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是深圳衛視全媒體新聞品牌
由《直播港澳臺》團隊出品
直新聞此次專訪的是一位老朋友,曾多次接受直新聞採訪的香港時評人馮煒光。當然,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香港特區第七屆立法會參選人,他曾希望未來一年能以議員的身份,帶著香港的年輕人去新疆看看,以議員的身份親身去審議二十三條立法。12月20日凌晨,馮煒光守在開票站第一時間知曉結果:遺憾落選。他在社交媒體上留下這樣一句話:「那場美好的仗,我已經打完了。」
落選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最後的結果讓馮煒光有些許意外,些許遺憾,但他直言:這正是「一國兩制」下香港民主的體現。自己未來仍會使用寫文章、拍視頻、接受採訪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
談到此次立法會選戰,馮煒光將同場競技的其他50名選委會界別參選人稱作「同學」,既不是「對手」,更絕非「敵人」。縱觀這場選舉,有競爭無躺贏是真的,君子之爭也是真的,這便是香港政治氛圍該有的樣子。
談到「五光十色」,馮煒光表示,「同學們」有說普通話的,有說英語的,這些都顯示了香港的多元性。選舉結果也表明,充分尊重香港市民自己的選擇,也證明了中央沒有幹預香港的選舉。
《「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是繞不開的話題。馮煒光一口氣讀下來,頗有共鳴。1990年,中央頒布基本法,首次提出邁向普選,這些在英國150多年的殖民統治中是從未出現過的。馮煒光認為,中央政府願意讓香港特區最終實現普選,這是相當有誠意的。反觀西方的所謂「民主」,只剩下「霸道」一詞,因為它們認為只有它們的標準才是民主,不用就是不民主。因此,馮煒光認為西方那套「民主」根本站不住腳,它們只是一味地用霸道誣衊我們。而真正的民主一定是要符合當地的民情,要有民主的立法過程和商議過程。
在談到未來香港改革問題時,馮煒光坦言,一切要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切實做到與市民心連心,全心全意為香港市民服務。之前,有個別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官的心態比較「精英」,雖然能夠帶領社會往前進步,但是往往也容易忽視一些民間的意見。現在香港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考慮問題的方法要有所改變。
馮煒光筆耕不輟,言語犀利。專訪後的數天,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收到了他新鮮出爐的文章。閱罷則喜,那個我們熟悉的馮煒光,從未離場。
馮煒光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羅代姣專訪
以下是專訪的文字內容。
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羅代姣:您說,「那場美好的仗,我已經打完了」。對於選舉結果,您感到意外嗎?有沒有什麼遺憾?
香港時事評論員馮煒光:選舉結果有些意外的,我一度覺得我贏的機會大過輸的機會,遺憾就是我不能夠進入立法會,自己親身去推動AO(Administrative Officer,政務主任)的改革,遺憾就是我未來一年2022年不能以議員的身份,帶領年輕人去新疆看下邊疆,遺憾就是不能夠親身去審議二十三條立法,因為我相信特區政府在未來半年會著手推動二十三條立法的諮詢草案。
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羅代姣:未來您會繼續關心和參與香港政治嗎?
香港時事評論員馮煒光:我一定會。我會繼續寫文章,拍視頻,接受電視臺採訪,你採訪我,我都好樂意去表達自己的意見,用我在特區政府工作過的經驗,用我在政黨的經驗,用我參選過的經驗,和50位「同學」接觸過的經驗來講。
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羅代姣:您很關注AO改革,您認為香港目前的文官制度有哪些弊端?新一屆立法會議員有促進這方面改革的可能性嗎?
香港時事評論員馮煒光:我相信會有的。政務官的改革是應該要做的,因為香港是實施行政主導。而行政主導的核心,很多人以為是在問責官員這一層面,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新時代,包括國家,而香港更是,所以我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應該不一樣。這就是改革需要做的,就是你思考問題的時候,你要以國家的利益、以香港所長出發,要這樣去考慮問題。假如你這樣考慮問題了,在2019年的時候許多事情的處理可能就不一樣了。第二,政務官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當中很多人這輩子就只打這一份工,沒有試過像一些小企業主出來租辦公室。這個我試過,每月月底的資金壓力會令人很頭痛的。我經常開玩笑,我創業十幾年,每個月月底都有拉閘放狗的衝動,因為真的害怕無法解決資金的問題,那這就是政務官的問題了。他們可能無法真正與市民心連心,整個工作都是在政府的環境裡。第三,政務官一向都有很「精英」心態,本來這是自信的表現。我們是社會的精英,我們為社會做事,社會在我們的帶領下一定會很好。但這種心態的反面或弊端就是,你會很容易就忽視一些民間的意見。這就是我看他們為什麼要改革的原因。
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羅代姣:比如說,您覺得有哪些需要改革的?
香港時事評論員馮煒光:如果內地一些地方的疫情處理不力,當地的相關負責人就會被問責,而香港兩年來的抗疫有不理想的時候,卻沒有人「被問責」。那麼這種問責文化香港就應該學習,政務官也要改革。我們大概有750個政務官,沒有一個因為防疫不力被問責,反而一直在加工資,這是香港必須要扭轉的地方。我相信現在40位當選的「同學」,他們聽過我這麼多場論壇後,也應該會拿起這個題目做。
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羅代姣:我們剛剛採訪了狄志遠,狄志遠是您的提名人,他之前接受採訪時就形容您「是一個好人」,他說如果和您共同當選的話,希望在立法會裡能夠做拍檔、做盟友。您是如何評價他呢?
香港時事評論員馮煒光:他的當選是好事。我舉一個例子,立法會經常會出現一種情況,很多位置是空的,因為部分議員會在其他議員發言的時候到處走動。香港曾經受英國殖民統治,英國的議會就是這樣的,他們在議會舉行期間到處走動,就會出現一種不夠議員在場的情況。以前就有「攬炒派」或者反對派的議員要求點人數,其實也算是督促的一種極端方式。我期望狄志遠議員,就是候任議員會在適當的時候點人數,令議會不要太過空蕩。其實聽聽對方的發言是很重要的,或者聽聽政府官員的發言也是很重要的,我覺得這是必需的,因為立法會是議政的,不是說我把我要講的講完後投我自己一票,不理會其他議員,我參加政黨,之前參加學生會,我也有議論政治,也不是這樣去做決斷的。
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羅代姣:立法會選舉結果出爐的當天,《「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發表,您認為有何用意?中央政府是最關心香港民主發展進程的,您對此怎麼看?
香港時事評論員馮煒光:第一,我覺得中央政府是真心關心香港的。大家看回1990年頒布的基本法,這是首次提出邁向普選的,這個在英國150多年的統治中是從未出現過的。中央政府仍然願意讓香港最終實現普選,這是相當有誠意的,對即將回歸的香港仍然承諾普選,我覺得這是歷史事實,必須要還北京,還中央政府一個公道。第二點就是,我曾經是反對派陣營的,但是之後整個反對陣營就越走越歪,將我們的民主劣質化,甚至是暴力化。至於你說香港現在是在新的選舉制度之下,是否更加邁向民主,我覺得絕對是的。第一,從這次選舉的結果,特別是那40位,他們是很多元的,另外在功能團體,像你剛才提到的狄志遠,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羅代姣:那我們再說回選舉,作為參選人,你回顧這個選舉過程,你是如何理解「五光十色」?
香港時事評論員馮煒光:確實是「五光十色」的,我們有說普通話的,有說英語的,而真的有老外,但是他們入了籍,有資格參選,顯示了香港的國際化,也有在臺灣出生的,我覺得我們參選的那部分是「五光十色」的,不過夏主席的發言也講過,立法會應該顯示香港的多元性的。我唯一覺得可惜的是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落選了,比如巴士車長、電器技工,當然我們尊重選民的選擇,不也正是證明了中央沒有幹預選舉,這個我們必須給予中央點讚。
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羅代姣:那「五眼聯盟」外長發表聯合聲明,說是在香港的選舉制度的民主遭到了「侵蝕」,那你是如何看的?
香港時事評論員馮煒光:西方是霸道的,就是它們覺得只有它們的標準才是民主,不是用它的方法就不民主,但是其實「五眼聯盟」的國家裡面,廣而言之,都有英式和美式,一個就是控制議會組成政府,一個就是議會和行政首長分開渠道去產生,然後行政首長由司法機構最高的人員有決定權,那我覺得這些其實它們也有兩套,嚴格來說,整個西方或者歐洲來算還有其他的國家的幾套,所以我覺得它們自己根本站不住腳,純粹是對我們的污衊和攻擊,任何的民主制度就像買鞋一樣,要適合你的尺寸,有投票,有參與,有一個民主立法的過程,商議過程,我覺得這是廣義的民主,然後再加上各地的地方的民情才是合適的。
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羅代姣:您特別關注國情,您經常去深圳和大灣區其它城市,您之前自駕遊了新疆和西藏,祖國大地幅員遼闊,您遊了一圈之後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您如何將這些感受傳遞給香港的年輕人呢?
香港時事評論員馮煒光:分開兩部分回答。我去過五次新疆,五次青海和七次西藏,我覺得變化很大。這是第一。第二是國家對少數民族同胞是非常尊重,你拿一張人民幣出來,你就會看到他們的文字,我整天講,你拿一張美金出來,你看不到印第安人的文字,你拿一張澳元出來你見不到原住民的文字,這是第一個分別,這就是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尊重。第三,我感覺就是少數民族,特別是在新疆,生活得相當開心,相當安全,無論夜晚還是白天,他們都走來走去,也都很友善。這是必須的,要肯定的。
那麼怎麼傳遞給年輕人?本來我想著贏取議席後,以議員的身份帶他們去,但是我也承諾過,我贏不贏得到議席,我都會帶他們去。我期待明年全面通關之後,暑假帶他們去新疆走一走,可能48或者50個同學,當然有更多是最好的。然後我希望每年都做一次,然後成立一個同學會,讓大家互親眼見證,再加上透過視頻的方式,去同新疆、西藏和青海的少數民族同胞保持聯繫,讓外國知道真相是什麼樣的。
作者丨羅代姣,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牛玉龍,深圳衛視直新聞編輯。
更多精彩內容 搜索微博「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