。 Christian Dior 1997 秋冬高級定製大秀,更是成為了經典。
靈感來源於 1930 年的海報女郎,模特的服飾設計和妝容都讓人恍如回到上世紀的上海灘。短旗袍俏麗甜美,甚至還挑戰了不同的面料。
長旗袍風姿綽約,真的可以使用「豔光四射」一詞來形容。
當年還是「阿湯嫂」的 Nicole Kidman 就是穿著同系列裡的另一個款式走上了奧斯卡紅毯。經此一役,Nicole 也解鎖加冕了「紅毯女王」的稱號 。
後來 Tom Ford 也在短暫出任 Yves Saint Laurent 創意總監時打造了旗袍系列,致敬 YSL 在 1970 年代推出的「中國系列」。相比與豔麗熱烈的 Dior ,這套設計更加優雅高貴,將性感和東方氣質拿捏得恰到好處。
雖然這套設計在當年褒貶不一,但它在日後也幾乎被載入了史冊。沒錯了,就是成為了鞏皇在坎城紅毯上「大殺四方」的戰裙,真的是豔壓了在場的其他女明星們。
2 / 仙裙
說實話,所有不知中國風為何物的設計師們都應該好好觀摩一下 Armani Prive 2015 春夏高級定製秀。就本場秀而言,Giorgio Armani 算得上最了解東方人風骨的西方設計師。
整場秀的核心元素都是作為士大夫身份名片的竹元素。絲綢上的圖案、薄紗上的釘珠,都使用了中國傳統畫中墨竹的寫意筆法來表現,就連秀場布置,也是一片曲徑通幽的竹林,由內而外地展示了竹意向的清風峭骨。
而且細節也美到不像話!模特的辮子都編成了竹節的樣子,手環和耳飾也隱藏了竹子元素,無論是色彩還是質感都宛如出自中國本土設計師之手。
西人看東方,常常只停留在表面。也正因此我們經常見到的是冶豔神秘、充滿 Drama 感的東方。而 Giorgio Armani 的設計,刪繁就簡、寧靜淡泊,契合了中國文人所崇尚之虛懷若谷的修竹秉性。
Elie Saab 2019 秋冬高級定製系列也突破了以往,成為了目前最獨特的一場大秀。秀場的選址就選在了上海。作為 Elie Saab 的中國首秀這次靈感自然也來源於中國文化。
印有「壽」字圖案的銅錢髮飾,祥雲、龍紋、臘梅等東方元素圖案也被運用於在細節上。剪裁上也結合了中西的版型和線條,總體來說以極簡的流線型為主。寬大的袖口、肩部的廓形設計,體現了東方韻味的框架。
最絕的還是色彩的搭配和運用,高飽和度的經典赤紅和黑色搭配氣場全開。仙風道骨的低飽和度的古典系東方色彩也仙到穿上就仿佛魂穿古代的公主。加上精美的翔龍舞鳳刺繡,美的更加大氣有韻味。鞏皇和劉亦菲都穿過這一系列的不同風格的禮服,一個霸氣,一個華麗。
3 / 國潮
最近這兩年,當李寧把「中國」印在運動衣上,登上紐約時裝周的 T 臺。老字號的中國本土時裝品牌在沉寂沒落了若干年後,包裝上了「國潮」的鎧甲再度崛起。
「國潮風」漸漸成為了秀場上「中國風」2.0 升級版。漢字、龍圖案、等新式中國時尚符號,成為了一股瘋狂的「中國力量」。
在中國設計師品牌領域,SAMUEL Guì YANG、Angel Chen、Muzkin、Wang Fengchen也紛紛在品牌創始人成長環境和人生閱歷等綜合背景下建立起了以不同年代下中國風貌為基礎的中式審美體系。
尤其是 SAMUEL Guì YANG,在熱烈的國潮風中走出了一條極簡美學的路子。設計師楊桂東對於色彩的捕捉和運用非常敏銳。杜鵑在《T Magazine》中穿的紫色襯衫,靈感來源於《霸王別姬》中程蝶衣上臺前的上妝過程。
中國風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在時尚的角度下挖掘中國風同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我們已經看到了國內設計師的崛起和國外設計師們逐漸「開竅」。而這只是溪流匯集過程的開始們,相信在未來,會有越來越高級,越來越有東方神韻的時裝設計驚豔整個世界。
- End -
監製:靜文
撰文:貓夫
視覺: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