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英美劇,德劇的數量顯然不算多,要麼像《我們的父輩》這樣沉重嚴肅的戰爭題材,要麼是《屌絲女士》這樣發神經般的搞笑劇。
但今天阿布推薦的這部電視劇,很可能成為你人生中第一次追的德劇。它就是——《巴比倫柏林》(Babylon Berlin)。
該劇製作費達到4000萬歐,是目前非英語類劇集投資最高的。由Netflix和Sky採購後,向全球60多個國家播出,收視率爆棚、口碑炸裂。
在不久前揭曉的德國電視獎(German TV Awards,堪比美國的艾美獎)中更是斬獲最佳劇集、最佳攝像、最佳音樂和最佳美術指導四項大獎。
本劇的導演和編劇是大名鼎鼎的湯姆·提克威,曾執導過《羅拉快跑》、《香水》、《雲圖》和《超感獵殺》等。
作曲家出身的提克威雖然沒有特別統一的導演風格,但精益求精、化繁為簡絕對是他個人的一大強項。
蒸汽火車,老式街道和亞歷山大廣場,復古的質感被刻畫得無比精細還原,每一集的水準都堪比電影。
為了效果,他重建了一整條完整的柏林街道。部分場景中有同時安排300多名演員出演,可謂良心。
劇集以一起案件為引線,牽出了整個20世紀初德國的大歷史。
當時的魏瑪共和國正處在一戰和二戰之間的短暫和平時期,但軍事上的和平並不意味著政治上的和平,德國正在經歷一場大變革。可以說是在懸疑與偵探題材之外,又加入了德國人擅長的歷史和政治元素。
1919年開始,由於高額的戰爭賠款、以及戰後缺乏經濟增長動力,魏瑪共和國陷入了惡性通貨膨脹之中,最嚴重的時候,一萬億馬克才能買一個麵包,4200億馬克才能兌換1美元。貨幣形同廢紙。
20年代中後期,經濟危機雖然有所緩解,但這場危機已經讓許多德國人陷入赤貧。
本片的男主名叫格裡安,是個官二代,父親是科隆市的警察局高管。他從家鄉科隆被新調職到柏林警察局風化組,平時工作就是掃黃打非,並沒收那些有辱社會風化的照片。
可以很清楚的告訴你們,該劇很膽大,想看未打碼的視頻請自行看劇。格裡安在第一集就抓到了正在拍黃片的劇組,收穫了無數部錄像帶。
格裡安在這次行動中意外發現一部膠捲,上面隱藏著秘密甚至陰謀,也許會影響到某些人的計劃,威脅到某些人的利益。
是的,格裡安並不是簡單的普通辦案,他的真實目的是要獲取一份上級重要人物的膠捲。但柯尼希並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
至於他們之間的交易,我想背後隱藏著更多人的利益。而本片的女主洛特也是本劇的關鍵人物。
洛特一家,是柏林的低層人民,她生長在貧民窟中,家中老小全都靠她一人掙錢養家,窮到房租都付不起。
白天去警察局當臨時工補貼家用。
晚上去風月場所做點刺激的兼職賺點外快。
通過她,我們能看到街頭的貧窮和爭吵,也能看到歌舞廳的富裕和快樂。也正是因為她的兩面性,本片的男女主人公在警察局偶然的遇見了。
就像國產劇演的那樣,為謀殺組整理照片的洛特和拿著風化組照片的格裡安在電梯口不小心相撞,慌亂之中,拿錯了一張照片。
你以為該劇這就這麼開幹浪漫的愛情故事嗎?不,暗流之下波濤洶湧。
警察、第四國際、國防軍等各方勢力盤踞在柏林,這背後其實也在折射特定的時代背景。
本劇採用多線敘事的方式,引出了多重疑點。涉及的人物之多,關係之複雜,牽扯出的故事線十分龐大。
《巴比倫柏林》中的「巴比倫」(Babylon)一詞,無疑完美的總結了這部影片的主題。
除了劇中的一個劇場名為巴比倫之外,「巴比倫」或許還有另外兩層意思:一方面巴比倫是古代兩河文明古國,曾經孕育出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偉大的人類文明。
另一方面,在《聖經》中,「巴比倫淫婦」(whore of Babylon)是一個邪惡形象,斂財無度、貪得無厭,被看作是罪惡的象徵。
這一正一反,正好體現出了20世紀20年代的柏林的兩面性:既是自由繁華之都,又是罪惡之城。
有了大筆預算,《巴比倫柏林》這部電視劇拍出了電影感——一種凝練、精緻、優雅的藝術魅力。導演對畫面的要求十分的高。
不同的場景,不同的人物情境,導演採用的燈光也不同。在黃與藍之間,導演將色彩運用到了極致。
有人說,德劇的演員外型非常好,有著歐洲人的精緻與細膩。德劇在風格上,區別與美劇和英劇,似乎更為現實和嚴謹一些...
追該劇最大的忌諱,就是急。《巴比倫柏林》需要慢慢的去品。一定會被其中的人物、情節深深吸引。
如果你對德國的過去有一定了解,你會很容易發現其中絲絲入扣的歷史脈絡。這部劇的真正目的是在借古諷今。一如導演湯姆·提克威說,他覺得1929年和2018年有太多相似性。
1933年,德國人民通過選舉將希特勒推上總理寶座,短暫的魏瑪共和國結束,黃金二十年代一去不復返。「巴比倫」轉過了它那美好繁榮的面龐,露出了猙獰貪婪的另一面,世界再一次陷入災難。
好了,總之4個詞來概括:大尺度、大史詩、很荒淫、很內涵 ……目前已經更新到第6集,後臺回覆:巴比倫柏林,先睹為快。
↓↓↓↓↓更多汁源